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 教育学习篇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佛光菜根谭(全三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肆 教育学习篇001
知识与品德并重,慈爱与威严并重,
师教与自教并重,静态与动态并重。
002
学习,能在无助孤独中使你快乐;
学习,能在疑惑困顿中赐你智慧。
003
读书,是求得知识的过程;
读书,是做人明理的钥匙;
读书,是自我心灵的探险;
读书,是点燃知识的火种。
004
上等教育家,教导做人和处世;
中等教育家,教导做事和知识;
劣等教育家,什么都不会教导。
005
一等的学习:自己教育自己;
二等的学习:朋友互相砥砺;
三等的学习:等着老师教导;
劣等的学习:拒绝所有言教。
006
读书,以融会贯通为主旨,以方法技巧为辅佐;
读书,以勤恳熟读为功效,以用心下手为实际。
007
多读好书,使自己芳香;
多做好事,使别人快乐。
008
明白伦理、道理,明白情理、物理,
明白事理、心理,如此理路通达,
人人懂理,读书之贵,在此中矣!
009
读书,是美化生命的彩笔!
读书,是获得快乐的甘泉;
读书,是充实内涵的宝库;
读书,是开启智慧的良田。
010
劳工努力生产,为国家做出最大的贡献;
农夫勤于耕种,使民众免于衣食的匮乏;
工商将本求利,为人群提供最大的方便;
教师培育英才,使社会拥有无穷的希望。
011
教育,不是知识的瓦砾,而是学问的堡垒;
教育,不是教条的枯藤,而是生命的花园;
教育,不是装饰的花蔓,而是深邃的内涵;
教育,不是溺爱的礼物,而是佛心的泉源。
012
现代教育要能光大人文思想的内涵,
现代教育要能发扬欢喜融和的精神,
现代教育要能推动福慧双修的理念,
现代教育要能实践解行并重的教化。
013
平庸的老师,只会叙述;良好的老师,懂得讲解;
优异的老师,能够示范;伟大的老师,重在启发。
014
“好”学生,在荣耀、鼓励中成长;
“坏”学生,在赞美、辅导中成就。
015
受教者,应如“虚空”接纳一切,方能容受真理;
施教者,须像“虚空”无所不相,才能同事摄受。
016
学习不只要求得知识,更要开启智慧;
读书不只要求得学问,更要身体力行。
017
孝顺父母不要等百年,在世时就要孝顺;
教育儿女不要等成年,幼年时就要开始。
018
有为的老师,就像蜡烛一样,
燃烧自己,照亮学生;
有德的老师,就像莲花一样,
吐露芬芳,嘉惠学子。
019
责备的话中要带有抚慰,批评的话中要带有赞扬,
训诫的话中要带有推崇,命令的话中要带有尊重。
020
礼,可以端正风俗,促进人我和谐;
乐,可以净化身心,提升本性气质;
志,可以激发潜能,开阔思想视野;
道,可以启迪性灵,完善人格修养。
021
待有余而后济人,必无济人之日;
待有暇而后读书,必无读书之时。
022
除非不学,要学就要学会,否则绝不放弃;
除非不问,要问就要问懂,否则绝不放弃;
除非不想,要想就要想通,否则绝不放弃;
除非不知,要知就要知透,否则绝不放弃。
023
日记,是一个人生活的痕迹;
