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先胜:攻守时机的把握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全球战略思想研究合集(套装共8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四讲 先胜:攻守时机的把握
战争取胜的一条法则是,不要先想着赢,要先保证自己不输,然后再寻找战胜对手的机会。
在不确定的战争环境中,你能确定的是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不打无把握之仗。
要么不出手,出手就要有胜算,全力以赴,打开局面。
要耐心等待战略性的机会,一需要眼光,二需要定力,同时还要冒经过计算的风险。
先胜
先为不可胜:先保证自己不输
我们讲过,《孙子兵法》的核心是:最好不用打就能赢;如果非要打,那就要巧妙地打,用智慧去打,打的前提是一定要有把握。
有把握地打,就是孙子提出的“先胜”理念。“先胜”是孙子“全胜”理念在作战领域的一个延伸。
关于“先胜”,孙子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话:“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这段话很长,但很精彩。让我先用白话文来梳理一下这段话的大意。
过去那些战争的高手,总是先保证自己不被对手打败,然后再等待战胜对手的机会。不被对手打败的主动权在你自己,能否打败对手则要取决于对手是否有隙可乘。因此,真正的高手,能够做到的是不被对手打败,而不能保证一定能打败对手。由此可知:胜利可以预见,但不能强求。没有取胜的可能时,就应该实行防守。有可能战胜对手时,就要果断进攻。防守是因为优势不足,进攻是因为兵力有余。善于防守的人,隐蔽自己的实力如同藏于九地之下;善于进攻的人,展开自己的攻击如同动于九天之上。这样,既能保全自己,又能取得完美的胜利。
这段话,把“先胜”的核心理念讲得淋漓尽致。
你为什么要参与竞争?一定是出于赢的目的。《孙子兵法》就是教你如何在竞争中取胜。
但有意思的是,孙子一上来就告诉你:真正的高手,不是先想着如何去赢,而是先保证自己不输,然后再伺机而动,等待对手犯错的机会。
下围棋的人都知道“金角银边草肚皮”。如果你不是绝世的高手,那你绝对不会贸然进入中腹去争夺。你要先占据边和角那些具有战略价值的地方,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以此为根据地,依托这些边和角,寻找机会向中腹发展。得一寸是一寸,得一尺是一尺。
秦王朝是如何统一中国的?秦不是贸然进入关东与六国争夺,而是先向西发展,“灭国十二,益地千里”,灭掉了西边的12个小国家,扩张了1 000里的战略纵深。尤其是灭掉了巴国和蜀国(大致为今四川和重庆),在战略上打下了稳固的基础,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东向以争天下。
秦在与六国作战的过程中,也会打败仗,但打了败仗就退回函谷关以西,根基不动摇,随时可以卷土重来。六国在与秦的作战中,也打过胜仗,但所有的胜仗,根基都是不稳固的,最后在与秦的争夺过程中,让秦一步步地占了上风。
毛泽东在创立政权之初,就非常重视根据地的建设。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反复强调说,根据地是武装割据的基本阵地,是红军战争的可靠依托,是胜利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不创建根据地,武装斗争就会因没有后方依托而陷入失败,成果也无法保持。
抗日战争时期,他又把根据地思想做了进一步发展,说根据地是军队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没有这种战略基地,一切战略任务的执行和战争目的的实现就失掉了依托。”
在长期、复杂而艰苦的斗争环境中,首先要创建、巩固和发展根据地,这是共产党军队始终坚持的核心原则。以根据地为基础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最终使共产党在与国民党的博弈中一步步占尽上风,取得了胜利。
战争最忌讳的是什么?胜则一日千里,负则一败涂地。
历史上黄巢也好,李自成也好,张献忠也好,之所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成不了事儿,就是因为只知攻城略地,过府冲州,没有稳固的根据地,陷入了所谓的“流寇主义”。
这听起来像不像那些不断买买买却没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像不像那些今天有机会就做这个、明天有机会就投那个,却没有自己的优势领域的企业?
流寇所有的胜利,都是无根的胜利,注定只能是历史的匆匆过客。
所以,孙子说:“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内部管理混乱,组织千疮百孔,你机会越大,发展越快,反而会死得越惨。陷入败局的很多组织,其实都是败于自身,都是自己打败了自己。
真正的高手,一定是先把从理念到组织这样的基本面做扎实,从而奠定组织取胜的基础。
“先为不可胜”,除了要先打造稳固的根基,还有一层含义,就是在决策上要先保证自己不犯大的错误。
喜欢读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高手对决,到最后考验的是双方的内力和定力。
在对抗中谁都会出错,人不可能完全没有失误。就像下棋一样,走错一步棋是不可避免的,但人不能连续错,尤其是不要犯无可挽回的战略性错误。
对手不会放过任何攻击你的机会。你自己先要没有大的漏洞,没有大的隐患,不出大的差错,不给对手以大的可乘之机。
战争充满了不确定性。越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越要把握住那些可以确定的因素,用自身的确定来应对环境的不确定。
先把自身的事情做好,先保证自己的决策可靠稳妥,保证少犯战略性的错误,从而先保证自己不输,先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在动荡复杂的环境中你唯一可以先把握住的东西。这就叫“先胜”。
足球比赛有个著名的战术,叫作“防守反击”。先保证自己不失球,然后再寻找反击和进球的机会。
条件不成熟要耐心等待,一定不要强为。不盲动,不冒进,持重待机,做好准备,耐心等待机会的来临。
击剑的高手没有机会就防守自保,先求不败。对手一露出破绽,机会一来,就果断出手,雷击电闪之间,一击致命。
