首页 男生 其他 心理学一本通

人:社会性动物

心理学一本通 邢群麟 9535 2021-04-06 02:28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心理学一本通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人:社会性动物我们与其他人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生活,无论走到哪里都会与其他人相遇。当然,我们对一些人的了解比对另一些人更多一些。家庭成员、亲密朋友和同伴是我们最为了解的,与他们相处时,我们特别在意他们的不同个性。其他人,比如那些经常在单位或学校相遇的人,我们也熟悉,但是,我们与他们的关系更加正式:我们与这些人的互动更受社会期待的影响,而不是他们的不同个性。一般说来,每天与我们相遇的大多是陌生人,我们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几乎完全由结构化的社会规则所决定——这些社会规则准确地告诉我们该如何行动。社会互动包括所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或相遇。一些社会互动简简单单、显而易见,比如,在车里与擦肩而过的朋友挥手示意,或者在公交车上买票。而另一些社会互动则相对复杂,比如为了完成一项计划,我们与学习伙伴或者工作伙伴进行亲密协作,或者为得到最新消息而给朋友打电话。还有一些社会互动(比如父母与儿女之间或者夫妻之间的交流)非常复杂,即使我们穷尽一辈子进行研究,也难以解开这些交流的所有层面,及其所隐含的意义。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诸如社会互动和社会行为之类,都是社会心理学家需要解释的。为了解释这些社会互动和社会行为,他们将研究个体如何及为什么思考和感知社会和他人,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如何及为何思考、感知和行动。然而,社会心理学家要考虑的不仅仅只是个体,因为文化和社会对个体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社会心理学家也考虑社会和社会情境如何影响个体。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

  社会心理学通常被认为是心理学领域里的后来者,但是,它的渊源却可追溯到心理学创始人冯特那里。冯特以其第一本心理学教科书《物理心理学原理》的出版,以及位于德国莱比锡的第一个实验心理学实验室的创立而闻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1900~1920年间,他写了10本社会心理学著述,这些书被他称为“民俗心理学”。在这些著述中,冯特讨论了这样一些话题: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社会与文化形塑认知(信息处理)和精神生活的方式。

  冯特认为心理学与个体和社会心理学之间相互补充。他认为,个体知识——即生理和认知过程——是重要的,但是理解社会影响和社会情境对人类经验的影响和形塑的方式也同样重要。冯特认为,有必要对这两个领域分别进行研究,因为他觉得对它们进行研究需要不同的知识形式和不同的研究方法。冯特的社会心理学著述在今天并非广为人知,但是,对于像美国哲学家G.米德和俄国心理学家L.维果茨基这样的社会研究者的研究工作,却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心理感染

  对社会心理学发展具有影响的其他因素还有暗示和催眠。虽然人们经常认为这些因素只不过是卧室里的把戏,但是,它们与人们如何理解他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为了催眠,一个人在一种特殊的环境中与催眠师进行互动。催眠和暗示在一定程度上首次引起人们兴趣,是从安东·麦斯麦19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做工作(这对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发展具有影响)中开始的。

  自18世纪60年代起至19世纪,社会在工业化进程中快速变迁。随着农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寻找工作,城市规模快速扩大,人口数量也逐渐增多,同时,社会骚乱似乎也在逐渐增加——人们由于工资低廉、缺衣少食和权利受限而发生暴乱。虽然在工业化时代来临之前社会抗争就已经出现过,但是随着人们不断涌往城市,抗争好像更加明显且不断扩展。一些社会理论家采用大众催眠和社会影响等概念,试图解释这个显而易见的非理性大众暴乱行为。1908年,勒庞总结了一个观点,并把它建立在“心理感染”的概念之上。这个观念认为,社会骚乱可以像传染病一样扩散,其扩散和传染机制就是社会暗示和大众催眠。

  两种研究方法

  20世纪伊始,社会心理学出现了两种主要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家对这两种方法都很重视。

  由内向外社会心理学家们首先从个体立场出发来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也就是从内向外)。威廉·麦独孤就是这个学派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他在1908年发表了《社会心理学绪论》。麦独孤强调社会行为的本能原因,认为人们天生就有一种内在的倾向——对特殊刺激进行注意和做出反应,以达到目标。

  由外向内在那个时代,研究社会心理学的第二种方法就是关注建构个体发展的社会环境的作用,1908年,罗斯发表了《社会心理学》,进一步扩展了这一方法。在他的著作中,首次解释了社会学理论,并分析了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美国社会心理学

  1924年,随着奥尔波特那具有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学》的发表,上述两种方法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了,奥尔波特在书中确切无疑地把社会心理学定义为有关个体的研究。

