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树和村庄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种田佬忠和为数不多的几十个枫林寨男子汉早就聚集到了戏坪前,他们可不是被洋人驱赶过来的,他们听到洋人的枪声后,自觉集合到了一起。种田佬忠和这些男子汉全都赤裸了上身,一人手握一根枫叶树粗棒,正在同洋人作生死搏斗。种田佬忠依然健壮如牛,他赤着石块一样的双脚,全身的肌肉也像粗糙的石板,两条胳膊像粗壮的枫叶树干,被蛇虫一样的血筋缠绕着,铁爪一样的双手抓着两面桌面大的磨盘,人立在雪地里像一座来不及完成的雕塑。种田佬忠一眼认出了那个和气的洋人,和气的洋人也在同时看到了他。种田佬忠头发竖立,脑袋膨胀得像发怒的狮子头,他直起“大奔”的长耳,牙齿咬得格格作响,圆睁的“猫”眼睛里射出来两股利剑一样的凶光,逼视着那个和气的洋人,随时都能将他穿透。在种田佬忠的逼视下,和气的洋人惊慌地倒退了几步,他于怆惶中一屁股跌倒在雪地里,他旁边的人退缩得更快更远,有人瞄准了种田佬忠正要对他开枪,和气的洋人赶紧爬起来恼怒地制止了他们。和气的洋人又退后几步,壮起胆子大声喊道:
“种田佬忠,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最要好的朋友啊!”
种田佬忠没有理睬,他那双牛卵子大的眼睛里继续喷射出如火的凶光,他慢慢地抬起两只胳膊,桌面大的一对五彩石磨盘随之跟着他舞动如从天而降的飞轮,飞轮激起一阵阵狂暴的旋风,旋风呼啸着卷起地面上的雪花和冰碴飞溅起来,和气的洋人掉转屁股往外逃。但是,他们的腿再长也跑不及种田佬忠发怒的双腿,只有眨巴眼睛的片刻,那两盘石磨舞成的飞轮所到之处,丢下洋枪洋炮的拚于逃命的洋人一个紧接一个仆倒成一堆,他们的脑袋被砸得血浆飞溅。和气的洋人最先倒地,他的脑袋被砸成了一朵正在怒放的大红牡丹,身子趴在雪地里颤动,舞动两只胳膊,蹬着双脚,算是作生命的最后挣扎。戏坪上,那些被洋人赶着,站不直身子的枫林寨人,看着枫叶树棒同洋枪打斗的场面,一个个都傻了眼,他们只能相互搀扶着,有的人手里还拿着品尝“枫茗”的泡枪不肯松手,口里不停地流淌出来脏污的涎水。
终于,所有的洋枪在远处一齐对准了种田佬忠,一阵排枪响过,种田佬忠慢慢停住了旋转,人们看见,他的脑袋、胸前、背后和胳膊上都开满了红色的梅花,鲜血正从梅花点子上热腾腾地往外喷射如注。种田佬忠的双眼被自己的血给糊住了,红色成为他对于这个世界的最后认定,但他看到了笔架山上的老洞,也看见了他的老母亲、妻子、女儿和藏在女儿肚子里的小外孙,很快,他听到了婴儿的啼哭,那可是刚刚钻出他女儿肚子的婴儿的啼哭啊!种田佬忠当外公了,十八年以后,用不着那么久,又一个种田佬忠会站立在你们面前!种田佬忠挺起了腰板,暴跳的血筋支撑起那梅花盛开的颈脖,叉开的长腿立直如两棵粗实的枫叶树,一双五彩石磨盘依然架稳在胳膊下如雄鹰展翅奋飞的翅膀。忽然,种田佬忠眼前红艳艳地闪动如霞,只听得轰的一声,这个雄气的男子汉仰身倒在了血泊之中,红得发黑的雪地上立即成就一个刚健的“大”字。
洋人没有放过寨子里的任何人,他们还点火烧毁寨子里的房屋,所有牲畜也遭到屠杀,人和牲畜的鲜血流过了收获过罂粟的水稻田之后,无阻无挡地灌进了枫林河里,枫林河河面上的厚冰被热血融化,河水被人和牲畜的热血染成了红色,昔时流水欢快的歌声变成了呜咽啼哭。
黄昏时候,洋人屠杀完寨子里的一切生命,踏上了五彩金刚石官道,他们站在五彩官道上回望枫林寨,得意地狂笑起来。他们的笑声未落,枫林河里突然一声巨响,长须龙家族从血河中冲天而起,它们张开巨口,如注的血水倾泄而下,寨子里的熊熊烈火被惊涛骇浪取代,洋人们连同他们手中的洋枪一起被卷进了红色的狂潮,紧接着又有暴风骤起,多年陈积在笔架山上的枫树叶,突然掀开了覆盖在身上的厚实冰雪,迎着滚滚波涛翻卷而起,枫林寨很快被淹没在红色的汪洋大海之中。
