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远程人的生活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套装共18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07 远程人的生活
找到自己的作息规律
Building a routine
就算没有其他意义,朝九晚五的标准通勤式生活至少可算是很有规律。每天,闹钟在差不多同一时刻响起,你坐上火车,朝着办公室出发。回到家之后,你松开领带,往玻璃杯里给自己倒上一杯威士忌……好吧,或许你的每一天没有这么“50年代”,但你明白我的意思。
在家工作让人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对于被困在格子间里、数着钟点盼下班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终极梦想,可现实却没有如此干脆利落。缺少了清晰的界限和规律,事情有可能变得阴郁起来。
如果你在某个时段不需要出门,你很可能会在床上赖到中午,在笔记本电脑上随意地工作一会儿。或许,你会任由工作侵占了整个晚上,而你本应该用这段时间来陪伴配偶和孩子的。“爸爸,你为什么不跟我们一起看节目呀?”
有些人可能会在这种自由散漫的生活方式中过得如鱼得水,但绝大多数人还是需要某种规律——起码是在大多数时间里可以依靠的东西。在“把电脑设备区分开”那一节中,我们会谈谈如何运用不同的科技手段来工作和休闲,但事实是,只要你想为生活引入些规律,还是有很多窍门可用的。
比如,舒适的运动裤。你的身体会非常舒服,但它是否对你的精神状态有好处?这个问题值得好好想想。同理,把休闲时用的电脑跟工作电脑分开是有好处的,根据你是处于工作状态还是休闲状态来调整着装,这也很有帮助。
这并不是说,你应该天天都穿得西装笔挺(但是,如果你喜欢这样,就尽管系上漂亮领结吧!)。我们只是建议,你应该把工作和休闲区分开。不管穿什么,看上去得体就可以了。我们有位名叫诺亚的员工用拖鞋来区分工作与生活:一双工作时穿,一双休息时穿!并不是每个人都使用这种小道具,也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这种心理上的划分,但是,如果你早上很难进入工作状态的话,把裤子穿上试试看。
另一个窍门是把一天分成几个时段:阅读最新资讯、协作、专心工作。有些人喜欢在上午抓紧处理邮件、查看行业新闻,做一些强度不大的事情,午饭过后再专心处理棘手事项。
你或许喜欢把它倒过来,这都取决于你自己的习惯。例如,当戴维在西班牙工作的时候,他喜欢在清晨把事情做完,此时美国的同事们都还在睡梦中。上午晚些时候和下午,他和家人共度时光,休息,然后把晚上用来跟同事们协作。
最后,你还可以运用家里的房间来实现状态切换。把工作全部留在工作间里。在客厅或卧室里绝对不看工作邮件,不要“再做一点工作”。
每个人有自己的习惯,所以,这些关于如何规律生活的建议只是建议。如果你喜欢随性地做事,决定权在你。但绝大多数人还是需要一些架构和规律的,以便充分利用远程工作的优势。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方法吧,无论穿不穿裤子!
上午远程,下午回办公室
Morning remote, afternoon local
正如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所说的,远程工作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有些人可以留在当地,有些人可以远程。或者是有时回办公室,有时离开办公室。
但是,你还可以拆分得更细一点。一天内也可以拆分,你可以上午远程工作,下午回办公室。实际上,在37signals,这是个相当普遍的做法。
贾森通常上午在家,11点左右进办公室。这并不等于他11点才开始工作。他大约在7点半到8点左右就开始了。但是,他把上午用来做一些避开干扰的事情,然后在下午做那些需要更多协作的工作。
要让灵活性成为你的朋友。远程工作不是只能二选一的选择:只能这样,不能那样。实际上,对于很多人来说,“混合式”是个好的开始。如果你希望员工每天都来办公室,那就让大家下午来。把上午留给他们自己。你会惊讶地发现,这样一来,完成的工作反而更多了。
工作电脑,休闲电脑
Compute different
在理想情况下,工作和休闲之间的那条灰色分界线都很难看见,使用同一台电脑进行工作和休闲的话,就更不可能了。当然,你可以在工作结束之后退出聊天程序和邮件,可你知道你不会这么做的。凡夫俗子都没有这么强的自律能力。
一个更有效、更人性化的方法就是使用两台电脑,把工作和休闲彻底区分开。一台用来工作,另一台用来娱乐休闲。
如果你的“休闲电脑”上压根儿就没装工作中要用到的程序,效果就更好了。从技术上说,iPad也可以用来编程或做设计,但显然不那么令人满意。