  这个个体研究模式关注个体行为,它的许多方面直到今天仍然广为应用。研究人员经常利用实验室方法分析原因和其他影响因素,同时也通过观察人们的日常生活加以补充分析,从而探索不同类型社会行为的发生机制。他们试图通过理解社会力量是如何对个体发生作用的来找到理解社会生活的关键,因为社会生活毫无疑问是个体与他人进行互动的结果。

  当时,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关键概念就是态度。态度是人们对社会世界的各个方面(通常是以“日常感觉”,而不必以精确的心理学为基础)所做出的评价。很明显,不同的人对他人和社会事件所做出的评价方式有所差异,有时,这些差异在不同文化或不同族群之间并行不悖。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对引导仇外主义(不喜欢外国人)和种族主义潮流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戈达德使用带有文化偏见的IQ测试判断出大量美国移民种族低劣,并因此开始对那些具有“精神缺陷”的人施行大规模驱逐出境和强迫绝育。戈达德认为“弱智”不应该生育,但是,他的理论是建立在证据错误和不足的基础上的,甚至通过改变照片来说明“低能”特征。

  到20世纪30年代,其他社会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偏见,并蔚然成风。他们主要探索个体的态度尤其是他们共同持有的态度是怎样形成的。研究人员后来创造出几种测量这些态度的技术工具,其中包括里克特量表和语意差异法,这两个工具直到今天仍在使用。

  抵制心理 虽然多数社会心理学家后来主要采取个体方法(也就是从内往外的方法),但是,他们也并没有忽视社会情境对个体的影响(也就是从外往内的方法)。冯特在美国具有和在欧洲一样广泛的影响,其中深受冯特思想影响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美国研究人员就是G.米德。虽然身为哲学家,米德却关注社会行动的根源,他在著作《心灵、自我与社会》(1934年)中构建了社会心理学原理,并详细阐述了“社会性自我”这个概念。

  格式塔心理学 20世纪30年代起,由于德国纳粹开始猖獗并大肆迫害犹太人,一些欧洲格式塔心理学家迁往美国。格式塔心理学家把个体视为整体的部分,这个整体还包括社会环境。他们中的许多人对社会心理学感兴趣,他们从格式塔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试图解释人们在社会群体中或者与社会群体进行互动时,影响社会行为和社会效应的途径到底是什么。

  勒温是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一种叫做场论的方法。他的理论突出地分析了社会情境中的关系网络是如何形塑社会群体和社会行为的。

  勒温有许多追随者,在他的研究的影响下,后来的人们集中于研究从众以及群体和社会信仰的影响。其中,穆扎费、C.谢利夫、利昂·费斯廷格、弗里茨·海德都深受勒温研究方法的影响。他们通过研究群体动力、群体信仰,以及研究人们如何理解周围事物,而对社会心理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当代社会心理学

  当代社会心理学结合了美国和欧洲两种传统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家探索产生社会行为的个体原因和机制(从里往外的方法),同时,他们也探索共同社会经验所具有的影响,比如文化和社会认同(从外往里的方法)。当然,现在仍然有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坚持一种研究方法,但总体上说,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是把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从而丰富了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解。

  社会性自我

  社会心理学中所有方法的核心就是社会认同概念。社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他是谁进行的自我定义,包括个体特征(比如自我概念)和共同特征,比如社会性别、与他人的关系(例如兄弟、姐妹和母亲)、职业(例如学生、建筑工人和收税员)以及种族或宗教群体。个人自我概念是人们自我信仰的有机体,这些信仰部分扎根于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自我概念的历史

  自我概念最早出现于17世纪哲学家的著述中,他们确定了心理学本身的根基。每个哲学家都对人是什么进行深思熟虑。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清楚地区分了人类心理和“低级”动物本性,我们现在把这个区别称为笛卡尔二元主义。英国哲学家洛克强调学习和经验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婴儿出生时只是一张白纸,因此,他的心理发展是由教育和文化中获得的经验造就的。

  重要他者 1890年,美国心理学创始人威廉·詹姆士清楚地讨论“自我”这个概念。他认为,人们具有客观地观察自我的能力,以及发展自我感知和自我态度的能力。詹姆士认为“自我”具有3个方面:物质我、精神我和社会我,“自我”包含着人们在与他人的联系中所获得的自我感知。人们不断地在自我和其他人之间进行比较,詹姆士称这些其他人为“重要他者”:那些在某些方面对一个人具有重要意义的人,包括亲人和朋友,甚或包括特别喜爱的老师。詹姆士认为,个体以这些参照对象建构他们喜欢的理念,发展出所谓的自我概念。

