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佑的安边策与华夷观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多极亚洲中的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杜佑的安边策与华夷观
杜佑(734—812)是唐中期的元老重臣,一生曾为从玄宗到宪宗的六位皇帝效过力。他构想的对外政策与陆贽非常类似。他同样认为唐不应试图收复失地,而应致力于减少边境冲突,最终与四邻划定稳定的——虽然不是永久的——边界。801年,他完成了里程碑式的巨著《通典》。他在书中写道:“画野分疆之制,自五帝始焉。……斯盖羁縻而已,宁论封域之广狭乎!”他告诫德宗不要忘记秦、隋两个王朝因过度扩张而迅速灭亡的历史教训。他特别批评唐朝以前的一些皇帝“以重敛为国富,卒众为兵强,拓境为业大,远贡为德盛”。
杜佑继承了传统的“华夷之辨”的思维方式,认为唐应始终与四邻保持距离,而不应试图去教化他们,因为这注定是要失败的。他写道:“[夷狄]其地偏,其气梗,不生圣哲,莫革旧风,诰训之所不可,礼义之所不及,外而不内,疏而不戚。”
杜佑提倡以被动防御应对来犯之敌,即“来则御之,去则备之”。不幸的是,很多唐朝皇帝并未按照这个方针行事。他们对外发动血腥的战争,给唐朝带来了可怕的灾难。杜佑不仅没有颂扬玄宗的军事成就,反而对开元、天宝年间好战的唐将严词批评。他写道:“我国家开元、天宝之际,宇内谧如,边将邀宠,竞图勋伐。”他列举了在西面与吐蕃在青海湖的战役,在东北方与奚和契丹在天门岭的冲突,在西域与阿拉伯人在怛逻斯(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以西)的战事,以及在西南与南诏的战争,认为这些都是开支庞大且全无必要的军事行动。它们不仅导致成千上万的唐军士兵葬身异乡,还使玄宗最终失去了政权。杜佑感叹道:“持盈知足,岂特治身之本,亦乃治国之要欤!”
宪宗806年继位时,杜佑已年过七旬。当年早些时候,吐蕃进犯河西地区,一些边将上奏朝廷,请求出兵反击。杜佑当时身居宰相高位,感到自己有责任出面反对将领们的奏议,向新皇帝提出忠告。他谴责那些将领的请求是“未达事机,匹夫之常论”,痛斥他们开边拓土的野心。他还告诫宪宗:“今戎丑方强,边备未实,诚宜慎择良将,诫之完葺,使保诚信,绝其求取,用示怀柔。” 多极亚洲中的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