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光辉岁月,不说再见:香港音乐时光书

1999 “宝丽金”沦陷背影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光辉岁月,不说再见:香港音乐时光书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1999 “宝丽金”沦陷背影

  2012年,华语流行乐坛有一场备受瞩目的盛典,所到之处无不掀起万人大合唱。能让四十多岁的大叔买票去看的演唱会,在今天已然凤毛麟角,可冲着它的名字,就足以让大叔们心甘情愿地掏钱:滚石30周年演唱会。

  意犹未尽的大叔们离场后,忍不住怀旧:如果“宝丽金”还在……

  “宝丽金”还在,只不过它重出江湖要在2013年。这一年,香港“环球”唱片公司重建“宝丽金”厂牌,新“宝丽金”将001号合约交给了老牌“天后”陈慧娴。但事实上,“宝丽金”这个几乎与“港台流行音乐”画等号的名字,此时已经离开我们14年了。

  事情发生在1998年。“宝丽金”的控股公司是飞利浦集团,此时,全球的唱片业都已经下滑衰落,飞利浦认为数字音乐早晚要取代传统唱片,还不如及早脱手、卖个好价钱,于是将“宝丽金”以106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西格拉姆(Seagram)公司。从经营上看,飞利浦集团是相当精明的,6年后,“华纳”被收购,价钱几乎是挥泪大甩卖的白菜价,便宜到了38亿美元。

  世界上的生意,有精明的,就有犯傻的。西格拉姆公司是加拿大的一家酿酒公司,进军娱乐业明显就是投资方向失误,花了106亿美元更是冤大头。

  那么,这个冤大头怎么会一头扎到娱乐业里去呢?

  要说起这段历史来,可就复杂了,这要说到“环球”电影公司。

  “环球”是个老牌的好莱坞电影公司,20世纪50年代,美国音乐公司(MCA)和环球电影公司合作越来越多,最后,干脆在1962年合并,成立了新的公司,叫作“MCA环球”。

  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经济进入了泡沫时代,大笔的钱没地方花。1991年,又一个冤大头一脑袋扎了进来,它就是日本的松下电器,它以61亿美元买下了“MCA环球”。无奈,做电器的玩不了电影,再加上很快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过了几年,松下赔钱把“MCA环球”甩给了西格拉姆公司。

  西格拉姆公司以为捡了个大便宜,好好的葡萄酒生意不做,竟然异想天开地要打造媒体帝国,所以在几年里,一口气收购了几家娱乐企业,其中就包括“宝丽金”。

  这时候我们再给西格拉姆公司算一笔账,它当年接盘“MCA环球”,因为松下是赔钱卖的,西格拉姆公司花的钱肯定少于61亿美元,但它随后收购“宝丽金”却花了106亿美元,这样的投资当年如果放在IT或者信息化产业里,兴许是个好买卖,可是扔在唱片业里,几乎等于在熊市里追高买股票。

  西格拉姆先接手的品牌是“MCA环球”,所以,在收购“宝丽金”之前,它手下就已经有了“环球”的厂牌。现在有资料说,“环球”唱片是顶替“宝丽金”出现在香港流行乐坛的,好像两者是承续关系,其实不是,在还没收购“宝丽金”之前,西格拉姆就用“MCA”或者“环球”的厂牌在港台发唱片了,只不过这个时期相当短暂,而且,当时旗下歌手少,据说有黄莺莺和金智娟等人。

  但收购了“宝丽金”之后,西格拉姆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宣布将“宝丽金”和“MCA环球”合并,成立新的唱片公司,名字就叫“环球唱片公司”。这就等于把不足61亿美元的小厂牌强加给了106亿的大厂牌。1999年,“宝丽金”告别了香港流行乐坛,直到2013年陈慧娴归来。

