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十二五”广州大事纪实

最大规模的广州水环境治理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十二五”广州大事纪实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最大规模的广州水环境治理

  为实现城市环境面貌到“2010年一大变”,广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把治水作为民生“一号工程”,打响一场攻坚战。2008年11月22日,为加强治水工作的领导,广州市成立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市水务局,各区、县级市相应成立本区、县级市的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2008年12月22日,《广州市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经市政府第13届6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予以印发。2008年12月23日,召开动员大会,举全市之力系统推进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工程,确保到2010年6月底前水环境出现明显好转,开启了广州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水环境治理工程。

  完成西江引水工程。该工程于2010年9月29日正式通水运行,结束了广州市区居民饮用水源水质不达标的历史。该工程总投资概算89.53亿元,日引水能力350万立方米,建设取水泵站、中途泵站、配水泵站各1座,铺设2条并行的47.6千米原水干管和23千米原水分配支管。管线沿途跨越广、佛两市三区25个行政村、113个自然村,穿越北江东平水道、白坭河等大小河涌51条,京广、武广、广茂等三条铁路,广清、机场高速等5条高速公路、1条国道及22条市政路。

  开展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总投资达340.65亿元(市级计划投资216.86亿元,各区、县级市自筹资金123.79亿元)。新建了污水处理厂38座、污水泵站48座、市政污水管网1094千米,道路和社区排水管1216千米,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36.58万吨/日,新建246条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成了总长度388.52千米的121条河涌截污、清淤、调水补水、修筑堤岸和景观绿化等综合整治。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工程共580个项目已于2010年9月30日前全部完工。

  京溪地下净水厂污水处理区一角

  开展调水补水工程,建设了包括白云湖、海珠湖两个人工湖,海珠、芳村两个闸泵自动化控制系统,天河三涌补水工程、东濠涌,荔枝湾涌抽水和净化工程,共建设泵站24座、水闸37座,连通河涌17处,实现引水调水能力660m3/s,用珠江的“大水”调活市区河涌的“小水”,通过水体循环提高河涌水体自净能力。针对水浸街现象,由市本级投资9亿元,完成了市区下雨水浸较为严重的227个路段的排水整治。

  通过这一阶段的治理,广州治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一是城市供水安全和饮用水质有了切实保障。西江引水工程完成后,从2010年9月29日开始,市区江村、石门、西村三厂置换使用西江水源,标志着广州市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市民实现了从喝“放心水”到“优质水”的飞跃,提前两年在全国大城市中率先全面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二是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市域河涌水质持续好转。从2008年到2010年,全市市政污水管网从1813千米提高到2907千米,全市污水处理厂从18座增加到56座,全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从228.6万吨/日提升到465.18万吨/日,全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从75.09%提升到85%,中心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近90%,在广东省内位居前列。污水处理质量按国颁新标准完成了从一级B到一级A的升级。据环保部门监测,经过综合整治的121条河涌水质持续好转,水生态逐步恢复。三是“水浸街”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过去凡雨必浸的岗顶、临江大道等200多个地段排涝能力显著增强。2010年5月份以来,广州市接连遭受特大暴雨侵袭,“水浸街”改造工程经受了暴雨考验,积水损民事件明显减少。四是农村水污染有效改善。白云、花都、番禺、南沙、萝岗五区和从化、增城两市覆盖户籍人口66万的246条村采用了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等因地制宜的污水处理手段,实现生活污水达标处理与排放。因污水横流带来的蚊多臭气浓的农村卫生状况得到改善。五是涉水景点越来越多。河涌综合整治新增城市水域面积277.79万平方米,新增河涌边绿地586.56万平方米,水边绿道323.4千米,增加和恢复了多处岭南水乡景观。东濠涌、石榴岗涌、荔枝湾涌、猎德涌、乌涌、南岗河、蕉门河和市桥河等多条河涌逐步改造成市民游览、垂钓的水景园区。新建的白云湖、海珠湖、长虹湖逐步完善为新的城市公园。

  (撰稿:黄玉玲;编辑:刘德敏) “十二五”广州大事纪实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