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中信出版2020年度好书-经济管理(套装共12册)

第二十章 粮食生产与需求预测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中信出版2020年度好书-经济管理(套装共12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五篇

  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与对策

  粮食安全战略:口粮自给、适度进口,平时吃好、战时吃饱;开展第四次农业体制改革,推进第二次绿色革命,持续推进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生态化”,加速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根本性转变。

  粮食安全对策:八管齐下,实施两大工程;要粮与技、生粮于地、产粮于海、存粮于山、生粮于改、储粮于友、节粮于用、稳粮于共同体,实施8亿吨粮食安全工程、大豆进口替代工程。

  粮食安全措施:粮食品种更换两代,复种指数提高5个百分点,扩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耐盐碱水稻、藜麦种植取得重大突破。

  第二十章 粮食生产与需求预测

  粮食生产与需求预测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因为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但在正常情况下,粮食的生产与消费是有规律可循的。粮食生产总是随着技术、农民积极性的变化而变化,而农民积极性又随着政策的变化而变化。当政府重视、投入增加时,粮食增长就快,反之亦然。粮食消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而不断提高,但参照国际经验,当人均粮食消费达到700千克时,粮食消费增长速度会下降。当前,我国人均粮食消费达470千克,人均粮食消费还有200多千克的上升空间,在人口高峰期前,粮食安全的弦始终不能松。

  本章在对国内外人口、经济、城镇化水平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对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进行评估,对粮食消费需求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对我国2030—2050年的粮食生产与消费需求进行了分析预测。结果表明,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2030年、2040年粮食产能有望达到7.5亿~9亿吨,粮食消费量可能达到9亿~10亿吨,需要进口粮食1亿吨左右。

  一、人口高峰在14.4亿左右

  关于中国人口的预测,有多种不同的方案,但多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口数量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高峰。

  (一)2030年人口将达到14.4亿左右

  2019年6月,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9》显示,全球人口预计在未来的30年再增加20亿,从2019年的77亿增加至2050年的97亿。由于长期的低生育率,2019—2050年,约有55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会减少1%,其中26个国家的人口数量会减少10%,中国的人口数量会减少2.2%,约3100万人。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18年人口总数为13.95亿。按照联合国人口展望报告的中水平预测方案,中国总和生育率设定为2015—2020年1.63、2020—2025年1.66、2025—2030年1.69、2030—2035年1.71、2035—2040年1.72、2040—2045年1.74、2045—2050年1.75,中国人口将在2031年达到峰值14.35亿人,从2032年开始进入持续的负增长,2050年降至13.74亿人(见图20-1)。

  图20-1 1950—2050年中国人口总数

  资料来源: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9》。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20》预测,中国人口2030年将会达到峰值14.41亿人,2050年减少到13.64亿人。世界银行预测,中国2030年人口高峰达到14.38亿人,2040年和2050年人口分别降至14.24亿人和13.77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蔡舫预测,中国2045年左右达到人口峰值14.9亿人。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预测,低生育和出生人口规模的减少将促使人口增长继续放缓,2029年中国人口预计14.36亿人。综合多种预测结果,中国人口到2030年将达到14.4亿左右,2050年达到13.7亿左右。

  (二)城镇化率有望达到70%以上

  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1978年,中国启动人口城镇化进程,从2000年开始加速,到2017年城镇化水平提高了40个百分点。《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预计,2020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

  2019年年末,中国城镇常住人口为84843万,占总人口的60.6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2010—2019年,中国城镇化速度保持在年均1.78%左右。从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来看,当城镇化率超过60%以后,城镇化速度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放缓。

  《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9》预测,按照中国2000—2017年的发展速度,2018年的人口城镇化水平可以达到60%,标志着中国的人口城镇化进程目前已进入中期发展阶段的后半期。联合国2018年预测,中国城镇化中期发展阶段将在2030年结束,人口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人口城镇化自2031年开始进入后期发展阶段,于2050年达到80%。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魏后凯(2016年)预测,2020—2030年、2030—2040年、2040—2050年中国城镇化速度分别为1.27%、0.98%和0.79%,城镇化速度呈现逐步降低趋势。综合多种预测方案,中国城镇化率在2030年、2040年、2050年将分别达到68%、75%和80%左右。也就是说,中国城镇人口在2030年和2050年分别达到9.82亿人和11.21亿人(见图20-2)。

