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心理学一本通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儿童孤独症儿童孤独症,是发生在婴幼儿期的广泛发育障碍,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儿童精神障碍,这种病涉及感知、语言、情感、智能等多种功能的损害。
孤独症的病因至今未明,可能与家庭环境、遗传、脑部疾病、母亲孕期生病吃药的影响有关。西方学者早期报告,孤独症患儿的父母多数是知识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成天忙于工作、科研,很少照顾孩子,亲子关系较冷淡。但这一观点缺乏支持性的证据。
儿童孤独症又被人们称为儿童自闭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精神疾病。通常发生于3岁之前,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从婴儿期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终身,是一种严重情绪错乱的疾病。
孤独症无种族、社会、宗教之分,与家庭收入、生活方式、教育程度无关。约每一万名儿童中有2~4例,孤独症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目前,在我国孤独症患儿约有50万左右。儿童孤独症无论在成因、发展方式还是治疗手段上,和成年人的孤独症都有很大区别,它是一种严重的婴幼儿发育障碍。
据介绍,自闭不是孤独症儿童的唯一表现。孤独症是一位美国医生于1943年首次提出的,在东南亚等一些地区,孤独症被译为自闭症。这种翻译方法往往给人一种误导,使人误以为儿童的自我封闭才导致这一病症,一旦儿童不自闭,这一病症就不存在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
儿童孤独症的表现
1.社会交往障碍
孤独症患儿在婴儿期就可能表现出避免与他人的对视,缺乏面部表情;对人态度冷淡,对别人的呼唤不理不睬;要走到某一目标时不顾及路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当自己想要某一物品或食品则会拉着父母的手前往放物品的地方,一旦拿到后则不再理人;孩子害怕时,也不会寻求保护。
2.语言发育障碍
一部分孤独症患儿从来不说话,终生默默不语;一部分患儿开始讲话比别人晚,而且所讲内容比别人少,说话如鹦鹉学舌,不能主动与人交谈,不会使用手势、点头、摇头、面部表情等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和喜怒哀乐。
3.兴趣范围狭窄,行为刻板
患儿要求环境固定不变、拒绝变化;坚持每次都以同一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要一种类型的玩具,看固定时间的电视节目。
4.独特的兴趣对象
患儿对一般儿童所喜欢的玩具、游戏、衣物不感兴趣,而对一般儿童不喜欢的玩具或物品非常感兴趣。一些孤独症患儿还会表现出刻板、古怪的行为,或是对物体的某些特性感兴趣,反复触摸某些“光滑”物体的表面,如光亮的家具、雪白的墙壁、光滑的书刊封面、质地滑软的衣料、柔软的皮毛制品等,有时喜欢闻某一物体,如一位患儿总是喜欢闻他父母的手提包,每当父母回到家后,这位患儿的第一件事便是接过父母的包反复闻。
儿童孤独症的起因尚不太清楚,病因尚无定论。最近调查认为,孤独症与脑部生理结构或神经病学有关,是几种“原因”的结果。与遗传因素、器质性因素以及环境因素有关。
儿童孤独症的治疗
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但如果及早发现并进行特殊教育、行为矫正、药物治疗,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多数专家主张解铃还需系铃人,用心理调适治疗心理障碍孤独症通常十分有效。比如,带孩子回访老家,或看望以前的小朋友;多让他参加集体活动,同时带他去逛逛公园、看看小动物,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样就会使他渐渐从孤独症中解脱出来。国外也有专家发现,温柔而有趣的动物对治疗孤独症非常有效。例如,墨西哥已开设的高智能动物海豚治疗儿童孤独症的康复中心等。 心理学一本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