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成为快战略驱动的敏捷组织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全球战略思想研究合集(套装共8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11章 成为快战略驱动的敏捷组织
如果你无法解释你的存在,你即将不存在。
——哲学家 李泽厚
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
——演员 李小龙
降低战略智商的三大惰性
从“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春天到“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冬天,一年四季的变化令人陶醉。然而,寒冬逝去,夏暑复回,这种变化规律是稳定的、周期性的,是不变的。
在很久之前,很多企业的经营过程也是如此,它们的变化是周期性的,或者是线性的,未来是可预测的,需求和市场是相对稳定的,产业的边界是清晰的,企业的发展是有迹可循的,企业几乎处于一个“时钟式的世界”。
在牛顿科学观和工业时代,人们认为世界是由确定性、规律性的原子构成的利用天文学物理方程式,人们可以轻松地预测一百年后月亮的位置,因为在时钟式的世界里,没有真正的变化,过去和将来是对称的、互为镜像的。
因此,企业可以基于过去推测未来,可以基于现有资源和能力确定成长的方式与速度,企业的战略可以是一个缓慢的规划过程、执行过程和调整过程。外在的缓慢性决定了内在的缓慢性。
与牛顿科学观主导的工业时代不同,现在已经是量子科学观主导的智能时代,我们称之为VUCA世界,即整个经营环境日益呈现出Volatile(动荡的)、Unpredictable(不可测的)、Complex(复杂的)、Ambiguous(模糊性)。在一片混沌的世界,面对错综复杂的量子纠缠,未来就是不确定性的。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新能源、无人驾驶、共享经济、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基因编辑、人工智能……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新物种层出不穷,颠覆式创新和跨界打劫已经成为竞争的常态,过往的成功法则和核心能力迅速沦为僵化思维和核心阻力。
这些僵化思维和核心阻力,让很多企业丧失了学习的敏锐度,它们的战略成了像恐龙一样的,反应迟钝、行动迟缓的“慢战略”!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上乘的战略都讲究一个“快”字,哈佛商学院韦尔斯教授称之为“战略智商”。
·三流战略智商企业行动迟缓,无法跟上外部环境的变化,因而被变化所抛弃。
·二流战略智商企业行动敏捷,能够应对变化做出快速改变,保持战略的动态性和适应性。
·一流战略智商企业创建变化,主动变化比反应能力更为重要,他们不断改进当前战略,能够快速推动创新,这些创新是引领变化的,正如苹果iPhone手机一样。
经验数据表明,85%的企业是三流战略智商,10%的企业是二流战略智商,只有5%的企业才能算是一流战略智商。有意思的是,这是一个动态的分布,曾经作为5%一流战略智商企业,在经历成功之后,往往会沦落为85%的三流战略智商企业。
在一定程度上,“成功是失败之母”,柯达、诺基亚、索尼等伟大公司的陨落,都证明了这一点。促使企业获得成功的因素为企业谱写了走向死亡的进行曲,因为一旦在战略上获取成功的企业,往往会面临着战略惰性、能力惰性和人员惰性的三重困扰。
·战略惰性,大家深信过去公司成功的法则会延续下去,基于过去推测未来,未能及时改变战略,推动业务转型和战略创新。
·能力惰性,公司已经熟练了这些与战略匹配的核心能力,舍不得放弃,对重构一项新的能力大家既陌生又恐慌。
·人员惰性,没有人喜欢改变,他们会抗拒你调整战略和组织结构,让他们去执行一个他们不熟悉的新战略,他们的速度就像电影《疯狂动物城》里的“树懒”。
超级邮轮紧急制动时,即使将发动机改为倒档,邮轮也需要再滑行近2千米后才能停下来,这种对变化产生阻力的属性就是惯性。因此,要调整、改变一个企业的战略或者运营模式,即使不遗余力地执行变革方案,往往也需要经过近2千米的源于惰性和惯性的阻力才能做到。
尽管如此,总有一些卓越的公司能够做到“快战略”,它们可以快速打磨一个制胜的创新产品,可以经营出极速的“指数型增长”。尽管它们具有大企业的规模但仍能够保持小企业的敏捷。让人沮丧的失败案例不再赘述,下面我们看看一些成功的故事。
快战略的典范:微信的极速进化
很多人都在使用微信,但对于微信“快战略”传奇崛起的细节却知之甚少。微信快战略快到什么程度:第一年发布了15个版本,不到2年就突破1亿名用户数!
