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为爱点一盏灯——爱护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为什么孩子不服你:解决父母教育难题,改变家长教育方式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二 为爱点一盏灯——爱护
1. 爱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没有家长刻意要把自己的孩子教坏,之所以孩子出问题一定是家长有问题,是因为孩子出生时就像一张白纸,后来涂抹上的一道道缺点毛病的印痕都是家长造成的,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家长负有完全责任。
调整亲子关系是教子成功的真正奥秘,因为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孩子成长的土壤,什么土壤就长什么苗。简单的呵斥打骂等粗暴方法,绝对无法改掉孩子的缺点毛病,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使事情更糟。要想改变孩子的缺点毛病,就必须给孩子提供改变的土壤和空间,也就是必须首先改变孩子与父母的关系:
通过改变家长的观念、情感和行为方式,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信任,让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相信家长所有批评、表扬的出发点是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那么就形成了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方法你都可以不会,只要你能激发起他成长的动力,他就可以正常成长。
(1)塑造精神人格是上策。
假如把孩子比作一棵树,树冠是孩子的智力,树干是孩子的身体,而树根是孩子的心灵,是孩子的生命之根。要想孩子也变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一样,家长就必须把目光盯在孩子心灵的培养上,塑造孩子的精神人格。
孩子成长的6大支点:
①自尊心——精神人格的脊梁。自尊心是孩子精神人格的脊梁,建立自尊心的最好方法是尊重孩子和无条件地爱孩子。如果孩子没有自尊心,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没皮没脸”,他就不会在意别人怎样看他,就没有了上进心,不会有成长的动力。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居高临下批评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在很多家长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当家长用打骂和恶意的批评把孩子的自尊心消灭殆尽,又希望孩子好学上进时,本身就是南辕北辙的笑话。
②自信心——启动潜能的马达。自信心是一个人去做事时的主观心理状态。当孩子在内心建立起“我能够”的坚定信念时,他的大脑因为有此信念而排除了对失败恐惧的干扰,直接进入“专注”状态从而发挥出他的潜能,找到方法解决问题。
对家长来说,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虽说不是一辈子的任务,但至少是孩子25岁以前的任务。
③责任心——管住自己的心锁。太多的家长没有在孩子心中建立起责任心,没能使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孩子成了“小偷”,家长当了“警察”,不断在后面监督。这样,等于孩子对人生的责任由家长来承担了。
责任心没建立,一个孩子是断然不可能去积极进取的,如果孩子建立起对自己负责任的责任心,家长的监督职能就可以解除了。
④进取精神。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必须处于“主动状态”才能学习好。如果我们没有培养出孩子的主动进取精神,孩子是无法学习好的,将来也断然不可能在人生中获得成功。
⑤学习兴趣。有许多家长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最有意志力,其实学习出类拔萃的孩子绝不是靠意志力学习的,他们是因为有兴趣看书,不想睡觉,也不觉得累。因此,对于孩子来说,要想使孩子学习好,培养学习兴趣是前提,而学习兴趣是需要家长对孩子从小进行培养的。
⑥良好习惯。好习惯是一个人快速成功的快车道。真正以学习为生的人,比如很多优秀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教授,都是因为学习产生快乐才会没日没夜地做,后来就成了习惯。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了他的日常行为,而这日常行为决定了他的成就。
(2)教育子女的7个锦囊
①无条件的爱。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有意识地爱孩子是培养孩子安全感和勇气的最重要的方法。当孩子被无条件地爱着的时候,他的自信心会大增,在他的心灵中会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产生。
②鼓励。教育孩子,鼓励是需要每天做的事情。可是大多数家长恰恰相反。“你就是不行,谁家孩子都比你强得多!”这些家长仿佛是专门来为孩子泄气的。每位家长都应牢记:孩子的勇气和自信是被鼓励出来的,你要每天不断地巩固。
③表扬。当孩子的一个行为做对了,家长应及时地表扬,表扬会把行为确定下来。表扬是孩子生命成长的阳光,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被表扬意味被认可了,他的自信心会增强。
④确认。一个行为是对的还是错的孩子是不知道的,家长要客观地帮孩子分清是非,这里不带有任何表扬和批评,实际上确认是家长帮孩子培养价值观的一系列过程。
⑤理解。很多家长在人格上不能平等对待孩子,能力上却苛求孩子什么都会,这是何等的荒谬。家长要用“理解”走进孩子的心灵,不再批评、苛责,建立孩子的自我尊重感,这时亲子关系就稳定了。
⑥陪伴。孩子需要的不是家长的钱,而是需要家长的陪伴,太多的家长因为自己事情太忙就用钱打发孩子,其实大错特错。事实是孩子需要家长通过陪伴来体会、了解他,伴随他成长。
