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蒂博一家(全4册)(诺贝尔文学奖大系)

第251章 马丁·杜·加尔及其作品(2)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蒂博一家(全4册)(诺贝尔文学奖大系)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九、《新法兰西评论》

  这时候,杜·加尔的创作便顺风顺水了,《让·巴鲁瓦》一问世,便大受欢迎。

  《新法兰西评论》推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坛新星。杜·加尔回忆1940年他初逢纪德时,对他的容貌和谈吐深感惊讶。

  杜·加尔还认识了当时的演艺明星库波,此人让他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该不该涉足这个领域呢?1922年8月,他创作完成一部农民戏剧作品《路易爷爷的遗产》,该剧于1924年2月被搬上舞台,至今仍被视为经典大众剧。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杜·加尔又重新与库波取得了联系,并常常去剧院找他,希望能给朋友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本来他曾尝试写一部喜剧作品,但觉得这样的作品是脱离现实生活的,于是,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开始潜心于数部长篇作品的创作。

  十、着手创作《蒂博一家》

  1920年春天,他在从父母那继承来的乡间土地上构思了小说《蒂博一家》的大纲。他的这部作品,极易让我们联想到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1922年4月,《蒂博一家》第一卷《灰色笔记本》问世,紧接着,1922年5月第二卷《教养院》也创作完成。这两卷都是简短易读的小说。在创作这些作品时,他一改自己在《让·巴鲁瓦》一书中的创作手法,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决定冒一次险,至今他都无法忘记葛拉塞出版社对他的作品所持的冷淡态度。创作《蒂博一家》好像不仅仅是一种创作,而更像是表达一种态度。他希望名利双收,博得广大读者的欢心,不想再循着以前那一无风景的老路走。他成了《新法兰西评论》重要的撰稿人。《蒂博一家》中,他塑造了一个得不到父亲理解的可怜的孩子。杜·加尔对这个孩子的肖像及成长过程做了细致的描写,手法堪称高明。

  1932年《美好的季节》问世,1926年《诊断》《索莱丽娜》先后出版。

  在此期间,杜·加尔的父母相继去世,他通过义父贝利姆在近郊买了一栋房子,在装修这件事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

  1928年《父亲的死》也出版了。

  后来的一件事让他备受打击,那就是,自1902年来就与他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库波,竟然成了他的女婿,这件事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1931年1月1日,他在与妻子一同回家的路上遭遇车祸。养伤期间他曾着手《蒂博一家》第七卷的创作,打算在住院休养期间出版,后来经过反复思量,还是放弃了,就这样《蒂博一家》的创作一度中断。

  养伤期间,他大胆地创作了短篇故事集《非洲的告白》,后来又创作了剧本《沉默寡言的人》并于当年秋天把这部剧作搬上舞台。

  两年后《旧法兰西》创作完成。

  接着,杜·加尔继续系列小说《蒂博一家》的创作,1936年《一九一四年夏天》问世。1940年1月《蒂博一家》第八卷《尾声》创作完成。

  《一九一四年夏天》是整部作品中内容最丰富、字数最多的一卷,此卷主要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人们彷徨无措的心情。整部作品中作者都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国际社会主义的支持,这一举动对于杜·加尔来说是一项极具风险的赌注,幸而,读者对他的喜爱没有丝毫削减。《人间的条件》出版后,政治主题小说就风靡一时,人们处于新战争爆发的威胁当中,而《一九一四年夏天》中却呼吁和平,这对于当时日渐弥散的战争氛围,算得上是当头一棒了,因此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二年初,杜·加尔便因此作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十一、诺贝尔文学奖及和平主义

