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坚持与时俱进,推进制度创新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党支部工作手册(2021年版)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三节
坚持与时俱进,推进制度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完善各个方面的制度,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党内教育、管理、监督的制度,都需要根据新的形势加以完善。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也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制度创新。
一、在建立制度落实的长效机制上求创新
党的传统、党的制度、党的作风,不只是在一两次整风或主题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中才应该坚持,而是必须贯穿于党支部自身建设过程的始终,贯穿于党的基层组织带领人民群众发展经济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的伟大实践的全过程。要建立党支部内部抓制度落实的长效机制,必须突出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制度落实的有效载体
制度如果没有具体的体制和机制作保障,就失去了其落实的现实载体,就等同于一纸空文。例如,如何保障党员对党支部工作的批评建议权,扩大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权,仅仅停留在党章和条例对党员权利的原则性规定上是不够的,党的基层组织要不断创造扩大党员参与的渠道和有效的制度、机制保障。如:一些地方创造了“谈心日”“接访日”等制度,这些就是党员民主参与权利的有效载体。党支部的责任就是根据自身的实际,不断创造这些有效的形式和载体,并使之制度化,以形成抓落实的有效机制。
(二)抓制度落实的监督机制
要保证党支部各项制度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必须建立完整配套的监督机制,逐步实现党内监督工作的制度化、法律化,以制度监督保证制度的实施。在党支部建设中,既要有支部委员会对普通党员的监督,也要有普通党员对支部书记和其他委员的监督;既要有对支部领导班子的监督,也要有对参加本支部组织生活的党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的监督;既要有支部内部的自我监督,也要接受群众对支部工作的监督;既要接受党内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也要接受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群众自治组织和民主党派的监督。
(三)抓支部委员的带头作用
制度是由人来制定的,也必须由人来执行。人的因素,尤其是领导者的因素对党内各项制度的落实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支部委员会成员在支部生活中,既是教育者,也应该是被教育者;既是组织制度实施的领导者,也应该是严格执行制度的表率;既是党员执法执纪情况的监督者,也是被监督者。委员们的制度意识和带头作用如何,对党员的行为影响极大,对维护制度权威的影响极大,对支部整个制度建设影响极大。只有党支部书记、委员都以身作则,才能带出一支严格执法、执纪的党员队伍。
二、在坚持与时俱进、完善制度体系上求创新
制度建设离不开制度创新。党支部是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同时也是制度创新的主体。不要以为制度创新只是党的领导机关的事,领导机关只是起一个加工厂的作用,党内制度创新的真正源泉在实践,在基层,在群众之中。党的基层支部在制度建设中担负着重大责任。
(一)把制度创新与总结新鲜经验结合起来
制度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党的自身建设经验的条文化、规范化、固定化。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各地在加强基层党支部自身建设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做法,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这些经验都是推进制度创新的宝贵材料。基层党支部在加强自身制度建设方面,应该注意及时总结这些新鲜经验。总结经验,既包括总结自己的亲身实践,也包括学习他人的经验。应处理好发挥自身优势与吸收、借鉴他人经验的关系,绝不能故步自封,盲目排外。要通过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集思广益,根据自己的实际,创造新的制度和办法,然后付诸实施。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就坚持,就使之制度化;不适合自身情况的,执行效果不太好的,抓紧完善或纠正。
(二)把制度创新与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起来
当前,基层党支部总的说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存在软弱涣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的问题;有的支部内部存在责任不清、目标不明、决策不民主、程序不规范、办事不公开、干部作风不扎实等问题。因此,党支部工作要上新水平,就必须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一套新的制度和机制,探索一条依靠制度建设来解决突出矛盾、促进支部各项工作开展的新路子。
(三)把制度创新与细化原有制度结合起来
细化原有的制度,形成保证原则性制度实施的程序性制度,这也是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村党支部是村级其他一切组织的领导核心,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两者的职能是不同的,这一点非常明确。但在实践中,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呢?就需要农村基层党支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一些具体的制度,以保障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和村民委员会自治职能的发挥。比如,从制度上如何确立“两委”班子具体的职能划分,如何正确处理支部党员大会的决策功能与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对村级事务的决策功能的关系等。这些都有待于在实践中摸索,积累经验,确立适合自己特点的有效制度,促进“两委”班子的团结,保证村级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
【深度思考】
1. 为什么说制度问题更具有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稳定性?
2. 如何提高党支部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3. 党支部书记如何抓好制度的落实? 党支部工作手册(202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