你还可以做得更彻底一点,把工作电脑留在工作间里。要是你再给它连上键盘、鼠标、显示器连接线之类的,把挪动这台电脑变成难事一桩,那效果就更好了。做一番布置,让自己必须从舒服的沙发上起身才能去收工作邮件,绝大多数时候,胜利的是惰性,让你好好把脑子休息一番,踏实“充电”一整晚。
我们还发现,换一种完全不同的设备能很好地帮你转换状态。比如,休息的时候用平板电脑,而不是笔记本电脑。如果你已经在键盘前坐了一整天,那么晚上就换用点击和手势来操作平板电脑,就像减速换挡一样,把感觉转换一下,离开工作状态。
把工作和居家的邮件、聊天软件账户区分开,也能起到类似的效果。这个方法稍微难一点儿,但效果也更好。如果你的平板电脑和手机也能24小时接收工作邮件,你八成抵御不了马上要处理它的诱惑。
如今,家里备上两到三台电脑实在花不了多少钱,所以你也不必再找借口。就把iPad当成运动裤好了——在家里使用很完美,但你肯定不想把它带到办公室去。
在人群中独自工作
Working alone in a crowd
离开办公室对提高工作效率很有好处,因为没人能来打扰你。上司或同事可以给你发邮件(但你可以一小时之后再理会),或是给你发送即时消息(但你可以将状态改为“离开”),但他们没法亲自过来干扰你。他们需要你的允许。
所以,有什么理由不这样做呢?
对某些人来说,这种感觉太好了。但是,有些远程工作的人会发现,周围特别安静的时候,他们反而很难进入工作状态。如果你也是这样,这里有个简单的方法:拿上笔记本电脑,去附近找个有无线网络的咖啡店。在那儿,没有同事打扰你,而你照样可以享受背景中人群的噪声。
这听起来有点违反直觉,但是,他人的存在(即便你不认识他们)会让你的大脑以为埋头高效工作才是正经事儿。谁想当个懒虫,在上班时间去咖啡店里没事坐着,盯着Reddit上的傻瓜小猫视频看个没完,或是打游戏啊?
当然了,不一定非得去咖啡店不可。图书馆,公园,合作办公的地方都行(在“家里没地方办公怎么办”那一节里我们会详细讨论)。
就像远程工作本身一样,当你想离开家,换个地方的时候,想去哪儿也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例如,你可以把开车进城去咖啡店的机会留给那种特别需要专心致志的时候,那时,你绝不会把任何一秒钟浪费在上网瞎逛上。
保持强劲动力
Staying motivated
在脑力工作中,动力就像是燃料。某个动力充足的下午,你能干出好几天的活儿来。有些时候,如果动力衰竭了,一周也做不出一天的工作。
在远程工作中,保持强劲动力的窍门是什么?如果你是个管理者,该如何保证远程团队中人人都保持充足的劲头?应该用大棒吓唬他们呢,还是用胡萝卜引诱一下?
埃尔菲·艾恩(Alfie Kohn)在他那本精彩的《奖励的惩罚》(Punished By Rewards)一书中详细地写到,这两招都不行。想用奖赏或威胁来产生动力,效果极差。事实上,这两种办法都会降低生产力。
想要激发出员工的动力,唯一靠得住的办法就是鼓励他们从事自己喜欢的、在乎的事情,而且跟他们喜欢的、在乎的人一起做事。此外没有捷径可走。
乍一看,这话令人很难接受。对管理者来说尤其如此。最常见的反驳说法就是,“工作中不可能全是轻松愉快的事”。或许吧,但它为什么不能是充满挑战和趣味,并引人入胜的呢?把工作的乐趣简化为“跟玩似的”,实际上是贬低了一项漂亮成果给人带来的精神回报。
所以,别再把动力视作一种可以耍点花招、用人为手段来提升的东西了,你应当把它看成一个晴雨表,反映出工作和工作环境的质量好坏。如果某个员工的士气低落,很可能是因为这项工作本身无甚意义,或是因为团队中的其他成员表现得就像工具一样。
如果你正在远程工作,却发现自己一周才做了一天的活,这就相当于红灯亮起,你应当留心了。越早做出反应,结果就会越好。
但事实很少是这样。绝大多数人缺乏动力的时候,会先责怪自己。“唉,都是因为我太爱拖拉!”“为什么我就不能打起精神来?”答案更有可能是问题并不出在你身上,而是工作内容和环境不对劲。
如果是这样,最难的部分不是逼着自己调整状态,而是要有勇气把问题说出来,把令你打不起精神的工作内容和环境扭转过来。
如果你是管理者,发现某位员工有些懈怠,你应该安排一次一对一的谈话,了解一下发生了什么事。会不会因为这个项目不具挑战性,让他觉得很无趣?或者是他卡在哪里做不下去了,所以故意拖拖拉拉,逃避难题?看看你能做些什么,帮助他们重回正轨。障碍可能是结构上的,也有可能个人因素居多。或许是这名员工太累了。如果你们不在同一间办公室工作,找出原因还是挺难的。有时,只需给他们放几周假,暂时离开工作一段时间,他们就可以再度调整到原先的高产状态了。
在37signals,工作满三年的员工如果想要放长假,我们会让他们休假一个月。当然,不是每家公司都能这么做,但是,如果你可以做到,这个方法很见效。那些真正需要休息一段时间(而不是放个短假)的员工可以把精力放在自己、家人或任何有可能妨碍他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因素上。