  这么说起来,“宝丽金”名字的消失,确实要归咎于西格拉姆公司,它太不了解“宝丽金”的品牌价值,更不了解它在乐坛的影响力以及在歌迷心中的地位。这种外行公司当然也不会玩娱乐业,根本经营不下去,没多久,西格拉姆公司又将“环球”卖给了法国的跨国集团“维旺迪”,它就是现在“环球唱片”的东家。

  无论是“环球”还是“宝丽金”,都是国际大品牌唱片公司,产品线非常大,旗下厂牌很多,股份变更等更是复杂。对我们歌迷来说,挂在口头常说的“宝丽金”唱片,专指经营流行音乐的“宝丽金(香港)”和“宝丽金(台湾)”。

  “宝丽金(香港)”的前身要追溯起来,就要说到香港本地的Diamond唱片公司,即“钻石”唱片。它是20世纪50年代末或者60年代初期由葡萄牙商人在香港成立的,最早是为香港代理海外唱片,1960年开始进入制作领域。

  当时,香港还有一家唱片公司,就是“百代”。它是从上海迁过来的,即使是不熟悉早期“百代”的歌迷,大概也能猜到,香港“百代”实际上延续了大上海的国语时代曲风,出版的唱片中传统民族元素比较多。

  相反,“钻石”唱片有代理海外唱片的背景,产品口味比较洋化。进入制作领域后,出版的唱片也都有西洋音乐背景,要么是英文歌翻唱,要么是英文歌填中文词。这不但形成了早期“钻石”与“百代”在产品风格上的区别,大概也给日后的“宝丽金”种下了翻唱欧美流行歌的基因。

  从这个意义上说,“百代”延续了传统,“钻石”触摸了未来,两者相结合就形成了“港式流行曲”。

  说“钻石”触摸了未来,并非一句溢美之辞,且不论它在录音制作、编曲方式等领域的推动作用,就说发掘本地音乐上,它就有很大的贡献:1965年,它与“泰迪·罗宾和花花公子”乐队签约;1967年,签下了许冠杰;而此时,郑东汉已经在“钻石”唱片当了录音师。

  那么,“钻石”是怎么变成“宝丽金(香港)”的呢?

  1970年,国际资本进入了中国香港唱片市场,德国的“宝丽多”唱片收购了“钻石”唱片,这样,香港唱片市场出现了一个“Polydor”厂牌。

  德国“宝丽多”的身世也很复杂,它最早要追溯到1898年的“德意志留声机公司”(DG),其创始人就是著名的埃米尔·贝林纳——圆盘唱片的发明者和留声机的专利持有人。说起来有意思,他早在英国就创建了一个“英国留声机公司”,据说这家公司就是“百代”的前身,这么算的话,“百代”和“宝丽金”还有点儿血缘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因为“德意志留声机公司”有英国股份,德国政府便把它给没收了。战后,“德意志留声机公司”设立了宝丽多(Polydor)商标。但在纳粹德国时期,因为大量音乐家或出走、或被禁演,1937年“德意志留声机公司”实际没什么生意可做,最后宣告破产。1941年,德国西门子接盘收购了它,却保留了它的著名商标“宝丽多(Polydor)”。“二战”后,还启用了更古老的“Deutsche Grammophon”商标。如今,“DG黄标”已经成为古典音乐爱好者心中的权威厂牌。

  1972年,西门子和飞利浦公司合作。西门子手下有“宝丽多(Polydor)”厂牌,飞利浦手下有“Phonogram”厂牌,合作之后便创造了一个新的厂牌:Polygram,也就是“宝丽金”。1987年左右,西门子撤资,所以,1998年西格拉姆公司买走“宝丽金”的时候,直接跟飞利浦公司谈就可以了,与西门子没有任何关系——这是国际上关于“宝丽金”的事儿,我们还是回到香港。1970年“宝丽多”收购了“钻石”,1972年,“宝丽多”又经过资产重组变成了“宝丽金”,香港分公司也得响应号召,从此,老牌的“钻石”就成了“宝丽金(香港)”,直到1999年换了“环球”的厂牌。

