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认得几个字

76 更

认得几个字 张大春 2242 2021-04-06 02:12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认得几个字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76 更

  无论同什么人提起历史小说家高阳,我总称“我的老师”或“师傅”。他临终前曾经抱怨我从不曾公开给他磕头、行拜师礼,我当时的答复是:“给磕头有什么难的?蹭了您的名声我心里过意不去。”

  跟孩子们说到这段往事,他们只能以自己在学校里的生活体验来意会,于是自然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那他教了你什么?”

  “他教了我数不清的东西。”我说。

  “他教你写字吗?”张宜问。

  我愣了一愣,忽然想起一个字来:“是的,他也教我写字。”

  高阳曾受诗学于周弃子先生,而周先生浸润吟咏,独得力于宋人家数,命意谋篇,修辞结句,常宗苏、黄;尤其是在诗中转折递进之处,重视我们今天文法学上所谓的“副词”。只不过老辈儿的人不那么分析词性,总把副词、连接词之类通称为“虚字”,弃子先生尝谓:“擅用虚字,是宋诗大异于唐人处。”

  这个用语上的小讲究,似乎对高阳自己写诗有着莫大的启迪。或许是为了印证弃子先生的看法,他特别在唐人集中留意,倒也找着了不少“擅用虚字”的例子。我忽然想起的那个字,就是这么来的。

  刘长卿(一作皇甫冉)有《登润州万岁楼》如此写道:“高楼独上思依依,极浦遥山合翠微。江客不堪频北望,塞鸿何事又南飞。垂山古渡寒烟积,瓜步空洲远树稀。闻道王师犹转战,更能谈笑解重围。”

  高阳是这么问我的:“这个‘更’字,作何解?”

  “更”,从金文看,是以手执杵击柝(或鼓)之形,那就是打更了,古代夜间报时用此。一更过了又一更,由此而引申为改易、值役、取代甚至交替的意思。作为副词运用,最常见的还可以作“越发”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是。但是在这首诗里,用“越发”之意来解似乎说不通。

  高阳说:“本来也没什么难处,这叫‘实字好认,虚字难说’,到了诗里,‘虚字’之妙,就是文字本身说不得,意思却仿佛能够体会。你说最后一句:‘更能谈笑解重围’,究竟这‘重围’解得了解不了?”

  “看上文是解不了。”

  “那就是了!”高阳接着说,“所以这‘更’字应当作‘岂’字解,是个反问的用法。”

  “从文字学上看,没有这个道理。”

  “这是诗,哪个跟你谈文字学?”高阳带些不屑的意思,接着说,“可是,这一句如果真给改成‘岂能谈笑解重围’,语气又太强硬了,反而像是在触那个‘王师’的霉头了,刘长卿作意断断乎不致如此。”

  我似有所悟,一时间就算有了体会,也还说不明白,高阳接着又说:“那么‘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里的‘更’呢?”

  这是五代后蜀的花蕊夫人徐氏所作的《口占答宋太祖述亡国诗》,原文如此:“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跟刚才那一句一样,作‘岂’字解,也说得通罢?”我说。

  “不如作‘竟’字解。”高阳说,“你要体会:就算字是仓颉造的,意思可不全归他管;用字的人,本来就该发明意思。”

  单凭这一个“更”字,以及“凭诗化字”的门道,以高阳为师,我是终身受用了。

  送给孩子的字

  闻道王师犹转战,更能谈笑解重围。——刘长卿(一作皇甫冉)《登润州万岁楼》

  “更”,从金文看,是以手执杵击柝(或鼓)之形,那就是打更了,古代夜间报时用此。一更过了又一更,由此而引申为改易、值役、取代甚至交替的意思。 认得几个字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