投资也是这样。一般的投资者,每天想的大概都是如何赚钱,而事实上,中国90%的股民从长线来看是赔钱的。你只要不赔,就赢了90%以上的股民。
投资大师巴菲特总结出两个最重要的投资原则:第一,永远不要赔钱;第二,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
保住本金是巴菲特投资策略的基石,他甚至喊出过“避免赔钱比赚钱还重要”的至理名言。
不亏损的主动权在自己手中。你只要不交易、保留现金或购买流动性好的保值产品就可以做到。
能否赢利,则要看市场给不给你机会。市场不好,本事再大的人往往也无能为力。
市场一定会有犯错的时候,此时就是你出手的时机。因此,善于投资的人,能够做到的是不亏钱,但不能保证一定会赚钱,更不用说赚大钱。
没有赢利机会的时候,他们会耐心等待,一动不动;一旦机会来临,他们便立即出手,一击必中。一动不动是因为他们没有机会,果断出手是因为他们胜券在握。
当暂时没有机会的时候,你所能做的就是少犯错,乃至不犯错,尤其是不犯战略性的错误。
不犯错的主动权在你自己。你无法强迫对手犯错,但你至少可以保证自己不犯错,然后耐心等待机会的出现。
用孙子的话说,这叫“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曾国藩打仗有个战术,叫作“扎硬寨,打死仗”。
什么叫扎硬寨呢?要扎营就要扎硬寨。
曾国藩有个规定,湘军行军,到了一个地方,不管多么晚,不管多么累,也不管天气如何,第一不能休息,第二不能主动找太平军挑战,要先挖壕沟。一共四道沟,内外各两道,沟的深度和宽度都有要求。然后“垒墙子”。用挖沟挖出来的土,在内外各两道沟之间垒一圈墙。墙的高度和厚度也都有要求。墙子垒完之后,再在最外面那道沟的外面,将五尺长的花篱木,埋进土中二尺,做成障碍。工事这才算修完了。然后再派出三成的人“站墙子”,也就是战略值班,其余的人可以休息了。过一个时辰,再由三成的人起来换防。
曾国藩要求,哪怕是临时住一晚上,也必须做“坚不可拔之计”。太平军想来偷袭,没门儿。这叫“扎硬寨”。
他说:“但使能守我营垒安如泰山,纵不能进攻,亦无损于大局。”
“扎硬寨”与我们做企业一样。我的市场和客户,对手根本就撬不动,撬不走。不给对手任何机会,然后寻找对对手下手的机会。
就是先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
孙子说:“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意思是输不输靠自己,赢不赢看对手。这给所有的竞争者都提出了一个警告:打了胜仗,很可能是因为对手犯了错误,未必是因为你对;很可能是因为对手太弱,未必是因为你强。
所以,不要以为打败了对手你就是战无不胜的,不要因为取得胜利就信心爆棚,甚至把自己变成不败的神话。
你不能一味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对手犯错或对手太弱上,真正可靠的只有一条,就是“修道而保法”。把自己的基本面做好,你才能有牢固的根基,才能先立于不败之地。
否则,一旦遇到真正的对手,你就会死得很惨。
以待敌之可胜:再把握赢的机会
要想在竞争中取胜,两个要素很关键:一是自身的实力,二是出手的机会。二者缺一不可。
实力取决于自己,机会却要取决于对手。对手不给你机会,你就没有赢的可能。
博弈论有一个基本原理:在博弈中,一方的行动能否成功,是以对手的行动为条件的,并不存在独立的最佳战略选择。你的行动方案是否最佳,取决于对手是否选择了对你有利的方案。
用孙子的话说,就是“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所以除了“先为不可胜”,你还要“以待敌之可胜”,等待对手给你机会。
利德尔·哈特曾经说:“在战争过程中,正是敌人的严重错误才最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换言之,战争中那些决定性胜利的背后,往往是因为对手犯了致命的错误。
魏国的邓艾率领他的大军行走在七百里阴平小道上的时候,蜀军的精锐却在剑门关方向与钟会对峙。
当盟军发起诺曼底登陆的时候,希特勒却在关键时刻下达了停止向诺曼底增援的命令。
当多国部队准备以“左勾拳”从沙特方向发起真正的攻势的时候,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却主要部署在科威特境内。
企业竞争也是这样。商业史和战争史有一个相似的现象,就是竞争者之所以取得了漂亮的胜利,往往是因为对手给予了很好的“配合”。
互联网战场上一个经典的例子,是2008—2010年之间,阿里巴巴反击百度推出“有啊”的战役。
百度当之无愧是中国领先的搜索公司,在中国“百度”甚至成了搜索的代名词,百度的最大优势就是它的搜索能力。
一直以来,阿里最担心的就是百度会做购物搜索。同样是搜索公司,谷歌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市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谷歌在美国通过购物搜索,垄断了商品搜索的流量,从而在美国形成了“谷歌+第三方电商”这样一种生态。美国的电商很难独立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它们的流量很大程度上是由谷歌分发的。
当时中国电商业务正在快速增长,如果百度借鉴谷歌的模式,凭借其强大的搜索技术介入购物搜索领域,淘宝这样的平台,未来的发展空间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淘宝的最终命运,或许就会像美国同行一样了。
阿里自己也承认,百度一旦通过购物搜索强行打入电商领域,阿里是挡不住的。
然而最关键的时刻,百度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百度没有做购物搜索,而是仿照淘宝,推出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有啊。为了尽快做成有啊,百度还开始大量地从淘宝挖人。
阿里顿时大喜过望:百度不利用自己在搜索领域的强大优势做购物搜索,却东施效颦,去做自己不懂的电商平台,这是在向阿里的优势发起直接的进攻。
关键时刻,百度却走出了一记昏着。
阿里果断地利用百度犯错的宝贵机会,反手一击:一方面切断了百度的爬虫,使得百度再也无法抓取淘宝上的商品信息,从而封死了百度做购物搜索的可能,消费者在淘宝购物从此就只能到淘宝上进行购物搜索;另一方面,利用雅虎并购的“3721”团队的搜索技术,发展出了自己的购物搜索。
于是,阿里在搜索这关键的一仗大胜百度,并由此奠定了在电商领域中的主导地位。
百度的有啊,命运则完全相反,成了一个失败的象征。你听说过有啊吗?你用过有啊吗?
