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中国地方环境政治:政策与执行之间的距离

2.中国环境政治研究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中国地方环境政治:政策与执行之间的距离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2.中国环境政治研究

  英文文献中,环境政治的研究大概开始于1970年代,但是直到1992年才有严格意义上的中国环境政治研究发表。在讨论科学技术、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国际贸易分工体系、人口与民族、传统文化、全球化、社会运动和抗争、政权类型以及国际关系对中国环境问题的影响的过程中,政治因素的作用不断凸显。一些学者逐渐发展出了中国环境研究中的环境政治学路径,强调用政治学的视角和范式来分析中国的环境问题。较早在海外进行中国环境政治研究的吴逢时教授通过梳理1976—2008年间的301篇中英文文献,将中国的环境政治研究分为三个主题:(1)自上而下的由国家和政府主导的环境治理;(2)自下而上的公民环境意识和环境社会行动主义(social activism);(3)环境外交。

  从学术资源来看,中国环境政治研究的学科基础主要是建立在环境政治学和中国研究(China Study)之上的。因此,在学科分类上,可以被看作是环境政治学中的区域研究。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以主流环境政治学为理论支撑的研究和以中国研究为理论支撑的两种研究范式的区别。

  以荷兰瓦宁根大学阿瑟·摩尔(Arthur Mol)教授为代表的学者,主要是从环境政治学出发,提出研究问题和假设。这些研究的首要关切是环境本身,即探寻影响环境污染的政治因素。其研究路径是用中国的案例来检验环境政治学中的理论、模型和概念在不同政体背景下的适用性。例如,以西方工业化国家为背景提出的“生态现代化”概念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这种思路有利于从比较环境政治学的角度审视不同政体类型与环境治理的关系,在验证环境政治学的概念、模型和理论的同时,为环境政治学的研究积累来自中国的经验和知识。

  中国环境政治研究一方面从环境政治学科寻找理论资源,另一方面从中国研究的圈子里发掘问题意识,提出研究假设。和前者不同,这种研究范式的首要关切不是环境本身,而是中国政治系统的变迁。以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研究员易明(Elizabeth Economy)为代表的研究者,希望以环境治理为例来讨论中国崛起中威权体制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一些学者从治理结构、官僚系统的层级和条块关系、中央—地方关系、政治精英的态度和激励模式等角度切入,讨论中国政府如何回应国内的环境、能源、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球性的气候变化问题。这种研究思路是对中国研究中由奥克森伯格、李侃如和蓝普顿共同开创的官僚和精英政治研究的应用和巩固。此外,一些研究以自下而上社会主导的方式,关注环境非政府组织的生存状况和战略、环境抗争的机制和方式、公民环境意识塑造和测量、媒体和网络在中国环境运动兴起中的作用等。这些中国环境政治研究文献,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中国研究中两个基础性的问题:(1)威权国家的治理模式,特别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权、合作、博弈与共谋机制的形成;(2)兴起中的公民社会与威权国家之间的互动机制,及其对威权国家巩固或者转型可能产生的意义。 中国地方环境政治:政策与执行之间的距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