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情商与生产率:给管理者的心理课

一、情绪是什么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情商与生产率:给管理者的心理课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一、情绪是什么《牛津英语词典》对情绪的定义是:情绪是一种不同于认知或意志的、精神上的情感或感情,它是主观意识的经验,会影响人的行为。

  情绪的概念是由拉丁动词“motere(行动)”而来,表示促使个体采取某种行动的趋力,它是个体受到某种内在或外在的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

  普通心理学认为,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

  生理反应是情绪存在的必要条件,为了证明这一点,心理学家给那些不会产生恐惧和回避行为的心理病态者注射了肾上腺素,结果这些心理病态者在注射了肾上腺素之后和正常人一样产生了恐惧,学会了回避任务。所以,由不同的药物刺激引发的行为过程也表明了情绪和情感显然是有区别的两种不同的心理、生理过程。

  实质上,在行为过程和态度中的情感和情绪的区别就在于:情感是指对行为目标目的的生理评价反应,而情绪是指对行为过程的生理评价反应。以爱情举例来说,当我们产生爱情时是有目标的,我们的爱情是对相应目标的一种生理上的评价和体验,同时当我们随着爱情的追求这一行为过程的起伏波折我们又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

  我们常说,人有七情六欲。所谓七情,一般是指喜、怒、哀、思、悲、恐、惊。我们还常说,“人是感情动物”,“不要感情用事”等等。人的各种情绪——从欢喜、愤怒、恐惧等较原始的情感,到爱、恨、痛苦、嫉妒等更多地属于人类文明的情感,深深地左右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轨迹。日本研究“感情”的专家、富山医药科大学博士小野武年认为,感情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动物性感情,如在食欲、性欲等本能欲求得到满足时而产生的快乐的感觉,与这些东西得不到满足时的不快乐的感觉。另一部分是人类特有的感情,主要是指尊敬、轻蔑、慈爱、憎恨等感情。

  科学家一般把动物性的感情称为“情绪”(Motion)。医学上虽然已经开发出了核磁共振等诊断和扫描大脑的仪器,却还是无法直接用人脑来做情感实验,只好借助于动物。当然,科学家也无法直接问候动物:“你今天情绪如何?”只能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来了解它们的情绪与大脑的联系。如猴子在进化过程中为了生存,发现有自己喜欢的食物时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而发现狮子、蛇、蜘蛛等动物时则会产生恐惧感和逃离行为。但是美国神经医学专家克鲁夫与布希通过实验发现,如果破坏了猴子和猫大脑内的扁桃体,它们就无法区分什么食物可以吃什么是不能吃的,而且它们也不再害怕以前曾让它们噤若寒蝉的东西。这告诉我们,包括扁桃体在内的大脑边缘系统,可能掌管着我们对感情的处理。人类情感障碍源于大脑受损,大脑主要由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构成,据说这些神经细胞多达1001000亿个。每个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索构成,轴索形成突触,延伸到其他的神经元,并以传递电信号的方式,将信息传给远处的神经元。而在传递信号的过程中,名为神经递质的多种化学物质便会释放出来,能引起人类情感变化的多巴胺就是其中的一种。如服用了吗啡的人会感到“快乐”,就是因为脑内的多巴胺起了作用。加拿大科学家詹姆斯和他的学生曾经做过一次著名的实验,他们将电极插到老鼠脑中,并让老鼠可以自己压动一个开关,对老鼠脑内形成一种产生快感的刺激。没想到老鼠从此不吃不喝也不睡觉,甚至也不“做爱”,只是拼命地压动那个开关,直至精疲力尽。由此科学家想到,人类中有“废寝忘食”地痴迷于某种事物(比如赌博)的现象,从老鼠实验中可以获得某种启示,大概就是人脑中持续受到某种刺激而产生了快感的缘故。这种时候,多巴胺会大量释放出来。科学家通过实验还发现,人类大脑的扁桃体受损,会出现情感障碍。比如有一种病叫伍巴哈—威提症,得这种病的人无法判断他人的表情。