竞争就像下棋一样,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尤其是致命的战略性错误,往往就会使竞争格局发生不可挽回的逆转。在商业史上,这样的错误其实一点儿也不少见。
当小松制作所将挑战的目标对准行业的领袖卡特彼勒时,卡特彼勒却认为它的对手主要是它所熟悉的美国国内公司,包括国际收割机公司和约翰迪尔公司。
当佳能在复印机市场攻城略地的时候,施乐却将目光集中于它的美国对手IBM和柯达。而IBM公司因为低估了个人计算机的市场潜力,苹果公司得以迅速起飞。
苹果也犯过错误。当年苹果开发的操作系统非常漂亮实用,然而乔布斯拒绝授权其他硬件公司一起使用。如果苹果这样做了,或许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微软就没有机会了,毕竟苹果的系统看起来比微软要好得多。
对于微软来说好运不断,IBM的错误又给了它一个机会:IBM在最终委托微软开发操作系统时,选择的是授权的方式,而不是直接买断。
比尔·盖茨后来分析说,IBM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没有预料到后来操作系统的需求量会那么大,以为授权会比买断划算。
“那绝对是他们犯下的一个错误。”比尔·盖茨后来不无得意地说。
微软的操作系统因此可以卖给所有的电脑生产商,成为行业的标准,并借助个人电脑行业的爆发式发展,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建立了近乎垄断的行业地位。
到20世纪90年代初,麻雀变凤凰的微软和IBM终于翻脸。两家企业一分手,微软即推出了著名的Windows系统,从此成为IBM名副其实的头号挑战者。
导致竞争者和企业不断犯错误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性的弱点。人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企业往往会高估自己对市场的控制,尤其是那些自以为成功的企业。
竞争者也往往因此看不清楚真正的竞争格局,给对手或潜在的对手留下太多的市场机会。
这样的错误我们可以列出一大串。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可口可乐判断,美国本土市场已经成熟并饱和,因此将注意力放在海外市场的开拓上,减少了对美国本土市场的投入。
这就给了百事可乐极好的机会。等到可口可乐清醒过来的时候,百事可乐已经成为与它并驾齐驱的对手。
当日本汽车打入美国市场的时候,美国三大汽车品牌不屑一顾,然而等到它们清醒过来的时候,日本汽车已经长驱直入,打入了其内地市场。
当年的微波炉大战中,格兰仕靠着残酷的价格战造就了其霸主地位。但是梁昭贤接任董事长后,十分渴望格兰仕能够摆脱“价格屠夫”的形象,宣布格兰仕要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品牌”的战略转移,要从价格战转为打价值战。
格兰仕改走高端的决定,给了竞争对手以喘息的机会。事实上,在格兰仕连续多年价格战的打击下,海尔、三星等家电品牌于2005年纷纷退出微波炉市场,就连最强硬的对手LG也决定退出低端市场。
美的的何享健曾经感叹:“如果微波炉再这么亏下去,美的就不要做了。”这无疑是准备给格兰仕让出巨大的市场空间。
然而,就在这一年,格兰仕决定部分放弃价格战,美的所面临的生存压力顿时大为减轻。本来要退出微波炉市场的美的,由此一举摆脱了亏损的局面,成为格兰仕的巨大威胁,其在国内市场的份额直追格兰仕。
阿里巴巴也犯过类似的错误。淘宝分离出淘宝商城,进而升级为天猫之后,阿里越来越将重心放到天猫,老淘宝越来越变成鸡肋一般的存在。
这就给了拼多多一个横空出世的机会。尽管清醒过来的阿里开始全方位地对拼多多进行阻击,但拼多多还是在飞快地抢夺电商的市场。
商场上有一个基本的规律:大的公司只要不犯战略性的错误,就不会轻易失去市场的主导地位。对于挑战者来说,在对手无懈可击的情况下盲目进攻,往往只能是以卵击石,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然而没有不犯错误的企业。再优秀的企业也会出现昏着,总是会给挑战者留下翻盘的机会。
在智能手机市场上,与苹果、三星相比,华为毫无疑问是后来者。苹果和三星在中国市场一度处于无敌的状态,而华为手机曾经被认为是一个笑话。
然而,华为智能手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到2019年是40%;三星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则从2013年的20%,变成今天的不到1%,三星在中国已经沦为手机市场的小众参与者。
在全球市场,华为手机在2020年4月取代三星,成为行业第一。
华为为什么这么短的时间内逆袭成功?三星为什么在中国市场溃不成军?
华为的成功,一方面来自华为在技术和品牌方面的持续投入,另一方面则是三星在中国市场上所犯的致命错误给华为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三星给华为送的一个机会,当然是你肯定非常熟悉的三星旗舰机的爆炸事件。2016—2017年的几个月的时间里,发生了近百起三星Galaxy Note7手机因电池自燃而引发的爆炸事件。2018年,三星新款手机Galaxy Note9再次发生电池爆炸。爆炸事件极大地影响了三星在中国的品牌形象。
不幸的是,三星接下来又送了华为一个机会。这就是爆炸门以后,三星在全世界范围内召回问题手机,但唯独在中国,三星以电池供应商不同为理由拒绝召回。
这一公关上的失误,对于三星中国真是雪上加霜,对于华为这样的对手来说则是雪中送炭。
从根本上来说,三星的溃败,还是源于其在华市场的错误策略。
三星进入中国的时候,市场定位聚焦于中高端市场,处于利润最丰厚的金字塔高端。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三星自动让出了中低端市场,而这是中国市场最大的一块。
华为正是利用三星的这一失误迅速崛起的。华为等中国品牌轻松从中低端市场切入,迅速在这一市场站稳了脚跟,随后凭借性能和价格的优势,开始向三星所在的高端市场发起猛烈的进攻。
三星也试图在中低端市场扳回局面,推出主打性价比的A系列手机,然而大势已去。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层次早已大大提高,在这一市场上华为等中国品牌的优势也已经不可撼动,三星徒然给中国消费者留下“低配高价”的印象,早已没有任何的竞争优势可言。
或许正是鉴于三星的教训,任正非反复强调,华为不能放弃低端市场,他说:“我们争夺高端市场的同时,千万不要把低端市场丢了。我们现在是‘顶尖’战略,聚焦全力往前攻。我很担心一点,‘脑袋’钻进去了,‘屁股’还露在外面。如果低端产品让别人占据了市场,有可能就培育了潜在的竞争对手,将来高端市场也受影响。华为就是从低端聚集了能量,才进入高端的,别人怎么不能重复走我们的道路呢?”
