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多极亚洲中的唐朝

唐在云南的势力扩张

多极亚洲中的唐朝 王贞平 4002 2021-04-05 19:40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多极亚洲中的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在今天云南的深山密林中曾居住着许多部落。 注释标题 对这些部落的讨论,见方国瑜:《唐代前期洱海区域的部族》,载《方国瑜文集》第2辑,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43—61页。另见Charles R. Backus,The Nan-chao Kingdom and T’ang China’s Southwestern Frontier(New York,1981),pp. 45—61;马长寿:《南诏国内的部族组成和奴隶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41—54页;藤沢義美:《西南中国民族史の研究——南詔国の史的研究》,東京:大安,1969年,75—108页;藤沢義美:《南詔王権の確立と対吐蕃関係》,《岩手大学教育学部研究年報》第27号,1967年,1—19页;大原良通:《王権の確立と授受——唐·古代チベット帝国(吐蕃) ·南詔国を中心として》,東京:汲古書院,2003年,211—222页。 几个世纪以来,中原王朝对偏远的云南西部及南部的部落一直鞭长莫及,不过云南东部的部落早在汉代便已经和中原有所往来。汉文史料根据这些部落的文化和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称其为“白蛮”(发展程度较高的部落)或“乌蛮”(发展程度较低的部落)。 注释标题 有关白蛮和乌蛮的研究,见白鳥芳郎:《烏蛮白蛮の住地と白子国及び南詔六詔との関係》,《民族學研究》第17卷第2号,1953年,127—146页;藤沢義美:《南詔国家の構成と白蛮文化》,《歴史教育》第15卷第5·6号,1967年,63—70页。 唐朝在618年建立后,开始将势力扩展到云南,与这些部落的接触变得较为频繁。后来,在七世纪八十年代,吐蕃开始从另外一个方向向云南扩张。

  唐和吐蕃的活动有如催化剂,加快了云南社会和经济的演变。当地各部落首领也利用和两大强邻的交往来实现自己称霸云南的政治野心,并由此开启了这个地区政治统一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六个部落成为主要的权力角逐者。南诏首领在唐廷的帮助下,最终在八世纪吞并其他部落,成立了统一的南诏国。 注释标题 该部落本名为蒙舍诏,但因其位于云南南部,汉文史料一般称之为南诏。南诏属于“乌蛮”。见白居易、孔传:《白孔六帖》,《四库全书》本,卷58,3页下。关于蒙舍诏的位置,见方国瑜:《两爨六诏地理考释》,《历史地理》第2辑,1982年,27页。 南诏士兵皆为勇士,他们像突厥人和吐蕃人一样,宁肯光荣战死沙场,也不愿默默死于病患。他们的复仇心极强,受到伤害必要报仇雪恨。如果个人无力完成复仇,部落其他成员都会伸出援手。他们使用一种致命武器——毒槊。其形状有如一块无刃的锈铁,人被击中后会无血而死。他们夸口说,这种铁“从天雨下,入地丈余,祭地方撅得之”。 注释标题 《新唐书》,卷222下,6318、6322页;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四部丛刊》本,卷10,8页下—9页上。 正是这些部落民组成了南诏令人生畏的军队。但是,到了九世纪中叶,云南的事态发展完全出乎唐廷的意料。昔日盟友因利益冲突而反目成仇,南诏成了唐朝的劲敌。 注释标题 对南诏的研究,还可参考赵鸿昌:《南诏编年史稿》,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G. H. Luce and Ch’en Yee Sein(trans.),The Man Shu(Book of the Southern Barbarians)Translated from Chinese(Ithaca,1961);Camille A. J. Sainson(trans.),Nan-Tchao Ye-che(Paris,1904);Paul Pelliot,“Deux itinéraires de Chine en Inde à la fin du VIIIe siècle”,Bulletin de l’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4(1904),pp. 131—143;林謙一郎:《南詔国の成立》,《東洋史研究》第49卷第1号,1990年,87—114页;Oey Giok Po,The Man Shu:Book of the Southern Barbarians(Ithaca,1961);向达:《南诏史略论》,《历史研究》1954年第2期,1—29页;Joseph F. Rock,The Ancient Na-khi Kingdom of Southwest China(Cambridge,1947),pp. 48—62。 冲突经常在唐西南边境的城镇和村庄爆发,双方因此筋疲力竭。唐朝本来想要控制云南,它出于自身利益促成了南诏的崛起,如今却养虎为患,这的确颇有些讽刺意味。实际上,在907年唐朝灭亡后,中原王朝不仅暂时丧失了对云南的统治权,也失去了对越南北部的控制。

