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权衡机会成本,掌控职场机遇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成败对话:富同学·穷同学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6.4 权衡机会成本,掌控职场机遇
父亲给孩子带来一则消息,某一知名跨国公司正在招聘计算机网络员,录用后薪水自然是丰厚的,还因为这家公司很有发展潜力,近些年新推出的产品在市场上十分走俏。孩子当然是很想应聘的。可在职校培训已近尾声了,这要真的被聘用了,一年的培训就算夭折了,连张结业证书都拿不上。孩子犹豫了。父亲笑了,说要和孩子做个游戏。他把刚买的两个大西瓜都放在孩子面前。让他先抱起一个,然后,要他再抱起另一个。孩子瞪圆了眼,一筹莫展。抱一个已经够沉的了,两个是没法抱住的。
“那你怎么把第二个抱住呢?”父亲追问。
孩子愣神了,还是想不出招来。父亲叹了口气:“哎,你不能把手上的那个放下来吗?”
孩子似乎缓过神来:是呀,放下一个,不就能抱上另一个了吗!于是,孩子这么做了。父亲于是提醒:“这两个总得放弃一个,才能获得另一个,就看你自己怎么选择了。”
孩子顿悟,最终选择了应聘,放弃了培训。后来,如愿以偿成了那家跨国公司的职员。
机会成本不仅运用于经济学中,还广泛运用于职场中。所谓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在职场拼搏的路途中,同学们要面临无数大大小小的选择与放弃,需学会权衡,控制工作中的机会成本,做好的选择,走顺畅的道路。
漫步职场路前:注意机会成本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拼搏职场,自主择业已成为一种广泛的趋势,其优越性在于求职者获得了选择的自由,实现了自我;其残酷性在于必须经历求职的苦海,难于选择。从经济学角度阐释,即“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说明任何选择都是有“机会成本”的,勇敢面对机会成本,首先要学会计算机会成本。
实际上,有些机会成本是可以用货币来衡量,但并非所有的机会成本都如此。学点日常的经济学,知道如何计算机会成本:
首先,假设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或其他家禽),那么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假设养猪可以获得A元,养鸡可以获得B元,那么养猪的机会成本是B元,同样的,养鸡的机会成本则为A元。
其次,在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那么看书学习的机会成本是少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享受电视剧的机会成本是失去了看书学习所得到的东西。
再次,假若一个人拥有一所房子,那这个人选择自住的机会成本就是把房子租给他人所能获得的收入。因为这机会成本并不牵涉实际金钱交易,所以也可成为隐含成本(Implicit Cost)。
处在职场,是需要成本的,职场里有好的人生选择,也有坏的人生选择,却没有不要成本的选择。这时候机会成本,不仅仅是金钱,还可以是时间、学历、人际关系等。毕业后,同学们往往既对未来充满期待,同时也布满了迷茫,他们害怕面对社会,也不曾注意自己进入职场所损耗的机会成本。有时候付出的成本太高,就可能会使人生和职业生涯留下太多的缺憾。
张可大学里学的是金融专业,毕业后“过五关,斩六将”,终于顺利地收到了来自国内知名电信公司、银行以及海关的三个OFFER。他举棋不定,想干这个工作,又想干那份,既觉得这份待遇不错,又觉得那份前景很好。最后,只是粗略和家里人讨论后,他便迷迷糊糊地到海关就业,做财务工作。刚开始时,由于待遇不错,工作轻闲,张可对工作还算满意,同学们见面都羡慕他那份“性价比”很高的工作。可是过了不久,张可开始对工作产生了厌倦,很想跳槽,因为他向往着市场竞争性的企业。
正巧,张可的一个朋友,他从事保险行业,是一家国际知名的保险公司业务经理。张可通过朋友了解了保险行业的情况,也同时产生了对理财方面的兴趣。通过上网看报和朋友介绍,他了解到国内已经有了职业顾问咨询机构,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找到了一家职业顾问机构进行咨询。职业顾问听完他的叙述后,语重心长地说:“大学毕业生,不要盲目就业,要面对并注意机会成本。”随后,根据张可的要求,确定方案,全力帮助,张可最终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生涯路线,果断地辞去海关的工作,与朋友一起投身保险行业,并且干得还不错。他说自己现在的状态“就像一只雄鹰在广阔天地间翱翔”。
