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公文写作诗词速查手册

胸襟篇

公文写作诗词速查手册 高昌 20944 2021-04-06 01:41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公文写作诗词速查手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胸襟篇·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三国·曹操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名片】同前。

  【释疑】东临碣石:东上碣石山。东:方位名词,这里作“临”的状语,表示向东、朝东。临,到,这里是登上的意思。碣石,古代山名,原在河北省乐亭县西南,滦河入海口的东面,今已沉入渤海中。|水何澹澹:水,指海水。何,副词,用在形容词谓语前,表示程度之深。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同“耸”,高起,高耸。|峙:直立。|萧瑟:秋风声。|洪波:巨大的波涛。洪,大的意思。|涌:形容大波掀动的样子。|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即天河,银河。灿烂,光彩耀眼。里,义同“中”,里面。|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至,极点。哉,助词,表示感叹语气。|歌:动词,歌唱。|以:连词,同“而”,连接“歌”和“咏志”两个动词。|咏:用诗歌来抒发。|志:心愿,胸怀。

  【读解】《观沧海》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风景,抒发自己壮怀激烈的豪迈情怀,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辽远的抱负。气魄宏大,意境高远。从结构上看,作者巧妙地通过对海水的详细实写,将全诗推向情感高潮。然后又自然地从写所见过渡到写所想,最后以瑰丽的想象和饱满的激情直抒胸臆,全诗层次分明,严谨细密。境中含情,情中寓志。情景交融,诗中有画。既是写沧海,也是在写自己的胸怀。既是景语,更是感人至深的情语。

  ■ 东晋·陶渊明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名片】同前。

  【释疑】结庐:构筑房舍。结,构筑,构造。庐,简单的房舍。|人境:人聚居的地方。|尔:这样。|日夕:傍晚。|相与:结伴。|辨:辨识。

  【读解】洁身自好的节操,真实自然的心态。这首诗用平淡的语调描写了乡村生活的恬美静好,歌颂了田间岁月的乐趣,也间接表达了对红尘喧嚣的憎恶和鄙夷。诗的前四句,说明虽在人群聚居处生活,却感觉不到车马的杂乱,这都是因为自己内心平静的缘故,颇有种“大隐隐于市”的洒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本句由菊花到南山,由下至上,由近及远,山的沉稳映着菊的香气,质朴的生活中透着十足的满足。在这种粗茶淡饭之中,质朴却不失情趣,自然的真谛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却不言自明,又何必用语言去辩解和表白呢?

  ■ 南北朝·陆凯

  赠范晔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名片】陆凯,生卒年不详,字智君,北魏代(今河北北部)人,鲜卑族。北魏孝文帝时在世,以忠厚见称,曾被任命为正平太守,在郡七年。

  【释疑】范晔:作者友人。当时居北方,其余生平不详。史有同名者,但非本诗所赠人。|驿使:传递公文、书信的人。|陇头:陇山,借指边塞。|一枝春:指梅花。

  【读解】这首诗歌颂了春天的清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对友人的情谊,充满美好的情愫。构思精巧,耐人寻味。

  ■ 唐·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名片】常建,生卒年不详。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曾任盱眙尉等,后隐居。有《常建集》。

  【释疑】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虞山。|清晨:早晨。入:进入。|初日:刚升起的太阳。|高林:高处的树林。|曲径:弯曲的小路。|幽:幽深寂静。|禅房:僧人修行的房舍。|悦:使……高兴。|潭影:潭水中的清影。|空:使……空,就是消去俗念的意思。|万籁:大自然发出的各种声音。|惟余:只留下。

  【读解】这首诗用散淡的笔墨冷静地叙述了造访山中古寺的所见所闻,营造了一个淡远宁静的抒情氛围,抒发了自己远离世俗、寄情山林的美好情怀。全诗结构严谨,移步换景,委婉深沉,引人入胜。作者没有一处直接描写山寺中的人物活动,却通过结尾的“钟磬音”,让人感受到寺中僧人的存在,使寂静的禅房有了人的鲜活气息,同时也侧面烘托出僧人们超凡脱俗的禅趣。“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平淡朴素,但是贵在造境,令人回味。