  图20-2 1985—2050年中国城镇和农村人口数

  (三)GDP总量达到160万亿左右和350万亿左右

  2018年,中国GDP增幅为6.57%、GDP总量达到83万亿元(按2015年价格水平,下同)。关于经济增速的研究和预测有很多,结论也有一些差别,但总体来看,在之后的30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甚至接近全球经济增幅,基本成为共识。

  世界银行预测,未来中国经济增速将逐步下行,大约每10年下行1个百分点,到2050年前后,中国经济增速大致在略高于4%的区间,GDP总量突破100万亿美元。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蔡昉等(2018年)研究认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增速保持年均9.5%的增长,人口红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2050年的经济增速会跌到3%的世界水平。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白重恩(2018年)研究认为,预计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在2021—2025年降至5.57%,在2026—2030年降至4.82%,在2031—2035年降至3.94%,在2036—2040年降至3.40%,在2041—2045年降至3.46%,在2046—2050年降至2.98%的水平。

  我们在《填平第二经济大国陷阱:中美经济差距与趋势》中预测,按照高、中、低三个方案,2025年中国的GDP分别达到135.6万亿元、133.7万亿元、130.6万亿元,2035年中国的GDP分别达到220.3万亿元、217.7万亿元、212.6万亿元(见表20-1)。

  表20-1 2025—2035年中国经济增长潜力预测

  资料来源:《填平第二经济大国陷阱:中美经济差距与趋势》。

  本研究综合多方预测结果,根据中水平方案预测,中国2030年GDP增幅为5%、GDP总量达到162万亿元,2050年GDP增幅降低到3%、GDP总量达到351万亿元。

  按照2018年1美元兑6.6174元人民币的平均汇率,中国2018年GDP总量为12.6亿美元,人均9021美元;2030年GDP总量达到24.5万亿美元,人均1.71万美元;2050年GDP总量达到53.17万亿美元,人均3.87万美元。

  二、粮食总产有望达到7.5亿~9亿吨

  随着粮食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未来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提升,2030年和2050年粮食生产能力有望分别达到7.5亿吨和9亿吨。

  (一)粮食产量预测的基本假设

  耕地面积保持基本稳定,复种指数提高到130%左右。我们预计,国家将继续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基本农田建设,耕地面积继续保持在20亿亩以上,耕地质量平均提升1个等级。南方双季稻地区单改双取得一定成效,二熟区复种指数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到2030年,复种指数有望提高5%左右;到2050年,复种指数有望再提高2%,复种指数提高到130%左右。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中有增。我们预计,未来国家生产政策引导和农民种植意向会根据消费需求进行长期性调整,需求量较大的玉米、大豆的播种面积会进一步增长。

  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水平保持增长,到2030年有望提高15%,到2050年有望再提高10%左右,但平均增幅有所降低。我们预计,未来主要粮食作物品种更新、作物抗逆性、高产性进一步提升,每10年将更换一次品种,每次更换单产提高7%左右;但变革性技术应用的可能性不高,主要作物单产水平将继续保持增长,增幅有所降低。

  (二)粮食总产有望达到7.5亿~9亿吨

  根据以上对中国粮食生产的总体判断,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粮食生产实际情况,按照高、中、低三种方案,我们对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四种粮食2030—2050年的产量进行了预测。

  在农业和粮食政策改革取得较大突破、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取得较大进步的情况下,高水平方案实现的可能性较大;在农业和粮食生产继续处于优先发展地位,农业科技水平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的情况下,中水平方案实现的可能性较大;在农业和粮食优先发展地位略有动摇,或农业科技发展部分受阻的情况下,低水平方案实现的可能性较大。

