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逐日长刀

第六十八章 台湾攻略(7)

逐日长刀 燕山枪骑兵 5711 2021-04-05 20:48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逐日长刀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吉普车在沙滩上穿行,到处是演练的士兵,每个人的脑袋里都是抢滩、火力急袭、突破等念头,动作要领渗透进了每块肌肉。在冲锋舟冲上海滩的那一刻,官兵们接下来的行动都充满了机械化,士兵们的表情有些麻木,军官们也无需过多的激动大喊,整支连队像工蚁般有序。

  康咏筠带着软帽,脚踏穿越带来的陆战靴,时不时冲着跑得慢的士兵屁股踢一脚:“快跑,机枪追过来了。”

  官兵们端枪猫腰从胡琏和康咏筠身旁经过,如果不去仔细看脸孔,恐怕像极了美军。康咏筠大略看了下部下手中的轻兵器,大概都是M1半自动步枪和卡宾枪,军官和士官会配备一些点45冲锋枪,其中既有M3黄油枪也有自己公司产的S36简化版。每个班能分到一支勃朗宁BAR, 但狙击步枪则是每个排有一支M1903A3,相比美军编制要低估计是美军减少了成本,但考虑到国军入伍前普遍没有射击经验而且训练狙击手不易,也就罢了。

  连级支援火力没有变依然保持了三挺点30机枪和三门60炮以及巴祖卡/ 无后坐力炮、M2重机枪的编制。实际上每个连还分到一些不占编制的RPG火箭筒以在呼叫支援不及时情况下自己解决。

  令康咏筠高兴的是卡宾枪都是公司产的556口径,美军在经过验证后认为556口径很适合亚洲环境,停止作用甚至好于M1A1的卡宾枪弹,因为他们不想好处都给一个华人公司所以欧洲部分还是使用了7.62mm卡宾枪。

  “一二,一二,一二。”不远处一小队士兵正在往海滩上搬运一门战防炮。根据条例战防炮被分解后几个士兵负责一部分,登陆到了隐蔽地点然后进行组装。不过康咏筠看出有些异样,于是信步走了过去。

  美军43年春已经大部换装了57战防炮,用来对付德国装甲师,可依然被嘲笑为“坦克的饲料”,即便如此大批的37mmM3战防炮冗余被替换下来。康咏筠正是发现了不同,粗壮的57炮老远就能分辨出来。

  演练过程中无需对长官敬礼,即使他们走过来士兵们也没有停下脚步,康咏筠招手让他们暂停,看了下铭文推断出是欧洲淘汰下来的旧货,好在膛线以及其他机件磨损程度不高,约有9成新。

  康咏筠试了试瞄准装置问道:“清单上都是37mm战防炮?”

  胡琏的副官立即回复道:“报告,团级的反坦克炮连是57战防炮,而营级的为37战防炮。”

  康咏筠乍一听有些火起,不过没有发作慢慢绕着战防炮走了一圈,眉间敞开了一些,嘴角泛起了丝别有意味的笑。

  胡琏疑惑的问道:“司令,有什么问题?难道美国人坑我们?”

  康咏筠道:“我们走过来的时候,我留意到不少官兵手中不是全新的武器,这可以理解,美军再富裕也不会见谁都发新枪,陆战队也是最后换装。不过目前给我们使37炮我能想象出是节约成本,一门炮不值多少钱,但是炮弹、运输成本就大了,而那些欧洲淘汰货没法处理,都集中在了太平洋。。。。。好吧,问下美国人为什么我们有如此多的M3战防炮。我要验证下想法。”

  胡琏也让副官回头发电去处理此事,随即补充道:“我发现一个问题,只有炮连的人在拖炮,这样效率比较低,如果部件被击毁在海里,整门炮都无法使用,每个连都有预备队在靠后的位置,不如让他们来一起干活。”

