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食之五味(套装)(全四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食之五味(套装)(全四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果之属

  青脆梅

  青梅必须小满前采。搥碎核,用尖竹快拨去仁。不许手犯,打拌亦然,此最要诀。一法,矾水浸一宿,取出晒干。着盐少许瓶底,封固,倒干。去仁,摊筛内,令略干。每梅三斤十二两,用生甘草末四两、盐一斤、炒,待冷。生姜一斤四两、不见水,捣细末。青椒三两、旋摘,晾干。红干椒半两,拣净。一齐抄拌。仍用木匙抄入小瓶。止可藏十余盏汤料者。先留些盐掺面,用双层油纸加绵纸紧扎瓶口。

  白梅

  极生大青梅,入磁钵,撒盐,用手擎钵播之。不可手犯。日三播,腌透,取起,晒之。候干,上饭锅蒸过,再晒,是为“白梅”。若一蒸后用锤搥碎核,如一小饼,将鲜紫苏叶包好,再蒸再晒,入瓶,一层白糖一层梅,上再加紫苏叶,梅卤内浸过,蒸晒过者。再加白糖填满,封固,连瓶入饭锅再蒸数次,名曰“苏包梅”。

  黄梅

  肥大黄梅,蒸熟,去核。净肉一斤,炒盐三钱,干姜末一钱,半鲜紫苏叶晒干。二两,甘草、檀香末随意,共拌入磁器,晒熟收贮。加糖点汤,夏月调冰水服,更妙。

  乌梅

  乌梅去仁,连核一斤,甘草四两、炒盐一两,水煎成膏。

  又白糖二斤,大乌梅肉五两,用汤蒸,去涩水。桂末少许,生姜、甘草量加,捣烂入汤。

  藏橄榄法

  用大锡瓶,瓶口可容手出入者乃佳。将青果拣不伤损者,轻轻放入瓶底,乱投下仍要伤损。用磁杯仰盖瓶上,杯内贮清水八分满。浅去常加,则青果不干亦不烂,秘诀也。

  藏香橼法

  用快剪子剪去梗,只留分许,以穀树汁点好,愈久而气不走,至妙诀也。点汁时勿沾皮上。或用白果、小芋、黄腊,俱不妙。

  香橼膏

  刀切四缝,腐泔水浸一伏时,入清水煮熟,去核,拌白糖。多蒸几次,捣烂成膏。

  橙饼

  大橙子二斤,连皮切片。去核,捣烂。加生姜一两,切片焙干。甘草一两、檀香半两,俱为末,和作饼子,焙干。用时碾细末点汤。

  又法,只取橙皮捣极烂,如绞漆法,绞出拌白糖。磁盆蒸熟,切片。

  又法,橙子五十枚,干山药、蒸熟焙干。甘草各一两,俱为末,白梅肉四两,共捣烂,焙干,印成饼,点白汤。

  藏橘

  松毛包橘,入坛,三四月不干。当置水碗于坛口,如“藏橄榄法”。

  又,菉豆包橘,亦久不坏。

  醉枣

  拣大黑枣,用牙刷刷净,入腊酒酿浸,加烧酒一小杯,贮瓶,封固。经年不坏。空心啖数枚,佳;出路早行,尤宜;夜坐读书,亦妙。

  樱桃干

  大熟樱桃,去核,白糖层叠,按实磁罐。半日,倾出糖汁,砂锅煎滚,仍浇入。一日取出,铁筛上加油纸摊匀,炭火焙之,色红取下。其大者两个镶一个,小者三四个镶一个,日色晒干。

  桃干

  半生桃,蒸熟,去皮、核,微盐掺拌。晒过,再蒸再晒。候干,白糖叠瓶,封固。饭锅顿三四次,佳。

  腌柿子

  秋,柿半黄,每取百枚,盐五六两,入缸腌下。春取食,能解酒。

  咸杏仁

  京师甜杏仁,盐水浸拌,炒燥,佐酒,甚香美。

  酥杏仁

  苦杏仁泡数次,去苦水,香油炸浮,用铁丝杓捞起,冷定,脆美。

  桑葚

  多收黑桑葚,晒干,磨末,蜜丸。每晨服六十丸,反老还童。桑葚熬膏,更妙,久贮不坏。

  枸杞饼

  深秋摘红熟枸杞,蒸熟,略加白梅卤拌润,用山药、茯苓末加白糖少许捣和成剂,再蒸过,印饼。

  枸杞膏桑葚膏同法

  多采鲜枸杞,去蒂,入净布袋内,榨取自然汁,砂锅慢熬,将成膏,加滴烧酒一小杯,收贮,经年不坏。或加炼蜜收亦可,须当日制就,如隔宿则酸。

  天茄

  盐焯、糖制,俱供茶。酱、醋焯拌,供馔。

  素蟹

  新核桃,拣薄壳者,击碎,勿令散。菜油熬炒,用厚酱、白糖、砂仁、茴香、酒浆少许调和,入锅烧滚。此尼僧所传。下酒物也。

  桃漉

  烂熟桃,纳瓮,盖口。七日,漉去皮、核,密封。二十七日,成鲊,香美。

  藏桃法

  五日,煮麦面粥糊,入盐少许,候冷入瓮。取半熟鲜桃,纳满瓮内,封口。至冬月如生。

  桃润

  三月三日取桃花,阴干为末,至七月七日取乌鸡血和,涂面,光白,润泽如玉。

  食圆眼

  圆眼用针针三四眼于壳上,水煮一滚,取食,则肉满而味不走。

  杏桨李同法

  熟杏研烂,绞汁,盛磁盘,晒干收贮。可和水饮,又可和面用。

  盐李

  黄李,盐挼,去汁,晒干。去核,复晒干。用时以汤洗净,荐酒佳。

  嘉庆子

  朱李也。蒸熟,晒干,糖藏、蜜浸。或盐腌,晒干。皆可久。

  糖杨梅

  每三斤,用盐一两腌半日,重汤浸一夜。控干,入糖二斤,薄荷叶一大把,轻手拌匀,晒干收贮。

  又方

  腊月水,同薄荷一握、明矾少许入瓮。投浸枇杷、林檎、杨梅,颜色不变,味凉,可食。

  栗子

  炒栗,以指染油逐枚润,则膜不粘。

  风栗,或袋或篮悬风处,常撼播之,不坏,易干。

  圆眼、栗同筐贮,则圆肉润而栗易干。

  熟栗,入糟糟之,下酒佳。

  风干生栗,入糟糟之,更佳。

  栗洗净,入锅,勿加水。用油灯草三根圈放面上,只煮一滚,久闷,甜酥易剥。

  油拌一个,酱拌一个,酒浸一个,鼎足置镬底,栗香妙。

  采栗时须披残其枝,明年子益盛。

  糟地栗

  地栗带泥封干,剥净入糟,下酒物也。 食之五味(套装)(全四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