  在高水平方案下,2030年、2040年、2050年四种粮食总产将分别达到7.68亿吨、8.58亿吨和9.59亿吨,年均增速为1.38%。在中水平方案下,2030年、2040年、2050年四种粮食总产将分别达到7.50亿吨、8.26亿吨和9.09亿吨,年均增速为1.21%。在低水平方案下,2030年、2040年、2050年四种粮食总产将分别达到7.03亿吨、7.81亿吨和8.69亿吨,年均增速为1.03%。

  预测结果表明,在高水平方案下,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的总产年均增速分别为1.27%、1.23%、1.50%和1.90%;在中水平方案下,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的总产年均增速分别为1.14%、1.05%、1.30%和1.76%;在低水平方案下,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的总产年均增速分别为0.97%、0.95%、1.16%和1.50%。

  表20-2为2020—2050年中国主要粮食产量预测情况。

  表20-2 2020—2050年中国主要粮食产量预测(单位:万吨)

  (三)四种主要粮食产量预测

  根据中水平方案预测,2030年、2040年、2050年和2018年相比,四种粮食总产增幅分别为21.04%、33.29%和46.78%,年均增幅为1.21%。2018—2050年中国主要粮食产量如图20-3所示。

  图20-3 2018—2050年中国主要粮食产量

  稻谷:产量预计达到2.53亿~3.04亿吨,年均增速为1.14%。1991—2018年,稻谷总产从17933万吨增加到21153万吨,增长了17.95%,年均增长0.61%。中水平方案预计,2030年、2040年和2050年,稻谷总产分别增加到25291万吨、27716万吨和30375万吨,分别比2018年增长19.56%、31.03%和43.59%,年均增长1.14%。

  小麦:产量预计达到1.54亿~1.84亿吨,年均增速为1.05%。1991—2018年,小麦总产从9126万吨增加到13200万吨,增长了44.63%,年均增长1.38%。预计到2030年、2040年和2050年,小麦总产分别增加到15413万吨、16858万吨和18438万吨,分别比2018年增长16.77%、27.71%和39.68%,年均增速为1.05%。

  玉米:产量预计达到3.21亿~3.91亿吨,年均增速为1.30%。1991—2018年,玉米总产从8622万吨增加到25892万吨,增长了300.29%,年均增长4.16%。考虑到玉米增产主要是挤占大豆的播种面积,未来大豆的播种面积将会大幅度恢复,玉米增产幅度可能会大幅降低。预计到2030年、2040年和2050年,玉米总产分别增加到32073万吨、35429万吨和39136万吨,分别比2018年增长23.87%、36.83%和51.15%,年均增速为1.30%。

  豆类:产量预计达到2205万~2969万吨,年均增速为1.76%。1991—2018年,豆类总产从1163万吨增加到1698万吨,增长了45.94%,年均增长0.14%。考虑到大豆自给率的严重下滑,未来大豆的播种面积将会大幅度恢复。预计到2030年、2040年和2050年,豆类总产分别增加到2205万吨、2559万吨和2969万吨,分别比2018年增长29.84%、50.69%和74.88%,年均增速为1.76%。

  三、粮食消费量将达到8亿~10亿吨

  研究表明,当居民收入在1万美元以下时,民众对食物消费的弹性较大,收入越高,肉、蛋、奶、水产等动物蛋白消费水平越高。当居民收入超出1万美元时,民众进入相对富足的阶段,食物消费模式和结构趋于稳定,肉、蛋、奶、水产等动物蛋白消费总量弹性降低。台湾与大陆食物消费结构相似,在2000年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后,其口粮消费量逐步稳定在90千克左右,肉类和水产消费量在110千克左右。美国、日本及欧洲也有类似的规律,但由于饮食习惯不同,食物消费略有不同——美国的肉类消费较多,日本、韩国等水产消费较多。

  (一)人均粮食消费持续增加,有望达到560~750千克

  2018年,中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为530.79千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居民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需求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居民成为城镇居民,其生活水平和生活习惯也逐步接近城镇居民水平,动物性食品消耗也将进一步增加。按照中等水平预测,预计到2030年和2050年,中国人均粮食消费量将分别达到561.46千克和748.64千克,粮食消费总量将分别达到8.06亿吨和10.29亿吨。