在竞争环境中,你的竞争对手可能比你自己还要了解你。所有的对手都在等待你犯错。
只要你犯了错误,你的对手就绝对不会放过你。因为你犯错的时候,正是对手打败你的最好机会。
用孙子的话说,这是“胜于易胜”“胜已败者”。
所以竞争的一个重要法则是:首先自己不要犯重大的战略性错误,同时要等待对手犯错误的机会,并巧妙地制造对手犯错误的机会。一旦这样的机会出现,就要迅速抓住机会,以绝对优势发动凌厉的攻势,全力以赴,打开局面。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战略性的机会需要有足够的定力
没有机会就耐心防守,一有机会就果断出手。这是高手的取胜法则。但是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那样,对手给不给你机会,不是你能决定的。
孙子说:“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这句话的重心,在一个“待”字。
不过,这个“待”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简单,它需要你有足够的耐心,甚至是定力。
曾国藩非常强调战略定力,他有句用兵的格言:“一年不得一城,只要大局无碍,并不为过;一月而得数城,敌来转不能战,则不可为功。”
战争就是双方攻防的过程,不要太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一年也打不下一个城池,只要对大局没有影响,这不算是什么过错。一个月打下了几个城池,敌人一进攻,全丢光了,这不算什么功劳。
毛泽东打仗,也从来都是强调持重待机,强调不打则已,每战必胜。他说:“必须敌情、地形、人民等条件,都利于我,不利于敌,确有把握而后动手。否则,宁可退让,持重待机。机会总是有的,不可率尔应战。”
著名的孟良崮战役能够打成,靠的就是毛泽东“持重待机”这四个字。
1947年3月,蒋介石向山东和陕北两个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其中用于山东方向上的兵力达到24个师、60个旅、45万余人,占其重点进攻兵力的66%。
这45万余人中,包括了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中的三大主力,即整编七十四师、整编十一师以及第五军。蒋介石还以这三大主力为骨干,分别编成了三个机动兵团。
在作战方针上,蒋介石也做出了新的安排。鉴于解放战争开始后国民党军经常遭到解放军各个歼灭,这次蒋介石提出来了16字方针:“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
这16个字的目的,是加强兵力密度,以纵深梯次部署,作弧形一线推进,就像滚碾子一样向山东碾过来,不给解放军对其进行分割和各个击破的机会,并以强大的兵力优势,压迫华东野战军退往黄河以北或胶东地区。
国民党大军压境,华东野战军的作战方针仍然是解放军的拿手好戏,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但这次国民党军兵力密集,准备充分,行动谨慎,有利的战机比过去少得多。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华东野战军采取“耍龙灯”的方式,忽南忽北,忽东忽西,调动国民党军往返行军达到1 000多公里,就是希望能够调动敌人,创造运动中歼敌的战机。
但是国民党军保持着高度的警觉,采取密集平推、稳步前进、轻易不分兵的新战法,就是不上当。华东野战军的多数战役因此都没有达到目的。
华东野战军有些急了。看来“耍龙灯”的力度不够,要想扯开国民党军队的密集队形,还得来点儿大动作。
5月初,陈毅、粟裕决定,派出三个纵队插到敌后去,其中两个纵队插到鲁南,一个纵队插到苏北,目的是用三个纵队的兵力威胁国民党军队的后方,迫使国民党回师或分兵,给我军在运动中歼敌创造条件。
这么大的行动当然要请示中央。陈毅和粟裕在5月3号把这个计划报给了中央军委。
第二天,毛泽东就给陈毅、粟裕回了电报,事实上是不同意两人的计划。
毛泽东在电报中说得很委婉,他首先表扬了陈毅和粟裕前期的指挥。他说:“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处置甚妥。只要有耐心,总有歼敌机会。”
同时他又明确跟陈毅和粟裕讲:“你们后方移至胶东、渤海,胶济线以南广大地区均可诱敌深入,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于极端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为迟。唯(一)要有极大忍耐心;(二)要掌握最大兵力;(三)不要过早惊动敌人后方。”
5月6日,有些不太放心的毛泽东,又给陈毅和粟裕发来了电报说:“目前形势,敌方要急,我方并不要急。”“第一不要性急,第二不要分兵,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失去一次时机并不要紧。当不好打之时,避开敌方挑衅,忍耐待机,这是很对的。”
毛泽东的提醒,让陈、粟冷静了下来。他们立即决定放弃原定的计划,按照毛泽东的意见,主力往东往北撤,与敌人脱离正面的接触,集结于莱芜、新泰、蒙阴以东地区,待机歼敌。
这个时候,跟华东野战军周旋了一个多月的国民党军队,早已疲惫不堪,失去了耐心。华东野战军这一撤,国民党军队顿时喜出望外:显然,解放军经过一个多月的作战,已经无力再战,要开始北逃了。
于是,国民党统帅部将原来16字作战方针的“稳扎稳打”,改成了“稳扎猛打”。
一字之差,担任主要突击力量的张灵甫整编七十四师,便冒了出来,孤军突出,变成了好打之敌。粟裕他们等了近两个月的机会,终于到手。
华东野战军果断出手,“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将整编七十四师像剜眼珠一样,从国民党的进攻部队中剜出来,并集中五倍于敌人的优势,将其歼灭。
蒋介石在接到整编七十四师被全歼的报告后,说了这样一句话:“这是我军剿匪以来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
持重待机、持重待机,只有持重,才能待机。
再讲一个例子。你看过《摔跤吧,爸爸》吗?一部非常好看的印度电影。
爸爸马哈维亚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摔跤手。他对同样是摔跤手的女儿吉塔说:“每个回合都只有短短的2分钟,但是吉塔,你别忘了,2分钟可就是120秒。”“一定要耐心等待,等待对手犯错的那一刻。”
电影的高潮是吉塔跟尼日利亚名将内奥米的半决赛。内奥米是非常有实力的选手,尤其擅长强势进攻。在以往的比赛中,内奥米从来没有给对手以机会。
对吉塔来说,这场比赛注定是一场苦战。
爸爸给吉塔分析说:“虽然对方很不好对付,但是你也不是赢不了。这次你得保持守势,不要急着得分,要等待时机。不要给对手任何机会,因为她也不会给你机会。要试图钳制住她。如果一直无法得分,她就会心浮气躁,露出破绽。那时,你的机会就来了。”
比赛开始了。内奥米果然采取的是进攻的策略。她一直在进攻,但吉塔顽强防守。内奥米多次尝试进攻,吉塔的防守滴水不漏。
双方陷入僵持。焦躁的教练在场外催促吉塔:“赶快进攻啊!”