尽管已经没有机会再打造出第二个微信(小米的米聊、网易的易信、阿里的来往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微信背后的快战略启示,却可以对很多企业在产品创新上大有裨益。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腾讯传》中这样评论微信:“从2011年1月21日微信上线,到2014年1月24日的抢红包引爆,这3年是属于微信的‘创世纪’时间,它的光芒掩盖了互联网领域里的其他一切创新。毫不夸张地说,微信创造了另外一个腾讯。”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微信的“创世纪”历程。
2010年10月19日,一款能够实现免费短信聊天的社交软件kik,登录了苹果商店和安卓商店。这款社交软件在短短15日之内,吸引了100万名使用者。
2010年12月10日,崇尚“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的雷军带领开发团队,仅仅用了1个月,就发布了中国第一款模仿kik的产品——米聊。
微信之父张小龙也注意到了kik这款社交软件,决定要快速模仿跟进。他在行动上比雷军晚了1个月的时间,他带领了一支不到10人的小团队,用近70天的时间完成了第一代软件的研发。2011年1月21日这款软件正式推出,取名“微信”。
“快战略”不需要原创,不需要“十年磨一剑”,但需要有学习外部市场的敏锐度,能迅速领悟到市场机遇,快速模仿跟进!
微信1.0版几乎没有收到任何的市场反响。在中国,电信运营商已经提供了丰富的套餐服务,以省短信费为卖点的类kik产品几乎没有出路。在张小龙看来,移动互联网时代将是一个图片为王的时代,微信1.2版迅速转向图片分享。
在“快战略”的词典里,没有一出场就完美的表演,快战略需要快速迭代,甚至快速调整方向。
小米的米聊也在快速迭代中,2011年4月,米聊迅速借鉴了一款TalkBox应用软件的对讲机功能,用户突然变得活跃起来。同年5月,微信新版本也快速跟进,增加了语音聊天功能,用户日增数从一两万提高到了五六万。
有个很经典的笑话:说两个人碰到了熊,一个人使劲跑,另外一个人说别跑了,你又跑不过熊;跑的那个人说,我不需要跑过熊,我只需要跑过你就行。“快战略”也是如此,你不是在和过去的自己比速度,你也不一定要跑得过外部市场,但你一定要跑得过竞争对手!
从此以后,微信不再跟在小米的后面,而是开始以急行军的速度超越米聊。微信的“摇一摇”和“漂流瓶”功能相继上线,第一个月的使用量就超过了一个亿。“摇一摇”这个功能最早属于Bump应用软件,该应用可以让两个人碰一下手机来交换名片,微信快速完成了这项功能的移植。2011年7月,微信推出“查看附近的人”功能,这个功能彻底扭转了战局,微信的日增用户数一跃达到了惊人的10万以上。
2012年3月29日,距离微信上线仅433天,微信用户数突破1亿!Facebook在线用户数突破1亿用了5年半,Twitter用了整整4年。在互联网史上,微信是迄今为止增速最快的在线通信工具。
2012年4月19日,微信推出新功能“朋友圈”,这款通信工具开始向社交平台升级。在随后发布的微信4.2版本上,推出了视频通话功能。8月23日,微信“公众号”平台上线,它兼具媒体和电商的双重属性,开创了“自媒体”这一新物种,企业商户也可以低成本、快速度发布商业资讯,开展精准营销。
2013年8月,腾讯支付工具财付通和微信打通,推出微信支付功能;2014年1月24日,微信发红包、抢红包开始引爆,为微信带来了大量支付绑定用户。
经由微信的激发,腾讯的股价在过去的5年里增加到近5倍,从400多亿美元飙升到2000亿美元。在2017年8月1日,腾讯市值突破3万亿港元,成为全球前10大市值公司。
腾讯的“快战略”方法论
微信的创世纪历程是对腾讯快战略方法论的完美演绎!如何实现快战略?快战略的内涵又是什么?马化腾总结出了三大法则:速度、灵活度和冗余度。