  (二)口粮消费将继续降低,2050年将下降38%左右

  城乡居民家庭口粮消费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在外消费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城镇居民在外就餐口粮占10.86%,农村居民在外就餐口粮占8.71%。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口径的变化,2012年及以前城镇居民口粮消费为商品粮,2013年以后为原粮。在城镇居民消费中,口粮主要以大米、面粉为主,2012年及以前居民购买的商品粮按0.7的加工系数换算成原粮。

  中国居民的消费习惯以米面为主,以其他谷物、豆类和薯类为补充,口粮消费主要以稻谷和小麦为主。2009—2018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居民口粮消费中的稻谷、小麦、玉米、豆类和薯类的比重分别为57.54%、33.70%、3.57%、4.75%和0.43%。2018年,口粮消费占稻谷、小麦、玉米、豆类消费总量的比重分别为73.62%、70.25%、3.31%和11.97%。

  预计到2030年,稻谷、小麦、玉米、豆类口粮消费将分别达到12076.68万吨、7074.86万吨、749.95万吨和996.49万吨。到2050年,稻谷、小麦、玉米、豆类口粮消费将分别达到7543.80万吨、4419.37万吨、468.47万吨和622.47万吨。

  (三)饲料粮消费还将持续增长,2050年将达到58467万吨

  中国健康营养调查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城镇居民在外就餐肉类占21.45%,农村居民在外就餐肉类占14.51%。2018年,城镇居民猪肉、牛羊肉、禽肉、蛋类、水产、奶类的消费量分别为28.90千克、5.35千克、12.48千克、12.01千克、17.43千克和18.71千克。根据预测,2050年消费量和2018年相比分别增长198.12%、350.81%、182.63%、137.49%、135.61%和188.45%。2018年,农村居民猪肉、牛羊肉、禽肉、蛋类、水产、奶类的消费量分别为26.90千克、2.46千克、9.36千克、8.86千克、8.96千克和7.35千克,2050年的消费量和2018年相比分别增长220.38%、476.49%、220.38%、188.45%、291.29%和339.65%(见图20-4)。

  图20-4 2000—2050年城乡居民动物性食品消费量

  关于猪肉、牛肉、羊肉、禽肉、蛋类、水产、奶类消费量与饲料粮的转换率,各种报告给出了差别较大的估算方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5年给出的转化指数为4.5、4.5、4.5、2.7、2.7、0.32、0.80,美国农业部(USDA)1997年给出的转化指数为3.48、0.40、0.36、2.09、2.78、0.50、0.35,韩昕儒等2014年综合各方数据给出的转化指数为2.87、1.71、1.53、2.09、1.67、0.55、0.45,王立新等2019年给出的转化指数为2.72、2.1、2.2、2.3、1.91、0.98、0.40,综合多方数据和中国养殖业实际情况,本书采用的转化系数分别为3.48、2.20、2.20、2.30、1.90、0.98、0.40。

  2018年,城乡居民饲料粮消费总量分别为15042.42万吨和8243.69万吨。预计到2030年,城乡居民饲料粮消费总量分别增加到24156.83万吨和9691.33万吨,分别比2018年增长60.59%和17.56%。到2050年,城乡居民饲料粮消费总量分别增加到47831.89万吨和10634.62万吨,分别比2018年增长317.98%和29.00%。

  按照养殖业结构和饲料配比,在饲料消费中,稻谷、小麦、玉米的比重分别为7.04%、5.35%和80.09%,其他粮食占7.52%。2018年,稻谷、小麦、玉米的饲料用粮分别为1640万吨、1246万吨和18650万吨。预计到2030年,稻谷、小麦、玉米的饲料用粮分别增加到2383.87万吨、1811.16万吨和27109.22万吨。2050年,稻谷、小麦、玉米的饲料用粮分别增加到4117.69万吨、3128.44万吨和46826.22万吨。