爸爸在看台上做出用力压下的手势,并大声提醒吉塔:“稳住!”妹妹巴比塔也大喊:“坚持住!”
比赛重新开始,内奥米的动作开始变得粗鲁。她似乎恼羞成怒了,甚至掰了吉塔的手腕。这是一个明显的违规动作。裁判给了她一次警告。
内奥米继续强势进攻。吉塔防守得非常不错,但是内奥米还是用强攻突破了吉塔的防守。
一个抱摔,吉塔被重重摔在地上,内奥米得了3分。讲解员说吉塔需要尽快得分,她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内奥米还在疯狂地进攻,吉塔显得有些被动。她还在寻找机会。吉塔抓住机会,将内奥米摔倒在地,拿下1分,并试图将内奥米推出红圈之外。但是就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哨子响了,时间到。吉塔输掉了第一回合。
气急败坏的教练质问吉塔:“你在干什么,吉塔?为什么不进攻?”
吉塔看了一眼看台上的爸爸。爸爸摇了摇头,示意她继续稳住。吉塔点了点头。
第二回合开始了,内奥米依然采取攻势,她试图把吉塔撂倒。可是吉塔非常巧妙地摆脱了她的攻势。内奥米在全力进攻,但是一直找不到机会。吉塔反击了,内奥米防守得不错,同时发起了反击。比赛越来越激烈。内奥米再次进攻,吉塔严防死守。内奥米持续发力,吉塔继续坚守。内奥米继续强攻,吉塔没给她机会。讲解员惊呼:真是漂亮的防守啊!
内奥米再次出击,吉塔抱住了她的后背。但此时此刻,内奥米仍然攻势不减。看台上的爸爸用坚定的手势示意女儿:别着急,稳住,稳住。内奥米想把吉塔推出圈外,但吉塔用尽全力钳制对手。裁判的哨子再次响起。比分还是0比0。
内奥米尝试了各种打法,想突破吉塔的防守,但都未成功。她变得有些焦躁。她狠狠地推了吉塔一把。
吉塔想起了父亲的提醒:“如果一直无法得分,她就会心浮气躁,露出破绽。那时,你的机会就来了。”
内奥米果然冒进,吉塔摆脱了对手并顺势发起了一记漂亮的反击。3分到手!
3比0,吉塔取得了第二个回合的胜利。
内奥米的教练看出了吉塔的策略,他提醒内奥米:“那个女孩很聪明,你要比她更聪明才行。”
最后一局开始了,连内奥米这个猛将也开始小心翼翼了。内奥米抓住机会发起进攻,吉塔死死抱住对手的后背不让对手得手。双方再次僵持不下。
内奥米再次发力,吉塔严防死守,不给对方任何机会。妹妹在下面喊“坚持住吉塔”。内奥米持续发力,吉塔死死压制住对方。裁判吹哨了,比分还是0比0。
吉塔露出了破绽,但抱住了对方的后背。内奥米持续发力,吉塔不占上风,但是锁住了对方的脖子。内奥米试图完成进攻,无奈吉塔始终顽强抵抗。内奥米拼尽了全力,但吉塔依然没有给她机会,死死地抱住了她。
哨声再次响起。比赛只剩下12秒了。
比分依然是0比0。先得分的人将锁定胜局。吉塔加强进攻。内奥米转身摆脱,试图反击。吉塔再次压制住对手,内奥米奋力摆脱。时间到,双方0比0。
第三局打成平手。
接下来是掷币决定攻防,然后双方选手要进行缠抱较量。取得进攻权的一方,可以抱住对手的任意一条腿并展开进攻。必须要在30秒以内得分。
取得进攻权的一方,将有99%的胜算赢得比赛。
内奥米取得了进攻权。看来吉塔是命中注定要输掉这场比赛了:在内奥米的强势进攻下没有人能坚持30秒。观众发出一片惋惜声。爸爸的神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内奥米选择抱住吉塔的右腿。吉塔摆好了防御姿势。
爸爸在看台上轻声说:“沉住气,不慌。”
讲解员评论说,吉塔现在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死守30秒,要么进攻得分,赢得比赛。但眼下看来,这两种选择几乎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吉塔静静地吸了一口长气。比赛开始了。内奥米开始发力,吉塔在竭力防守。内奥米将吉塔举了起来,吉塔处境非常不妙。内奥米试图狠狠将吉塔摔在地上。吉塔顺势摆脱了内奥米。内奥米用力过猛,失去平衡,吉塔趁机发起反攻,将内奥米死死地压在身下。得分!
