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心理学一本通

什么是变态

心理学一本通 邢群麟 9654 2021-04-06 02:28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心理学一本通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什么是变态一名大一新生尽力适应第一次离开家之后的大学生活时,他会感到悲伤与孤单;当一名妇女驾车过桥时,她开始感觉恐惧;一个小男孩在学习说话时遇到困难;一位老太太因失去方向感而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些人的经历是否有些反常呢?他们是否有心理障碍呢?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复杂,而且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回答。这种情况出现的部分原因在于社会与文化的信仰对诸如“变态”和“心理障碍”之类的概念的界定所产生的影响。不仅处于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对这些概念有不同的界定,而且这些概念的内涵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一些心理障碍的产生不是出于身体上的原因。许多心理障碍的出现具有坚实的生物学基础,但是我们不能通过简单的医学程序(比如验血)对这些心理障碍进行诊断或鉴定。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并不能查明某些心理障碍(比如恐惧症)出现的生物学根据。即使存在着生物学根据,心理学家往往也很难决定某个人是否需要进行治疗以及需要什么样的治疗。在这些情况下,临床医生对变态和心理障碍的定义以及他的态度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虽然对变态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心理学上的定义,但还是有许多种定义已经被提了出来,并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在美国,心理障碍的官方定义得到了从事精神健康职业的专业人士的普遍接受(虽然这个定义仍然存在着争议)。我们可以在《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中找到这个定义。这本手册是由美国精神病协会(APA)出版的,旨在帮助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以及其他从事医学职业的人士对心理问题进行鉴定和诊断。

  为什么要对变态进行定义?

  对心理变态进行定义将对许多方面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1)它有助于确定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从而决定哪些人类行为模式是这一科学研究的研究对象。

  (2)它对我们的犯罪审判体系产生影响。如果我们认为某些人精神失常,那么我们将减轻他们对其犯罪行为所应负的责任。

  (3)它将改变社会对那些行为怪异或者行为不被社会所接受的人的看法,并且影响社会对有些人所采取的措施。我们通常认为人们应该对他们能控制的行为负责,而不必对他们不能自我控制的行为负责。例如,如果某个人因精神失常而经常从商品偷东西,那么他将不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它对公共政策产生影响。如果我们认为某些人精神失常,我们将把他们看做没有法律上的行为能力的人,从而使他们有资格接受特定的治疗。1990年通过的《美国残疾人法》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对心理变态进行定义也便于政府和私人组织做出该对哪些心理问题的研究提供资助的决定。

  (5)它对精神健康服务的提供产生影响。如果人们心理上或者行为上的问题被正式确认为心理失常,那么保险公司和政府保健服务部门可能会支付治疗这些疾病的费用。

  对标准进行规定

  一般来说,对心理变态的大多数定义将遵循下列的某个或者多个标准:

  (1)与统计标准之间出现背离。

  (2)不适应,即在适应时遇到困难。

  (3)个人感到焦虑。

  (4)社会接受程度。

  对规则的背离

  “abnormal”(变态的)这个词起源于拉丁文“ab”,意思是“远离”,而“norm”(标准)的意思是“一般的,通常的”。因此从字面上看,变态的意思是“与标准或者通常的情况相背离”。要界定什么是变态,首先要界定什么是标准的或者一般的情况,其次是界定某人对标准或者一般情况的背离程度。比如,我们发现妇女的平均身高是163厘米。假如这样的话,那么那些身高远远超过或者明显小于这个平均数的妇女将被认为是不正常的。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将这个变态的定义运用于心理机能。心理学家首先确定什么样的心理才是正常的,然后再确定什么样的心理是不正常的。这种做法看起来非常直截了当,但是我们需要回答以下两个重要的问题:

  首先,我们能为心理机能制定标准或平均水平吗?其次,当某人的思想、情绪或行为偏离平均水平达到什么程度时才能确定他们已经变态了?

  社会上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种各样的行为,这使得我们在确定什么才是正常时遇到极大的困难。某些人喜欢跳伞运动,而其他人则非常害怕;有些人喜欢外出,并喜欢和其他人在一起,而有些人因害羞而喜欢独处;有些人似乎对芝麻绿豆之类的小事都很在意,而有些人则总是那么冷静,他们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任何事情都泰然处之。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往往处于这些极端之间。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我们周围的人中谁是正常的、谁是不正常的呢?