  ■ 唐·李白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名片】同前。

  【释疑】将(qiāng):愿,请。|君不见:你看不见吗?|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峻,好像从天上流下来。|高堂:华丽的建筑。|朝:早晨。|青丝:黑发。|暮:黄昏。|成雪:变成了白发。|得意:顺心的时候。|须:应当。|尽欢:纵情享乐。|千金:概数,比喻钱财的数量极大。|还复来:还会再来。|且为乐:姑且寻欢作乐。|会须:应当。|岑夫子:指岑勋。李白的好友。|丹丘生:元丹丘。李白的好友。|与君:为你们。|倾耳:表示倾听时的专注。|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馔(zhuàn)玉:精美的食物。|陈王:指陈思王曹植。|平乐:平乐观,宫殿名。在洛阳西门外,为当年显贵的游乐场所。|恣(zì):无拘无束。|谑(xuè):玩笑。|径须:只管。|沽(gū):买。|五花马:泛指骏马。|千金裘:泛指贵重的衣物。|将出:拿去。|尔:你们。|销:使……消。|万古愁:久远的愁闷。

  【读解】这是一篇劝酒辞,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作者跟好友岑勋多次到嵩山元丹丘处聚饮。诗中把饮酒过程和心态描写得神采飞扬,激情洋溢。豪迈的笑声背后是不被重用的孤独和寂寞,轻快的情绪中夹杂着愤世嫉俗的万般苦闷和凄凉。这首诗中多有名句,千古流传。

  ■ 唐·刘禹锡

  秋词二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名片】同前。

  【释疑】悲:悲叹。|寂寥:寂寞冷清。|春朝:春天。|排云:推开云彩。|碧霄:青天。|入骨:形容达到极点。|嗾:教,使。

  【读解】这两首诗是作者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时所写。虽遭挫折,但作者豪情依旧。诗中对秋天的壮丽美景进行了热烈的赞颂,抒发了乐观向上、昂扬进取的奋斗情怀。

  ■ 唐·刘禹锡

  酬乐天咏老见示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名片】同前。

  【释疑】酬乐天:作诗酬答白居易。|顾:考虑。|怜:关爱。|带:腰带。|频减:缩紧。|废书:不看书。|炙:艾灸,一种中医疗法。|随:适应。|谙:看透。|阅:经历。|幸:幸运。|下此:放下这些。|翛然:逍遥轻松的样子。|桑榆: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太平御览》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为:成,即撒出。

  【读解】白居易的原诗题目为《咏老赠梦得》,诗是这样写的:“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白诗素描老态,颇有悲凉。刘禹锡这首回赠诗,则充满豁达坦荡的乐观精神。诗中劝告友人谁能不顾虑老,老了都会生理机能下降,对白居易的叹息表达认同和呼应,随后则笔锋一转,表达了对老友的关切和劝慰,抒发了昂扬进取的人生激情。

  ■ 唐·杜牧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名片】同前。

  【释疑】山行:在山里行走。|寒山:深秋时节的山。|石径:山上石头铺的狭小的路。径:小路。|坐:因为。|枫林:枫树林。|霜叶:经过霜打的枫叶。|红于二月花: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于,比。

  【读解】远远一道石径向山巅盘旋,有几户人家在白云下隐现。因为喜爱枫林晚景停下车,经霜的枫叶比二月花还要鲜艳。这首诗深情地描写和赞美了深秋山林里的美丽风光。诗中的白云、红叶的形象非常鲜明,构成了一种清新开朗的独特意境,特别是把枫叶和二月花相比,新颖生动,富有哲理。“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重点。前三句诗描绘背景、创造气氛,为这一句诗起到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作用。“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在这里是“因为”“由于”的意思。诗人为什么说“红于二月花”而不用“红如二月花”?“红如”的意思是和二月花一样,而“红于”的意思则是比二月花还要红。枫叶不仅仅色彩更鲜艳,而且还能经得起风霜考验,所以说它们“红于二月花”而不说“红如二月花”。

  ■ 唐·李商隐

  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名片】同前。

  【释疑】乐游原:旧址在今陕西西安城南面,唐朝时是游览胜地。|向晚:傍晚,天快黑了。向,是接近的意思。|意不适:心里不舒适、不愉快。|驱车:乘车,驾车。|古原:指乐游原。