机会成本,它是职场中选择某一方案、方向、道路时考虑重点因素之一。职场里的机会成本有时会很高,而机会成本越高,选择越困难,因为所有人骨子里面从来不愿轻易放弃可能得到的东西。其实,如果没有选择的“机会”,就不会有机会成本。毕业后的同学们,进入职场前,不要害怕面对选择,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积极进取,勇敢面对职场中的机会成本。初入职场,不要害怕失去什么,自己要相信:其实你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失去,不如“潇洒走一回”。
职场交叉路中:计算机会成本
在经济学中,机会成本又称择一成本或替代性成本,这意味着选择无处不在。职场也是如此,走在交叉路中,徘徊于十字路口时,每一个步伐都充满了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就意味着放弃另一个方向,放弃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穷同学选择错误,会提高个人的机会成本,相反,富同学选择正确,就能降低个人选择的成本,创造更多的“人生利润”。毕业后,面对选择时,要会计算机会成本。
职场中到处存在着机会成本的例子,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世界首富、微软公司前任总裁比尔·盖茨在面对选择时,是如何计算机会成本的。
比尔·盖茨于1973年进入哈佛大学法律系学习,可是他对法律一直没有兴趣,反而对计算机情有独钟。19岁时,盖茨有了创办软件公司的想法,随之而来的就是他要面临一项选择,是继续读书直到拿到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学位证书,还是辍学开办自己的软件公司?比尔·盖茨热爱学习,顺利完成学业是他的梦想,哈佛大学的毕业证书是他所渴望的,可是经营自己的软件公司也是他所钟爱的。在经过一番思考后,他毅然决定放弃学业,开办软件公司。事实证明了他的选择是对的,在1999年美国《福布斯》杂志的世界富豪评选中,比尔·盖茨以净资产850亿美元理所当然地登上了榜首。
1999年3月27日,比尔·盖茨回母校参加募捐活动时,有记者问他是否愿意继续回哈佛上学,弥补他曾经的遗憾。对此,比尔·盖茨只是微微一笑,没有作出任何回答。不难看出,比尔·盖茨已不愿意为了哈佛的学位证书而放弃自己已有的事业。
上学是盖茨喜欢的事情,在实现了创办软件公司的愿望后,他完全可以静下心来继续学习,实现他的哈佛梦想,可是他为什么又选择放弃呢?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就不再那么令人困惑了。因为,对于当时的盖茨而言,比起放弃学业继续经营公司,而放弃经营公司去上学的机会成本更大;而且,他在计算机领域的技术水平已经相当高,上学对他来说得到的利益不可能比他经营公司的利益大,所以他当然会选择机会成本较小、利益较大的一方。
成功的富同学大都擅于计算机会成本,经常会比较各种选择所带来的成本和收益,当他们认为收益高于成本时,便会果断采取正确的行动。职场新人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如果一开始就在选择中迷失,不曾去计算过自己所走的每一步所消耗的“机会成本”,便有可能将自己的人生都迷失了。
何欣毕业后,就职于一家媒体,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很不规律,她风风火火地做了两年记者后,便辞职考上了母校的研究生。她认定这次的选择是正确的,是有益的。2009年7月,何欣硕士毕业后来到一所高校任教。但是,她发现,这半年来的教学生涯让她十分失落,即使领导和学生们对自己一致好评也消除不了自己的沮丧,而且工资不如以前的多,工作也不是想象的轻松。最重要的是,高校本来就是“世外桃源”,加上她工作的地方相对偏僻,更让何欣难以适应。何欣说,自己的性格是爽朗的,尤其是做记者的时候,这种爽朗到了极致。“那时,挣的钱多,工作无拘无束,活得自在。”一想到过去,何欣就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为什么现在反而变差了?
2010年春节时,她参加一次本科同学聚会,当同学听说她当了老师后,纷纷恭喜她逃离了“职场苦海”。她无奈地笑了笑,明白做出每个选择时都是有“机会成本”的,她只后悔自己读研之前没认真去算算考研,还有未来的机会成本,以致感觉自己现在就像处于围城,因为漫无目的地走,结果每一步都迷失了自己。
富同学在做每一个选择时,头脑都是保持清醒,以绝对的经济学思维去计算你的每一步棋:落子时,算计一下放弃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毕业以后,在职场的交叉路中,先缓步下来,拿出头脑的“计算器”,去计算一下机会成本,确定方向后,再收拾行囊,继续向前走。
工作跳槽前:估计机会成本
据职业调查报告显示,如果一个人在同一个岗位工作三年,薪资没有质的提高,职务没有大的提升,基本上就意味着个人的职业生涯已经进入了停滞期,这不仅会磨灭了个人的职业竞争力,也极大的浪费了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在职场中,不少人遭遇到同样的情况,于是,他们便动起了跳槽的“念头”,跳槽并非不可以,但是在“行动”之前,先掂量一下机会成本有多大。