日记,是一个人成长的写照;
日记,是一个人经验的记载;
日记,是一个人生命的历史。
024
人的能力在努力中可以增加,
人的学问在虚心下可以进步。
025
思想要国际化,生活要律仪化,
语言要古典化,学习要现代化。
026
求学读书要:
读做一个人,读明一点理,
读悟一点缘,读懂一颗心。
027
坐姿如钟,必须稳重;
站立如松,必须正直;
容貌如镜,必须明净;
行止如法,必须合仪;
思想如流,必须清澄。
028
有道之书尽读,明事之书多读,
闲杂之书少读,邪妄之书不读。
029
有能力的人,处处给人方便;
无能力的人,处处给人为难。
030
事事肯放过他人则德日升,
事事不放过自己则学日密。
031
生活的教育重于知识的教育,
道德的教育重于功利的教育,
普及的教育重于特权的教育,
自觉的教育重于接受的教育。
032
敢于发问,问出智慧;长于听闻,闻出对话;
善于沟通,谈出共识;勇于思考,想出创意;
受于锻炼,磨出实力;安于静修,修出道德。
033
人我相处之道,靠生活教育来训练;
自我提升之道,靠思想教育来启发。
034
世学有漏,佛法无边;知识变易,真理常新。
035
受社会教育,为一家谋生;
受心灵教育,为万众化导。
036
没有新观念,不会有进步;
没有大格局,不会有远见。
037
真理要靠力量来实践,力量要靠真理来发挥。
038
自学,是成功的动力;自律,是成功的条件;
自信,是成功的方法;自尊,是成功的要素。
039
学问,学了要会问;参学,参了还要学。
040
为了完成自己,任何考验都得忍受;
为了解决纷争,任何责任皆得担当。
为了体验人生,应以道德严律人格;
为了追求学问,应以智慧扩充心光。
041
为学当重闻思修,将来必须说写做,
若能具备戒定慧,必可清净乐融融。
042
唯有付诸行动,才能达到目标;
唯有真修力行,才能航至彼岸。
043
探索真理是人类最大的希望,
传播真理是人类最高的使命。
044
培养自学的能力,才不会在苟安中退步;
培养教人的胸怀,才能将经验传承下来。
045
培养兴趣,而不养成癖好;
学习正直,而不学成古板。
046
时间是一秒一秒给你的,所以要一秒一秒地用;
书籍是一字一字写就的,所以要一字一字地读。
047
学而能用,是真学;
知而能行,是真知;
真学真知,是智慧。
048
学问是从经验中获得,才华是从事实中表现。
049
对外境之诱惑,必要如止水死灰;
对学识之仰望,必要能如火如荼。
050
教育的课程在启发心智,教育的要诀在观机逗教,
教育的基础在生活习惯,教育的目的在完成人格。
051
发言不惧粗浅,只惧幼稚无义;
下笔不愁无文,只愁辞穷无物。
052
净化人心,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变化气质,是读书的最大受用。
053
读地理名胜,可以遨游天下;
读历史典故,可以神交古人;
读文学名著,可以涵养气质;
读理工科学,可以通达理路。
只要肯读书,必得无穷乐趣。
054
读书的目的,在于明理;
教育的目的,在于做人。
055
改革来自决心,创造来自用心,
教育来自爱心,服务来自发心。
056
学习,应向圣贤看齐;比较,当以圣贤为准。
057
何谓自我学习?