  【读解】李商隐很有才华,但是却得不到施展,经常受到排挤和打击。这首诗就反映了他伤感的情绪。前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后两句表示了对夕阳西下的惋惜和感叹,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和“登古原”有什么关系?如果不是登上了高处的古原,诗人的眼界和观察的角度就会受到局限。只有登上古原,才能更好地观察到夕阳西下、彩霞满天的美丽景色,感受也就更深刻。

  ■ 唐·齐己

  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名片】同前。

  【释疑】折:折断。这里读“zhé”。|回:回荡。|递:梅花内蕴幽香,随风四溢。|窥:偷看。|应律:顺应历象,也就是按时开花的意思。律,历象,这里指时序规律。|望春台:既代指京城,又含有“望春”(盼望春天)的含义。

  【读解】万木难禁寒气摧折,孤根却凝暖气在心房。前村深雪越积越厚,昨晚一枝梅花凌寒开放。风传来它的幽幽清香,鸟偷看它的淡淡素装。明年如果能顺应历象,请先到望春台这地方。

  诗人用清丽的语言和含蓄的笔调,生动刻画了早梅冒雪开放的景色,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展现了一种高远的境界,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坚定意志和美好向往。全诗语义双关,深沉厚重,清润平淡,充满着自信。“孤根独暖”是“早”;“一枝独开”是“早”;禽鸟惊奇窥视,也是因为梅开“早”;最后祝愿明春先开,仍然是“早”。首尾一贯,处处紧扣题目中的“早”字,准确具体,生动形象。《早梅》中的颔联原来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齐己的友人郑谷看了后说:“我觉得‘数枝’不如‘一枝’更能体现花开得早!梅花比其他的花开得都要早,而用‘一枝’,说明它又比其他的梅花还要早,这就更显出这枝梅花的不同寻常。”齐己接受了郑谷的建议,把“数枝”改成了“一枝”,并称郑谷是他的“一字师”。后来,人们把给别人诗文改动一个字、又改得非常好的人,叫作“一字师”。另外,这首诗中的“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主要写的是“风”和“禽”吗?这样写是不是跑题了?这两句诗尽管表面上看写的是“风”和“禽”,但实际上还是用拟人的手法表现梅花的魅力。诗中说连风也主动为梅花传送幽香,小鸟也跑来偷看梅花素雅的花瓣。这就更反衬出了早梅的“早”和“美”。

  ■ 唐·李涉

  题鹤林寺僧舍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名片】李涉,生卒年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唐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后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

  【释疑】鹤林寺: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始建于晋代,原名古竹院。|强:勉强。|因:由于。|过:游。|竹院:即寺院。|浮生:人生浮沉的意思。语出《庄子》“其生若浮”。

  【读解】诗人说长时间陷在琐碎生活里,麻木的心就像在醉梦中一样迷茫。忽然听人说春天快完了,于是赶紧打起精神,去山上游览。路过鹤林寺的时候,和僧人聊了聊,就这样又在这纷扰红尘中偷出来半日清闲。这首诗用平淡的语气,按照时间顺序讲了自己的半日行程,像写了一篇日记。字里行间透出对所处社会的厌恶和无奈,透露了自己对自然清闲生活的向往。

  ■ 唐·罗隐

  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名片】同前。

  【释疑】得:得意,指获得机会、职位或赏识。|失:失意,指失去机会、职位或赏识。|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今朝:今日。

  【读解】这首诗用内心独白的写法,表达了一个自得其乐的古代知识分子的无奈心态。有达观,更多地流露的还是在现实面前的愤世嫉俗之意。

  ■ 宋·程颢

  秋日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名片】程颢(1032—1085),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洛阳,生于湖北黄陂县(今武汉市黄陂区)。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举进士后,历任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御史等职。与其弟程颐共同开创“洛学”,为宋明理学的建构者。著有《明道先生文集》《二程语录》等。

  【释疑】无……不:没有……不,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从容:不慌不忙。|觉:醒。|静观:静心观察。|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变态:变化。|淫:放纵。|豪雄:英才。

  【读解】这首诗侧重议论。意思是说只要心能轻松下来,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从容感受的。