  即使我们可以通过某种测试(比如智商测试)来确定什么是正常的,但是我们仍然必须确定人们的思想、情绪和行为与通常情况的偏离程度才能发现其是否变态。

  当我们把心理变态定义为对标准的背离时,还会遇到另外一个困难:某个人与标准之间的背离程度相当大,但是这种背离是有用而不是有害的,是人们所需要的而不是人们所不需要的。例如,那些智商明显高于平均水平的人比那些智商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的人具有更大的优势。高智商的人可能是不正常的,但是这种异常不仅有益于他们自身,而且通常情况下也有益于社会。

  表现为适应不良的变态

  由于把变态行为定义为对标准的背离可能存在着问题,因此许多心理学家把注意力放在人们的行为对他们自己的身心健康以及对社会群体所造成的影响上。如果人们的行为对社会或者对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造成消极的影响,那么这种行为将被看做是适应不良的行为或者功能紊乱的行为。比如,因体重过轻而患有饮食障碍的妇女在行为上表现出了适应不良,原因在于她的行为对健康造成了损害;患有妄想症的人经常密谋杀死与自己无关的人,他通过伤害别人而不是伤害自己来表现出适应不良的行为。

  一般来说,人们必须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应对不同的情况。如果你的行为使你能够缓解压力、应对挑战或者完成你的任务,那么可以把你的行为称为适应性或者功能性的行为。然而,如果你的行为不能帮助你达到这些目的,或者它实际上会使问题变得更加糟糕,那么你的行为就是适应不良的或者功能紊乱的。

  适应性反应

  适应性行为也包括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的能力。比如,如果你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失利,那么你应该决定是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还是找一个家庭老师,或者是找辅导员聊天。这些都是适应性反应的例子。然而,无所作为、责备老师或者只是简单地“希望得到最好的”都是适应不良的表现。如果你因过于压抑而不清楚下一步应该怎么做,那么这也是适应不良的表现。总之,行为具有适应性意味着主体从经验中获得知识或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时表现得机动灵活。

  文化上的需要

  你的行为是否具有适应性取决于你要实现的目标以及你所处的文化是否认同这些目标。比如,如果某个人因为宗教的原因而绝食,那么在大多数文化看来,他的这种行为并不是一种适应不良的行为。另一方面,如果一个本身已经很瘦的人想变得更瘦并且拒绝进食,而他如此表现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体重超标,那么他的这一行为就是适应不良的行为。我们甚至有对这种情况进行描述的术语:神经性食欲缺乏。同样地,许多文化能够接受或者容忍适度饮酒。然而,如果人们因为过度饮酒而不能正常工作,那么我们将把他们的行为看做是适应不良的行为或者功能紊乱的行为。

  适应不良的程度

  正常和变态的定义,在适应和不适应或者正功能和反功能之间并没有一成不变的界线: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一个程度上的问题——有些人对某种环境的适应能力要强于其他人。大多数人有时会表现出适应不良的行为,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行为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以及社会所造成的损害程度。

  每种文化在对某种行为是适应性的还是适应不良而做出判断时,它总是以其对下列问题的看法为基础:人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意义。这些判断与这种文化所持有的价值观(其对是非的辨别、好人或者好公民的内在含意以及幸福生活的具体内涵)之间往往具有紧密的联系。此外,当我们试图对行为背离社会规范和文化规范的程度进行判断时,我们会还遇到相当多的问题。

  表现为精神紧张的变态

  当心理学家对人们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时,人们精神紧张的程度可能是最能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因素之一。精神紧张具有多种形式,包括悲哀、焦虑、愤怒、食欲不振和容易发怒等。把精神紧张看做是对变态进行定义时的因素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原因在于感觉到精神紧张或者焦虑是一种痛苦的、令人不愉快的经历。精神紧张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它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否顺利地开展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也就是说,它可能发挥着适应不良的功能。然而,精神紧张在许多情况下是一种正常的表现。

  当我们把精神紧张看做是变态的表现形式之一时,我们还需要回答以下两道难题:

  (1)在特定情境下,当精神紧张达到何种程度时,我们才认为它已经超过了限度?

  (2)某人的精神紧张要持续多长时间才能把其定性为适应不良?

  比如,当某人的配偶、孩子或者父母去世时,他心情悲痛到什么程度?他的这种心态要持续多长时间?如果某人不能开车的原因是他对交通状况非常担忧,那么我们应该把他的这种担忧看做是适应不良还是官能紊乱呢?在洛杉矶,驾驶自己的轿车出行是最有效的出行方式,然而在纽约,人们最好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而不是驾驶自家的轿车。那么,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点是否会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产生影响呢?

