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将与党项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多极亚洲中的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唐将与党项
党项是活跃在今青藏地区的半游牧部落联盟,他们与唐的关系一直动荡不安。唐和党项的关系是贪腐的唐地方官员欺虐边民,引起边民复仇,从而导致边疆乱局的典型案例。在唐以前,党项已经受到过隋的不公待遇。当时隋廷请求党项与自己一道出兵进攻吐谷浑,但隋远征军在击败吐谷浑后不但没有对党项表示感激,反而趁机劫掠他们。635年,同样的悲剧再次上演。当时,唐廷命李道彦和李靖攻打吐谷浑,请求党项充当唐军向导,并许以丰厚的回报。党项首领对与隋交往的不愉快经历仍记忆犹新,对唐廷的计划有所保留。他来到李靖大帐,对他说:“今将军若无他心者,我当资给粮运。如或我欺,当即固险以塞军路。”李靖为获得党项首领的信任,让唐军诸将和党项首领歃血为盟。然而这位首领没有想到,李道彦无意守信。李道彦见党项毫无防范,便下令突袭,掳获了几千头牛羊。党项大怒,派兵把守隘口,拦截并重创李道彦的部队,杀死数万名唐兵。
七世纪五十年代,吐蕃崛起,党项不得不离开青藏地区,迁至庆州。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吐蕃控制了河西、陇右地区,党项被迫向东迁往陕西北部和山西。史料记载,党项开始袭击当地城镇,甚至进犯京畿道西北的邠州、宁州。他们还与吐蕃、回纥一起,在764年帮助唐朝叛将仆固怀恩。然而,上述史料也指出,唐与党项关系破裂的罪魁祸首是贪腐的唐地方官员。八世纪六十年代,永安镇将阿史那思暕对居住在石州的六个党项部落“侵渔不已”,屡次骚扰他们,向他们索取骆驼和马匹。党项不堪忍受,纷纷西逃。他们渡过黄河,进入甘肃。他们在那里与吐蕃建立联系,为吐蕃充当向导。
甘肃的这一新事态发展,为当地唐将提供了建功立业的机会。806年,他们请求唐廷批准进攻党项。但检校工部郎中杜佑对他们的建议嗤之以鼻,认为是“匹夫之常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间者边将非廉,亟有侵刻,或利其善马,或取其子女,便贿方物,征发役徒。劳苦既多,叛亡遂起,或与北狄通使,或与西戎寇边,有为使然,固当惩革。”
唐廷为了挽回局面,任命一名党项宣抚使,并在814年设置宥州(今内蒙古鄂托克),将一些党项部落安置在那里。但这个措施并未奏效。在宥州及其他州,虐待当地党项百姓之风十分猖獗。820年,贪暴的夏州节度使田缙侵扰党项,党项人为了报复,与吐蕃一起几次袭击唐要塞。在文宗统治时期,一些节度使仍然如此。他们“恣其贪婪,不顾危亡,或强市其羊马,不酬其直”。党项人被逼为盗,他们的活动切断了长安与灵州、盐州之间的联系。
党项在九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相对平静,仅有零星骚乱。但到了四十年代,骚乱演变为大规模叛乱。武宗为了控制局面,命李德裕起草给党项的诏书。皇帝承认:“边将不守朝章,失于绥辑,因缘征敛,害及无辜。”他指示党项不要用暴力对付暴虐的唐朝官员,而应将问题上报唐廷。他许诺:“朝廷必为申理。”遗憾的是,这封诏敕对党项及唐朝边吏的影响微乎其微。
宣宗(847—859在位)在处理与党项的关系时面对同样的难题。他采用双管齐下的方式处理此事。一方面,他派兵平定党项的叛乱,这次军事行动耗费不赀、旷日持久;另一方面,他开始撤换恣意妄为的边境将帅,以忠诚可靠者取而代之。皇帝在新被任命的将帅离开首都之前会亲自接见他们,叮嘱他们要秉公办事。这些措施最终成功地使党项与唐廷合作。875年黄巢起义爆发后,他们为唐廷提供了军事援助。 多极亚洲中的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