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理障碍及其分类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情商与生产率:给管理者的心理课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三、心理障碍及其分类对心理状况做简单的“正常”或“不正常”的区分与评判,并不是一项容易和科学的任务。现实生活中,我们自己常会体验到焦虑、抑郁,也有人呈现出一定的强迫症的行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心理健康的,但即使这样,我们仍然会感受到一定的心理障碍问题。
极端的心理障碍是比较容易发现和定义的,心理学、病理学专家们对极端的心理学障碍的定义基本是一致的。什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的问题带有一种主观的判断。一头是没有心理障碍,另一头是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占据了一把尺子的除两个端点以外的连续的范围部分。
表2-3心理障碍的范围
以下迹象可能预示着从轻到重的各种心理障碍。
(1)忧虑:是否出现不寻常的或长期的紧张和焦虑。长期沉浸在不快情绪而无法集中精力就是一种不正常的迹象。
(2)不适应:个人的行事方式是否让别人害怕,或是干扰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比如,一个人因为酗酒而无法正常工作和与家人和谐共处。
(3)不合理:个人的言语和行为是否不合理,是否无法让人理解,使人无法与社会环境良好地互动。
(4)无法预测:个人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情境中的行为是否没有规律,非常不一致。
(5)异常的和不受欢迎的行为:个人行为是否非常罕见,或者不受社会规范所接受。
只有当一个人身上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迹象的时候,临床医生才有信心认为该对象存在心理障碍。
对心理障碍的看法包括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来自医学,这种观点用描述疾病的方式来描绘心理问题。另一种观点是心理学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心理障碍是由多因素造成的,其中既有生理因素,也有环境因素,是生物、心理、社会和行为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本书采用心理学的观点。
心理障碍是由各种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我们可以从一个人行为上的偏离程度来判断这个人的“障碍”程度。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偏离社会生活的规范程度越厉害,那么他的“障碍”程度也就越深。这种“障碍”主要原因是在后天生活经验中,一些不良的适应形成习惯而造成的。由于先天因素遗传所造成的“心理障碍”较为少见。心理障碍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心境障碍
当我们的情绪和情感失去控制,变得极度快乐或抑郁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了心境障碍。另一种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是一个人的情绪总是处于与情境不符的症状。心境障碍包括重度抑郁与双相障碍。
抑郁症被称为“心灵感冒”,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重度抑郁症,或者是较轻的抑郁——心境恶劣。虽然任何人都可能会不时地感到悲伤和低落,但抑郁症患者会强烈地感受到这些感觉,并且持续时间更长。如果出现至少2周的以下迹象和症状,可能患有抑郁症:①持续悲伤,焦虑或“空虚”的心情;②感到绝望,悲观,烦躁不安;③感到内疚,无价值,无奈;④做事时提不起劲或者对什么都不感兴趣;⑤精力不足、疲劳;⑥精力难以集中、犹豫不决;⑦睡眠困难,失眠或嗜睡;⑧食欲或体重变化;⑨有自杀的倾向;⑩持续的身体症状。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障碍,约15%的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导致抑郁症的原因包括:
图2-6抑郁的“认知——行为”循环
(1)遗传。家族成员中如有人患有抑郁症,那么其他成员遭受抑郁之苦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2)季节性因素。主要是“日照被剥夺”或“整日阴雨绵绵”导致的情绪恶劣。缺乏阳光会使调节我们体内生物钟的光敏激素褪黑素水平降低。
(3)心理、社会和行为因素。
任何一件“坏事”(比如失业)本身就会引起抑郁。“低自尊和消极的解释”会让我们更加难以从抑郁中自拔,我们会把失去工作的原因归为自己的无能或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外部环境。由此造成的消极自我评价会造成“抑郁”状态,这种状态会导致“消极的行为”。这些负面的情绪与行为让别人不愿意接近我们,这又进一步会使抑郁的人“觉得自己被抛弃,陷入孤独”。这是一个完整的抑郁过程的不断的恶性循环。
另一种心境障碍是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以前被称为狂躁—抑郁障碍,也就是交替出现过于高兴或兴奋的狂躁和抑郁两种状态。在狂躁时期,个体会变得精力充沛、极度兴奋欢快,极度活跃,在狂躁结束后的抑郁期表现出典型的单相抑郁症的症状。人口中只有1%会患上双相障碍,其成因与遗传相关。
2.焦虑性障碍
焦虑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害怕,是不能达到目标和不能克服障碍时表现的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忧心忡忡;经常怨天尤人,自忧自怜,毫无缘由地悲叹不已;碰上一点小事,往往坐立不安;遇到一点紧张的心理压力,便会慌张地不知所措,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完成工作任务,并伴有身体不适感,如出汗、口干、心悸、嗓子有堵塞感、失眠等。焦虑症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障碍,人口中有15%的人曾经体验过严重的焦虑症状。
以焦虑为主要特征的焦虑性障碍(anxiety disorder)包括以下四种:
(1)广泛性焦虑障碍。患有该障碍的人,不是对某个具体的对象或特定的情境才出现焦虑症状,患者自己也找不到导致焦虑的原因。这是一种持久性的,不是阵发的,并不存在相对平静的状态。
(2)惊恐障碍。这是一种与当下事件无关的强烈焦虑感,患者也是无法说清焦虑的根源到底是什么。与广泛性焦虑障碍不同的是,惊恐障碍的发作时间通常只会发生几分钟时间,随后就会消退。