  ●●●

  唐在云南的势力扩张

  唐在云南的活动始于618年。朝廷任命段纶为益州(位于今四川成都的一座唐朝要塞)总管,赋予他统筹云南全局的大权——他可以便宜行事,无须唐廷批准便可以向降服的部落首领授予官号。高祖为笼络当地部落首领,任命今昆明地区的一个主要部落首领爨弘达为昆州(治所位于今昆明附近)刺史,特别恩准并协助他将被隋廷处决的父亲的遗体运送回家乡厚葬。唐廷此举令爨弘达深受感动,他成为唐朝的坚定支持者。段纶不失时机地利用爨弘达对唐的感激之情,为唐在爨弘达的领地谋取利益。他立即派下属俞大施前往南宁(今云南曲靖,距昆明东北约一百二十公里),劝说当地部落归顺唐朝,西爨首领率先向唐称臣。三年后的621年,唐朝官员吉弘纬也从相邻的嶲州(治所在今四川西昌)抵达南宁,成功地争取到了当地更多部落。嶲州、戎州(治所在今四川宜宾)及郎州(治所在今云南曲靖)是唐初中原王朝进入云南的三大前哨。由于这些官员的活动,唐廷在当地设置了三十多个羁縻府州,任命当地部落首领为刺史、县令。唐廷为了加强统治,于621年置姚州(治所在今云南姚安以北),监督唐朝法令在这些羁縻府州的执行情况。

  然而,有效统治这些地区殊非易事。部落民众桀骜不驯,唐地方官吏贪腐成风,对当地百姓横征暴敛,常常迫使他们揭竿而起。大权独揽的段纶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为人狂傲,凭自己意愿判人死刑,肆无忌惮地滥用权力,唐廷不得不将他从益州召回长安。段纶被调离后,云南羁縻府州的情况非但没有改善,反而在爨弘达死后更加恶化。当地部落首领为获得更多权力,请求唐廷把他们在昆州及其他羁縻府州的职位变为世袭。唐廷自己也承认,派往云南的官员大多“贪纵,远民患之,有叛者”。

  韦仁寿是少有的例外。他原是嶲州都督府的官员,因政绩卓著于624年被高祖任命为校检南宁州都督,职责是每年巡视、安抚当地部落。韦仁寿为人宽厚,熟谙边疆事务。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使命,率领五百多名士兵全面巡视西洱河地区(今云南西北的洱海地区)。据说,当地很多部落首领仅仅听说韦仁寿到来,便决定归顺唐朝。部落首领纷纷前去拜见韦仁寿,他先后在这个地区设置了七个州、十五个县,命当地部落首领管理。韦仁寿在南宁短暂逗留期间,执法清正严明,令当地民众心悦诚服。他动身返回嶲州时,当地部落首领含泪挽留道:“天子遣公都督南宁,何为遽去?”韦仁寿回答说,南宁的防御尚不健全。部落首领马上招集部众修筑城墙,建造衙府,不到十日便初具规模。此时韦仁寿只能以实情相告:“吾受诏但令巡抚,不敢擅留。”送别韦仁寿时,部落首领们有的号啕大哭,有的黯然泪下。他们派自己的儿子随其一同前往嶲州进献方物。后来,韦仁寿在624年阴历七月返回朝廷,向皇帝汇报巡察南宁的情况。高祖对他的表现非常满意,将他调往南宁,并派兵戍守南宁城。

  但是,韦仁寿在南宁的仁政只是个例,而非唐统治云南的常态。七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唐朝的势力扩张一般都会遭到当地人抵抗。直到648年唐廷采纳了刘伯英的建议,向云南各部落施加更大的压力后,局面才开始对唐有利。刘伯英是嶲州总管,他奏请唐廷出师,“以通西洱、天竺之道”。唐廷组织了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动员四川十三个州的兵力,由梁建方统领。行动的首要目标是今四川西南盐边地区的各部落。梁建方的军队在一次血战中斩杀敌人数千,其他人被迫逃入偏远山谷。然后他派出信使,说服惊魂未定的部落民众投降,陆续有七十个部落前来归附,共十万九千三百户。他们被编入几个县,原来的部落首领被任命为县令。梁建方的使者随后南下西洱河地区。这位不速之客让当地的一名部落首领惊恐万状,他早已听闻唐军在四川的军事行动,如今打算乘船悄悄逃走。但唐使说服他向唐称臣最符合他的利益。结果,他和该地区另外几十个部落的首领都成了唐廷的臣子,其中三人还觐见太宗,得到唐廷封号。从649到656年,唐军多次对云南北部用兵。随着越来越多的部落首领归附唐朝,唐廷于664年在这里设置姚州都督府,下辖二十二个州。这是唐朝直接统治云南北部和西北部的标志。 多极亚洲中的唐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