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心理学一本通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自闭心理凯思·柯林斯说:“把自己封闭起来,风雨是躲过去了,但阳光也照不进来。”自我封闭的人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或根本没有社交活动,除了必要的工作、学习、购物以外,大部分时间将自己关在家里,不与他人来往。自我封闭者都很孤独,没有朋友,甚至害怕社交活动。自我封闭的心理现象在各个年龄层次都可能产生,儿童有电视幽闭症,青少年有因羞涩引起的恐人症、社交恐惧心理,中年人有社交厌倦心理,老年人有因“空巢”(指子女成家)和配偶去世而引起的自我封闭心理。
有封闭心理的人不愿与人沟通,很少与人讲话,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害怕或讨厌与人交谈,前者属于被动型,后者属于主动型。他们只愿意与自己交谈,如写日记、撰文咏诗,以表志向。自我封闭行为与生活挫折有关,有些人在生活、事业上遭到挫折与打击后,精神上受到压抑,对周围环境逐渐变得敏感,变得不可接受,于是出现回避社交的行为。自我封闭心理实质上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自我封闭心理与人格发展的某些偏差有因果关系。从儿童来讲,如果父母管教太严,儿童便不能建立自信心,宁愿在家看电视,也不愿外出活动。从青少年来讲,同一性危机是产生自我封闭心理的重要原因。该危机是青年企图重新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产生的自我意识的混乱,即指青年人向各种社会角色学习技能与为人处世策略,如果他没有掌握这些技能与策略,就意味着他没有获得生活自信心以进入某种社会角色,他不认识自己是谁,该做些什么,如何与他人相处。于是,他就没有发展出与别人共同劳动和与他人亲近的能力,而退回到自己的小天地里,不与别人有密切的往来,这样就出现了孤单与孤立。从中年人来讲,如果一个人不能关心和爱护下一代,为下一代提供物质与精神财富(还应包括整个家庭成员),那他就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这种人只关心自己,不与他人来往,或者自我评价低而懒于与人交往。从老年人来讲,丧偶丧子的打击,很易使人心灰意懒,精神恍惚,对生活失去信心,不能容纳自己,常常表现为十分恋家。
自我封闭的心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年龄层次的人都可能出现,其症状特点有:不愿意与人沟通,害怕和人交流,讨厌与人交谈,逃避社会,远离生活,精神压抑,对周围环境敏感。由于他们的自我封闭,所以常常忍受着难以名状的孤独寂寞。众所周知,人类的内心世界是由感情凝结而成的,所以我们才能在邻居或朋友之间建立起诚挚的友谊,才能在夫妻间建立起美满的婚姻和家庭,社会也才能通过感情的纽带协调转动。
如果一个人总是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狭窄的圈子内,对自己、对社会都没有好处,所以自闭的人都应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注意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并大胆表现它的美好和幸福。
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你就要多交些朋友,多开展些社交活动。自闭的人应保持身心的活跃状态,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待人处世,树立确定可行的生活目标,既对明天充满希望,又珍惜每一个今天;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以“失败为成功之母”的格言来激励自己,信念不动摇、行动不退缩;乐于与人交往,加强信心与情感的交流,增进相互间的友谊与理解,得到勇气和力量;增加适应能力,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保持思维的活跃。
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快乐、更有意义,请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重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顺其自然地去生活
不要为一件事没按计划进行而烦恼,不要为某一次待人接物时礼貌不够周全而自怨自艾。如果你对每件事都精心策划以求万无一失的话,你就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感情紧紧封闭起来。
我们应该重视生活中偶然的灵感和乐趣,快乐是人生的一个重要价值标准,有时能让自己高兴一下就行,不要整日为解决某一项难题而奔忙。
2.不要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
如果你和挚友分离在即,你不必为了避免让他人看到自己流泪而躲到洗手间去。为了怕人说长道短而把自己身上最有价值的一部分掩饰起来,这种做法没有任何道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都是这样,需要遵从你的心,听取你心灵的声音。
3.信任他人
如果你对新结识的人表现冷淡,这往往意味着你对他人的信任感已被自我封闭的重压毁灭了。那么,你就不会从你周围的人群中获得乐趣。
这时,你应该放松自己紧张的生活节奏,不妨和初次见面的人打打招呼;或者在你常去买东西的小店里和售货员聊聊;或者和刚结识的新朋友一道参加郊游。努力寻找童年时交友的感觉,信任他人和你自己,而不要每时每刻都疑窦丛生。
4.学会对自己说“没关系”
孩子们常常发出无缘无故的笑声,他们的烦恼从不闷在心里。而我们成人却常常会被生活中各种各样伤脑筋的事压得喘不过气来。生活中真有那么多的烦恼吗?其实,许多事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是我们把它放大了而已。我们要学会对自己说“没关系”,这样我们的生活里就会常常充满开怀的笑声。 心理学一本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