  对精神紧张进行定义时所遇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的变态行为或者精神障碍都伴随着精神紧张。虽然遭到成年人性虐待的儿童无疑会感觉到精神紧张,但是那些成年人几乎不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责或者感觉精神紧张。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经常不会因为说谎话、欺骗别人、偷盗或者利用别人来满足个人的快乐和利益而自责。

  社会可接受性

  许多行为被看做是正常的,原因在于它们符合社会对可以接受的或者好的行为所制定的标准。类似的,与社会可以接受的行为标准相背离的行为将被看做是反常的。某些行为被看做是正常的和具有适应性的,原因在于它们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融洽,并且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有序和更加具有预见性。比如良好的饭桌礼仪或者排队。

  一方面,遵守规则是有用的,然而另一方面,过分遵守规则或者遵从错误的信仰和惯例可能导致适应不良。这种情况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整个社会。如果某个人总是担心自己的所作所为或者自己的表现是否符合别人的要求,那么他并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而且通常也不会被看做是一个正常的人。比如,如果某个人为了迎合社会对完美的要求而不断进行整容手术并因此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负担,那么在大多数人看来,这种人是不正常的。因此,对规则的轻微违背不仅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有益于整个社会。

  人们有时会违反社会规范,原因在于他们深信这些规范是错误的。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对社会信仰和社会惯例的某些违背行为被看做是具有勇气的。这些行为经常会引发人们已经期待已久的变化。1947年,M.K.甘地领导的针对英国殖民统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最终使印度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1950年,当罗莎-帕克斯在阿拉巴马州拒绝给白人让座时,她推动了民权运动在美国的展开。如果没有这些对当时的社会规则的违犯者,那么这个社会及其文化将继续保持下去,并可能继续保持司法上的不公正。同时,科学和艺术的发展也是那些不向现状屈服的、有魄力的人所推动的。伽利略认为太阳(而不是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他的这一观点是对天主教会的公然反抗。塞尚和毕加索等画家因不接受关于美丽和人眼中的世界的传统观念而经常被他们那个时代的许多人所嘲笑。然而,如果没有那些不向世俗屈服的人以及他们的思想,我们这个世界在许多方面将和过去一样落后。

  表现为精神障碍的变态

  那些在我们看来心理变态的人是不是患有某种导致精神障碍的疾病才会行为异常?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我们对精神障碍的定义。我们完全可以用“精神障碍”这个术语来指称某种思维方式、感觉方式和一般被看做是适应不良的行为方式。换句话说,之所以把它看做是病态的,是因为它扰乱了这个人和其他人的生活秩序。比如,过分沮丧扰乱了陷入沮丧之中的人的生活。同时,它也扰乱了其他人(比如家庭、朋友和同事)的生活。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可以把沮丧看做是精神上或者心理上的障碍。

  科学的还是社会的

  一种文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这种文化的多数成员对什么才是生命中重要的东西所持有的共同看法,以及这种共同看法对美好生活所具有的意义。1952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只有86页,而2000年出版的修订本有900页,精神障碍的种类也从最初的106种增加到297种。随着这本手册的不断修订,精神障碍的界线得到了不断的拓展,许多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开始被看做是病态的或者转变成了精神障碍,被诊断出患有精神障碍的人数也出现了持续增长。比如,许多常见的情境现在被看成是变态的小孩,比如容易发脾气、酗酒、过度吸烟、没有性欲望或者纵欲以及学习障碍等。在2000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中,受虐性格障碍、咖啡因依赖症、性强迫症、低强度兴奋、同胞竞争、自我挫败型性格、时差症、病态消费症、睡眠相关勃起障碍等都被看做是精神障碍。在世纪之交,精神健康工作者们开始在科学会议上讨论网瘾、公路愤怒、股票市场上的病态交易,这里面的一些行为可能在新版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出现并成为新的精神障碍类型。

  变态的模型

  变态心理学家对各种不同的精神障碍模型进行了研究。不同的精神障碍模型对变态的潜在原因或者治疗措施都进行了介绍。这些模型包括医学模型、心理分析模型、行为模型以及认知模型等。不同的心理学家在日常工作中可能采用不同的模型,然而并不是只有一种模型是有效的。有些心理学家已经发展出了把精神障碍的所有可能原因都包括在内的模型。我们下面将对不同的模型进行简要地介绍。