  醒来发现红日照东窗,静心观察万物都有自然妙趣,四季风光带给我的好心情也和诸位是一样的。理性贯通到大家看不到的地方,思考要深入到风云变化之中。富贵不放纵,贫穷不自卑,这样的人才算是大丈夫啊。

  程颢的弟弟程颐也写诗,但不多。二程主要以理学著作为后世瞩目。

  ■ 宋·苏轼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名片】同前。

  【释疑】兰芽:兰草的芽。|子规:鸟名,也就是杜鹃鸟。|白发:白头发。这里借指陈旧的观点。|黄鸡:小鸡。这里指年轻人。

  【读解】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词的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下阕以充满激情的语言,揭示有关人生的哲理,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者提出的“谁道人生无再少”看似并不合理,而他巧妙地借用眼前的景物,用兰溪不向东流而向西流的现象,来肯定“人生可以再少”这个答案。这就把看似不合理的问题解释得合理了,同时也抒发了作者乐观豪迈、不怕困难的情怀。苏轼是一位充满哲思的古代文学家。除了诗词,他的文章在后代也颇有影响。

  ■ 宋·苏轼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名片】同前。

  【释疑】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吟啸:吟咏长啸。|芒鞋:草鞋。|一蓑烟雨:披着蓑衣穿行在像烟一样密集的细雨之中。|任平生:任其自然地度过一生。|料峭:形容微寒。|萧瑟:凄清阴冷。

  【读解】这首词不仅写眼前景物,而且写心中思考,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生存智慧。词的上阕写遇雨后的感受,下阕写雨过天晴时的感受。词中连续用了“莫听”“何妨”“谁怕”“任”等词语,写出了作者面对自然风雨时的心理感受,也写出了他面对人生风雨时的镇定和从容。作者把自然风雨和人生风雨相类比,通过“一蓑烟雨任平生”和“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具体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在面对苦难和风雨时,不惊不慌、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 宋·辛弃疾

  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

  我饮不须劝,正怕酒尊空。别离亦复何恨,此别恨匆匆。头上貂蝉贵客,花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

  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余发种种如是,此事付渠侬。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

  【名片】同前。

  【释疑】饮:喝酒。|劝:劝酒。|匆匆:短暂。|头上貂蝉:借指貂蝉冠,以貂尾和附蝉为饰的冠冕,惟三公大臣于国祀或大朝会时方冠戴。宋时亦称貂蝉笼巾。《宋史·舆服志四》:“貂蝉冠一名笼巾,织藤漆之,形正方,如平巾帻。饰以银,前有银花,上缀玳瑁蝉,左右为三小蝉,衔玉鼻,左插貂尾。”|麒麟高冢:立着石麒麟的高大坟墓。麒麟为一种神兽。|竟谁雄:究竟谁能称雄。|落花风:暮春的风。|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孙刘指三国魏孙资和刘放。《三国志·魏志·刘放传》:“刘放文翰,孙放勤慎,并管喉舌,权闻当时,雅亮非体,是故讥谀之声,每过其实也。”《南史·顾觊之传》:“觊之曰:‘辛毗有云,孙刘不过使吾不为三公耳。’”辛弃疾的意思是宁可不作三公,决不媚事权贵。公,三公。东汉时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这里代称高官。|余发种种如是:剩余的头发已经如此稀疏。种种,指头发短少稀疏,代指衰老。《左传·昭公三年》载,卢蒲嫳对齐侯说:“余发如此种种,余奚能为。”|此事:指官场争权。|渠侬:他们,那些人,指“孙刘辈”。|但觉:只觉得。|湖海:漂泊江湖的意思。|毫发皆帝力:用汉高祖刘邦和赵王张敖的典故。张敖秦末时随父张耳参加陈胜吴广起义,曾封成都君。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张耳逝世,张敖嗣爵为赵王,娶高祖长女鲁元公主。汉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高祖过赵时,张敖执子婿礼甚恭反遭辱骂,赵相贯高谋刺高祖,张敖说:“你们怎么说出这样的错话!况且先父亡了国,是依赖高祖才能够复国,恩德泽及子孙,所有一丝一毫都是高祖出的力啊(即‘毫发皆帝力’)。”|鉴湖:镜湖。在今浙江绍兴。唐贺知章晚年奉诏,归隐鉴湖家乡。