(3)恐惧障碍。与惊恐障碍不同,恐惧症涉及具体的活动、生物和情境的持续的不理性的恐惧。许多人都对一些特定的刺激产生恐惧,只有当这些反应干扰到我们的正常生活的时候,它们才会成为恐惧障碍。恐惧症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心理障碍,研究显示,人群中12.5%的人患有恐惧症。比较常见的恐惧障碍标的(事件、情境)来自人群、开阔的空间,这被称为“广场恐惧症”。“社会恐惧症”指的是害怕被人观察而产生的恐惧,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恐惧症;另一种恐惧障碍是“特定性恐惧症”,包括对特定动物的,如恐猫症,对静物或情境的,如高度(恐高症),对身体状况的,如死(死亡恐惧症)、血(晕血症)等。
(4)强迫障碍。做事反复思考,犹豫不决,自知不必想的事仍反复想,不该做的事仍反复做,因而感到紧张、痛苦。强迫性症状中常见的有:强迫观念,如强迫回忆、强迫怀疑等;强迫意向或强迫冲动等;强迫动作,如不停地洗手、反复检查门锁等。强迫症状患者也知道自身的想法和行为是不理性的,但当焦虑在心中升起时,他们会忍不住要以强迫性行为来缓解紧张。强迫症状几乎每个人都曾出现过,但只要不成为我们的精神负担,不妨碍正常的工作、生活,就不应算作强迫性障碍。
3.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患者遭受痛苦或使他人遭受痛苦,或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人格的异常妨碍了他们的情感和意志活动,破坏了其行为的目的性和统一性,给人以与众不同的特异感觉,在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部分人格障碍患者在成年后有所缓和。人格障碍主要包括一些慢性症状,包括思维混乱、情绪不稳定、社会关系糟糕,无法控制冲动等,这些特征会使患者无法在工作和社交场合正常行事。
典型的人格障碍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自恋型人格障碍。其特征主要如下:①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露出来)。②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③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词,希望受人特别关注。④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分的幻想。⑤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⑥缺乏同情心,有很强的嫉妒心。
(2)表演型人格障碍。这是一种过分情感化和用夸张的言行吸引注意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这类人感情多变、容易受别人的暗示影响,常希望领导和同事表扬和敬佩自己,愿出风头,积极参加各种人多的活动,常以外貌和言行的戏剧化来引人注意。他们常感情用事,用自己的好恶来判断事物,喜欢幻想,言行与事实往往相差甚远。
(3)分裂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出缺乏温情,难以与别人建立深切的情感联系,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一般很差。他们似乎超脱凡尘,不能享受人间的种种乐趣,如夫妻间的交融、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等,同时也缺乏表达人类细腻情感的能力。一般说来,这类人对别人的意见漠不关心,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均无动于衷,过着一种孤独寂寞的生活。
(4)攻击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又称为暴发型或冲动型人格障碍,通常有以下特点:①情绪急躁易怒,存在无法自控的冲动和驱动力。②性格上常表现出向外攻击、鲁莽和盲动性。③冲动的动机形成可以是有意识的,亦可以是无意识的。④行动反复无常,可以是有计划的,亦可以是无计划的。行动之前有强烈的紧张感,行动之后体验到愉快、满足或放松感,无真正的悔恨、自责或罪恶感。⑤心理发育不健全和不成熟,经常导致心理不平衡。⑥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和犯罪的倾向。
(5)回避型人格。其最大特点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能应付。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被批评指责后,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陷于痛苦,且很难从中解脱出来。他们害怕参加社交活动,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当而被人讥笑讽刺,因而,即使参加集体活动,也多是躲在一旁沉默寡言。在处理某个一般性问题时,他们往往也表现得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常常是等到下定决心,却又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
(6)依赖型人格。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与真实的感情无关。依赖型人格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趣味、人生观,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时刻得到别人对他的温情就心满意足了。依赖型人格的这种处世方式使得他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由于处处委曲求全,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压抑感。
(7)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其最明显的行为特征是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妨碍了公众利益,不负责任,撒谎、欺骗、伤害他人则习以为常,在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情之后,缺乏内疚、罪责感,也无羞耻之心,却强词夺理,为自己的错误辩解。对人冷酷、粗暴、不诚实。有时挑起事端,斗殴、攻击别人。他们不能吸取教训,包括惩罚在内,都难以悔改。他们的智力一般正常,不少人表现得有见识、有才能,能赢得别人的好感和信任。在一个集体中他们人数极少,但危害性极大。在美国人口中大约有2%~3%的人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男性的比率是女性的四倍。 情商与生产率:给管理者的心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