(1)快战略的第一法则是“速度”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最大特点是变化极快,传统的分析用户、调研市场和制定产品三大规划,已经不合时宜。所有的创新行为和想法都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出来,一个好的产品往往是从不完美的MVP(Minimal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化产品)开始的。这也是精益创业的核心思想。
马化腾讲到,“有些人一上来就把摊子铺得很大、恨不得面面俱到地布好局;有些人习惯于追求完美,总要把产品反复打磨到自认为尽善尽美才推出来;这些做法在实践中经常没有太好的结果,因为市场从来不是一个耐心的等待者。”
这其中的秘诀就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为了能够小步快跑,就需要降低负荷,要抛弃一切暂不重要的其他功能,把极简的功能展现给客户,快速实现单点突破。
无论客户好评或客户差评,都要以最快的速度知道客户反馈和市场结果,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快速迭代不断让产品的功能丰满。为了实现单点突破,允许产品的不完美,但却要快速向完美逼近。
(2)快战略的第二法则是“灵活度”
快战略的内涵并不仅仅指速度,还包括灵活度。“速度”体现出的是相对值,速度的高低,是与竞争对手的速度相关的。在微信成长历程中,米聊其实是领先一步的,如果米聊能够具有超强的耐力,速度能够持续领先微信,也许微信的辉煌会属于小米公司。
“灵活度”体现出的是概率值,比如成功避开对手攻击的几率有多高,能否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而快速应变。冲刺中的快速度往往会降低灵活度,因为速度的惯性会让快速调整变得非常困难。灵活度又与体量规模成反比,体量规模越大,灵活度就越差,比如大象体量很大但缺乏灵活度,让大象跳舞更是难上加难,IBM的组织转型就是如此。
作为陆地上运动速度最快的动物,猎豹的确有着极快的绝对速度,但是快速变向能力才是其捕猎时真正的“撒手锏”。马化腾讲到,“互联网生态瞬息万变,应变能力非常重要,主动变化能力最为重要”。企业要同时拥有速度和灵活度,就是说企业要敏捷。敏捷更多强调的是被动式应变能力,如果主动变化能力超强,这种敏捷便可以称为“智能敏捷”。
体量规模、速度和灵活度这三个要素是VUCA时代最重要的竞争要素,很遗憾,这三个竞争要素是相互排斥的,互联网企业如果不保持敏感的触角、灵活的身段,一样会得大企业病。腾讯同时做到了这三点:体量规模、速度和灵活度,它是一个快战略驱动型的敏捷组织。
(3)快战略的第三法则是“冗余度”
在快战略中,时间是一种最为稀有的资源,浪费时间比浪费金钱更为可怕!因为金钱可以重获,而时间永不可逆。因此,为了避免浪费时间,腾讯允许适度浪费财物,比如两个团队同时研发一款产品,鼓励内部竞争、同步试错,而不把战略性的产品研发放在一个篮子里孵化。
并非所有的系统冗余都是浪费,很多人都看到了微信的成功,但大家不知道,其实在腾讯内部,先后有几个团队在同时研发基于手机的通讯软件,每个团队的设计理念和实现方式都不一样,最后微信受到了更多用户的青睐,不创造各种可能性就难以获得现实性。
俗话讲,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三度法则”的彻底释放,还需要一个最重要的火车头:马化腾。马化腾是一个“高速度”的工作狂人,他的工作速度带动了整个组织的加速度。从《腾讯传》中我们可以管中窥豹:“一天早上来到公司,我发现Pony(马化腾的英文名)凌晨4点半发的邮件,总裁10点回了邮件,副总裁10点半回复,几个总经理12点回复了讨论结论,到下午3点,技术方案已经有了,晚上10点,产品经理发出了该项目的详细排期,总共用时18个小时。”更何况,腾讯“快战略”的动力不仅仅是马化腾一个火车头,腾讯事业群组织架构早已成为一个动车组,每节车厢都有动力装置,因此能跑得又快又稳。
学会打“闪电战”
腾讯的快战略方法论比较适合新产品的快速研发和快速推出。对于很多处于成长期的公司而言,他们“快战略”的情境更加外向化、更具复杂性,他们需要的是一场场的闪电战。