眼要看,口要问;心要用,耳要听;
手要写,脚要行;意要勤,念要明。
058
读书的窍门无他,多读、多记而已;
写作的门路无他,多思、多写而已。
059
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
给,有无限的妙用。
懂得包容、懂得平和、懂得谦让、懂得尊重;
懂,有无限的妙解。
060
学问使人谦虚,无知使人骄傲;
虚心使人高贵,自负使人肤浅。
061
语言重流利,更重得体;衣着重朴素,更重合宜。
文章重通畅,更重内涵;表达重明确,更重真诚。
062
聚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乃人生之乐事也;
得亲近一明师而学习之,乃人生之福报也。
063
道德不厌其旧,知识不厌其新。
064
上等文章,论理精辟,叙事生动;
中等文章,平铺直叙,朴实无华;
下等文章,言而无物,索然无味。
065
自觉无理时,读书可以明白事理;
自觉庸俗时,读书可以改变气质;
自觉烦恼时,读书可以心开意解;
自觉无趣时,读书可以充实生活。
066
能读书的人,要读通生命之学;
能研究的人,要研透生死之学。
067
每日静坐片刻,必知烦躁之源;
每日守默一时,必知静谧之美;
每日清心半日,必知多欲之苦;
每日读书数篇,必知开卷之益。
068
反省,创造完善之人;读书,创造达礼之人;
教育,创造理性之人;学佛,创造智慧之人。
069
买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懂为难;
懂得不难,能记为难;能记不难,能用为难。
070
在学习的过程中,凡事接受,
日久之后必能成就大器;
在研讨的阶段中,集思广义,
实行之时必能圆满周到。
071
未知时,宜一心一意求其所欲知;
既知后,当一心一意行其所已知。
072
妨碍人生读书之道,是杂事太忙;
妨碍人生养生之道,是欲望太高;
妨碍人生处世之道,是话语太多;
妨碍人生治家之道,是开销太滥。
073
专精于人,涉猎至深,谓之博学;
不求专精,浅浮涉猎,谓之泛学。
074
好于发问的人,只做五分钟愚人;
耻于发问的人,一辈子是个愚人。
075
水能自己活动,也推动别人;
水能婉转自如,而委曲求全;
水能寻找方向,更不断延伸;
水能洗涤污垢,又清净自在。
水滋润了万物,使其生气蓬勃;
水汇合了百川,成就广大宽宏。
076
愿为李树长满李,常使人间添欢喜;
愿在心田植慈心,能给社会增清净。
077
教育,能让我们成为情理兼备的人;
反省,能让我们成为福慧具足的人。
078
忍耐,不是弱者懦夫;胡闹,绝非英雄豪杰。
079
买好书,看好书,天天读好书;
存好心,说好话,天天做好事。
080
治学,重在明理,理之不明,博学亦无益;
治人,重在治心,心若清净,凡事皆善美。
081
上等学子,能接受师长的折磨,忍耐上进;
中等学子,能接受师长的鼓励,奋发图强;
下等学子,能接受师长的赞美,爱中成长;
劣等学子,什么都不能够接受,事事叛逆。
082
龙要游到大海里应付猛浪,才能活动自如;
狮要跑到山林里击败群兽,才能展现英姿;
鸟要飞到虚空里接受挑战,才能学会遨翔;
人要走到社会里承担考验,才能快速成长。
083
学之不勤,因其志尚未笃也;
勤而无功,因其力犹未逮也。
084
肯学肯做就是能干的人,不学不做就是愚昧的人。
085
良药苦口利于病,淡泊明志利于事,
忠言逆耳利于行,清净无求利于心。
086
居家须防盗与火,富贵须从勤与俭,
和平须有忍与让,文明须靠读与学。
087
愈是历经困难挫折,愈是成就逆增上缘;
凡事用心勤恳学习,必定能够突破局限。
088
做人要有慈心,处世要有耐心,
公务要有道心,治学要有慧心。
089
道不成,过在放逸懈怠;学不成,咎在缺少志愿。
090
有能的偶像,可以让我们效法学习,增广知识;
有德的偶像,可以让我们见贤思齐,提升品格。
091
非淡无以明志,非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勤无以成学。
092
有公德心,才算有修养;有辨别力,才算有学问。
093
放大心胸,才无烦恼;开阔思想,方增德学。
094
浪费时间可惜,生而不学可惜,学而无成更可惜。
095
从言谈中,可以认识一个人的个性内涵,
所以言谈时,要有情有义;
由文字里,可以明白一个人的思想见解,
所以写作时,要有事有理。
096
疑而好问,已得知识之半;
明而再问,更得知识全貌。
097
医生要亲察患者的病症,才能对症下药;
农夫要观看天时的气候,才能适时播种;
父母要观明子女的根性,才能适性教育,
老师要观照学生的差异,才能应机逗教。
098
小水一滴,不断滴落,
可穿透磐石,更可润泽大地;
星星之火,接续蔓延,
可燎烧原野,更可温暖人间;
小小种子,灌溉栽培,
可长成大树,更可遮荫避雨;
太子年幼,长大成人,
可为王当权,更可统治全国;
沙弥虽小,年事渐大,
可成就诸法,更可趋入圣道;
儿童初长,慧解日增,
可所学俱全,更可为国栋梁。
099
当愚痴的邪风吹来的时候,
要抱紧智慧明理的磐石;
当嗔怒的烈火炽盛的时候,
应泼洒柔和忍耐的法水;
当贪欲的洪流高涨的时候,
需开启喜舍布施的闸门;
当骄慢的高山隆起的时候,
得运用谦虚尊重的巨铲。
100
要提升精神世界,必先淡化对物质的要求;
要充实人文内涵,须得增强对知识的渴求。
101
读书,以融通为主要,以方法、技巧为辅助;
读书,以勤熟为功效,以用心、下手为实际。
102
是非越多,痛苦越甚;识见越高,道理越明。
103
读书,要求精不求博;用心,要求专不求杂。
104
净化人心,是环境保育的根本之道;
改善风气,是社会教化的究竟目标。
105
没有“十载寒窗”,哪能“一举成名”?