  图3-1平和与情绪

  心理学专业上的知识,非专业人士是较难理解的。我们这样通俗地来谈谈情绪吧。

  我们引入“平和”一词来对应地解释“情绪”。当一个人内心没有受到外部的影响,处于平常,淡定的状态时,心率如同上面的“平和”的样子;当一个人受到外部的刺激时,其内部的感情波动及心率如同下面的那个“情绪”——受刺激后的激动状态。我们大多数人都说自己想要“平和”,一个人从幼年、儿童、少年、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会从“情绪”走向“平和”,这也是人趋于成熟的过程。对于不同的个体而言,存在着天生的差异性,一些人可能18岁就处于“平和”状态,而另一些人到了80岁还处于“情绪”状态。一位20多岁的女孩子,找了位男朋友,一副“平和状”,丈母娘看着很满意,可女孩子会觉得对方就像一杯温吞水;相反,如果男朋友一副“情绪状”,恋爱中的女孩子开始可能觉得挺浪漫,有趣的,如同那句“小伙不坏,姑娘不爱”,可一旦涉及谈婚论嫁之际,姑娘很可能就希望对方多一份“平和状”。传统上,我们选拔管理者的标准是基本排斥“情绪”的,然而,如今的80后、90后们,可能不愿意接受自己的上级在日常工作中整日里的“平和”。

  每个人与生俱来地都有“平和”和“情绪”,差别只是体现在偏重于哪一方面。在职场上,一个情绪总处于大幅波动的人是不成熟、职业化程度低的体现。理想的状态是,日常的工作中需要更多的“平和”,而在体现自身个性和塑造魅力影响力的时候,需要些“情绪”。

  我们把对情绪及其特征的解释表述为以下四句话:

  (1)个体受到刺激所产生的一种激动状态。范进中举的案例,说明即使是外部好消息的刺激,过度了也是要命的。

  (2)个体所体验但不易控制。我们的生活常识是,知道自己要发脾气了,也知道发脾气对自己的健康和形象不利,可在那种情境下,自身却是无法控制的。

  (3)会导致生理及行为的变化。如同上面故事中的秀才听了先后两位不同的解梦,产生了不同的心理上的反应,而心理上的反应最终都会影响到生理和行为的变化。

  (4)对个体行为具有干扰或促进作用。故事中的秀才抱着算命先生的心理暗示下的“没戏”,在考场的表现可能会是不同的。

  一般而言,情绪的产生过程会经历五个阶段:

  图3-2情绪产生过程五阶段

  无论是名人、普通人面对大事、小事,其情绪产生的过程基本包括以上五个阶段。举例说明如下:

  一位大学教授下班做好饭,平静地等着孩子放学吃饭。初中生的儿子回来说:“妈妈,今天我语文考了70分。”这位母亲“接受刺激”。对于35岁以上的人,面对这么悲催的刺激,其身体中健康最薄弱的那个部分一定会马上给你颜色看,会产生一些“生理变化”。高血压患者的第一反应是“血冲到了头上”,心脏不好的人的第一感觉会是“胸闷”。同样的一位考了70分的孩子回家这么说,也许他的妈妈会“不受刺激”,原因在于“主观感受与认知”。那位自己从小就是学霸,且是个教授的妈妈一直耿耿于怀的可能是:我的孩子怎么可能不是学霸呢?!我从小可从没拿过90以下的分数!而后者这位妈妈的认知是:“不错了,儿子,妈妈小时候还老不及格呢!”。于是,前一位妈妈的“表情”会是失望、沮丧,甚至是气愤;后一位的可能会是淡定、平常甚至是满足。如此,第一位母亲有可能就会伴随着埋怨、打骂孩子的“行为冲动”。

  情绪是一种唤起状态,这种状态能够帮助生物体应对再次发生的重要情境,所以情绪具有生存的价值。情绪性反应的敏感度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这方面的差异部分来源于生物体在遗传中发生的变异,也与后天学习有关,幼年、童年的经历对塑造我们的情绪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所以习得的情绪反应和情绪敏感度倾向都可以成为许多心理障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障碍包括抑郁、恐惧反应等。 情商与生产率:给管理者的心理课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