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为沟通搭一座桥——沟通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为什么孩子不服你:解决父母教育难题,改变家长教育方式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三 为沟通搭一座桥——沟通
1. 学会倾听和沟通
要和孩子密切相处,就要关注孩子的倾诉,学会真诚地与孩子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座桥梁。如何架设好这座桥梁,如何使这座桥梁能架设到家长和孩子的内心深处,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然而,现在却有不少的家长,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忽视与孩子进行交谈,只提供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或不会与孩子进行交谈。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进一步腾飞,如今的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越来越趋于低龄化。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代沟越来越大,隔阂也越来越明显。询问一个孩子:“你和你父亲的关系融洽吗?”她很直白地说:“我现在和我爸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了。现在我回家从不理我爸,根本就不和我父亲说话。”父母与亲生子女之间本应是血浓于水,而现在不仅产生了隔阂,更有甚者形同陌路。是孩子拒绝和父母交流沟通吗?不是的,是我们所采用的方法不正确。
家庭是孩子安全、可靠的港湾,因此家长应该把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为家庭教育的最终要求,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真正架设好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那座桥梁。多关心孩子,了解其想法和需要,就要多跟孩子接触,从他们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喜好、内在需要。那样就要学会与孩子沟通,才能和孩子密切相处下去。
2. 怎样与孩子沟通
与孩子沟通其实很容易,主要是我们家长没有耐心。说实在的,有时你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身上来,走近孩子的心灵,你会觉得孩子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天真,也会觉得有意思,不会觉得那么累了,这样孩子会健康发展的,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地沟通交流,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所热心关注的问题,也是现今社会环境下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应该暗示自己:我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我们要一起成长,我们要一起面对很多问题,我们会比别人生活得更幸福,更有乐趣。
(1)为和孩子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基础。
现在的孩子是伴着“声光电”诞生并成长的,与他们家长年幼时候的接收系统完全不一样。如果家长还只用嗓子单声道地告诉自己的孩子应该怎么做,他们就会感觉特别枯燥没意思。好多孩子在今天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听音乐,而又一边写作业,因为他自小就在一个拥有各种各样的家电的家庭环境里长大,因而产生了这种多点接收的习惯和技能。这样的系统刺激远比单纯的语言符号刺激要强烈得多,有效得多,所以家长如果故步自封,仍然用原来自己受教育的模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必然不可能引起孩子的兴趣,相反,甚至在孩子的眼里,家长往往都成了厌烦的符号;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产品,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生活环境和思维习惯。今天的孩子还有了接受国际超前意识的能力,比如说对于性知识的认识,家长可能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难以启齿,而孩子却实际已经懂了很多。沟通的困境是每个家长必须正视的现实前提。
(2)学会设计启发式问题。
很多家长对于沟通问题的认识往往处于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要家长说的话孩子听了,这就是沟通。家长由于他们成长年代的各种因素限制,使得他们教育自己孩子的语言和思维是很贫乏的。比如有个孩子抱怨说自己的母亲一天就和自己说六句话:早晨说“快点快点,要不就上学迟到了”;第二句是“早餐怎么也得吃点,要不上午的课顶不住”,第三句是“过马路要小心,看着点车”,第四句是“到了学校你千万努力”,第五句是“中午学校的饭不太好吃,但你正在长身体,一定要多吃点”;第六句“放学回家先写作业,别着急看电视”。这样日复一日地说,作为孩子自然而然地会感到厌烦,结果反倒事与愿违,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学会设计问题,用问话的方式来和孩子沟通,尽量不要用陈述句,而要尽可能地让孩子说。“问”在今天是一种高级的交流形式,父母的提问也应该是具有很强的技巧性的,家长在这方面应该加强。