·这些企业需要快速扩大规模,因为只有规模到了一定量级,企业才有价值,比如当滴滴打车和领英有数百万人使用时,它们才能从资本市场上融到更多资金,以支持企业进一步发展。
·同时,他们处于一个竞争非常残酷的市场,有很多竞争对手在复制同样的技术或商业模式,比如共享单车市场中的摩拜和ofo。如果是一个赢家通吃的市场,大家都希望自己成为客户的第一选择,这犹如在奶粉市场,大家都在争夺婴儿的第一口奶。有的企业,天生就处于一个全球化竞争的市场中。
·因为处于“成长期”,所以规模扩张的含义是丰富的,不仅仅包括用户规模的扩张,也包括收入规模的扩张,更包括组织和员工人数的扩张。很多创业者能够应付用户和收入规模的极速增大,却对组织管理的复杂性和员工文化的稀释无能为力。
快战略的另一种呈现就是“闪电战”。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创造的战术,德军依靠坦克集群的快速突击、飞机的空中突袭和伞降的高速配合,像闪电一样快速完成打击:27天内征服了波兰、1天内征服了丹麦、5天内征服了荷兰、39天内征服了法国……闪电战的原则就是奇袭、集中和速度!
我们可以把闪电战的方法论用到“快战略”中来。
·第一步:备战。在发动闪电战之前需要思考进攻哪个目标战场?也需要深入思考你是否处于一个有效的扩张市场,这个市场是否足够大,你的产品或服务的完善度如何?对于你的闪电行动,主力竞争对手会如何反应?克劳塞维茨警告我们:没有什么计划在遭遇敌人后还有用。
·第二步:集结。在发动闪电战前夕,将兵力彻底集中于一个狭窄的正面上,各种攻击资源纵深部署,为了形成超强的冲击力,真正的攻击面会比集结面更窄一些。你还需要完成人才、服务器、后续融资等各种战略资源的集结,你要避免全面铺开,要集中优势兵力逐个突破,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折叠”空间。
·第三步:突破。使用压倒性优势武力,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获得最大强度的冲击力,击穿敌人战线。尽管你手中没有坦克和飞机,但是你有很多商业竞争策略可以形成冲击力。在个人退休账户市场,嘉信理财针对富达集团发起了闪电战,其中的撒手锏就是免除客户管理费,其厉害之处就是“以我们最小的痛苦换来他们最大的痛苦”,让富达集团无力反击,因为客户管理费是富达公司非常大的一块收入。
·第四步:席卷。突破结束,开始全速向敌人后方做大纵深的突进,进行分隔包围,孤立敌军主力。闪电扩张的结束,意味着你已经有了自己的市场和根据地,在某个局部已经形成霸主地位,你需要下一步的闪电扩张,从一个局部市场扩展到全球市场,将胜利的精神动力转化为持续的战斗力。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各种资源的快速补给和组织能力的加速提升。优步在闪电扩张中,需要加速补给工程师,经理们会问每一位新入职的工程师,“你以前在工作中合作过的最好的三位工程师是谁?”然后他们给那些工程师发录取信,没有面试、没有背景调查,只是一封录取信。
正如领英创始人雷德·霍夫曼所言:“闪电扩张在管理上总是效率低下的,而且会很快烧掉很多资金,但是为了扩大规模,你必须愿意承担这些低效率,这与大型组织截然相反。”几乎每个闪电扩张的公司内部都有很多不快乐,“真是混乱,这个地方简直一团糟”,无论脸书、领英或滴滴、摩拜,它们都牺牲了管理的秩序性,兴奋于闪电扩张,因为伟大的愿景正在加速实现。
其实,这不是混乱,这是混沌!混沌是快战略的常态,快战略是制造混沌而不是创造秩序。“混沌”是因为现实是灰度的,未来是不确定性的,我们不是在非此即彼、非黑即白之间做出选择,我们需要持续创新,快速尝试,快速失败或者快速成功。清晰的方向在混沌中产生,那些真正有活力的生态系统,外界看起来似乎是混乱和失控的,其实是组织在自然生长、进化,在寻找创新。
快战略背后的敏捷组织
战略跟着时代走,组织跟着战略走。快战略就决定了组织必须敏捷起来。