张依依今年26岁,从事行政人事工作3年了。这3年来,虽然依依努力工作,但是职位与薪水却不见起色。依依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产生了迷惑与恐惧,她越来越觉得行政人事工作没有太大的发展前景,更担心自己随着年龄逐渐增长,当青春不在,这“饭碗”迟早都会不属于自己。
依依冒出了转行的想法,她先去做了市场调查,根据市场需求和实际情况,决定转行做律师:一来自己这么多年一直对法律感兴趣;二来考个律师证相对而言节省时间与金钱。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律师越老越值钱,再也不会为年龄发愁。但是她一想到自己大学里学的是英语专业,也没什么特长,若是真要转行还真需要一番苦功。
为此,依依请教了职业顾问。该职业顾问先帮依依算一笔经济账:考个律师证的金钱代价:辅导班6000元+教材300元+考试费220元=6520元。随后帮她估计了机会成本:若是刚刚转行成为律师,薪水肯定没有现在高,人脉不如现在广,工作不如现在熟悉,这会让你失去很多经济效益,从短期来看,是不可取的;不过,从长远利益来看,如果肯下苦功,超过现在的水平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只是一个时间和转行成功与否的问题。
依依按照职业顾问的分析,回去做了一个明细的“跳槽优劣分析表”,综合各种自己实际因素,她最终决定不跳槽,而是,站稳现在的工作,不断学习,力求在工作岗位上有新的突破。
职场发展犹如爬树,一旦发现树上所结的果实并非自己所需或者上面的枝干已经腐朽时,最好的选择就是退下来,换一棵树或者朝另一个方向继续爬。但事实往往很困难,因为在旧树干上爬得越高的人,退下来的难度也就越大,所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43岁的密比先生是一家大型广告代理商的会计主管,他虽然自己在广告行业呆了20年之久,工作做得很好,可是,却还是意识到这个行业与自己的性格不合,总觉得浑身不舒服。医生告诉他这是因为违反自我意志、勉为其难工作造成的;认为长此以往会对心脏、腹部以及其他器官造成慢性伤害。但密比先生却无法放弃,他说:“我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但是,每当我想要放弃广告业、放弃现在的工作时,就感到自己很笨。我在大学念了6年书,就是想要从事这一行,只有大傻瓜才会把3.5万美金教育投资和20年的经验断送掉,改行去做其他事情。”
当你选择了一个职业,并且通过自己的奋斗取得了一定成就,积累了大量的资源,即使醒悟过来,意识到它并非自己理想的职业,这时想要跳槽转行,却发现继续留在这个行业可能创造的价值就变成了你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越高,重新选择的难度就会越大。因此,槽不可乱跳,行不可乱转,除非,自己真正估量好了:这个机会成本,我付得起!
小李从老公司跳槽到新公司已有一年半了,一天他与旧同事明明聊天,明明说:“你知道吗?如果你不走,现在会有很好的发展。”她告诉小李,如果他继续留在原来的公司,现在肯定已经掌管着原部门的所有测试工作,带着一个十五人左右的团队,拿着现在两倍的奖金。因为小李离开公司前负责测试的最后一个产品,现在成了部门的核心产品,为公司带来了颇为丰厚的利润。听到这个消息,小李刚开始还觉得有一点可惜和后悔,但仔细的想了想,当时的他的确是想走,就算现在让他重新选择,他还是会走。
这样的一个消息,也让他重新思考跳槽给自己带来的机会和付出的机会成本。如果当初留下,也许现在的工作岗位可能已经是一个不错的管理角色,而且在一个被认可的公司服务的时间越长,晋升的机会就越多,何况自己在原公司已经树立了很好的口碑,当机会来了肯定就是自己的了。现在在新的环境,自己需要重新被人认识和认可,即使自己很有能力,但同样能力的两个人,公司也许会将机会给它熟悉的人或在公司时间长的人。这有点不公平,因为与自己能力相当甚至比自己能力差的人,有可能得到更多的机会和更高的报酬,但似乎又很公平,作为管理者,肯定会优先考虑他了解的人或为他服务更多的人。尽管如此,小李还是觉得跳槽后的发展潜力更大,因为这的确是一份让自己充满了挑战与机遇的工作。
小李总结了一下,虽然自己为这次跳槽付出了机会成本,但同时带来了更多新的平台,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也使自己的能力有了一个更全面的提高。也正是因为这样,他觉得值得,这是原公司无法提供给他的舞台,虽然他也为这样的一个成长付出了很多代价,但是,这个跳槽的成本是划算的。
有一得,必有一失。选择做一件事,必然会放弃另外一件,那个被放弃的所带来的收益就是机会成本。亚当·斯密曾经说过:“国王会羡慕在路边晒太阳的农夫,因为农夫有着国王永远不会有的安全感;而要有农夫那样的安全感就不能拥有国王的权势。”毕业以后,学会权衡,控制工作中的机会成本,需要面对机会成本,学会计算机会成本,理性估量,让自己做最好的选择,走最好的路。 成败对话:富同学·穷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