所有的人都跳了起来,吉塔握紧双拳尽情大喊,全场在欢呼。吉塔的获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这场激动人心的缠抱比赛中,吉塔一举击败了金牌的头号竞争者,闯入了决赛。
在《决策学的诡计》一书中,克里斯·布雷克以扑克牌游戏为例来说明一个取胜的道理。
在扑克游戏中,优秀的玩家可以从容地应对一手烂牌。在牌运不好的情况下,他们依然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决策。遇到不利的情况时,他们不会大喊大叫,埋怨自己的牌运或发牌人,而是镇静地打烂牌并等待下一局,因为他们知道长期来看自己会赢。
所以,要想把握战略性的机会,就必须有过人的战略定力。善攻者,必先善守。
孙子说:“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高手防守的时候一动不动,隐藏自己的实力和意图就如同深藏地下,使对手无法察觉。一旦巨大的机会出现,就像捕食者一样,以闪电般的速度出手,如同自天而降,让对手措手不及。
作战的过程,就是等待战机、创造战机、捕捉战机进而利用战机的过程。最致命的战机,就蕴藏在耐心冷静的等待过程中。
古人用兵,非常重视“见几而作”。所谓的“几”,就是细微的变动征兆,介于动与未动之间。用《易经》的话说:“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用张预的话来说,用兵的高手,要“见微察隐,而破于未形”。
但是,在复杂的战场上,要想真正做到“见几”,前提是用兵者必须有极好的心理素质。用曾国藩的话说,必须“静心察之,冷眼窥之,无乘以躁气,无淆以众论,自能觑出可破之隙”。
所以孙子强调,好的将军要具备四个字:静、幽、正、治。湘军名将王錱也说:“几须沉,乃能观变;神必凝,方可应事。”内心沉静,才能够捕捉到变化中那些细微的征兆;精神凝注,才可以应对好发生的各种事件。
高手的竞争,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素质的较量。
对于将军来说,兵法人人会读,条令人人会背,战术人人会用,道理人人会讲。但在高手对决的时候,这些都只是技能层面的东西而已。
决定一个人究竟是不是高手,还不是这些东西。技能层面的东西到一定程度以后,都差不多。能分出高下的,是谁的心理更为冷静。
《大学》讲:“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战争也是这样。所以王阳明说:“用兵何术,但学问纯笃,养得此心不动,乃术尔。”
心平才能气和,心浮必然气躁。心浮气躁往往就会轻举妄动,鲁莽草率。如果再加上情绪失衡,甚至会让人失去理智,走出昏着,犯下错误,反而给对手送上机会。
所以,心浮气躁,从来都是兵家大忌。
不打无把握之仗
等待很重要,但等待本身不是目的,等待是为了出手,是为了等到一击必中的机会,是为了不打无把握之仗。
所以孙子说:“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先获得胜利的地位,有取胜的条件,才会出手。打败仗的军队,总是冲上去就打,企图在战斗的过程中找机会来侥幸取胜。
这段话非常精彩,它揭示了竞争的一个奥秘:赢家与输家在思维习惯上有根本的不同。
没有偶然的成功。所有的成功都建立在精心的准备和计算的基础上。真正的高手并不是喜欢冒险的人,他们总是很清楚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成功,总是大概率事件。
用傅盛的话说,优秀的战略家在开战之前,就有了七分胜算。
要么不出手,出手就要有必胜的把握。
战争的规律是:战争之前所犯下的错误,很难在战争开始之后被改正。所以,一定要不打无把握之仗,不轻率莽撞地出手。
曾国藩用兵,最反对的就是“浪战”。所谓的“浪战”,就是没有取胜把握的轻率出战。他说:“未经战阵之勇,每好言战。带兵者亦然。若稍有阅历,但觉我军处处瑕隙,无一可恃,不轻言战矣。”没有打过仗的士兵,往往最喜欢喊“打打打”。带兵的人也是这样。如果稍微有些阅历,就会明白我们自己到处都是毛病,没有一个地方靠得住,反而不会轻率地去喊打了。
他警告说:“为将者设谋定策,攻则必取,不然毋宁弗攻;守则必固,不然毋宁弗守。攻之而为人所逐,守之而为人所破,虽全军不遗一镞,其所伤实多。”
身为领军之人,设谋定策,要进攻的就一定要攻取,不然不如不攻;要坚守的就一定要守住,不然不如不守。进攻却为人所驱逐,防守却为人所攻破,即使全军没有一弓一矢的损失,所造成的伤害也非常大。
所造成的伤害在哪里呢?是宝贵的战争资源,是难得的取胜机会,是组织成员的士气,是下属对领导的信任,当然,还有领导者自身的权威。
所以曾国藩用兵,强调八个字:稳慎徐图,谋定后战。他曾经给曾国荃送过一副对联: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
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到,又要简捷。
这副对联的基本含义,就是用兵一定要充分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所以他还说过这样一句话:“宁可数月不开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计算。”
1853年冬天,湘军组建之初,咸丰皇帝几次下诏,令曾国藩迅速率部东下增援安徽。曾国藩却认为湘军的准备远不充分,因而拒不出军。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这次由湖南招兵东下,必须选拔训练有素的士卒,准备精良坚利的器械。水军要船多炮足,陆军要将士同仇敌忾,抱定三年不归的决心,去迎接艰苦卓绝的战斗。哪里可以像儿戏一样组建成军,匆匆开拔呢?现在的部队,人都是乌合之众,器都是苦窳之械,船只不满200,炮位不满500,就好像是大海簸豆、黑子著面一样,纵使能够到达安徽,究竟于大局有多大的补救?所以他认为必须有战舰200号,再以民船七八百只补充,载着大小炮1 000余尊,水军4 000人,陆军6 000人,夹江而下,明年开拔。这样才会稍微成些气候。否则名义上是大兴义师,实际上就如同矮人观场一般,不值得方家一笑。
对于他的抗旨不遵,咸丰皇帝十分恼怒,斥责他“偏执己见”,“漫自矜诩,以为无出己右者”。曾国藩却依然不为所动,申辩说:“与其将来毫无功绩,受大言欺君之罪,不如此时据实陈明,受畏葸不前之罪。”