  康咏筠立刻道:“完全同意,参座高见啊,赶紧推广。还有团级的75榴弹炮也照此办理。多一门炮就多一份火力,部队也能减少伤亡。”

  训练继续进行,康咏筠跟随演习节奏观看了M3战防炮的实弹射击,只见火炮准确的击中了500米外97坦克模型。不禁对胡琏的工作毫不吝惜的给予赞赏。

  诺曼底登陆以后,大批登陆舰、登陆艇没有下岗,绕过大半个地球从法国穿越大西洋,经巴拿马运河来到太平洋,从澳洲东海岸一路向西聚集到达尔文外海。

  港外分散的登陆舰艇逐日增多,驱逐舰们也更加繁忙防止被日军潜艇和飞机刺探到情报。不过日本人思想比较守旧,有限的远程潜艇还要跟德国联系,随着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在44年下半年已经没有能力去侦查澳洲。

  这里同东山没有时差,康咏筠也能按时收到电报,但潜艇上发来潜伏电报后到现在还没有联系,他悬着的心一直没有放下。

  侦搜队悬浮在75米深的海底,看不到外面的黑暗,但是说话要压着嗓子,无事不能任意行动,时间一长都出现了烦躁感。当年技术还不成熟深潜对人也会有不同程度影响,焦虑在水下生活很正常,队员们靠着军人的纪律性保持着镇定。虽然前面也有过下潜但通常几个小时就会解除警报,如今在狭小空间压迫下保持20多小时的安静确实也是前所未有的考验。

  方睿不时看表,让队员们放缓呼吸,排除杂念以缓解情绪。潜艇里有异味的空气渐渐沉闷,倒是艾奇逊仿佛没事似地,看着海图,隔一会会低声下达些口令。潜艇水下重逾两千吨,却抗不过大海的力量,艇深也会有些许增加,更会随着洋流漂移。艾奇逊正是不断修正潜艇的位置免得上浮后增加到岸的距离,潜艇没有大范围机动,电量还算充足,艇上的电加热器具依然可以使用。

  时针指向二十小时,换算过来也是晚上11点多,艾奇逊叫过方睿,递上一杯咖啡道:“喝一杯后就要为登陆做准备了,你们都已经迫不及待了吧。”

  方睿夸张的伸个懒腰:“感谢你的咖啡,我们要去树林里度假了,你们还要继续捞鱼啊。”

  艾奇逊摇摇头笑道:“这种生活确实辛苦,不过当你发射鱼雷,在潜望镜里看着对方被击沉的时候,那种感觉更超越钓鱼的快感,你是不能享受了。”

  方睿一口一口喝着咖啡,为了提神没有放糖:“嘿嘿,各自有各自的乐趣,当用刀隔断日本人的喉咙,听着他血液喷出来的丝丝声也很痛快。”

  队员们并不是谁都对咖啡买账,一些人当成苦口良药喝了下去,20分钟后方睿下令开始整备武器,人们顿时忘却了先前的濡闷,弹药箱被很好的做了水密处理,随身作战装具里也装满了子弹。枪械各个机件确保润滑周至,动作可靠。

  终于等到了上浮的命令,方睿耐心的看着指针一米一米的转动,当到了潜望镜深度时,艾奇逊仔细的绕一周看了看,随后让部下操纵潜艇露出指挥塔,伸出对海雷达确认周围没有敌人。二战期间直到结束也只有美军奢侈的给潜艇同时配备了对海对空两种搜索雷达,这给了他们夜间最好的保护。

  海风将新鲜的空气吹到潜艇深处,侦搜队员们陆续来到湿淋淋的甲板,他们都穿着救生衣,在水兵帮助下搬运出武器;几个人在美军军士长帮助下开始给橡皮筏子充气。海面上漆黑不见五指,星光也无法来照亮,侦搜队员们几乎都靠摸索,被限制在指挥塔周围活动以免掉海也发现不了。

