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湾涌工程建设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十二五”广州大事纪实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荔枝湾涌工程建设
荔枝湾涌故道曾北至洗马涌,与象岗西面芝兰湖(即流花湖)相通,南至黄沙注入珠江。“荔湾渔唱”在明代还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20世纪40年代,随着城区扩展,荔枝湾附近成为广州近代工业基地,河涌污染,水质持续恶化,水系各支流先后被填平为街道。1993年,泮溪酒家至逢源桥最后一段水道被覆盖,荔枝湾涌成暗渠箱,上建荔枝湾路。2009年,借承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契机,广州市、荔湾区政府决定将封闭多年的荔枝湾路段盖面揭开,将马路恢复为河涌,以配合荔湾区的“五区一街”项目建设,迎接2010年亚运盛会。
2010年3月,荔枝湾涌动工兴建。荔枝湾涌工程分三期实施,整治河涌3090米。荔枝湾涌一期工程(逢源路口—食养坊)由荔湾区政府组织实施。区农林水利局负责揭盖复涌680米,整治堤岸1280米及清淤、码头、玉翠湖闸、补水泵站、补水管道等工程;区建设局负责荔枝湾涌跨涌景观桥、廊桥工程及周边景观整治工程,龙津桥及交通疏解工程,荔湾湖公园景观提升改造工程,文塔周边整治工程,何香凝艺术学校建设工程,逢源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周边整治工程,荔湾湖公园路灯改造工程,荔枝湾涌景观整治工程。10月,一期工程基本完成,被覆盖河道重见天日。揭盖复涌680米,整治河涌面积6687平方米,清淤1.3万立方米,建设堤岸1400多米,拆迁古玩城商铺200多间,拆除建筑物2.6万多平方米,新种大树727棵,新增绿化面积1.7万平方米。10月16日凌晨,荔湾湖水引入河涌。荔枝湾复涌后涌长680米,跨涌规划建设5座仿古桥梁(龙津桥、德兴桥、大观桥、至善桥、永宁桥),亚运前建成4座,永宁桥规划二期修建。
荔枝湾涌二期工程(珠江口—食养坊)规划河宽为15—20米,长度860米,拆迁面积3723平方米,2011年12月22日竣工。荔枝湾涌三期工程(食养坊—大地涌)整治长度1550米,面积79982平方米,施工面积2万平方米。整个工程分为截污八个标段、水利一标段及景观绿化一标段、交通桥梁建设、泵站建设等项目,2011年12月开工,2013年6月完工。荔枝湾涌三期工程包括截污工程、绿化工程和排涝泵站工程。截污工程主要包括河涌左右岸共1550平方米的截污渠箱、污水管线、检查井、河涌的开挖、新建雨水管、堤岸及桥梁建设。绿化工程位于下西关涌景点景观提升工程项目地块,接荔枝湾涌一期西端。水路全长约1.4千米。两岸景观设计范围约2.3万平方米,包括景观绿化、水电灯光、智能监控等工程。其中绿化种植面积约4500平方米,硬质铺装面积约15500平方米,软质铺装(木栈道等)面积约3000平方米。排涝泵站工程在荔枝湾涌出珠江口建设荔枝湾涌水闸及泵站。项目为闸站结合的形式,水闸为两孔。新建排涝泵站位于荔枝湾涌出珠江口处,属荔枝湾涌流域,在珠江潮位高于内涌水位时及时将雨洪排出珠江,泵站建成后,在充分利用荔湾湖的调蓄作用下,能抵御20年一遇洪水。新建排涝泵站及水闸使荔枝湾涌及荔湾湖保持5.5—5.8米的景观水位。
荔枝湾涌工程建设完成后,一是改善了民生。恩洲南横、厚福北和幸福一巷等区域是荔枝湾涌片区内涝情况严重的易涝黑点,经过铺设3.1千米长的截污管道、新建水闸泵站等一系列工程改造,该地区水浸黑点积水时长平均减少约13小时,雨后退水时间平均减少约3小时。周边城区排涝效率比整治前提升了近2/3,在外江潮位高达2米时,仍能达到排涝需求。暴雨后水质恢复能力有明显提高,1号截污闸开闸次数减少2/3,水质受影响天数减少4/5。整治工程共征收沿线居民房屋300户、面积2.14万平方米(含拆除危破房屋67间、解决住房困难户25户),提供安置房569套、面积3.8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沿线居民的居住条件。二是传承了岭南文化。整治工程恢复了荔枝湾古水系,连接了仁威祖庙、文塔、海山仙馆、陈廉伯公馆、陈廉仲公馆、蒋光鼐故居、梁家祠、金声电影院、八和会馆、詹天佑故居、李小龙祖居、宝庆大押等历史建筑,带动了昌华西关大屋、恩宁路骑楼街等岭南特色建筑改造,重塑了西关文化,重现“泮塘龙舟”和“水上花市”,“七月七·魁星诞”等传统民俗活动重获生机。三是整治了环境。整治工程使河涌水面平均拓宽8—12米,修复水域面积约3.1万平方米,新建和整修桥梁15座,新增绿化面积4.3万平方米,并通过新建污水提升泵站、荔湾湖水质净化处理站、湖水的原位净化技术及涌内植物生物作用等改善水质措施,结合水利工程优化调度、人工日常涌面保洁及人工清淤等措施,将水质改善与优化调度有机结合,实现二者优势互补,最终达到改善水质、生态升级的目的。
(撰稿:胡燕婷;编辑:刘燕玲) “十二五”广州大事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