  因为许冠杰的“莲花乐队”1967年就在“钻石”公司出过唱片,1971年他又以个人身份与“宝丽多”签约,并在1972年自然转入“宝丽金”,所以,他大概是唯一一个经历过“钻石”“宝丽多”“宝丽金”三个时代的三朝元老。

  若不算“钻石”和“宝丽多”,仅说“宝丽金”厂牌诞生之后的事,那么,经历过“宝丽金”和“环球”两个时代的艺人,大概只有谭咏麟,从“温拿乐队”时代到如今,他就没换过公司。若不是“温拿乐队”早期短暂解散过,再早一年,他就可以赶上“宝丽多”时代,如果是这样,那就有意思了,他会成为贯穿“宝丽金”始终的艺人,看到了它诞生,也看到了它消失。

  如果我们把眼界再放宽些,会发现真的还有一个人是经历过“钻石”“宝丽多”“宝丽金”“环球”4个时代的见证者,他就是郑东汉。从“钻石”时代的录音师做起,到“宝丽金”时代的24岁总经理、第一位远东区华人总裁,再到“环球”时代的泛亚太区主席,直到2002年离开,郑东汉一个人几乎就等于“宝丽金(香港)”的历史。

  在“宝丽金(香港)”的历史上,它还有几个分支机构,也就是子公司,其中最著名的要属“新艺宝”和“正东”。

  “新艺宝”是“宝丽金(香港)”与“新艺城”合作的公司,成立于1985年。当时“新艺城”是大股东,“宝丽金(香港)”旗下又是好歌手如云,所以“宝丽金(香港)”对“新艺宝”的经营也不怎么放在心上,好作品由“宝丽金(香港)”歌手先挑,挑剩下的给“新艺宝”。

  照这么搞下去,“新艺宝”肯定是没前途的,不过,他们很快打了个翻身仗,因为“新艺宝”成立后就签下了张国荣。

  现在看《无心睡眠》,在当时的港式情歌、日韩翻唱歌大热的局势下,几乎不可能被人注意到,它很有可能就是被“宝丽金(香港)”的歌手挑剩下的。可就是这一首歌,让张国荣横扫香港流行乐坛,而收录它的专辑《Summer Romance’87》销量也相当不错,据说是当年的销量冠军。

  凭借张国荣,本来不被看好的“新艺宝”让母公司“宝丽金(香港)”刮目相看,便也开始向它注入资源,这样,“新艺宝”逐渐签下了Beyond、王菲等一线歌手,成为香港流行乐坛中有影响力的公司。

  “宝丽金(香港)”的另一家子公司是“正东”,建立于1995年,陈慧琳是它的第一个签约艺人。此时已经是香港流行音乐的衰落期,没过几年,母公司“宝丽金”就被“环球”收购了,因此“正东”给香港流行乐坛的贡献说起来不算多。

  但关于“正东”,有些八卦却很有点儿意思。它实际上在1996年就签下了容祖儿,给她出了一首单曲,后来“正东”的创始人黄柏高说容祖儿长得不漂亮,竟然将她解约了。此后,容祖儿辗转到1999年才出版正式的唱片,所以,1999年她才获得“最受欢迎新人”奖。

  除了在香港发展,“宝丽金”这样的国际唱片公司自然也将业务发展到台湾。

  在香港创建公司,是因为“宝丽多”已经进入了香港市场,“宝丽金”全盘接收就得了,可台湾没有这样现成的买卖,一切都得从头起步。

  1981年,“宝丽金”授权台湾的一家本地唱片公司“歌林”代理它的产品,这算是探路。1985年,它又和台湾的“齐飞”唱片合作。

  为什么选择“齐飞”而放弃了“歌林”呢?恐怕是因为“歌林唱片”的母公司是台湾的家电企业“歌林股份”,盘子太大,且是上市公司,吞下去要花大价钱,还很费事儿。更主要的原因,则可能是因为“齐飞”旗下有个王牌歌手,他就是童安格。