  (四)种子用粮消费将小幅增长,2050年有望达到1285.48万吨

  《农业生产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及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计算结果表明,近20年来,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的种子用粮与总产量的比重相对稳定,分别为1.02%、3.45%、0.73%和3.70%。

  2018年,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的种子用粮分别为216.63万吨、455.45万吨、188.65万吨和62.85万吨。预计到2030年,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的种子用粮分别增加到243.23万吨、510.17万吨、216.66万吨和75.15万吨,分别比2018年增长12.28%、12.01%、14.83%和19.56%;2050年,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的种子用粮将分别增加到295.03万吨、616.37万吨、272.86万吨和101.21万吨,分别比2018年增长36.19%、35.33%、44.64%和61.03%。

  四、粮食进口量缺口仍将在1亿吨左右

  进口粮食数量直接关系到“饭碗能不能端在自己手中”,近5年我国粮食进口一直在1亿吨左右。随着中央“保粮食安全”政策的落实与科技进步,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中国粮食生产与消费将同步增长,粮食进口量有望继续控制在1亿吨左右。随着海外粮食基地的增加,进口量应适当增加,人均粮食进口量应该控制在90千克左右,比2018年增长16%左右,这既不会引发世界粮食市场的波动,也不会引起国内消费者的担忧。我们在1995年曾经判断“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可忧,不可怕”,未来20年粮食安全的态势应该也是如此。我们不必过于担忧,也千万不能麻痹大意。

  (一)口粮完全自给,粮食总量缺口1亿吨左右

  以中等水平来预测粮食生产和消费的结果如表20-3所示。

  表20-3 2018—2050年主要粮食供需总量情况(单位:万吨)

  由于口粮消费的持续降低,主要作为口粮消费的稻谷和小麦在2018年基本达到供需平衡。由于口粮消费需求的进一步减少以及产量的逐年增长,之后我国将实现口粮的完全自给,稻谷和小麦将呈现净出口态势。

  由于饲料粮消费的快速增长,主要作为饲料粮消费的玉米的需求量增长较快,2030年、2040年和2050年供需缺口预计将分别达到8342万吨、1.75亿吨和2.93亿吨。

  由于国内植物油消费增幅的降低,以及国内大豆生产能力的恢复和提升,国内大豆的供给能力将持续提升,2030年、2040年和2050年大豆进口预计将降低到6395万吨、4445万吨和2771万吨左右。

  稻谷和小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玉米的替代品用于饲料消费,未来稻谷和小麦的过剩供应将有效弥补玉米进口量的大幅增长。我们预计,粮食综合供需缺口于2030年达到5590万吨,2040年达6948万吨,2050年达到11972万吨。

  (二)粮食自给率逐步提升,人均缺粮约90千克

  根据预测结果,主要粮食人均供需情况如表20-4所示。

  表20-4 2018—2050年主要粮食人均供需情况(单位:千克)

  (续表)

  2018年,中国粮食总产达到6.19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43.92千克;粮食总消费量达到7.41亿吨,人均粮食消费量为530.79千克,人均粮食进口量达到86.87千克。

  预计到2030年,中国粮食总产为7.0亿~7.7亿吨,粮食总消费为7.9亿~8.3亿吨。按照中等水平预测结果,人均粮食占有量、消费量分别为522.50千克和561.46千克,粮食供需缺口将达到人均39千克左右。

  2040年,中国粮食总产为7.8亿~8.6亿吨,粮食总消费量为8.5亿~9.5亿吨。按照中等水平预测结果,人均粮食占有量、消费量分别为581.40和630.33千克,粮食供需缺口将达到人均49千克左右。

  2050年,中国粮食总产为8.7亿~9.6亿吨,粮食总消费量为10亿吨左右。按照中等水平预测结果,人均粮食占有量、消费量分别为661.53和748.64千克,粮食供需缺口将达到人均87千克左右,与2018年缺口水平相当。 中信出版2020年度好书-经济管理(套装共12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