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注释(3)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莎士比亚喜剧五种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225]念符咒要用拉丁文,一般人不会念,所以要请博士、学者来。参阅《汉姆莱特》第一幕第一景:“你是个学者,向鬼影说话吧。”
[226]当时欧洲传说,亚洲东部,不能到达之处,有信奉基督教的国王,名“护法王约翰”,财富惊人。后来的传说又演变为某一阿比西尼亚国王名“护法王约翰”。
[227]黄色象征妒忌,参阅《冬天的故事》第二幕第三景。
[228]“哀哀呀,缺少个丈夫呀!”英国的一首古老的歌谣。
[229]原文“Codgiveyoujoy!”当时的婚姻祝词。
[230]牡蛎,形容死不开口的人。
[231]猎人偷偷行近,枝头的小鸟还安然自得,毫无戒意,那时就说:“小鸟儿在打盹。”根据《新莎士比亚版》的舞台指示,克劳第说这话时,向班尼迪躲身的地方窥视了一下。
[232]在英语里,“纸张”(sheet)和“被单里子”字音相同,所以是个“笑话”。译文“那张纸”和“那帐子”读音约略近似。
[233]海克多,希腊史诗中的英雄;这里对海克多出之以讥嘲的口气,或许因为他阵亡前曾绕城奔逃三匝。
[234]用刀尖儿挑起来……,极言其微,意即并无高兴可言。白特丽丝感染了班尼迪的愉快情绪,用俏皮话向他挑战,可是并没得到对方的反应——班尼迪只是对着她瞧——于是她接着说道:“您肚子不饿吧。”转身就走了。
[235]当时常在玛瑙戒指上刻小小人像,作为装饰。
[236]过了明天,随便哪一天,意谓我明天结婚,以后就一直是出了阁的女儿了。
[237]罗马自然学家普利尼(23—79)曾说:“当我们的耳朵发热发痒的时候,就是有人在背后说到我们——这说法不是为大家所接受的吗?”
[238]方才喜萝批评白特丽丝的脾气“跟山岩上的野鹰差不多”。现在她果然以野鹰自比。被驯服了的野鹰常栖在猎人的手臂上或者手掌中。
[239]弗兰区的演出本在这句前加舞台指示,“打量着一身新装的班尼迪”。
[240]当时网球用毛发做芯子。参阅《亨利五世》第三幕第七景。
[241]琵琶,16、17世纪时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拨弦乐器,常用以伴奏轻快的情歌。这里是说:堕入情网的班尼迪也将跟别的情人一样,按着琵琶的音格,唱起情歌来了。
[242]应说,“一辈子也上不了天堂”,或“永世也不得超生”等。杜勃雷跟孚其司这一对警官,说话常缠夹不清,甚至把意思弄反了。译文在这些地方,以便于读者从反面或侧面去理会它的本意。
[243]钩镰枪,一种长枪,一边有刃,略似斧子。能刺能劈,是当时巡丁使用的武器。
[244]“为人为己,守口如瓶!”——这是当时大陪审官在起誓的仪式中所宣读的一段话。
[245]教堂门前的石凳,当教堂还没开门时,供早来的教徒坐着等候;通常设置在教堂门廊内,所以巡丁们可以不让卜拉丘他们瞧见。
[246]欧洲中古时代,男子短裤前有袋状物。
[247]卜拉丘说话颠三倒四,分明已经喝醉了。
[248]英国当时有些轻浮的男子,留一绺鬈发,挂在前额或左耳边,用情人的缎带打成结子,称做“相思结”。
[249]《妹妹心太活》,英国的一支古老的舞曲,曲谱至今犹存,歌词已无可查考。
[250]指欧洲古时刑法,在犯人的眉心间烙印;孚其司的眉心间并无烙痕,这就表明(按照杜勃雷的论证)是个“好人”。
[251]杜勃雷听见“本领大”,只道是句恭维话,高兴极了。(喜尔)
[252]应说,“公爵手下的可怜的巡官儿”。
[253]两人骑一马,总得有个一前一后,这是一句谚语,杜勃雷说到这里就把孚其司挤了下去,挡在他面前。(《赫生版》)
[254]言下之意,我就不像他那样坏事。他说完这话,回头向说错了话(“当然,您老爷没包括在内”)的孚其司,同情地感叹道:“唉,好伙计!”