  1989年,“宝丽金”并购了“齐飞”,成立了“宝丽金(台湾)”公司,童安格的唱片合约就自然落入了“宝丽金(台湾)”。这一招尝到甜头后,“宝丽金(台湾)”陆续收购了“东尼机构”“飞羚”“金声”“天王”和“综一”等几家台湾唱片厂牌,其中,“飞羚”旗下有蓝心湄,“综一”旗下有杨林,她们都自动转为“宝丽金(台湾)”的旗下艺人。

  收购“综一”,还有另外一个收获,就是它的幕后制作人周治平。

  现在看起来,“宝丽金(台湾)”一系列收购的真实目的,可能就是盯上了台湾的幕后音乐人。在歌手方面,“宝丽金(台湾)”签不到齐秦、周华健、孟庭苇、刘若英等人,和“滚石”在艺人层面上没法比。但它剑走偏锋,瞄上了台湾幕后音乐人,可以借助他们的创作力量,给“宝丽金(香港)”在幕后制作上输血,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香港流行乐坛创作力不足、靠翻唱歌曲恶性竞争的劣势,好听的国语歌曲给香港的兄弟们翻唱,版权上肯定比其他公司好谈得多。

  同样的道理,“宝丽金(香港)”的艺人想要进入国语市场,也有自家兄弟公司在台湾接应,像张学友的《吻别》专辑,虽然很多歌是由粤语歌翻唱为国语的,但填词人中已经有何启弘、姚若龙、陈乐融这几位台湾填词界的大腕了,至于它能在台湾创下销售奇迹,显然也离不开“宝丽金”同支兄弟的合作。

  除了收购一些台湾唱片公司,“宝丽金(台湾)”还有另外一种经营方式,那就是股权合作。1992年和1997年,它分别收购了“福茂”唱片和“上华”唱片公司各60%的股份。“宝丽金”被“环球”收购后,这两家公司实际上就变为“环球”控股的旗下公司了。2002年,“福茂”唱片把自己的股份回购,重新成为独立的唱片公司,而“上华”没这么做,所以,台湾的“上华”、香港的“新艺宝”“正东”,现在都属于“环球”旗下。

  从1972年到1998年,“宝丽金(香港)”和“宝丽金(台湾)”以及与它们相关的子公司,给华语流行乐坛贡献了大量经典金曲;同时,大部分流行音乐巨星都和它们有关,堪称超豪华阵容:

  20世纪70年代,有“温拿”、关正杰、区瑞强、泰迪·罗宾、陈丽斯、景黛音、陈秋霞、关菊英;

  20世纪80年代,有蔡国权、钟镇涛、彭健新、李克勤、黄凯芹、达明一派、草蜢、Beyond、陈美玲、雷安娜、蒋丽萍、露云娜、邝美云、陈慧娴、关淑怡;

  20世纪90年代,有刘德华(宝艺星时期)、黎明、苏永康、许志安、郑中基、软硬天师、周慧敏、刘小慧、汤宝如、黎瑞恩、王馨平、李慧敏、陈洁仪、李乐诗。

  这还不包括“宝丽金(台湾)”旗下的童安格、高明骏、张镐哲、张洪量等重要歌手。

  在以上名单之外,我们必须将以下几位重量级人物单列出来,他们是三代“歌神”、三代“天后”,无一例外地与“宝丽金”有关:许冠杰、谭咏麟、张国荣、张学友和邓丽君、徐小凤、王菲。就连梅艳芳在2002年的最后一张专辑《With》,也是在“正东”唱片发行的,好歹和“宝丽金”扯上了点儿关系。

  也许,除了林子祥、陈百强、郭富城、林忆莲、叶蒨文等少数歌星和“宝丽金”无缘外,“宝丽金”几乎代表了香港流行乐坛的半壁江山。然而,1999年,“宝丽金”消失了,这个创造了独特的流行文化、影响了三代歌迷的品牌,竟然就这样消失了。