⑦批评。批评的前提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关爱、关系稳定,这样批评才有作用。如果家长和孩子关系紧张,即使批评是正确的,是对事不对人的,孩子依然不会接受批评,这时批评只会起副作用。
(3)家庭教育的3条“高压线”
①忽略孩子的存在。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孩子的解释家长不听,这第一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第二会损害自信心,他会认为自己不够好,父母不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忽略孩子的存在”是比打骂孩子还严重的教育方法。
②破坏性的批评。破坏性的批评是扼杀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最重要的杀手,其结果是本来希望改掉孩子身上的缺点,却反而把缺点给固定下来了,希望激发起孩子成长的动力,却反而扼杀了孩子成长的动力。希望孩子完美,却把孩子弄得没皮没脸,自尊心丧失殆尽。
③强迫。父母强迫孩子做事情,会扼杀孩子的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而且形成被动的习惯。只有孩子主动想学习,才能学习好,才能不感到辛苦劳累。如果孩子不想学习,厌倦学习,那么学习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折磨,是很难取得优秀的成绩的。
(4)家庭教育的2个“陷阱”
①有条件的爱。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要求孩子做出相应的行为或取得相应的成绩,然后再给予孩子与之相适应的爱,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成了“生意”关系。这种有条件的爱,极大地扼杀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够好,自己还需要做出相应的动作,父母才能爱自己。孩子在意识深层感觉的是屈辱,是人格的贬损,是自尊心的伤害。
②输不起的心态。由于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都有输不起的心态。因为担心而加倍看守孩子,严格监视他的一言一行,然后帮做所有的事,告诉他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最后导致孩子的自尊、自信、责任、主动精神被加速扼杀。
特别是看到孩子和坏孩子在一起,有坏的行为的苗头,家长就越发担心,越担心就越紧张,越紧张就越进行破坏性的批评,最后孩子真的学坏了。这个时候真正应该做的是放松,相信孩子没问题,然后通过与孩子建立良性关系来把孩子拉回来。
2. 父母该如何爱孩子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孩子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
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学习的,生命的第二年,学习25%,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1)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家长应先改变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家长那儿直接传续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
(2)培养孩子的灵性品质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
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如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3)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理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而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妈妈教育孩子要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家长在管束孩子时保持一致,这样孩子可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即使对爸爸的管束有异议,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场时,再与他进行讨论。这样做,也可以树立起家长的权威性。不要惩罚得太多,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对他好的表现进行奖励。
(4)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家长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家长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因此,家长不可以让孩子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让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家长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自我价值观高的人具有三个“能力”:我有能力;我能与周围的人交往;我能随时随地为他人的幸福作出贡献。相信自己有学习和成长的潜能,发展出勇气、信仰、自信、信赖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质。反之,自我价值观低是一种对自我的消极认识,自责、羞辱、愤怒、憎恨等毁灭性感觉将始终伴随一生。
(5)接纳、确认孩子的各种情绪(尤其是消极的)。
当家长否认孩子的感觉时,孩子觉得他得不到理解。只有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他的感觉舒畅了,他的行为才会良好,因为孩子是生活在感觉的世界里。