  【读解】这首词前原有小序:“淳熙丁酉,自江陵移帅隆兴,到官之三月被召,司马监、赵卿、王漕饯别。司马赋《水调歌头》,席间次韵。时王公明枢密薨(hōng),坐客终夕为兴门户之叹,故前章及之。”据词序可知,这首词写于淳熙五年(1178年),作者当时38岁,由江陵知府改调隆兴(今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仅三月,又被召入京。和朋友司马倬、赵卿、王希吕一起吃饭,席间有人作《水调歌头》,辛弃疾按原唱韵脚次韵写了这首词。当时曾任枢密使的王炎刚刚去世,席间众人感叹王炎和同僚之间的门户之争,所以这首词的上阕谈到头上貂蝉贵客、花外麒麟高冢这些事。这首词对官僚掣肘、官场门户相争,表达了深深的厌恶。貌似闲逸,而语多激愤,多反讽,悲恨莫名。

  ■ 宋·刘克庄

  沁园春·梦孚若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馀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名片】刘克庄(1187—1269),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淳祐六年,赐同进士出身,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官至龙图阁学士。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著有《后村长短句》。刘克庄是最早的《千家诗》编选者,他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曾作为《四库全书》未收书编入《宛委别藏》。

  【释疑】孚若,即方信孺,字孚若,福建莆田人,是作者的同乡和好友。曾奉命使金,驳回金人的苛刻要求,“以口舌折强敌”。著作有《南冠萃稿》等。|宝钗楼:汉武帝时建,故址在今陕西咸阳。|铜雀台:曹操时建,故址在今河南临漳。|斫:用刀砍。|东溟:东海。|脍:切细的肉块。|圉(yǔ)人:养马的官。|西极:指西域。|龙媒:骏马名。|使君:对州郡长官的称呼。这里指刘备。|操:曹操。|馀子:其他人。|乘(shèng):一车四马称乘。|燕(yān)南赵北:指今河北、山西一带。|剑客:指擅长剑术的人。|画鼓:有彩绘的鼓。|谁信:谁料。|李将军:指西汉名将李广。虽有战功,却未得封侯。|高皇帝:指汉高祖刘邦。|万户侯:食邑万户之侯。

  【读解】这首词是为朋友写的悼词,但诗用梦境相遇的手法写来,没有悲戚戚的感觉,反而激昂悲壮,有火焰一般的灼热感。上阕浪漫轻快,下阕多了些壮志难酬的慨叹。全词贯穿着激动人心的报国激情。

  ■ 清·曹雪芹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名片】曹雪芹,生卒年不详。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清代小说家。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了人生的辛酸。历经十年创作《红楼梦》,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八十回的稿子。

  【释疑】惟有:只有。|功名:功业和名声。|将相:将帅和丞相。亦泛指文武大臣。|荒冢:荒坟。|终朝:整天。|眼闭了:死了。|姣妻:美貌的妻子。

  【读解】这是《红楼梦》里的跛足道人唱的歌词,浅显平易,直截了当,中心词只有两个字:放下。凡事能放下,不执不囿,不默不随,不贪不媚。

  ■ 清·谭嗣同

  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名片】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世称“戊戌六君子”之一。著有《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后人将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

  【释疑】狱中题壁:写在监狱的墙壁上。|张俭:东汉人,被诬逃亡时躲避到亲友家中,结果连累多人,《后汉书》载:“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投止:止步。意思是不要连累亲友。|杜根:东汉人,曾上书要求邓太后归权安帝。太后命人把他装袋摔死。执法者放他逃走。太后死后,杜根又重获官职。|横刀:刀架脖颈。|去留肝胆两昆仑:意思是说无论生死,都要像昆仑山一样顶天立地。去,指死亡。留,指像杜根那样得到帮助活下来。谭嗣同被捕前曾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读解】这首诗是诗人面对死亡时客观真实的内心情绪流露。面对险恶的环境,诗人预料到了死亡的到来,对此坦然而从容。同时内心也有一份生的渴望,希望有人能像救杜根一样在最后关头帮助自己。最感人的是“去留肝胆两昆仑”这句诗中所体现的诗人磊落崇高的情操品德和堂堂正正的人格精神。前人解释“去留肝胆两昆仑”,认为“去”的指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留”的指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及其他死难者,这种解释是不准确的。

  ■ 清·秋瑾

  感时二首

  忍把光阴付逝波,这般身世奈愁何?