  莫名其妙的事儿,在1999年并不止这一桩。

  在1999年年末,黎明像当年的谭咏麟一样,宣布不再领奖了,张学友也令人震惊地连“香港十大劲歌金曲”和“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的奖杯都没拿到。

  1999年“香港十大劲歌金曲”的“荣誉大奖”和“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的“金针奖”,这双料的顶级大奖都给了张国荣。在张国荣领取“荣誉大奖”的时候,开玩笑地跟坐在台下的刘德华说:你也会获得这个奖的哦。

  刘德华还真没拿过这类大奖,此后,“60后”的歌星里,只有两个人拿到了“金针奖”,一个是2009年的叶蒨文,另一个是2000年的张学友。也许,如果张学友出席1999年颁奖礼的话,张国荣对刘德华说的话,也就应该不是句玩笑话,而是应该对张学友严肃认真地寄语——张学友,我看好你,你也会得这个奖的——这一句话,应该视为新老两代的交接。

  “宝丽金”在唱片业消失后,立马有新的公司取代了它的地位。1999年,创办时就非常扯淡、此时已经奄奄一息的“飞图”被人收购了,转变后的公司就是“英皇”,它顺便接收了合约没到期的谢霆锋和容祖儿,从此,香港流行乐坛进入了另一个时代。

  1999年 十大劲歌金曲获奖名单

  1. 《新的喝采》 郭富城

  2. 《真心真意》 许志安

  3. 《幸福摩天轮》 陈奕迅

  4. 《插曲》 郑秀文

  5. 《非走不可》 谢霆锋

  6. 《对你太在乎》 陈慧琳

  7. 《抬起我的头来》 杨千嬅

  8. 《偿还》 王菲

  9. 《心只有你》 刘德华

  10. 《罗马假期》 古巨基

  最佳作曲奖:《樱花》 作曲:江港生、李克勤

  最佳填词奖:《一枝花》 填词:林夕

  最佳编曲奖:《来夜方长》 编曲:黄丹仪

  最佳歌曲监制奖:《非走不可》 监制:伍乐城

  最受欢迎国语歌曲奖:

  金奖:《爱你一万年》 主唱:刘德华

  银奖:《心如刀割》 主唱:张学友

  铜奖:《许愿》 主唱:古巨基、梁咏琪

  最受欢迎合唱歌曲奖:

  金奖:《来夜方长》 主唱:苏永康、陈洁仪

  银奖:《让我取暖》 主唱:王力宏、彭羚

  铜奖:《不再悲哀的日期》 主唱:马浚伟、叶丽仪

  最受欢迎广告歌曲奖:

  金奖:《渴望无限 Ask For More》 主唱:郭富城

  银奖:《心只有你》 主唱:刘德华

  铜奖:《任何天气》 主唱:张柏芝

  最受欢迎改编歌曲演绎大奖:《未知》 主唱:容祖儿

  四台联颁音乐大奖大碟奖:

  大碟名称:《Leon Now》 歌手:黎明 监制:雷颂德

  大碟名称:《Believe》 歌手:谢霆锋 监制:曾加谋、伍乐城、谢霆锋

  公益金慈善金曲大奖:《一起走过的日子》 主唱:刘德华

  最受欢迎新人奖:

  金奖:张柏芝、容祖儿 银奖:/ 铜奖:林心如

  1998—1999年度杰出表现奖:

  金奖:谢霆锋 银奖:杨千嬅 铜奖:梁咏琪

  最受欢迎男歌星:刘德华

  最受欢迎女歌星:陈慧琳

  亚太区最受欢迎香港男歌星:郭富城

  亚太区最受欢迎香港女歌星:王菲

  金曲金奖:《插曲》

  劲歌金曲荣誉大奖:张国荣 光辉岁月,不说再见:香港音乐时光书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