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佛光菜根谭(全三册)

壹 施舍·结缘篇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佛光菜根谭(全三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壹 施舍·结缘篇001

  布施如播种,所谓“一文施舍万文收”,

  表面上看似给人,实际上获益的却是自己。

  布施不单指金钱物质的财施,

  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

  乃至一个微笑、一个鼓励,都是布施。

  002

  寺院除了有匡正人心、扶正道德的功能外,

  更具有教化社会、孕育善良风俗的作用。

  003

  “富人”之名,不是由拥有多少钱而定。

  再穷的人,只要肯布施,就是富者。

  反之,有钱却不肯布施,则和穷人没两样。

  004

  知足如点金石,一触成金,在知足中享有幸福;

  布施如及时雨,洒下清凉,在布施里获得快乐。

  005

  残缺具有沉潜之美,

  可以激起人类久藏胸怀的恻隐之心,

  若能善加护念,整个世界定能趋于祥和。

  006

  以空慧修道,以慈悲进德,

  以忍辱养力,以布施修福。

  007

  心地如田地,田地肥沃,才能种植;

  布施如播种,播种善缘,才能收成。

  008

  有慈悲的人,布施必能喜舍;

  守规矩的人,持戒必能严谨。

  009

  为受窘的人,说一句解危的话;

  为沮丧的人,说一句鼓励的话;

  为疑惑的人,说一句点醒的话;

  为无助的人,说一句支持的话。

  010

  布施财物固然好,义工出力价更高;

  无力为人别烦恼,随众随喜才是宝。

  011

  无求的布施,端严高贵,令人感念;

  无悔的布施,身心光明,令人赞美。

  012

  “敢”是勇气,则表示有智慧;

  “敢”是发心,则表示能担当。

  013

  求人不如求己,求财不如勤俭,

  求名不如随分,求安不如守戒,

  求助不如结缘,求福不如修身,

  求寿不如护生,求利不如布施。

  014

  我们必须懂得处理和运用金钱、时间、感情,

  并将它们节省下来布施给大众,

  让大众一起来享受。

  015

  一切供养中,至心供养最为可贵;

  一切布施中,喜舍布施最为受用。

  016

  布施,表面是“舍”,其实是“得”;

  没有舍去我们内心的悭贪,

  如何获得无有挂碍的自在?

  017

  多做善事,才能积善成德;

  多动善念,才能正念成事。

  018

  钱财要像活水一样,流动的活水才不会发臭。

  富人的钱财,要造福贫民;

  贫民的努力,可以换取富人的财富,

  贫富要相互支应。

  佛教所讲的布施、喜舍,

  就是让钱财互相回馈,不是贸易的买卖,

  不是股票的交换,是人间爱心的交流。

  019

  金钱布施,仅能纾解急用;

  法理供养,一生受益无穷。

  020

  接受的人生虽知感恩,懂得布施则更具智慧。

  021

  有计较、有所求的布施,福德有限;

  不计较、无所求的布施,功德无量。

  022

  布施可以种一收十,持戒可以三业清净,

  忍辱可以自他得益,精进可以无事不成,

  禅定可以身心安住,智慧可以洞察秋毫。

  023

  钱财只能拯救肉身生命,济人燃眉之急,

  但是无法熄灭贪嗔痴三毒。

  佛法的布施,能进一步净化心灵,

  拯救法身慧命,使人断除烦恼,了生脱死,

  其影响是生生世世的。

  024

  第一等信徒,发心发愿;

  第二等信徒,爱语赞叹;

  第三等信徒,劳力服务;

  第四等信徒,出钱布施。

  025

  念佛时,自己心念专一是自受用,

  他人看了起信是他受用;

  布施时,自己内心欢喜是自受用,

  他人看了赞叹是他受用。

  026

  敬佛拜佛,在心不在物;只要心诚意切,

  纵然是一毫一滴的布施,也必定功不可没。

  027

  无论是扫地倒茶的服务,

  或是爱语赞叹的布施,

  凡是能带给别人信心和欢喜的言行,

  都是和佛法相应。

  028

  所谓“佛法”,就是慈悲、智慧、

  包容、平等、方便、善巧等等。

  靠武力征服对方,不能成功;

  以法布施,感动对方,才是成功。

  能运用这些佛法,

  任何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029

  求健康长寿,要慈悲护生;

  求财富利益,要布施结缘;

  求眷属和乐,要忍耐谦让;

  求聪明智慧,要知解通达。

  030

  水之性,在由高而下,

  故宜因势利导,以为疏通之则;