对于健康的人生和健康的公司来说,动力都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你一定要重视它。
流浪的自由
Nomadic freedom
“等我退休了,我就去环游世界。”这是很多人普遍的梦想,可是,为什么要等到退休?如果你渴望去环游世界,那就不要等到年华老去。如果你在远程工作,那你就没法把“可我还要上班呀”当成延迟生活的理由了。
在37signals,我们就有几位“兼职”和“全职”的流浪者,而且效果好极了。我们已经了解到,一旦雇主接受“即便员工不待在芝加哥或纽约这样的大城市,也一样能够高效工作”的观念,员工就可以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无论是塞维利亚,阿姆斯特丹,马里布,还是伦敦。
Lincoln Loop的创始人彼得·鲍姆加德纳(Peter Baumgartner)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从科罗拉多州搬到了墨西哥的一个海边小镇,在那儿遥控管理他的网络公司(公司职员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新西兰)。今年夏天他打算在欧洲度过。根本不需要休假!
总体来说,可以远程做的创意工作只需要一部电脑和网络。电脑你可以随身携带,如今世界上也很少有网络覆盖不到的地方。要记住,工作才不在乎它是哪儿做的,管你是在夏威夷毛伊岛的海滩上,还是在坦帕海边的一条船上(绝大多数情况下,3G和LTE网络足够用了)。
话虽这么说,但你还是要尊重远程协作的规则,比如要留出一定的工作时间,保证跟同事们的工作时间有所重叠(请参见“规划出重叠时间”),这样你们可以实时沟通。但是,除非你旅行到了世界的另一端,安排重叠时间还是很容易做到的。事实上,如果你在探索新的居住地,你很可能会非常珍惜这个事实:工作不一定非得在早上9点到晚上5点之间完成。
流浪式的生活也比你想象中便宜。如果你不需要背负房贷、车贷、有线电视费,以及其他现代生活的必备设施,省下来的钱一般都足够旅行和安顿生活的了。
当然,这种流浪式的人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或者说很多时候不适合。但对远程工作的人来说,这是个选择。就在不久之前,这种事还像是天方夜谭:享有看世界的奢侈,同时还不必等到财务自由,也不必放弃现有职业生涯。
场景随心换
A change of scenery
让团队远程工作的一个好处就是,他们有机会随心所欲地更换工作场景。我们并不是说要前往一个全新的、充满异国风情的地方(当然了,这也是个选择)。我们的意思是说,你可以在家工作几天,然后去咖啡店工作一天,再换一个咖啡店待一天,然后再去图书馆等等。
太规律的生活会抹杀创意。每天在同一时间醒来,乘坐同样的交通工具,走同样的路线,进入同样的办公室,在同样的桌前坐下,如此这般,日复一日,对产生灵感实在没有好处。
但是,换换工作场景就可以引发很多新想法。我们37signals有一位名叫米格的设计师,他就把自由发挥到了极致。米格在芝加哥工作,但每周只来办公室几天,而且一般都在下午。他的上午都是在城中的不同咖啡店里度过的。场景换了,人群换了,邻座的人换了,菜单也换了,这让他可以用全新的方式看待相似的事物。他坚信,这种多样化对工作极有好处。用多样化的视角看待同一个问题是一件好事。
所以,不要以为远程工作就是把工作场所从办公室搬到家里。它不是让你用厨房桌替代格子间。相反,你应当把远程工作视作一个机会,比起每天在同一时间待在同一个地方,它能让你受到更多事物影响,也让你有了更加多样化的视角。
家庭时间
Family time
每当政客或CEO陷入麻烦,他们总是会拿“要多花点时间陪伴家人”当托词。这话固然老套,却依然有道理。没人会在临终时悔恨自己当初应该多花点时间待在办公室,但很多人的确会想,应该多拿出点时间来陪伴家人。
如果你在早晨总是匆忙赶着去上班、坐车,下了班又在公司里再晃一会儿,那一天下来,能跟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简直少得令人泄气。但是,如果你改为远程工作,尤其是在家办公,时间也能自由支配,那么情况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想象一下,你可以毫无压力地跟家人共进早餐,午饭后跟大家在花园里玩上半个小时,万一孩子生病,你可以全天陪伴他,同时还不耽误工作。
你跟同事间的人际互动减少了,但你可以跟家人待在一起,这是个很好的补充。顾家型的人很可能更加适合远程工作,因为他们已经习惯跟家人互动了。
如果在公司上班的时候,你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不时会有同事过来拍拍你的肩膀,为什么现在不愿拿出一分钟,给另一半帮个忙呢?