组织是我们对所处时代主导性世界观的表达。每当我们改变了看待世界的根本方式时,就会创造出全新的、更有力量的组织类型。在以牛顿科学观为主导的工业时代,我们假定所有事物都是确定的、可预测的,如同机器一般运转,我们追求战略的逻辑性和组织的稳定性。
基于此,韦伯所提倡的官僚制科层组织是整个社会的主要组织形态,科层组织遵循分层分级、集权统一、指挥服从、非人格化等原则,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和矩阵制的组织结构都属于官僚制科层组织。
以量子科学观为主导的智能时代,我们认识到世界是不稳定、难以预测的,我们需要学会应对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局面,世界不是一个具有机械原理的大型机器,而是一个如生命一样的复杂适应系统,我们需要通过反复试错来探索未知!
在量子世界里,传统的科层组织愈富有秩序、愈一体化、愈精致,也就会变得愈脆弱,分工明确、层级清晰所带来的高效,其实和敏捷无关,对快战略无益!
在量子世界里,组织建设的重要原则,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自身瓦解的脆弱性。正如《反脆弱》一书中写道:“一成不变的精密管理体系是脆弱的,而‘快速失败、迭代创新’的硅谷公司是反脆弱的。”
这也是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的理念,他构建了生物型组织,让企业组织本身在失控过程中拥有自组织能力,即让核心人才、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企业文化等具有自主进化、自主生长、自我修复和自我净化的能力。
很多企业都希望成为“快战略驱动的敏捷组织”,像华为、海尔和韩都衣舍也都进行了成功的敏捷组织转型。
·华为通过“铁三角”的组织创新让“一线听得见炮火的人呼唤炮火”。铁三角是以客户经理、解决方案专家、交付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铁三角关系并不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制约体系,而是目标导向、生死与共、聚焦客户需求的作战单元,其目的是:发现机会,咬住机会,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将作战规划前移,呼唤与组织后台的资源和力量,达成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目标。
·韩都衣舍通过“小前端、强后台”的平台型组织让自身成为中国超越ZARA(全球连锁服装零售品牌)的“快时尚”集团。韩都衣舍完成了从“公司+雇员”的科层组织形态到“平台+个人”的生态组织形态的敏捷转型。传统的“公司+雇员”的组织形态可以理解为“火车模式”,创始人是唯一的动力系统;平台化组织是“动车模式”,每节车厢都是动力系统,整个组织靠大家共同驱动。韩都衣舍的组织架构非常扁平,几乎是水平型的组织结构,300个左右的“小前端”和7大赋能后台相互协作、水平沟通。每个小前端就是一个产品小组,小组全权负责产品设计、品牌运营、生产交付,权力被下放到最小单元,从而加快了对市场时尚的反应速度,促使了企业的自驱动、自进化。
·海尔大力打造“人人创客”的平台让整个企业成为赋能型组织。海尔创客机制让每个人都能与用户零距离接触,让员工当上CEO或创客,创客与海尔的关系,是合伙人投资关系,员工从岗位的执行者转变为拥有用人权、决策权和分配权的创业者。海尔有大量的生态圈资源,像用户资源、产业资源,与创客建立共创共赢的生态圈。同时,海尔还通过创客学院(创客培养)、创客实验室(创意交互展示)、创客空间(创意落地)、创客工厂(产品试制生产)、创客金融(产品投资)和创客市场(产品销售)等系统为创客赋能!
百年的组织发展史也显示出一条清晰的线索:人已经走到组织的中心位置。组织的敏捷性、适应力和自组织能力,最终取决于人的自我驱动和自我激活。 全球战略思想研究合集(套装共8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