  再次进行定位后,艾奇逊对方睿道:“从此直接向前驶出5公里后便是陆地了,你们一定要小心,祝你们好运,上帝与你们同在,这可是南中国海~~~~”

  方睿努力分辨着远方的陆地,可惜黑漆漆一片什么也看不到,同他握手后道:“谢谢少校一路的照顾,也祝你们好运,击沉更多鬼子运兵船,因为这是在南中国海~~~~妈祖与你同在。”

  侦搜队员们小心的下了橡皮筏子,努力划桨,美军水兵们站在甲板上无声的为他们祝福。每个人都获得了国军缴获的鬼子小玩意由此结下了友谊,对于水兵来说这些东西弥足珍贵,谁让他们离鬼子陆军太远。

  三只橡皮筏子由队员们轮流划着,大家身上不一会被海水打湿,胳膊发酸了才看到陆地。他们选择高雄南部屏东的恒春海岸登陆,这里属于东山最南端,日本统治时代分为五州三厅。相对而言这里日军分布较少。

  屏东盛产稻米,还出产香蕉、菠萝、椰子、木瓜、西瓜等水果,甘蔗是最广泛的经济作物,日本建有大型制糖厂,此外橡胶也是地区的经济作物。

  登上海岸,众人提起橡皮筏快速隐藏进一片椰子丛中,挖坑埋藏好了放过气的筏子。接着抬起弹药箱往陆地深处走去,高强度的体力消耗让大家都又渴又饿,沈瑄拧开水壶就要痛饮,却被施泽顺拦住。

  “不要着急喝水,这里有的是水。”说着施泽顺采下一串椰子。

  “椰子水更解渴,椰子肉也可以填饱肚子,重要的是这里椰子很多,不会引起日军注意。”李丰邦给他们打开了椰子说道。

  清甜的椰水滋润着队员们的喉咙,雪白的椰肉也提供了香浓蛋白质。往前走去,两个东山队员不断采下香蕉和木瓜帮助战友充饥,都经受过训练断不会留下痕迹招来日军麻烦,茂盛的果树少些果子根本不会被人怀疑。

  经过一片甘蔗地的时候,李丰邦停了停,用力嗅嗅那片清新,却没有砍下一根解馋。

  “提起东山的制糖业,就是农民的血泪史。”李丰邦熟练地带领大家穿过田间小路,好像这里是他家一样。

  “我家以前有很多甘蔗地,每年被日军强迫收割上缴。。。。。。。最后家破人亡。”李丰邦是台南人,很少说起过家事。

  “我家是渔民,恨透了鬼子的炮舰。。。。。。不然也不会去大陆。”施泽顺同样有着不堪回首的往事。

  “咱们来就是报仇的,留着帐跟鬼子慢慢算。”方睿用力一拍他们的肩膀。

  前面有片大路,李丰邦认出是通往屏东的主路,遂带领大家在树林间跟大路平行前进。

  突然前面出现了手电昏黄的光,大家立刻散开卧倒。

  “鬼子的巡逻队。”李丰邦小声道。

  “装上消音器,没有命令谁也不许开枪。”方睿压低声音举起了手枪。

  靠着漆黑的夜色和芭蕉叶,队员们尽量隐藏起身形。鬼子巡逻队越来越近,两道手电不时朝着树林里扫来扫去。

  钢盔上都蒙着迷彩网布,衣服也是迷彩服,不过如果仔细搜索还是能发现灌木中躲藏的队员。队伍末尾有名鬼子的手电扫过之后,他似乎不放心,回头停下又重新照了过来,方睿急忙低下头,手指扣住了板机。

  “怎么了中岛,有什么情况吗?”领头的鬼子问道。

  “没事曹长大人,我想找个地方大解,还是一会休息时候吧。”这个鬼子收回手电。

  等他们远去,队员们松下一口气,不过李丰邦心中巨震:这,不是以前的同学罗春晖吗,怎么成了中岛。 逐日长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