(3)沟通的问题要具体化。
家长有一种习惯就是容易语重心长,但是说出的话却又特别空洞,比如“你可得努力学习”。这种语言表达在今天对孩子的教育是无效的,也是无益的。因为这些话缺乏明显的可操作性,作为孩子基本把握不住,反倒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积极的方式是要以一种具体的问话,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式地与孩子沟通,就比较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动的方向,将孩子的行动目标分成许多的小台阶,每一步都具体而又相对容易地能够达到目标,让他们每一步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4)开拓孩子的生活范围。
值得家长注意的一点是不能过分溺爱孩子,这样只会缩小孩子的生活半径,这样的孩子心理素质必然很差,承受能力被大大地弱化,无法承受更多的压力,承担更多的责任。
单一的环境缺少很多的体验,造成太多的人生空白,心理学上提倡“共情”,只有处于同样的情况境遇下才能感同身受。很多沟通都必须有过相应的体验,才能够理解,才会有效果,只讲道理孩子是很难听进去的。
(5)创造多元化的沟通渠道。
家长不能仅仅立足于语言的沟通,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孩子比较喜欢音乐,那就采取音乐的方式,要循循善诱。心理学上有“对立违抗”的说法,就是孩子首先会将攻击面设定为他最亲近的人。家长需要认真思考一下,作为一种符号的出现,是否有些东西是不能为孩子接受的,家长的语言符号用多了,往往容易引起逆反心理,而多种新颖的沟通方式,比如生日蛋糕,可以插一面小旗子,写着“孩子我爱你”,容易增加情趣。而常规的沟通方式往往引不起孩子的兴趣和能动性。
(6)充分认识人格类型。
作为家长既要认识到自己的人格类型,也要充分理解孩子的人格类型。比如有的孩子内向,有的孩子比较外向,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很难更改,因为他就是这样一种类型。人格类型大体可以分为四类:驱动型人格,这样的人有思想,有主意,比较适合做领导;分析型人格,像陈景润一样的比较扎实,能够坐下来认真研究事物的人;表现型人格,自身有一些优势,善于利用各种机会来展示自己;亲切型人格,以自己的品质取胜,但不懂得要求别人,培养孩子的时候也往往不会要求孩子,所以有这样人格的孩子比较容易出问题。但是所有的这些同样离不开人的成长环境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从中获得熏陶。
(7)抓住人生关键期。
人一生是有几个关键期的,孩子一般2岁学语言效果很好,3~4岁是树立权威的关键期,如果在关键期内不能充分地把握,那以后对于孩子的培养就会花费更多的心思和精力。家长在相应的关键期内应注意强化孩子相应的能力,这种强化应该通过鼓励的形式,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
(8)家长生活的情趣化示范。
家长首先自己需要活得比较有模范性,孩子希望自己的家长生活得非常有品位,不是落伍的,他们对外来的物质、精神的影响特别敏感。家长自己表现得有追求、有品位,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生活设计好,比如穿很好的衣服去听音乐会,告诉孩子只有具备一定的修养才能接触到高雅的东西,给孩子形成一种心理的触动。
(9)追求做人的高度与目标。
家长培养孩子的目标不要集中在对孩子的技术学历教育上,现在的社会,高学历教育随时都可以获得,而未来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是孩子自己的人格,在于“人品制胜”,在于孩子是否懂得关心别人、关注别人。重视自己给别人的感觉,首先自己的心里要有别人。好多孩子得到过多的物质享受,往往对别人没有感觉,变得麻木而自我,在成年以后便不可能塑造良好的人格,实际上已经自小就淘汰了自己。
当然父母参加学校的活动也很重要,一方面是表达了对孩子的关爱,另一方面也使孩子懂得学校和学习的重要性。你还可以为学校组织的实地考察旅行、班上的集会、舞蹈演出等活动出出力,这很有可能会占用你一部分上班时间,可那是值得的。
一般情况下,出席孩子的运动会、音乐会、舞蹈演出、学校的表演以及相关的这类活动非常重要。只要这件事对孩子来说重要,你最好尽可能到场,如果父母能同时参加,且表现热忱,孩子会非常高兴。
当然,生活中的多数父母都认为,他们对孩子的爱,说得多,做得少。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要把自己的语言化为行动,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你对他的爱。
当孩子向你吐露他的情感时,你既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置之不理,此时正是你教孩子如何处理问题的好机会。如果情况是孩子能控制的,那么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方法最好。但如果是碰上一些牵涉到孩子无法控制的问题,孩子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因此,你要教孩子重点学会用以情绪为中心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如何尽可能地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如何换个角度来看待和处理问题;如何控制不满情绪、接受现实等等。