关于种田佬忠,家谱中的记载和流传于民间的说法是不同的版本。就像历史有正史和野史之说一样,对于这个家族中的英雄,家谱上的记载和村野间的传说一直有着很大的差异,甚至于所在的朝代也迥然不同。有人说种田佬忠带着十八勇士出征,成为宋朝的抗金名将,在人到中年时官至左仆射,权位堪比当朝抗金英雄岳飞还高,但人生结局却几乎跟英雄一样悲惨,只差没有被砍掉脑袋,除灭九族。他在后半生累累遭到陷害与贬谪,往往又幸得有贤良的贵人相救,他携带家人不断迁徙,颠沛流离,四处飘泊,最后回到家乡,沦为乡民,种田为生,郁郁而终。他在生时惟恐后人再遭奸人剿杀,再三叮嘱子孙们至其身后不得将身世传载于家谱,以平常图平安,因而关于种田佬忠的英勇只限于村野间出自先民中的种种传说。这里还有一首流行于乡间的打油诗为证:
儿孙莫要求功名,平平安安好人生;
四海之内皆兄弟,且把他乡当故乡;
乞丐囚徒莫嘲笑,守着故乡也他乡。
枫林寨的桃花源生活就此划上了句号,枫林寨人遭受到灭顶之灾。
先人在传诵这个故事的时候,多是对种田佬忠的英勇进行了神化吧,因为一个家族要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繁衍生息,没有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是不可能战胜各种艰难困苦的,而艰难困苦总是扑面而来,避之不及。种田佬忠的故事,其实总是随时随刻发生在家族的生活里,也发生在我们的昨天、今天、还有明天,也会发生在任意一个家族里,只有英勇奋斗和敢于牺牲,一个家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会立于不败之地,从而生生不息。
在大龙知事的时代,家族中关于种田佬忠的传说尤其盛行,那是因为集体农耕生活,劳动力在一起出集体工挣工分,人们要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谁不希望自己有三头六臂,能够在一念之间把活儿干完?谁不希望自己拥有先人那样的强健体魄而累不死,压不垮呢?这些都应该是情理中的事情。
流传于家族中的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这个勇敢的先人并非一介武夫,自小攻读诗书,后来考取了功名,官至巡抚,使得家族成为享誉一方的名门望族。先人虽然得到朝廷的俸禄,却从不挥霍,朴素如平民,他将所有的官俸全部散发民间,用于救济灾民。可是,虽他有一身正气,却终究斗不过官府的腐败没落,最后只身回到家乡,贱身为乡野草民,也是郁郁而终。他在临终前再三嘱咐后人,不得将自己的身世传载于家谱,一来自己在官场上得罪了太多的贪官污吏,免得后世子孙受到仇家的报复;二来不想让后世子孙拿先人的功名以为荣耀,或者效法所谓功名官道,为后人引来杀身横祸,或者自以为是,做出愧对乡邻的事体。
这老不朽死后埋葬于笔架山上,连一块石碑也不肯留下,当朝皇帝知悉他的人品功德,亲笔誉写了“品高德厚”的碑文派人送来,家人不敢违背天子的恩赐,只好在他的坟前立下了镌刻着皇帝御书的青石碑。也许这块青石碑也是一块挡箭牌,为他的后人挡去了所有的灾难,从而他的后人一直过着平淡安祥的平民生活。不幸的是这块御赐灵碑在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惹出了麻烦,一群不知事体的红卫兵小将冲上笔架山,将石碑拔了出来,命人用八磅重锤砸做几段,一边高喊着打倒封建主义的口号,一边起哄,一顿乱脚把石碑踢滚到了山下。种田佬忠的后人在夜间悄悄的摸到山下,将碎石一片一片抬回家里隐藏起来。也许是命里注定吧,石碑分散收藏在几个家庭里,不想又受到本家族中的积极分子告密,碎石最终无一幸免地被抛进了枫林河的深潭里。又过去若干年后,文革结束,政府拨乱反正,重新整理当地人文历史,当人们企图从深潭里掏出那些碎石时,即便费去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只从河底下捞出来一些金光灿烂的黄沙,却再也找不到那些石块的踪影,真是让人感叹让人遗憾。
当然,在村野间一直流传着一首打油诗,算是老先人对后代的嘱咐,也是对于这个传说的补益,那诗道:
儿孙莫要贱农耕,丰衣足食合家欢;
四书五经皆国宝,百无一用是书生。 树和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