  斯德哥尔摩瑞典文学院的委员,称赞《蒂博一家》:“这部小说,对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生动的刻画,作者对艺术的忠诚,值得称赞。”杜·加尔凭借这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从另一方面说,杜·加尔对战争始终保持着冷静的态度。他从不觉得自己国家的利益高于其他民族的利益,而始终将世界和平作为追求的最高目标。也因为这些,他的作品才广受读者喜爱。1915年罗曼·罗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源于此。19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纳托尔·法朗士发表获奖感言时曾说:“战争后签订的各种条约,并不是和平条约,而是战争的延续。如果欧洲好战派不接受停战的忠告,那欧洲终将灭亡。”他的这些言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些话也深深影响了杜·加尔,他曾在作品中说:“几年的战争过后,法国和英国并没有得到哪怕是一星半点的利益。只有实现欧洲大陆的永久和平,才有利益可言。”《一九一四年夏天》同罗曼·罗兰的《超越战争》一样,被称为“小说化”的作品。

  杜·加尔是一位纯粹的和平主义者,他认为战争给人民造成的伤害是无以复加的。但由于生活的时代不同,杜·加尔和罗曼·罗兰对和平主义的看法又大相径庭。杜·加尔生活的时代,俄国和德国都是法国的劲敌,它们都有统治世界的野心,视人民为他们征服世界的工具。《蒂博一家》中,严厉地批判了社会主义中的党派之争,雅克·蒂博更是对暴力恨之入骨,他为社会革命甘愿奉献了多年青春。

  杜·加尔的和平主义,与其说是一种崇高的理想和豁达的胸怀,不如说他更清楚和平对于人民来说意味着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今,因经济意识形态的不同,世界截然分为两大阵营。借助外交手段达成和解和让步,消除国与国之间的敌对情绪,晓之于利害,远比单讲情感更容易达到目的。

  十二、《旧法兰西》

  杜·加尔在一本作品中冷静地分析了人类种种卑劣的本性,那就是《旧法兰西》,一本文字优美得如同画卷般的作品。故事发生在法国的一个小村庄。杜·加尔将村民们的冷漠、贪婪、残忍等丑态一一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杜·加尔倾注了无比火热的热情,耗时两个月,完成了这本书。

  这本作品文体恰切,还运用了极为巧妙的手法将一个个小故事串联起来,连接之处浑然天成,毫无斧凿的痕迹,和康德片段集的风格极其类似。书中语言清晰,又不乏讽刺意味,堪称一部成功的作品。但是作者本人却并不看重这本书,只当它是为练手而进行的创作,只是对小农阶级进行了不留情面的讽刺。若以此为标准,恐怕市民、法庭、议会更值得讽刺呢!这本书的一大特色,就是大量运用了方言。后来,杜·加尔还动过写一本《年轻的法兰西》和这本《旧法兰西》形成对应的想法,但又觉得太低俗,遂打消了这一念头。此期间,另一件事情让杜·加尔更感兴趣,他打算完成系列小说《蒂博一家》。

  十三、文学与创作理念

  杜·加尔逐渐发现了自己的文学天赋,能费最小的力气取得最大的收获,是因为他有科学的方法,如此,在处理那些庞杂纷繁的题材时他才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一生当中,他从不吝惜时间阅读新闻,并且把获得的信息分类整理,整合成笔记。只要和社会学有关的资料,他都会尽心搜集。日复一日,他便积存了一笔巨大的宝贵的财产。在创作《让·巴鲁瓦》和《一九一四年夏天》时,这些资料起的作用不可小觑。

  在创作《让·巴鲁瓦》和《一九一四年夏天》两部作品的间隙,他曾写信给自己的弟弟皮耶:“我正努力让自己从椅子上站起来,从书桌前离开,尽量走出去吹吹风。”这话外的意思是,他打算减少搜集资料的时间,多走出去接触不同类型的人。为了多观察人们的生活,多了解他们的思想,他整天坐在露天咖啡店,睁大眼睛竖起耳朵,仔细注意身边的每一个人。他暂时放下了搜集资料的工作,转而对观察各色人物充满了兴趣。杜·加尔能从任何一件别人觉得了无趣味的事件中发现不朽的神奇,这让他无比兴奋和满足。 蒂博一家(全4册)(诺贝尔文学奖大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