  人之性,在有所获得,

  故当喜舍布施,以为结缘之方。

  031

  肯布施一点欢喜给别人,才是与佛心相应的人;

  肯布施一点善缘给别人,才是与法道相通的人。

  032

  以结缘布施为心田,

  最大的感应不是佛菩萨放光加持,

  而是开发了我们内在的光明。

  033

  说话固然要小心,听话也不能不谨慎;

  接受固然要小心,施舍也不能不深思。

  034

  宽恕是良药,施舍得快乐;

  身安茅屋稳,知足天地宽。

  035

  施舍者,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物;

  虽粒米之施,当如万钟之粟。

  利人者,望人回报,计己之能,美施之物;

  虽百亿金银,难比一文之值。

  036

  施舍真理是上等施,急公好义是中等施,

  济贫救苦是下等施,施不甘愿是劣等施。

  037

  假如你拥有戒定慧,

  温馨一定靠拢着你;

  假如你追求真善美,

  朋友都会包围着你。

  所以,称人善者,人亦道其善;

  喜人有者,人亦乐其有。

  038

  不骄慢而谦卑,是有德之人;

  不自私而为公,是伟大之人;

  不怨人而责己,是惭愧之人;

  不放逸而勤劳,是精进之人。

  039

  享受健康不如享受平安,

  享受财富不如享受书香,

  享受名利不如享受无求,

  享受拥有不如享受施舍。

  040

  知足,是人生应有的修养;

  施舍,是人生必要的行为。

  041

  水,质性柔软,以高就低,过物则转,

  所以能流出独特的曲线。

  人,何妨效水,以随缘转境的功夫,

  优游于天地之间。

  042

  旅游可以增长见闻、广结善缘、充实知识、

  学习礼仪等,是开展生命价值的管道之一。

  因此,旅游时应该抱着寻师访道的心情,

  才不会空费草鞋钱。

  043

  对生命要护其生存,对老弱要拯其康强,

  对危难要济其平安,对邪见要助其正信。

  044

  秧苗田里种,善因植在心;

  稻禾地上长,善果应在身。

  045

  结缘,使我们的人生更宽广;

  利人,使我们的人生更富有。

  046

  眼观四方,能扩展视野;耳听八面,能察纳雅言;

  头脑灵活,能圆融世事;知觉敏锐,能减少错误;

  古道热肠,能广结人缘;肝胆相照,能获得情义。

  047

  微笑不但是世界共通的语言,

  而且能化干戈为玉帛,创造祥和的气氛,

  并广结各种善缘,行无言之教化。

  048

  用人的长相来判断一个人是最不可靠的,

  因为长相的美丑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人格好坏,

  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德”。

  049

  “缘”是一种力量,能够生长,能够增上;

  有“缘”就能生起,有“缘”就能相聚,

  有“缘”就会成就一切。

  050

  “佛法”是充塞在宇宙自然中的真理,

  也是众生本自具有的性能,

  只要我们依循佛法行事,

  一切因缘不请自来;否则,纵使富甲一方,

  权倾天下,因缘尽时也终归失败。

  051

  世间一切事的成就,需要有人;

  而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缘。

  因此,平时善修内心,广结善缘,

  只待因缘成熟,自能水到渠成。

  052

  所谓“宁静致远”,唯有在宁静中,

  不乱看、不乱听、不乱说,

  我们才能找回自己,增长智慧,

  见人所未见,听人所未听,说人所未说。

  053

  人生在世,难免有顺境逆境。

  顺境时要淡,逆境时要忍,只要忍得过,

  再怎么不顺遂的事都会过去。

  而且,过去的失败,正是未来言行的借镜,

  是推动我们成功的力量。

  只要能记取过去的教训,

  改进现在,与人结缘,

  就会有无限的未来。

  054

  做事要有随缘的方便,也要有不变的原则。

  在家修持应该中道,兼顾世间法与出世间法。

  055

  一个厚道的人,

  在道业上能够养深积厚,在人际间能够广结善缘,

  在事业上更能得道多助;可谓厚道才能成事。

  056

  世事虽兴衰无常,仍有一些常轨可循,

  如果自身有不败之资,即使是外患交加,

  也能继续存亡,否则,

  尽管是因缘殊胜,终将步入穷途。

  057

  世间的事事物物都离不开因缘法,

  一个懂得感谢因缘、珍惜因缘的人,

  必定是一个成功的人。

  058

  遭遇逆境、挫折时,

  只要肯努力改变自己,

  尽心改善因缘,就会有美好的未来。

  059

  有因有缘,一切事才能成就。

  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因缘,破坏了因缘,

  万事万物就很难圆满。

  因此,做事不顺遂,

  是因缘未具之故,

  不要怨天尤人,不要丧失意志。

  只要广结善缘,培养福德因缘,

  等条件具备了,必然能成功。

  060

  以贪求的心态来信仰,是信仰的没落。

  真正的学佛,讲究的是慈悲、布施、奉献、

  服务、破邪显正、隐恶扬善、

  牺牲自我、成就别人等等。

  061

  因缘所生法,缘起、缘灭,

  都在启示“无常”的道理。

  无常并不可怕,无常告诉我们:

  好的会变坏,坏的也能变好。

  很多苦难都因“无常”而有无限的希望,

  而面对好缘、顺境时,

  也因懂得“无常”而能把握现在、珍惜所有。

  062

  烦恼如水,沉溺在烦恼大海中,

  能挣脱出来,即是得度。

  常云:“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

  别人度我们只是一个因缘,

  真正能度我们的是自己。

  063

  由“无常”,可悟缘起缘灭,必能精进;

  由“无我”,可知性真性实,必得自在。

  064

  心平气和,乃健康之道;

  结缘喜舍,是快乐之源。

  065

  世间最好的东西,是欢喜;

  世间最贵的善举,是结缘;

  世间最大的力量,是忍耐;

  世间最强的愿力,是甘愿。

  066

  在人海浮沉里,

  受苦受难、委屈冤枉都是“当然的”。

  唯有坚持这种信念,才可以随遇而安、随缘生活、

  随喜而作、随心而住,为自己找出通路。

  067

  怨恨不满,是烦恼的根源。

  感恩知足,是快乐的泉源。

  068

  奉行四摄六度,能广结善缘;

  遵守五戒十善,能远离罪垢。

  069

  一念之差,可以毁灭一生的荣誉;

  一念之善,可以忏除一世的罪业。

  070

  广结善缘,才能走遍天下;

  照顾脚下,始能一路平安。

  一切好事,从我本身做起;

  一切坏事,从我本身改起。

  071

  心中有欢喜的人,到处是赏心悦目的景色;

  心中有禅定的人,耳闻是八万四千的诗偈;

  心中有佛法的人,面对是善人善缘的世界。

  072

  慈悲待物,爱护珍惜,花草树木酬我以繁茂青翠,

  昆虫飞鸟迎我以悦耳鸣唱;慈悲应世,不冀回报,

  荣辱得失于我皆逆增上缘,天下众生于我皆法侣道亲。

  073

  笃信因果者,必定是有道德的人;

  了解缘起者,必定是有智慧的人。

  074

  以平等观来化解冤家,以慈悲观来消除怨尤,

  以因缘观来净化人我,以定慧观来发展潜力。

  075

  身体上的细胞脱序,

  会形成生理疾病,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生活中的伦理脱序,

  会导致天灾人祸,生存的大环境堪忧。

  076

  做万种事,可结万人缘;

  利万种人,能修万种行。

  077

  苦是人生的真相,

  知苦、受苦、忍苦,更要懂得除苦。

  苦可以成为我们的逆增上缘;

  苦可以成为我们的修持法门。

  078

  随缘事事了,日用尽量少,

  一切依戒行,自然无烦恼。

  079

  随缘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珍惜当下;

  当下不在他方净土,而是内心一念。

  080

  处处留心,能够发现问题;

  事事研究,能够解决问题。

  081

  最好的谈判,是从对方的利益着手;

  最大的结缘,是帮助别人获致成功。

  082

  秉持“难遭难遇”的信念,

  则能逆来顺受,甘之如饴。

  具备“与人为善”的精神,

  则能广结善缘,皆大欢喜。

  083

  人可以无钱,但不能没有慈悲;

  人可以无势,但不能没有人缘。

  084

  唯有慈悲,

  能化干戈为玉帛,消怨怼于无形;

  唯有慈悲,

  能结善缘转逆境,成事业度众生。

  085

  进言要尽责尽忠,辞退要有礼有序。

  086

  一念为己,成就有限;一念为人,广结善缘。

  087

  精进是做人的捷径;结缘是办事的资粮。

  088

  说好话,慈悲爱语如冬阳,

  鼓励赞美,就像百花处处香;

  做好事,举手之劳功德妙,

  服务奉献,就像满月高空照;

  存好心,诚意善缘好运到,

  心有圣贤,就像良田收成好。

  089

  花的美丽,要将美丽的善心散满人间;