很容易就能看出,这是个多方共赢的局面。当走到工作间只需几秒钟的时候,顾家型员工心中的内疚感减少了,压力也减轻了。这意味着工作的质量更好,合作更顺畅,归根结底,公司会得到更好的成果。
家里没地方办公怎么办
No extra space at home
不一定人人家里都有备用卧室,可以改作工作间。但这不等于你就不能远程工作。就像我们之前讨论过的,远程工作不一定非得待在家里进行。
想在办公室之外找一个办公的地方,选择多得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人群中独自工作”那一节中讲到的:去咖啡店。有很多人都是在几家不同的咖啡店“全职上班”的。
如果你想找个固定一点的地方,你可以到别的公司里租一张办公桌。有好多年,我们一直向芝加哥的Coudal Partners租借四张桌子。在自己家之外建立这样一个远程的“前哨站”很便宜,而且还有个额外的好处:我们跟Coudal里的优秀人才相处得很愉快。租一张桌子应该也可以吧。
大城市里,联合办公的设施也越来越多了。他们的做法其实也是从别家公司转租一小块地方或几张办公桌,只不过大家全是租客,没有主人。这是一个很理想的折中方案,你不必在满是同事的真正办公室里干活,但也不会产生咖啡店中“人群里的陌生人”的孤独感。
在100多个国家、600多个城市里都设有分支机构的Regus,就提供按日出租单间办公室的服务,你还可以跟其他一些远程工作的人分享“抢手办公桌”。LiquidSpace也是一个例子,他们在美国每一个州几乎都有物业,还打算把生意扩张到国外去。你可以在网站上或使用他们的应用程序来预订,只需说清楚何时、何地和你想要的工作方式即可。你把最喜欢的办公环境类型告诉他们(比如想要单间或是可以与人共享的开放空间),做决定之前,你还可以看到所有待选场所的照片。
最后,你还可以在某个写字楼里租用一个普通套间。Regus也提供这种服务。租用套间大概是最贵的方式了,但八成也比让某个员工从外地彻底搬过来便宜得多。
切勿让自己被忽略
Making sure you're not ignored
远程员工的一个忧虑就是担心自己会被他人忽略。“如果大家都见不到我,我说话还有人听吗?”“如果我不露面,大家还知道我是谁吗?”这个担忧很容易理解,但解决方法很简单。
想要在工作中不被人忽略,有两种最基本的方法。第一个就是吵吵闹闹,弄出点动静来。第二个就是在工作中取得进展,交出漂亮作品。幸运的是,对于远程员工来说,工作质量最重要。
2005年,我们雇用了第一个全职的、远程工作的程序员。他交来的工作把我们全都震住了。他住在犹他州,离我们的芝加哥总部将近1 400英里。但他能够及时交来一级棒的代码,而且也没有日夜连轴转。尽管我们从没见过他,也很少听到他的声音,但他的工作成果说出的话却清晰响亮。他交出了实实在在的成果,所以他不可能被人忽略。
8年过后,贾米斯,这位来自犹他州的程序员依然留在37signals。只不过现在他已经离开犹他州,搬去了爱达荷州。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套装共18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