  镜中我 在20世纪早期,许多心理学家沿袭了詹姆士的自我概念思想,并进行了进一步发展。1902年,库利验明了从其他人那里获得的反馈过程,这其他人是社会比较中的重要因素。库利把自我概念描述为照镜子,反映了个体所获得的他们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如果其他人认为我们富有魅力或非常智慧,那么我们更有可能从他人评价我们的那些方面来认识自己。

  内化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详细探讨了库利的思想。米德全盘接受库利的理论,在1934年,他强调了在个人自我概念发展过程中内化的重要意义。米德不是简单地观察他人如何反作用于个体,以及他们如何据此行动,而是认为人们会把其他人的行为作为一种信息资源,并把它内化为原则和标准。然后,他们用这些内化了的标准评价自己。

  虽然自我概念仍然来自社会经验,但是,对米德来说,社会经验比与他人的互动和对他人的判断要宽泛许多。它包括社会规范和文化模式,以及个人的价值观。

  角色扮演 1959年,戈夫曼把自我概念定义为个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各种不同角色所形成的角色丛,或者说是任何个体所适应了的各种社会角色。人们扮演许多社会角色(兄弟、学生、上班族),每个角色都要求个人做出适合该角色的行动。这些要求包括普遍的社会期待,以及角色扮演中的个体的期待。例如,无论人们何时担当一个新角色,他们最初都会感受到他们在扮演一个陌生的角色。但是,当人们对新角色越来越熟悉时,角色和角色期待都得以内化,仅仅成为自我概念的某一部分。戈夫曼把自我概念当做各种社会角色的总和——有点像多面骰子,自我概念依据不同的环境和个体扮演的不同角色展露不同的面相。

  普遍性自我概念和特殊角色自我概念 最近,研究人员发现人们既有普遍性自我概念,又有特殊角色自我概念。1994年,美国心理学家罗伯兹和多纳休请一些妇女描述她们拥有的不同社会角色(比如妻子、朋友、母亲、姐妹、女儿)。他们发现,妇女们在描述一个角色中的自己与描述另一个角色中的自己时有所区别。由此,他们得出结论,人们拥有特殊角色自我概念,根据个体所在人际关系中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此外,妇女们的特殊角色自我概念又非常相似,充分说明了她们还拥有一个普遍性自我概念。

  自我表象和自尊

  自我概念包括两部分:自我表象和自尊。自我表象是实在部分,由描述和直接信息组成,比如人们的研究主题或人们从事的工作、生活地点、头发颜色等等。自尊是指值得人们去进行自我判断的所有方面。它包括内化了的社会判断和理想,这些判断和理想关涉到从事某事的人们是如何优秀,或者他们的性格特征是积极还是消极。

  自尊

  自尊是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积极的社会经验和精神健康紧密相连。人们与谁建立关系以及他们如何建立关系,都受到个人自尊的影响。例如,人们要是消极地评价自己(即他的自尊心比较差),那么,他就会经常在那些永远难以挥去的消极态度中行动:分辨出那些同样消极地对待他的伙伴、在那些引起消极反应的方式下行动,以及观察他人对自己的反应,这种观察到的反应比实际情况更消极。

  社会比较

  个人自尊跟他们在自己与他人之间作出的社会比较有关联。对那些自尊心较差者情况尤其如此。正如前面已经解释过那样,人们通过比较自己与他人来做出自我评价。因此,如果你感到一些人在某些方面比你优越,那么,这可能会降低你的自尊心。相反,如果你感到你自己在某些方面比他人更优越,那么,这可能会提高你的自尊心。但是,事情并不如此简单。社会比较对自尊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你进行比较的对象是谁。我们设想你遇见了一个没有你聪明、迷人、机智的人(下行比较)。如果这是个陌生人,遇见他们使你对自我品质感觉更优越,因此,社会比较对你的自尊形成的效果可能是积极的。如果这个人是你最好的朋友或是你的母亲,那么,比较带来的效果很可能是消极的:你把你自己与一些相同的消极品质结合起来。

  上行比较同样复杂。如果你正在看电视里的运动员,你可能认为“那个赛跑选手跑得比我快许多”。但是,由于那个人对你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因此,对你的自尊并没有什么影响。然而,如果你恰好把自己与你接近的人进行比较,比如你的同学,那么,这会给你造成消极影响——你可能认为“我跑不过我的朋友,我在运动方面毫无长处”。这肯定会给你的自尊带来消极影响。但是,如果你与一些亲近的人进行上行比较,比如你的兄弟或你最要好的朋友,你可能会感到他们的技术使你更加优异,因此你的自尊会得到提升——这种效果可描述为“享受他人敬重”。