  楚囚相对无聊极,樽酒悲歌涕泪多。

  祖国河山频入梦,中原名士孰挥戈?

  雄心壮志销难尽,惹得旁人笑热魔。

  炼石无方乞女娲,白驹过隙感韶华。

  瓜分惨祸依眉睫,呼告徒劳费齿牙。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

  一腔热血愁回首,肠断难为五月花。

  【名片】秋瑾(1875—1907),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日本后改名瑾,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汉侠女儿、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组织。1907年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就义于绍兴轩亭口。著有《秋瑾集》等。

  【释疑】光阴:岁月。|逝波:流水。|身世:遭遇。|奈愁何:即“奈何愁”,那愁怎么办。|楚囚:这里的意思是说境遇如同流放的囚徒。|涕泪:眼泪鼻涕。|频入梦:经常到梦里来。|中原:中国。|孰挥戈:在哪里有用武之地。|热魔:激情火热类于痴狂。|炼石:女娲补天时所用五彩石。|白驹过隙:形容光阴短暂,飞逝而过。|瓜分:国土被列强瓜分。|依:临近|呼告:对民众呼吁和向朝廷进言。|陆沉:比喻国土沦陷于敌手。《世说新语》载:“桓公……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天涯飘泊:作者当时在日本。|五月花:这里指“五月花”号客船。1620年,“五月花”号客船从英格兰的普利茅斯搭载清教徒等出发,经过66天航行,抵达美洲新大陆。船客上岸前在船舱中签署了一份公约,即《五月花号公约》。

  【读解】这两首诗歌充满爱国忧民的火热情感。作者清醒地意识到强烈的民族危机,呐喊出“祖国陆沉人有责”这样洋溢着浓郁爱国责任感的感人诗句。即便祖国已经是瓜分豆剥,风雨飘摇,但这种赤忱之心却没有冷,反而更加炽热。

  ■ 清·秋瑾

  如此江山

  萧斋谢女吟《秋赋》,潇潇滴檐剩雨。知己难逢,年光似瞬,双鬓飘零如许。愁情怕诉,算日暮穷途,此身独苦。世界凄凉,可怜生个凄凉女。

  曰:“归也”,归何处?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外侮侵陵,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天乎太瞽!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

  【名片】同前。

  【释疑】萧斋:这里指书斋。唐张怀瓘《书断》:“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字存焉。李约竭产自江南买归东洛,建一小亭以翫,号曰‘萧斋’。”|谢女:晋女诗人谢道韫。这里泛指女郎或才女。|飘零:衰败貌;破败貌。|凄凉女:指心情凄凉的自己。|内容:朝政。|吾故土:我的祖国。

  【读解】作者在这首词中一反古代女诗人一己悲欢的情调,虽也是声声叹息,句句悲情,写得却是恢宏大气,回肠荡气,读来令人怆然欲泪。开头写自己的悲愁,接着写自己悲愁的原因是因为忧国忧民的情愫。祖国酣眠,胡虏猖獗,豆剖瓜分,如此江山实在令人愁情难诉。

  秋瑾一生留下120多首诗,38首词。其作品大气磅礴、大义凛然,不似出自女子之手,反而有着豪迈的丈夫气概,极富感染力。诸多名句在读者中广为流传。如:“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 近现代·鲁迅

  无题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名片】同前。

  【释疑】惯于:习惯在。|挈:将,带领。|妇:妻子。|雏:幼儿。|鬓有丝:双鬓添了白发。|慈母:指遇害青年们的母亲。|城头:指南京。|变幻:指政局动荡。|大王旗:指各种派别的政客名目。|忍看:忍痛相看。|朋辈:朋友。|刀丛:指专制的屠刀众多。|无写处:没有地方发表。|缁(zī)衣:黑色的衣服。