直到第二年初湘军水师真正练成,曾国藩才率水陆军17 000余人出师迎战,首战湘潭,大败南路太平军。接着又进行了岳州之战,太平军虽然英勇善战,多次给湘军以重创,但胜少败多,终于被湘军赶出了湖南。
湘军也由此成为太平天国起义以来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强硬对手。
1860年,太平军再破江南大营,攻占了苏州、常州等地。咸丰皇帝两次下诏,让曾国藩率军迅速前进,收复苏州、常州,曾国藩却再次以兵力单薄为由加以拒绝。他在给皇帝的折子中说,如果苏州常州没有丢,确实应该率兵赴援,以保住这块完整的地区;苏州、常州既然已经丢了,那就必须统筹全局,选择下手的关键,讲求立足的根本。
接下来他为皇帝分析说,自古以来想平定江南的叛乱者,南面的军队一定要从浙江进攻,北面的军队必须先攻克安徽的池州和芜湖。有了这样的根本,才能取得以上制下的有利态势,否则永远没有平定乱军的那一天。
后来镇压了太平天国,靠的正是曾国藩的这个战略。
先胜后战,谋定而动,是曾国藩始终坚持的原则。不管遇到多大的压力,甚至遭到皇帝的斥责,他都绝对不贸然进军,打那些没有把握的仗。
胡林翼也说:“战事之要,不战则已,战则须挟全力;不动则已,动则须操胜算。”
要么不打,要打的话就要放手一搏。要么不动,要动的话就要先操胜算。
这也正是湘军最后能够打败太平军的基本战略方针。
无论是战场还是商场,如果不是“先胜而后求战”,而是“先战而后求胜”,往往都会让你付出惨重的代价。
2003年,TCL发起了进军欧洲的战略举动。同一年TCL收购了法国汤姆逊公司的彩电和DVD业务,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供应商。2004年,TCL再下一城,并购了法国阿尔卡特公司的手机业务,这是当时中国手机行业最大的跨国并购案。
踌躇满志的TCL董事长李东生还立下誓言,要在18个月内让并购业务扭亏为盈。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接下来的两年里,TCL连续巨亏了50亿元。最后,TCL不得不在2007年剥离欧洲公司业务,退回中国市场。
TCL兵败欧洲。
TCL大张旗鼓的国际并购为什么大败而归?
李东生的反思主要是四条:一是在做决策的时候,在已经看到风险的时候,却没有抵得住诱惑,包括成为全球第一的诱惑,国家领导人在后面看着你签字的诱惑;二是在操盘的过程中,对实际的困难估计不足;三是对市场、产业转型对并购所带来的冲击和困难不够谨慎;四是对相关国家法律的了解不够透彻。
一句话,就是在没有胜算的情况下,却贸然出兵,最后只能落个“败兵”的下场。
所以真正的智者,都是明白并坚持“先胜而后求战”。
子路曾经问孔子:“子行三军,则谁与?”您若是统领三军,您会选择与什么样的人一起作战呢?
孔子的回答是:“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赤手空拳却非要和猛虎搏斗,没有船只却非要徒步渡河,这种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一起作战的。与我一起作战的人,一定是遇事谨慎、谋定后动之人。
毛泽东一定会喜欢孔子的这个回答,因为先胜而后求战,不打无准备之仗、无把握之仗,慎重初战,避免不利决战、执行有利决战,这些也都是毛泽东的基本作战原则。
毛泽东早在红军时期反复提出要力戒浪战,不可轻敌,不打则已,打则必胜。他告诫指挥员说,“应当从稳当的基点出发,不做办不到的事”,“我们应当在稳当可靠的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的胜利”,“不可举行勉强的无把握的作战”,“不到决战的时机,没有决战的力量,不能冒冒失失地去进行决战”。
林彪打仗,也反复强调反对打“莽撞仗”。
企业决策也是如此。一般的投资者,往往会抱着这样的想法:赚钱就要冒险,赚大钱就要冒大的风险。
其实,真正的投资高手,反而是风险的厌恶者。他们从来不是靠一时的运气或冒险,他们出手一定是有了足够的胜算。他们不打无把握之仗。他们总是在具有胜算的时候大胆下注,在不具胜算的时候谨慎行事,甚至一动不动。
这就是高手和一般人的根本不同,这也是赢家和输家的根本不同。
冒有胜算的风险
不过,先胜而后求战,不打无把握之仗,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冒险。
战争的特点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用克劳塞维茨的话来说,战争的所有行动中,有四分之三的因素是潜藏在或大或小的不确定性迷雾之中。你所有的决策都必须在信息不完全、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来。你不可能具备百分之百的胜算。
战争中的胜算,永远是在四成到七成之间。七成以上把握的仗你甭奢望,四成以下的仗你不能打。
从来就没有完美的机会,等待完美机会的人注定无法成事。
胡林翼说:“求万全者,无一全。处处谨慎,处处不能谨慎。”“兵事怕不得许多,算到五六分,便须放胆放手,本无万全之策也。”
巴顿将军也说:“下周才能制订出来的计划再完美,也不如一个现在就可以强有力执行的好计划。”
所谓的把握,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把握;所谓的胜算,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胜算。无论是战争还是商业,过于谨慎,都会失去最好的机会。
用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的话说:“最大的风险就是不冒任何风险,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唯一肯定会导致失败的战略就是不冒任何风险。”
事实上,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准确判断并果断承担风险,是一个高手必备的素质。你必须在具有风险的情况下,抓住那些转瞬即逝的宝贵机会。
所以真正的高手,不是不冒险,但他们冒的是有胜算的风险。
冒险和鲁莽并不是一回事儿。毛奇有一句著名的格言:“先计算,后冒险。”
粟裕也说:“出奇制胜,常常被视为险招儿,也确实具有风险性。必须使自己的行动建立在对敌我双方情况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不确定性是你改变不了的,但是风险却是你可以把握的。