总之,要让孩子学会好好表达内心情感,哪怕只是谈谈自己的心情都有好处,这样,不但有助于帮助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够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心。
但是,你不要强迫他讲,你能做的,是帮他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使他能够向你倾诉一切。同时,你还要经常提供一些机会,避开任何打扰,与孩子敞开来谈。
你还要发展你们的关系,可以让孩子提出任何问题,让他能放心地在你面前真实地表露自我、释放情绪,而不用担心你不把他的感情当回事。
不要怕费时间,好好想想如何向孩子表达“我爱你”,把想出来的方法列成表,作为你的行动方案。要知道,你这样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有意义的。
(10)如果你真正爱自己的孩子,但又不知道从何入手,下面几点,将会对你有所帮助。
①说“我爱你”。把“我爱你”说出来很重要,应该经常说。
②在孩子生活的周围,如床旁、衣服口袋里等,放一些心形的图画或“我爱你”的图案。
③用身体语言表示你的爱,如拥抱等。
④为孩子做一本相册或剪贴本,贴上孩子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照片或手工,并记录好相关内容,把做好的本子放在孩子房间。这样做,孩子会觉得你很在乎他。如果你已经这样做了,请保持下去。
⑤把孩子的相片挂在屋子里。
⑥给孩子写信,把你看到的他的优点告诉他。
⑦把孩子在学校的好成绩、好的手工、奖状等展示出来,尽量做得有创意。有一家人,把孩子做的美工,用很精致的镜框装起来,做得像博物馆的展品一样,然后与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一起挂在墙上。
孩子的心灵是一个没有杂质的净地,没有谎言、没有欺骗,一切都直来直去,他们的行为都是基于想满足自己某种单纯需要所致。
(11)如果爸爸妈妈对他们的行为缺乏敏锐触觉,则可能引起不良的行为问题,如能小心参考下列四点,则有助于了解他们的心理。
四种心理需要:
①父母的爱护和关怀;
②被接受、被尊重;
③得到别人的赞赏;
④在家里有地位。
(12)有些孩子可以利用好的行为表现,来取悦父母得到赞赏,从而满足其心理需要,但有些孩子不能做到这点,当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以不适当的行为作为补偿。
四种不适当行为:
①引起注意。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注意,才会感到自己被父母重视。而当孩子不能通过好的行为取得父母的注意,便会用不对的行为来达到目的。
②争权力。像成年人一样,孩子觉得自己是重要的,需要得到别人尊重和接受。当孩子觉得父母用权力来支配自己,就会以反抗来表现自己的能力。父母愈是行使权威,孩子的反抗就愈大。
③报复。孩子在与父母争权力的过程中,往往是失败者,便转用报复的行为来刺伤父母的心。孩子觉得这样才令父母知道他的重要。
④自暴自弃。当孩子觉得自己全无价值,就连对抗和报复的勇气也失去,则会透过表现无能来逃避别人对他的要求。
过分保护、同情、控制和支配孩子,均是不尊重的行为。负责任的父母应以友善和严谨的态度,给予孩子选择自由,同时让孩子亲历此抉择的结果。
要使教育获得成功,就全面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遵循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以此考虑教什么,怎么教。孩子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发展非常迅速,独立生活能力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都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所以在早期教育时,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让孩子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如果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水平,过难或过易都不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无论是让孩子学做一定的家务劳动,还是让孩子学习某些文化知识,都要从孩子实际身心发展出发,遵循从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忽视了这一点就难以获得应有的效果,所谓“跳一跳够得着”就是这个道理。要激励孩子学习某种知识,当这种知识与孩子已有的知识水平相差不大时,他不仅愿学,有能力学,而且也容易引发学习的兴趣。如果相差很大,甚至超过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他就不愿学,也学不懂,当然就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或抵触情绪。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定要全面了解孩子身心发展水平和所学知识的实际水平。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为什么孩子不服你:解决父母教育难题,改变家长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