  总之,社会比较(无论是下行还是上行)如果是带来积极情绪的,则提高自尊;如果是带来消极情绪的,则降低自尊。同时,无论比较带来消极还是积极情绪,都要依据你所比较的对象。

  养育方式与自尊

  库珀·史密斯发现自尊程度与人们经历的养育风格有关。那些具有高自尊的人的父母都非常严格,他们对自己的儿女作出明确的限定并且提出严格的标准,但同时也对他们非常关注、与他们讨论问题。我们注意到,那些自尊心差的孩子的父母对儿女少有兴趣,期望值也偏低。他们甚至不知道他们孩子的朋友叫什么名字。

  1961年,罗杰斯勾勒出自尊的形成过程,概述了人们在童年时期如何把社会准则或价值环境内化的方式。自尊的形成是父母期待和日常互动的结果。对大多数人而言,父母期待是现实主义的,他们拥有正常的自尊。但对另一些人,由于父母传达的价值条件并不是现实主义的,这就意味着儿女永远不可能实践这些价值。罗杰斯认为,大多数儿童的父母疼爱儿女,但并不关注他们做什么或怎么做,罗杰斯称这为无条件积极关注。但是,一些小孩的父母仅仅对他们出色的表现表示亲昵,罗杰斯称这为有条件积极关注。这些小孩长大后会认为只有出色的人才有人喜爱,这将导致他们形成持续的挫败感,使他们的自尊水平长期低下。

  罗杰斯认为如果人们能够得到无条件关注,随着心理的成熟,他们的潜能在人们的鼓励下得到开发,那么,那种低下的自尊是可以恢复正常的。为此,罗杰斯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成功的“来访者中心疗法”系统。

  自我效能信念

  人们对一些事情非常擅长,对此他们自己也非常清楚。但是,在生活中的其他领域里,他们的自尊感会很差,并为此苦恼不已。1997年,杰出的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信念是影响人们看待自我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们是有关竞争能力,或者有关人们能够完成的那些事情的信念。这些信念,即使不是全部,也是部分地以人们过去所从事过的事业为基础。当人们决定应付挑战时,这些信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班杜拉把影响自我效能信念的心理过程分成4个阶段。这些信念影响认知过程,因为它们影响到人们认为自己能做什么的判断。它们影响动机,因为人们在准备做某事时,估计需要花费的时间以及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都直接依据他们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他们的目标。如果人们感到他们已经卷入他们难以应付的情景中时,自我效能信念可能产生压抑感或焦虑感。此外,它们影响行动选择过程和决定过程,因为人们通常从事他们感到能够实施的任务或活动。班杜拉认为,如果人们的自我效能信念比他们的成就稍微高一点可能是件好事情,因为,他们更有可能付出额外的努力来应对新的挑战。这就意味着他们的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发挥。因此,在有些情况下,过度自信也是件好事。

  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与聚会的朋友并不相同,虽然后者是前者的一个特例。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社会群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进行互动的人员所组成,他们有共同目标、有稳定关系,同时在某些方面又彼此独立——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行为将对其他人具有影响。最为重要的就是,社会群体的成员必须认为自己是群体的一部分。社会群体在这些要求上面所体现的程度有所不同。一些社会群体比另一些短暂得多(例如夏令营),但是,在所有案例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群体成员认为自己属于那个群体。我们可以举出许多社会群体的例子,比如运动团队、剧组、同事、同学和周日学校。今天,社会群体甚至可以是虚拟的,不需要身体接触,比如网络新闻组。根据自己正在进行互动的社会群体不同,人们可能拥有多个社会认同。

  1979年,亨瑞·塔吉菲尔与J.特纳以他们的社会认同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人们如何看待自己。他们认为,人们通过作为基本单位的社会群体来形成他们所处社会世界的意义,同时,也正是群体中一员的身份影响了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们所属的各种不同群体组合而成,这些群体在它们的关系强度、地位和影响方面存在差异,同时在功能和关系领域也存在差异。

  根据塔吉菲尔的观点,社会群体是形成人类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人们对他们的经验拥有很强的归类倾向。人们对自己进行归类,也对他人进行归类。因此,不仅社会群体影响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而且他们感觉自己所属的那个社会群体也是形成他们自我概念的一部分。

  自我的文化概念

  最近几年,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对有关自我的本质观念提出挑战。传统的自我概念假设“自我”是个独立实体,与社会环境相分离。但是,现在有许多社会心理学家认为,那种独立自我的构想只是个神话,因为,人们是嵌入社会和社会群体中的,其程度远比研究人员所认识到的更为牢固。这是西方心理学家从世界各地汲取不同文化养分之后得出的共同结论。 心理学一本通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