你肯定知道仁川登陆的故事吧,那是麦克阿瑟指挥的一场经典作战行动。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迅速越过三八线,势如破竹,不断向南推进。
到8月中旬,人民军已经控制了朝鲜半岛90%的土地和92%的人口。当时的韩国军队和美军被压缩在朝鲜半岛东南端的以釜山港为核心、不到1万平方公里的地区。
“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一方面,以第八集团军在釜山加强正面防御;另一方面,在整个朝鲜半岛的蜂腰部仁川实施登陆作战,一举切断朝鲜军的补给线和退路,与第八集团军一起,对朝鲜军队形成腹背夹击之势。
这一行动方案代号为“烙铁计划”。
然而,这一方案却遭到了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拉德利上将、陆军参谋长柯林斯上将和海军作战部长谢尔曼上将等军方最高首脑的一致反对。
因为在美军高级将领们看来,仁川这个地方,根本就不适合进行登陆作战。仁川港的潮汐落差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最大落差可达10米。涨潮时所有船只都可以进港,但退潮时所有船只都会搁浅。所有的车辆、人员、物资都会完全陷在千百年来淤积的烂泥形成的滩涂之中,动弹不得。在这样的滩涂上登陆,无疑会成为敌人的活靶子。
此外,仁川港中还有一个小岛,就是月尾岛。月尾岛上有朝鲜守军,控制了进出港口的唯一一条航道。而且这条航道非常狭窄,只要有一艘船在航道内被击沉,就将彻底堵塞整个航道。
鉴于此,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得出了结论:仁川具备不适合登陆作战的几乎所有条件。甚至有人直言,如果仁川登陆能够成功,有关登陆作战的教科书都必须重写。
布拉德利派出柯林斯上将、谢尔曼上将和爱德华空军中将专程前往东京,企图说服麦克阿瑟放弃这个疯狂的方案。
然而,麦克阿瑟却不为所动,他对将军们说:“你们提出了关于无法登陆的种种因素,恰恰会是我登陆成功的根本依据。因为既然你们都不相信这个地方会登陆成功,敌人就不可能预料我会在这里行动。”
他还举了当年英国人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突袭成功的例子。就是因为英国士兵爬上了别人认为根本不可能爬上去的高岸,才使法国的守卫猝不及防。仁川正是可以这样出奇制胜的地方。
他还说,他相信海军胜过海军相信自己,因为美国海军在二战的多次登陆作战中都克服了看起来无法克服的困难。海军肯定可以胜任仁川登陆的作战计划。
麦克阿瑟保证说:“假如我的估计不准确,而且万一我陷入无力应付的防守局面,我将亲自把我们的部队撤退下来。那时唯一的损失只是我个人职业的荣誉而已。但仁川之战绝不会失败,并且必将胜利,它将挽救十万人的生命。”
在场的所有人都被他的演说打动了。他说服了前来说服他的将军们。
其实,麦克阿瑟绝非莽撞之徒。为了解仁川港的情况,他曾经派出了大量侦察机以及情报人员、海洋专家和蛙人对仁川港进行了周密的侦察,以详细了解仁川的潮汐和泥潭情况、海岸的高度以及月尾岛的防御部署等。
经过分析,麦克阿瑟得出了结论:由于潮汐的变化,仁川这个地方,一个月里有一天,一天里有早晚各3个小时,是可以完成登陆作战的。
在麦克阿瑟的坚持下,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以及杜鲁门总统,都批准了麦克阿瑟的行动方案。
1950年9月15日,经过充分准备的美军发起了仁川登陆。正如麦克阿瑟所料,朝鲜军队根本没有想到美军会在仁川登陆,仁川地区的防守非常薄弱,只有1 000多名缺乏训练的地方部队。
美军以极小的代价便在仁川登陆成功,并突破了仁川防线。登陆的美军乘机向汉城发起攻击。汉城离仁川只有37公里。汉城也很快落入美军之手,朝鲜军队的补给线被彻底切断。
朝鲜军队因此腹背受敌,陷入合围,在南北美军的夹击之下,兵败如山倒,全线溃败,只有不到25 000名朝鲜人民军士兵撤回了三八线以北。而美军则乘胜长驱直入,一直打到鸭绿江边。朝鲜战争的战局由此出现了戏剧性的逆转。
你看出麦克阿瑟的高明之处了吗?在常人看来,麦克阿瑟的计划纯属冒险。但是麦克阿瑟非常清楚,他的冒险,是经过了精心计算的冒险,是有胜算的冒险。
和美军的仁川登陆一样,二战时期的诺曼底登陆行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军的空袭行动,还有孟良崮战役华东野战军围歼整编七十四师,这些都是现代军事史上最大胆、最惊心动魄的军事行动。
这些行动能够成功的共同原因,除了大胆的决策出乎对手意料,还在于行动的发起者,无一例外地通过精细的计算、周密的计划、巧妙的伪装、干净利索的执行以及完美的协同等等,使风险降到了最低点。
风险变成了有把握的风险。
商战也是如此。商战史上最令人惊心动魄的一仗,大概是索罗斯大战英格兰银行、狙击英镑的那一仗了吧。这一仗索罗斯加了杠杆,押上了100亿美元。在普通人来看,这简直是疯狂的赌博。
索罗斯为什么敢这样出手?
因为他早已有了把握:假如错了损失不大,假如对了能赚很多。而且对的可能性极大。结果他大获全胜。
他冒的,同样是经过计算的风险。
英国培生集团董事长丹尼斯·史蒂文森在谈到冒险时说:“有一次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请我们吃饭,席间有人介绍我时说:‘这是一个敢冒险的人。’但我自己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别人认为我在冒险,但其实我的每一个决定都是计算好的,是有胜算的。因此我投资的金额虽大,但所承担的风险却并不大。我的‘冒险’,实际上是有胜算下的举动。真正的企业家不是不顾血本的赌徒。”
孙子说:“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没有脑子却大大咧咧轻敌冒进,这样的人一定会被对手擒杀。
战争最忌匹夫之勇,莽撞之行,浮躁之气。
优秀的企业家和优秀的将军一样,他们会冒险,但他们的冒险,往往都是经过精心计算和计划的。
把敢于冒险与鲁莽行事区别开来的,是对风险与收益深思熟虑的权衡,是对决定成败的关键细节的把控。
刘伯承在谈到军队中优秀参谋人员的素质时,曾经用了八个字——胆大包天,心细如发。决策时要胆大,计算时要精准。
所以,“先胜”的另一面,就是要冒有胜算的险。准确地判断形势并果断地承担风险,是高手之所以成为高手的基本特质。 全球战略思想研究合集(套装共8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