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成都街巷志(上册)

三桥正街附三桥南街

成都街巷志(上册) 袁庭栋 1668 2021-04-06 02:13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成都街巷志(上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三桥正街附三桥南街

  从半边桥街往东,在金河上原来有著名的正对着皇城正南方三个门洞的三桥,其位置在今天的染房街以西的人民南路上。三桥以北是三桥正街,三桥以南是三桥南街。成都著名餐馆“努力餐”最早就是于1929年开设在三桥南街。

  20世纪50年代,在拆除了这两条街的基础上新建了人民南路。今天从东御街、西御街口到新光华街、红照壁街口这一段的人民南路,其位置与当年的三桥正街、三桥南街基本上是重合的,只是更宽、更舒畅了。例如著名的四川剧场是在1954年修建的,它所在的位置就是三桥南街的西南头。

  20世纪30年代开在三桥南街的努力餐 杨显峰提供

  金河上的三桥,是由三座相距约5米的并列小桥组成的,每座桥都有汉白玉的栏杆,这是明代修建蜀王府时按当时的藩王府邸的规格专门修建的。明清时期北京皇城的天安门前面有金水河,上面是并列的七座桥,皇城内的太和门前有内金水河,上是并列的五座桥。这些并列的桥大小有异,雕刻不同,名称不同,在举行正式礼仪时,有资格从上面走过的皇族或官员也不同。例如天安门前的七座桥最中间的是御路桥,只能由天子行走;两边的是王公桥,只能由宗室亲王行走;再两边的是品级桥,准许三品以上文武大臣行走。三品以下的臣下只能走七桥之外的较远的众生桥(在原来的太庙与社稷坛,即今天的劳动人民文化宫与中山公园的前面)。成都的蜀王府把王府前的金河作为金水河,上面所建的并列三桥肯定也有具体的若干讲究与使用规则,今天已经不得其详了,只知道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拆除以前的清代三桥仍然是中间一桥要比两边二桥稍高稍宽一些,这应当是明代三桥的遗制(有的研究者认为明末成都城被毁时,三桥与红照壁因为不是木质结构,所以很可能是被保存了下来,清代的三桥很可能也就是明代的三桥)。我们从老成都人口中流传的“三桥九洞石狮子”一语和文献记载中可以知道,三桥的每个桥下都有三个桥洞,一共是九个桥洞,在桥南还有石狮子和石质华表。石质华表早毁。一对石狮子是过去成都城内最大的石狮子之一,在清末民初时就已被周围的民房所遮掩,以致在老一辈成都人口中流行着这样的歇后语:“三桥的石狮子——没脸见人!”新中国成立以后拆除三桥时,将这对石狮子移到了皇城大门前,不少成都人小时候都曾经爬到上面去玩过或者在上面拍过照片,可是很少有人想过:皇城大门外怎么会有石狮子?一直到“文革”中拆皇城修万岁展览馆时,这对大石狮子才被移至望江楼公园。三桥南街过去曾经叫作韦陀堂,因为原来在这条街的西边曾经有过一座韦陀庙。

  在皇城城门石狮上观看广场演出的儿童 20世纪50年代 杨永琼提供

  三桥南街 1930年刘永禄提供

  清人《竹枝词》曾经这样写过当时成都城内的风情:“安顺桥头看画船,武侯祠里问灵签。呼郎伴妾三桥去,桥底中间望‘四川’。”很风趣地描绘了当年三桥的情景。因为皇城的大门是三个门洞,远看皇城就像是一个“四”字,而并列在金河之上的三桥,远看时又好像一个“川”字,所以就叫“望四川”了。

  今天二环路的人民南路立交桥下,塑造有“老成都民俗公园”,其中就有缩小的昔年三桥。 成都街巷志(上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