  花的芬芳,要将芬芳的爱心传播社会;

  花的清净,要将清净的真心供养十方;

  花的彩色,要将彩色的好心与人结缘。

  090

  与人共处,不忘广结善缘;

  广结善缘,不忘惜福惜缘。

  091

  调心行善,心安自然体泰;

  广结善缘,缘多自然财广。

  092

  爱惜自己的福报,就是珍惜自己的现在;

  广结人间的善缘,就是丰富自己的未来。

  093

  不肯结缘,人生会越来越贫穷;

  肯结善缘,福德会愈来愈深厚。

  094

  从灵感增长的信心,能知世事之微妙;

  从福德增长的信心,能懂结缘之殊胜;

  095

  思想要有活见解,做事须下死工夫。

  做事要发心,开发心地才能生长万物;

  待人要慈悲,兴慈行悲才能得到人缘。

  096

  我们可以到深海里找到宝藏,

  我们可以到沙漠里采到油矿,

  我们可以到废墟里挖到古墓,

  我们可以到人群里寻到缘分。

  097

  宁静才能致远,从宁静中可以找回自己;

  无私才能容众,从无私中可以扩大自我。

  098

  委曲求全识大体,谦虚忍让多学习,

  随喜功德莫嫉妒,广结善缘施欢喜。

  099

  福德因缘如银行的存款,

  除了应用外,更要培植福德因缘;

  福德因缘如稻田的种子,

  除了收成外,更要培植福德因缘。

  100

  学习生出巧妙,服务生出慈悲,

  相处生出尊重,结缘生出欢喜。

  101

  只要不种恶因,自然没有恶果;

  想要幸福快乐,便要培养善缘。

  102

  凡人有过能悔,然后就能进德;

  凡事有缘能行,然后就能成功。

  103

  凡事缘聚而成,凡事缘散而灭。

  有了因缘,事事顺遂;

  因缘不合,处处失利。

  104

  要将美丽的善心散布人间,

  要将芬芳的爱心传播社会,

  要将清净的真心供养十方,

  要将彩色的好心与人结缘。

  105

  细胞基因可以改变人种品质;

  善恶因缘可以改变人生未来。

  106

  喜舍摄伏贪欲,行喜舍,可以广结善缘;

  慈悲化解嗔恨,修慈悲,可以积聚福德。

  107

  能以平等观看待一切众生,就是法界圆融;

  能以因缘观看待一切事物,都是缘起缘灭。

  108

  心中只有自己的人,不会快乐;

  眼中只有利益的人,终会失败。

  109

  感谢过去的因缘,珍惜现世的果报;

  建设现世的因缘,培植未来的果报。

  110

  感谢因缘,因缘能成就一切;

  随顺因缘,因缘能引导自然。

  111

  慈悲是人类情感净化的善美境界;

  智慧是菩萨理性缘起的真如显现。

  112

  自然的可敬,是因为生命与自然相互依存;

  生命的宝贵,是因为生命由众缘和合所成。

  自然,就是道;道,就是自然的随缘生活。

  生命,就是力;力,就是生命的灯灯相续。

  113

  死,是生的开始;

  生,是死的准备;

  生也未尝生,死也未尝死。

  生,是缘生故有;

  死,是缘灭故无;

  无生也无死,无死也无生。

  114

  愿从心生,发愿就是发心;

  缘从施来,结缘即是播种。

  115

  懂得感恩因缘,是智慧人;

  不知广结善缘,是愚痴者。

  116

  能广结善缘,就是善知识;

  能够发大心,就是大人物。

  117

  布施与结缘,贵在真和诚;

  惜福与感恩,贵在情和义。

  118

  不逆人意——

  是应世的慈悲,是处众的智慧;

  是圆融人际的善巧,是广结善缘的方便。

  119

  缘成就一切,尤其人生旅途中,

  任何一个小小的因缘,

  都可能影响自己的一生,

  可以说“一个人结缘愈多,成就也愈大”。

  120

  应该广结善缘,并且加以珍惜;

  不必嫌弃恶缘,才可引为殷鉴。

  121

  处处做好事,时时做好人;

  欢喜结人缘,融和无怨言。

  122

  外在的环境是“缘”,自我的条件是“因”;

  有缘无因,或有因无缘,皆不能成就大事,

  所以,平常要广结善缘。

  123

  所谓“有容乃大”,有包容异己的雅量,

  就能体会因缘和合的佛法,

  就懂得相互依存的真理。

  124

  不要怕自己无用,

  无用的人,正可以用一颗虚怀若谷的心,

  纳受各种因缘。

  125

  感谢因缘、珍惜因缘的人才会富有、才有人缘;