[255]就凭我这个,杜勃雷说到这里,把手触了一下额头。(约翰孙)
[256]这一声“不”,没好声气,完全出乎意料。大家都把眼光投向克劳第。廖那托善意地替他纠正过来:“是来跟她结婚。”
[257]神父问:“伯爵,你有什么要说的吗?”克劳第不作声。气氛有些紧张起来。于是廖那托插进来说:“我敢代他回答……”
[258]快活的感叹词,当时的拉丁文课本中规定感叹词有快乐和悲哀的分别。
[259]黛安娜,希腊罗马神话中的月神。据说她的母亲分娩她跟阿普罗孪生兄妹时,难产,备极痛苦,黛安娜长大后因之守贞不婚;所以又是象征贞洁、保护少女的女神。
[260]维纳斯,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美神、爱神,与战神马尔斯有私,曾为其丈夫铸冶神佛尔干捉住。
[261]教义问答,基督教会给达到一定年龄的孩子举行“坚振礼”时所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宗教信仰的问题。第一个问题照例是:“你叫什么名字?”所以克劳第接着就说,要喜萝说出她的名字来。
[262]古希腊故事《喜萝与兰德》里的女主人公与喜萝同名,是一个忠贞的爱人。克劳第疑心喜萝不贞,因此语中带刺,要她说出自己的真名。
[263]喜尔加说明,白特丽丝没命地擦喜萝的手腕,嚷道:“妹妹,快醒醒呀!”于是神父劝她宽心。这时候喜萝逐渐苏醒过来。
[264]在孚其司眼里,司事能够书写,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所以应当受到尊敬。(哈里逊)
[265]杜勃雷还道“主犯”就是“主审官”的意思。
[266]亢拉得给这样吆喝着,大有反感,所以大声抗议道:“我是个绅士,老总!”于是杜勃雷说道,语气中带着讥刺:“那么写下吧:‘绅士老爷亢拉得’。”
[267]《新莎士比亚版》加舞台指示,“他想帮忙捆缚亢拉得”。
[268]按照《弗兰区演出本》,杜勃雷走近来“监督”,亢拉得嚷道:“滚开些,蠢货!”
[269]杜勃雷要我们相信,他现在虽然着实有几文钱,但是他过去还要有钱,要不是过去遭受过重大损失,那才不得了呢。这也是一种自我夸耀的方式。(喜尔)
[270]捻着胡子……轻松地干咳嗽,用拇指和食指夹住了胡须,慢慢捋着,表示悠然自得;还没开口,先就轻声咳嗽,唤起人们注意他的高谈阔论——这些都算是哲学家们的典型动作。
[271]这时候克劳第把手伸向腰边的佩刀——封建社会中狠勇好斗的骑士,认为受了侮辱,所产生的本能的反应。
[272]判一个到底谁曲谁直,指欧洲中古时代的“决斗断讼法”,以为站在真理一边的,自能得到上帝的保佑而把对方打倒。
[273]欧洲盛行骑士制度时代流传下来的一句口头禅,表示无所忌惮。
[274]班尼迪故意不去理会嬉皮笑脸的克劳第。
[275]指拔剑准备决斗而言。
[276]唐·彼得罗只听到克劳第的回答:“我一定奉陪”,所以有此误会。