倾听孩子的心声是有经验的家长通过说话来了解孩子的感受,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方式。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大还是小,都要尽可能找时间立即去倾听他所说的话,而不要让孩子等你有了空闲时间再说。与孩子说话,为家长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导孩子的机会。立即倾听孩子的谈话,有助于赢得孩子的信任,这样孩子才愿意把所有的事都告诉家长。而对家长来讲,了解孩子头脑里想的是什么,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此,当孩子与家长谈话时,家长要尽可能地立即与他交谈。这样孩子就不会失望了,他可以感受到他对家长是多么重要,他也就会更多地把心里话告诉家长。
(6)设立明确家规,定期召开家庭会议。
孩子需要知道界限在哪里,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没有规则孩子反而没有安全感。家规不超过5条到6条,应适合于家里的特定需要,而且必须用肯定句来陈述,将家规贴出来。如果违反家规应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一旦建立,就应坚决执行,每隔一段时间,应对家规作调整和修补。定期召开家庭会议,使全家一起分享生命发展的过程,发展民主,相互尊重,享受爱的氛围。
(7)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
随着孩子的成长,给他越来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利是很重要的。必须有意识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的那种什么事都为孩子做的想法,来给孩子一些自由度。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家长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因此更加尊重家长,爱家长。
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通过提供选择,可以避免紧张气氛,给孩子提供做决定的实践机会。如:“睡觉时间到了,你是要听昨天的故事呢,还是想听一个新的故事?”“你今天是想穿粉红色的上衣,还是蓝色的T恤?”(如孩子两者都不选,父母可问:“是我帮你选,还是你自己选?”)做选择并让孩子负责任都是日常的行为,对于发展孩子的自我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8)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儿童通过游戏学习。
儿童通过接触具体的、仿真的与生活有关的东西学习,需要与同伴、成人和环境互动交流,游戏使儿童放松且发展专注的工作态度。在5岁之前不应过早开始对字母数字等符号的专门练习,这样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因为孩子的心智还没成熟,对抽象的概念还无法理解。
(9)正面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不该做什么。
传统型家长的居高临下的姿态,总是对孩子说“不准打人,不准在沙发上吃东西”等等,这种负面的口气只会将注意力引向并集中于负面的行为。而孩子仍然不知道好的行为是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
积极的说法是用美德修正孩子的行为,如“你忘记了与人和平相处”或“我们是在餐桌上吃东西的。”
(10)每天抽时间跟孩子单独相处,共同做点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情。
每个孩子都需要从家长那里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每天工作之余,家长要腾出一些时间参加孩子的游戏。要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经历,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到各类东西。家长作为孩子的倾听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应尊重孩子的感受,以超脱且同情的态度陪伴在孩子的身边。
(11)不要忘了给自己留下一点休息时间。
家长应该主动地寻找一点时间,暂把孩子放在一边。这是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心理环境。抚养孩子并不意味着家长要放弃个人的需要和夫妻间的交流,夫妻关系的和谐对家庭稳定至关重要。另外,家长需要点空闲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远离繁琐的家务和工作。要有一点幽默感,不要为自己的一点点错误懊悔不已。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情,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善于休息,才能更善于工作。
(12)让孩子的爸爸发挥作用。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爸爸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爸爸不仅是一个监督者,更需要成为积极的参与者。父母作为一个集体,讨论教育的原则,与孩子一起游戏,一起谈话,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让周围的人帮助你,使你自己的生活轻松。
(13)享受孩子带来的快乐。
成功的家长深刻地感觉到伴随孩子成长带来的快乐。由于孩子使家长的生活变得伟大,使父母变得更有理解力,使我们生活有了希望。所以,不要去抱怨自己的辛苦,而要用心去发现和享受孩子带来的快乐! 为什么孩子不服你:解决父母教育难题,改变家长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