  不重视因缘的人,终究会贫乏而处处碰壁的。

  126

  身居山林,心如闹市,还是不得安住;

  唯有无住生心,随缘自在,

  才能过着充实法喜的日子。

  127

  学会处众,处处有通路;学会结缘,处处有助缘。

  128

  天地间一切的存在,都是由因缘相依相辅而成,

  因缘和合则万法生成,因缘离散则万法消失。

  天地间没有创造主,

  任何事物都是借着人为的力量和因缘,

  使之促成或消灭。

  有因缘,就有希望;

  有因缘,就有方便;

  有因缘,才能成就一切。

  因缘,实在是美妙无比!

  所以我们不但要感谢过去的因缘,

  把握现在的因缘,更要培养未来的因缘,

  为自他开拓光明的人生。

  129

  一个人如果能时时自我观照,

  不做坏事,不生起非分的心念,

  便能止息诸恶,不致招感苦果。

  130

  自然就是一种因缘,不随顺自然,到处是障碍;

  顺乎自然,凡事顺理成章。

  因缘就是“法尔如是”,

  所谓“如是因,如是果”,

  一切都必然有其因缘与果报。

  131

  人活着,最苦恼的是对自己的未来茫然无知,

  因此很容易被神权控制,

  把自己的未来交给神权去主宰。

  如果明白因缘的道理,

  就会肯定自己的未来,

  脱离神权思想,做自己因缘的主人。

  132

  凡事都不是命定的,

  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中。

  所以只要心好,不侵犯别人,

  又能广结善缘,自然能使乖舛的命运转好。

  133

  动而后能活,静而后能明;

  大而后能容,空而后能有;

  虚而后能实,知而后能行;

  舍而后能得,爱而后能惜。

  134

  世间的得失皆有前因;人生的苦乐都有所缘。

  135

  只要发大心、立大志、行大愿,

  摒除一切人我是非,则周遭的一切,

  都可以变为成就我们的因缘。

  136

  爱是自私的,爱也有奉献的;

  爱是染污的,爱也有清净的;

  爱是狭隘的,爱也有宽广的;

  爱是愚痴的,爱也有超越的。

  137

  愿从心生,发愿就是“发心”;

  果从缘有,结缘就是“结果”。

  138

  只要我们珍惜因缘,凡事就会恒久;

  因为珍惜,让生命能延续;

  因为珍惜,使生命得永恒。

  139

  一个人要成功立业,“缘”是不可少的动力。

  要有人缘,必须结好缘、善缘、良缘,更要惜缘。

  140

  横向地传播讯息,是广结善缘的妙方;

  而交流聊谊,则是促进彼此进步的增上缘。

  141

  一个能举千斤之重的人却不能自举其身,

  这是明于责人、昧于恕己者的好例证。

  142

  虽然宿世恶业形成今世的障碍,

  但是,只要肯耐心培养当下的善缘,

  改善过去的恶因,未来必定有无限的希望。

  143

  “未成佛道,先结人缘”,

  心存欢喜、恭敬、祝福,就是结缘;

  给人好因好缘,则是最好的供养。

  144

  人我是非只是一种过渡时期的心态问题,

  时间一过,环境一变就不一样了,

  所以不要太着意而起烦恼。

  145

  平常修福修慧,与人结缘,

  乐于帮助别人、服务社会,

  都是未来解脱得度的资粮。

  146

  “结缘”能化解嫌隙,

  主动结缘并不表示自己矮了半截,

  相反地,它比“结怨”更能将事情圆满解决。

  147

  未成佛道,先结人缘,

  在学佛的过程里,结缘很重要。

  结缘的方法很多,

  例如对人行个注目礼,就是用眼睛跟他结缘;

  赞美对方很好,就是用嘴巴与他结缘。

  除此,用服务、用心意、用方便、

  用技术,都能跟人结缘。

  148

  求不得苦,是现世一般的通病。

  很多事情是“要”不来的,

  但因缘具足时,即使不要也会自然而有,

  所以,随顺因缘是为人处世最基本的原则。

  149

  “种树培其根,种德培其心”,

  凡事不勉强、不违逆、不强求,

  常与人为善,则能广结善缘。

  今天我们是成就别人的因缘,

  他日别人也会是成就我们的因缘。

  能够随顺因缘,随时培养好因好缘,

  必能获得福报,而“心想事成”。 佛光菜根谭(全三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