[277]借用《旧约》中的典故,“耶和华上帝在园中行走,那人和他妻子听见上帝的声音,就藏在园里的树木中,躲避耶和华上帝的面。”(《创世记》第3章第8节)
[278]喜尔加说明,“粗暴地,向极力挣扎的亢拉得”。
[279]真正的恶徒,按原文直译是:“那插手其事的”。上句“一对正人君子”,应是指卜拉丘和亢拉得,是愤懑的语气。
[280]卜拉丘头发上本打着一个“相思结”,杜勃雷闹不清楚,说是打了一个“死结儿”,还想当然地给卜拉丘添了一个“纽扣儿”。
[281]原文“Godsavethefoundation!”是聚在教堂外边的乞丐接受布施时表示感谢的话。“明中去,暗中来”是我国旧社会中乞丐常说的话。
[282]兰德,请参阅第329页注②。特洛勒斯,请参阅第225页注①。
[283]《弗兰区演出本》说明,“班尼迪拿起她的左手,把它举到唇边,正要用另一只手搂住她时,发觉欧秀拉赶来了。”
[284]《新莎士比亚版》加舞台指示,“把手卷贴在喜萝的坟上”。
[285]毁了我班尼迪的名声,指结了婚,就必须收回他一向挂在口头的誓言:终身不娶媳妇。“成全我”“毁了我”,在这里实际上是说的一回事。
[286]希腊神话,天父宙斯爱上腓尼基公主尤罗葩,化身为一头纯白的公牛,驯良可爱,尤罗葩一骑上去,宙斯驮着她走进海中,腾空而去。
[287]拐脚十四行,意为音步韵脚都不合格律的十四行诗。
[288]宗卷推事,治安法官中的首席法官,兼管案卷。原文为拉丁文:“custosrotulorum”,夏禄误念为“custalorum”。
[289]应说,“赶在他前头的祖祖辈辈”,“落在他后头的子子孙孙”。史兰德是个低能儿,说话往往七颠八倒。
[290]欧洲封建贵族都各有代表族系的象征性图形(纹章);老纹章意即世家悠久。可以想见,夏禄说这话时,面有得色。
[291]当时有“虱子是叫花的老朋友”的取笑的说法。
[292]借光,原文“quarter”,纹章学中的术语,指把另一族(例如妻族)的纹章中的图形移入自己的纹章而言。
[293]三试而行,应为“三思而行”。牧师说话带着浓重的苏格兰口音。
[294]意即安妮满17足岁,这些钱财都归给她。
[295]高莎山,葛乐斯德郡的小山,是当时的游猎地区。
[296]意谓并非裴琪家的猎狗跑得不快,而是追踪猎物时忽然失去了气味的线索。
[297]意谓闯入了夏禄的林苑。门房,指林苑看守者住宿的小屋而言。
[298]风都吹得动的,极言其薄。史兰德该是个瘦子;他这名字“Slender”即有“纤细”“单薄”之意。
[299]根据《新莎士比亚版》,巴道夫说“臭干酪!”时,“拔出剑来”,皮斯托接着说“鬼影儿!”时,“也拔出剑来”;这时史兰德还想故作镇定,实际上已口软心慌了。
[300]《新莎士比亚版》加舞台指示:“用剑刺他一下”,仿佛史兰德真是一块“臭干酪”,可以让人切成薄片儿似的。于是史兰德绝望地嚷道:“我的跟班辛仆儿在哪儿呀?”