  医学模型

  医学模型把心理变态看做是与疾病相类似的东西,也就是说,人体内的某些东西使他们面临问题和遭受痛苦。比如说,疟原虫是导致人们患上疟疾的原因。这个模型假定有心理问题的人患有某种具有一定症状的疾病,这种疾病的出现有特定的原因,而且可以通过采取特定的措施进行治疗。在对那些具有公认的、可以检查出原因的精神障碍(比如许多痴呆症)进行诊断时,这种模型非常适用。这些精神障碍表现为大脑机能的退化(这种退化有时由大脑的萎缩导致)和脑细胞的丧失进行测量。老年痴呆症表现为大脑中有典型的色斑和神经混乱,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它们是这些疾病的原因还是结果,但在医学模型的指引下,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了与这些疾病有关的基因。

  研究人员经常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来寻找这些原因。他们不仅要学习基因学,而且还要考察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大脑中的化学物质(比如神经传递素)所发挥的作用。

  心理模型

  如果仅仅遵循这个医学模型,那么我们很难对许多心理问题进行诊断和治疗,原因在于我们可能无法根据这个模型得出人们是否患有心理疾病。以焦虑为例,我们每个人在不同时刻所感觉到的焦虑程度是不同的,这要取决于我们所面临的环境。当然这并不是说只有少数人时刻感觉到极端的焦虑,而其他人则根本感觉不到任何焦虑。这种情况几乎对任何心理问题都是适用的。

  心理障碍的心理动力学模型试图通过把心理障碍在精神上的原因作为研究对象,从而达到对心理障碍进行矫正的目的。

  弗洛伊德是一名资深的医生。他认为精神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人格的不同层面之间的冲突,这些人格层面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他认为这些冲突自从每个人的儿童时期就没有得到解决。弗洛伊德创立了通过心理分析来治疗精神障碍的方法。这种精神障碍模型被称为“心理分析模型”,它是心理动力学模型的一种。

  虽然弗洛伊德的大多数理论都没有得到人们的赞同,但是心理分析模型至今仍然有许多追随者。然而,这种模型也受到了批评,原因在于它缺乏实验的支持和科学上的精确性,以及它对生命的简单化的看法(在其最抽象的形式中,这种模型认为人们在动物本能的驱使下开展行动)。

  精神障碍的其他心理学理论包括行为模型和认知模型。这种模型的理论依据是以B.F.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者的研究,它主要关注的是人们行为本身所带来的问题而不是可能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这些原因正好是心理动力学模型所关注的)。精神障碍的认知模型主要关注的是伴随精神障碍而出现的想法、过程和情绪。

  社会建构模型

  精神障碍的一个尤其具有挑战性的模型是由社会建构主义者提出的。社会建构并不是真实的东西,而只是社会成员在过去的无数次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我们把持有这种思想的人称为社会建构主义者。这些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我们通过自己的态度、信仰和情绪来建构我们所面对的现实,而这些态度、信仰和情绪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比如,正如我们对正常和反常的看法一样,我们关于美和正义的观念在过去的100多年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外,不同文化对美和正义具有不同的理解,而且特定文化不会给这些术语下一个一劳永逸的定义。也就是说,这些定义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有时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发生。

  处于某种文化背景中的人们通过与其他人进行交谈来为正常和变态下定义,也就是说,他们在交流思想或者参加正式和非正式的辩论过程中,形成关于正常和变态的一致性看法。这种交谈或交流采取了多种不同的形式,比如朋友之间非正式的交谈、专业人士针对科学出版物所进行的正式辩论、报纸上发表的文章甚至于电视节目和电影等。我们所有人都参与了这些交谈,因此我们都对诸如“美”、“正义”和“变化”的定义产生影响。此外,我们也受到了这些定义的影响,原因在于特定文化对这些术语进行定义的方式对人们彼此之间的看法和行为方式都产生影响。由于正常和变态也是通过类似的途径进行定义的,因此它们应该被看做是社会建构的而不是科学事实。

  文化上的考虑

  《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所收录的精神障碍类型是北美洲的精神病学家根据西方文化中关于失常、正常和变化的概念而界定的。然而,这些定义在其他文化中并非全部适用。某些精神障碍只有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才会存在,因此它们被称为“文化范围内的精神障碍”。文化范围内的精神障碍(比如神经性食欲缺乏)的存在表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其他非生理因素是导致精神障碍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心理学一本通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