没有“百年岁月”,哪有“古柏青松”?
106
勤劳精进,受苦一时,将来享乐无尽;
懈怠偷懒,苟安一时,将来受苦无穷。
107
有了理想,生命才有意义,人生才有目标。
坚定理想,才能实践抱负,才能有所成就。
108
在赞美、鼓励、信任中成长的小孩子,
比较健康乐观。伤害孩子自尊的言语举止,
是造成孩子没有自信、对人怀疑、自暴自弃的因素。
因此,尊重孩子,了解其性向,
给予正确的观念,是为人父母师长的责任。
109
父母教育子女的要诀,除了用“心”之外,
更要观“机”,了解所处的环境、人、地等因素的
差异,及建立社会共识、观念,
如此,才能对子女因“才”施教。
110
养精蓄锐,可以充实自己;
养深积厚,可以普利世人。
111
不断地努力,时间定会成就人;
不断地学习,经验不会埋没人。
112
只要肯学习,就能突破瓶颈;
只要肯吃苦,就能采收甜果。
113
很多人之所以失败,乃是受基础教育时,
没有养成接受的习惯。
好比种子不生根,如何开花结果?
好的道理、苦口婆心的教导,不接受也没有用。
114
从勤劳里,能创造未来的希望;
从奋斗中,可采收明天的果实。
115
人生是生命之逆流,奋发才能勇猛增上;
人生是生死之逆流,精勤才能逆流而上。
116
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灾难、挫折,
不见得不好,有时早临的逆境也是一种福报。
只是要在困难中得到教训,并用来激励自己,
如此才是挫折的代价。
117
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
不要怕没有人重视,
不要怕没有机会发挥,
要担心的是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担。
118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一个国家的声望,
不一定和土地成正比,实力才是决定的因素。
119
人的一生,岁月有限,故要自我要求,
自我激励,自我学习。
“接受”是最好的学习态度,
能接受多少,未来的成就有多少。
120
“学”与“问”是求学进步的捷径。
“学”是自我教育,“问”是请教别人,
两者不可偏废。
121
在学习的阶段,即使是委屈也要微笑接受,
所谓“逆来顺受”,顺之、受之,都是成长的阶梯。
122
真正能读书的人,应该读“生命”之学,
能够读通、读懂“生活”或“人事”的书,
自然处处通达,无所滞碍。
123
法的生命是理,理的完整便是法;
具备自由、民主,
且能带给全民幸福、快乐的法律,
才是真正法的生命。
124
王安石说:“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培根也说:“研究历史使人聪明,
研究诗文使人机智,
研究数学使人精巧,
研究自然哲学使人深远,
研究道德使人勇敢,
研究理则与修辞使人知足。”
因此,要做一个“完”人,
永远不能离开书。
125
“我思,故我在”,
思想是促进人类文明的动力。
人因为有思想,故能开发智慧,
所以佛教讲“以闻思修而入三摩地”,
儒家也主张“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6
偷书的人,即使有智慧,品德却是有缺陷的;
买书的人,即使没有智慧,但也会拥有福报。
127
动,是人生的意义;动,是生命的活力。
因为有动,才有思想、才有感情、才能向前、
才能活跃、才能学习,才能参加他人的行列;
能与大众同行,自然能得到大众的资助。
128