[301]即……是也,原文是拉丁文。牧师喜欢卖弄自己的身份,说话总是夹用拉丁文。
[302]指爱德华六世(1547—1553年在位)时所铸造的银币,每枚值一先令,在莎士比亚当时,已少流通。
[303]山沟里的蛮子,指休牧师,他是多山的威尔士人。枪杆儿,指瘦长的史兰德。
[304]关于巴道夫的红面孔,参阅《亨利五世》第三幕第六景:“他满脸都是酒刺呀,疮呀,疖子呀,红得像一团火光。”约翰是英国民间英雄罗宾汉手下的人物。
[305]《情歌和十四行诗集》,英国贵族萨利(1516—1547)所著,1557年出版,当时颇受欢迎。
[306]《谜语大全》,1575年出版,附有解答和谚语。
[307]万圣节在11月1日,圣迈克尔节在9月29日,辛仆儿所谓“节前的两个礼拜”云云,信口而言罢了。
[308]熟梅子,当时妓女的别称;史兰德在少女面前无意中说了一句粗俗话。
[309]狗和熊斗时,大声吠叫。当时伦敦有斗熊的游乐场。
[310]史兰德作为清教徒,理应反对斗熊(清教徒反对各种各样的娱乐),虽然他个人很爱这玩意儿。(《新莎士比亚版》)
[311]撒克逊老狗熊,当时的一头著名狗熊,在伦敦河滨“巴黎花园”展出。
[312]指当时和土耳其作战,在匈牙利解散归来的一支雇佣军,情景十分狼狈。
[313]当时海外冒险家盛传圭亚那遍地产黄金;西班牙人以为“黄金国”即在那里。
[314]潘达勒,本是流传于中世纪的希腊故事《特洛勒斯与克蕾茜达》中的人物,这里指给男女作牵线者而言。
[315]当时法国贵族以随身伺候的童儿代替许多仆从。
[316]看守林苑者要防止有人来偷猎兔子獐鹿等,所以必须是身强力壮者。
[317]法语,意即“一只绿匣子”。凯乌斯大夫是法国人,说的英语不纯正,还常夹杂一些法国话。为阅读方便起见,下文逢到这种情况,都直接译出,不一一注明。
[318]“辛补尔”药草,可能用于骨科,和史兰德的仆人的名字巧合。
[319]痰迷心窍:原文“Phlegmatic”,意谓“黏液质的”“多痰的”。当时的生理观念,认为人的气质、性格决定于特定的“体液”(humour);体液分四种,“黏液质”为其中之一;属于“黏液质”的人,据说性情迟钝冷淡。桂嫂大概在这里拾了他东家的牙慧,而其实是不知所云。
[320]《新莎士比亚版》加舞台指示,“起立,把信折好”。
[321]法国大夫说英国话,口齿不清。老爹,应为“老天”,下同。刁钻书,应为“挑战书”。
[322]意即做决斗的公证人。
[323]我要放肆,桂嫂把话说错了,应为“我要发誓”。
[324]应为“闷闷不乐”。当时把“忧郁”“发呆”等看作是陷入恋爱的一种精神状态的表现。
[325]在英国早先神迹剧里,常有希律王一角,是一个装腔作势的犹太暴君。这里有指斥福斯泰夫狂妄无礼之意。
[326]据说佛兰芒(今荷兰、比利时)人以好喝酒著称。
[327]《绿袖子》,一支当时流行的小曲,词意轻佻。
[328]《新莎士比亚版》加舞台指示,“把两封信并排拿着”。
[329]希腊神话:巨人族欲攀上天庭,与天帝争雄,将奥莎山叠置于奥林庇斯山之上,又将培利恩山叠置于奥莎山之上。
[330]鹁鸪在西方文学中本是真挚的爱情的象征,有“像鹁鸪一样忠贞”的说法。
[331]当时以为情欲生于肝脏。
[332]希腊神话中猎人阿克泰翁因窥见女神黛安娜出浴而被罚,变做公鹿,为自己的猎狗所追杀。所谓“像阿克泰翁那样”,即指头上出角而言,指妻子有外遇。“林狐”,狗的通常名。
[333]意谓郭公(即布谷鸟)将讥嘲他是戴上了绿帽子的丈夫。
[334]尼姆在这里发牢骚,意谓跟着福斯泰夫只能过苦日子。
[335]从前欧洲人对于我国人民以讹传讹的称呼;由于隔膜,对我们的民族性格,也作了歪曲。
[336]《新莎士比亚版》在这里加说明,“方才的话都让她们听了去”。
[337]《新莎士比亚版》加舞台指示,“一怔”。
[338]通行无阻,原文“egressandregress”,是法律上的用语,指自由出入领土、海湾、港口等特权而言。
[339]当时上流社会妇女所用的扇子,常以金银作柄。
[340]扒手需要钻到人堆中间进行活动,他的工具就是一把小刀子。当时钱袋挂在腰带上。
[341]《新莎士比亚版》加舞台指示,“斜着眼睛回头看了一下皮斯托和罗宾”。
[342]《新莎士比亚版》加舞台指示,“向皮斯托和罗宾挥一挥手”。
[343]应说“神魂颠倒”。下文“瘟雅”应说“文雅”。
[344]应说“守妇道”。 莎士比亚喜剧五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