  【读解】1931年1月17日,青年作家李伟森、柔石、胡也频、冯铿、殷夫等五位左翼作家被国民党当局逮捕,2月7日深夜,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里被秘密枪杀。消息传来后,鲁迅写了这首诗。意思是说:我已经习惯了在沉沉的长夜里度过所谓春天,妻子辛苦地抚养孩子,她的鬓角已经出现了白色的发丝。梦中隐约看到慈母的泪水;全国各地的大王们纷纷在城头上变换着各自的旗子。含着悲泪看着志同道合的朋友被杀害,愤怒地在刀丛中寻觅几行悲伤的小诗。低下头却找不到能够书写这些诗篇的地方,只有月色如水般映照着清冷的黑衣。

  整首诗用丰富的想象和典型的场景,抒发了作者沉痛的心情和愤怒的感慨。鲁迅在《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中说:“在一个深夜里,我站在客栈的院子中,周围是堆着的破烂的什物,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沉重地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惯于长夜……”。这几句话,可以作为这首诗的背景解读。

  ■ 近现代·毛泽东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名片】同前。

  【释疑】北国:北方。|惟余莽莽:只剩下无边无际的白色。惟余,只剩。|大河上下:指黄河的上游下游。|顿失滔滔:立刻失去了滚滚东流的波涛。指黄河已结冰。|银蛇:比喻披着白雪的树木被风摇动时的样子。|原:指黄土高原。|蜡象:白蜡做成的象。|红装素裹:旭日照在雪地上的景致。|妖娆:这里指美好。|多娇:美不胜收。|折腰:膜拜,倾倒。|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文采、风骚:本指辞藻。这里指文化底蕴。|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汉朝人称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成吉思汗:指元太祖铁木真,曾经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往矣:过去了。|风流人物:英俊潇洒、杰出不凡的人物。|今朝:现在。

  【读解】此词写于1936年2月,并非关于雪的咏物诗,而是借雪景抒情,表现了目空万古的豪放气概。上阕雪景描写辞采斑斓,纷呈万象。下阕的怀古激昂奔放,气势磅礴。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飞抵重庆,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期间,柳亚子敬赠毛泽东七律一首,同时向他“索句”。毛泽东便把9年前创作的《沁园春·雪》赠给柳亚子,并致信云:“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柳亚子得到毛泽东词后称赞道:“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轼)、辛(弃疾)未能抗(相比),况余子乎?”不久,他就作了一首《次韵毛润之初行陕北看大雪之作》的和词,并把这首“和词”和毛词一并交给《新华日报》,要求同时发表。《新华日报》因未征得毛泽东本人意见的缘故,不便同时发表这两首词,只好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而这首《沁园春·雪》却因此在报社内部披露,并被传抄出去。

  柳亚子“和词”一发表,立即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人们很想拜读毛泽东的“咏雪”原作。当时重庆民营报《新民报晚刊》的副刊编辑吴祖光最后把三个传抄本凑合起来,终于得到一份完整的词,在11月14日该报副刊《西方夜谈》的显著位置上以《毛词·沁园春》为题隆重推出,并在该词后面配发了一段热情洋溢的“按语”——“毛润之先生能诗词,似鲜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雪》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毛泽东的这一“传抄稿”一刊出,立刻就轰动山城,传诵一时。

  ■ 近现代·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名片】同前。

  【释疑】钟山:俗名紫金山,这里指南京。|苍黄:巨大变化的意思。《墨子》载:“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虎踞龙蟠:形容地势险要。|慨而慷:慷慨激昂的意思。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剩勇:形容胜利的人民解放军的士气。|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寇。|沽名:博取名誉。|霸王:霸王指楚霸王项羽。|天若有情天亦老:借用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这里的意思是说,苍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为那些黑暗统治而心力交瘁。|人间正道:人世变化的自然规律。|沧桑:社会变革。

  【读解】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于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之后。这首诗从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写起,接着叙述南京地势的险要,表达了为南京解放而欣喜的心情,接着转入深刻的理性反思,提出了“追穷寇”的战斗主张,表达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指明了黑暗统治必将灭亡的历史规律。全诗英姿勃发,气韵飞扬,非常鼓舞人心。 公文写作诗词速查手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