学问、学问,要学就要勇于发问,不断地发问,
不断地找寻答案,才能不断地进步;
从问中随解,久之自然能有所得。
129
生命之所以有意义,
在于能为生命留下历史,为社会留下慈悲,为自
己留下信仰,为人间留下贡献。
130
儒家言:“知耻近乎勇。”
《佛遗教经》也说:“惭耻之服,无上庄严。”
一个人若能经常惭愧自己的不足,
惭愧自己不能帮助世间的苦难众生,
惭愧自己的思想、信仰不够清净,
自然会奋发图强,有所作为。
131
从事教育的人,如能开启禅的幽默、
活泼、洒脱、自然等特性,
必能在肯定自我、惜福结缘、慈悲感化、
方便灵巧中教育下一代。
132
智慧是人生的导航。所谓智慧,
“智”者从“知”,汲取知识是智慧的开始。
然而知识是用学的,智慧是用悟的;
能“日进新知”,并将知识活用于生活,
融入于生命,才是真智慧。
133
世间最可怕的是无明;
去除无明,开显心中的智慧,才是断苦之本。
有智慧的人,
对于任何事物都有正确的认识与了解,
而不至于走入邪途。
134
人生就是一连串的学习,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最要紧的是能受教,
能受教才会不断地进步。
135
在为学处事上,知识学问并不能解决问题,
唯有心量开阔才能解决问题。
136
会读书的人,要能如蚕吐丝,如牛挤奶,
不时把读书心得、意见或自己的创作,
发表在报章杂志上,
才不失读书的真义,
否则“只进不出”,光读死书是没有用的。
137
人生除了金钱以外还有别的东西,
要将自己看得比金钱高、比金钱富,
才不会被财欲所役。
学习的目的,
应在知识上能帮助人,
在品德上能感化人,
在实用上能嘉惠人,
在社会历史上能传之不朽,
才是有价值的学习。
138
人在独居或退隐时,
最能体会读书的乐趣;
谈话时,最能表现出读书的文雅;
判断和处理事物时,
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
139
慈善救济虽然重要,但教育文化更重要。
由文化、教育来培养人才,宣传教义,
从思想见解上改造人心,才是根本的救济。
140
老子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五光十色、尘世喧嚣使我们如聋若盲,
失去自己的方向。我们要安身立命,
就必须洞察“无相之相”,倾听“无声之声”,
诉说“无言之言”;如此,也就能无证之证了!
141
人间佛教是释迦牟尼佛一脉相传的教法,
是一种积极奉献人生的大乘佛教,
既鼓励人们发财致富,造福社会民生,
又劝人积德行善,慈悲宽容。
对国家之繁荣、进步,社会之稳定、和睦,
具有难以估量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142
任何好品种的花朵,都必须经过修剪布局,
才能摆在客厅里让人欣赏。
如果只会孤芳自赏或自命清高,
不肯接受别人的雕琢,是摆不到人前的。
成功的教育是要让学生能接受。
不接受,等于用水浇花,
不浇在根部而浇在石头上,是无法受用的。
143
自尊心可以让人产生荣誉,
自省心可以让人改过进步,
惭愧心可以让人成圣成贤。
故今日的教学,
应以培养学生拥有自尊及反省、惭愧的心为首。
144
想做作家的人,不但要读有字的书,
也要读无字的书。所谓无字的书,
就是要亲近大自然,并多多吸收人生经验。
145
一个人除了求学外,还要懂得做人,
“为学”与“做人”如鸟之双翼,不可偏废一方。 佛光菜根谭(全三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