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外交思想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多极亚洲中的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早期外交思想
战国时期(前475—前221),中国四分五裂,诸侯国间惨烈的战事不断。外交对任何一国来说都极其重要,不管它是想加强自身地位,谋求自保,还是想与其他诸侯国竞争,谋求霸权。各国君主都认为,在所有因素中,成功的外交斡旋的重要性仅次于高明的军事策略。外交因此得以发展并逐渐成熟。
各诸侯国的君主和大夫虽然都认为外交在国家事务中意义重大,但他们对在何时和何种程度上使用有限的资源去处理外交事务持有不同的看法。各外交思想流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和繁荣起来的。外交与内政孰轻孰重是各派争论的问题之一。许多人认为,统治的第一要务是妥善处理内政,而非外交。在他们看来,社会有序、经济繁荣、军队强大是国家安全的最佳保障。他们建议国君“自近者始”,提出了“利之内”“外利”等观念。但是,对于任何一位诸侯来说,内政井井有条并不是最终目标,而只是取得或维持霸权的手段。诸侯受野心驱使,想要成为天下之主,竭力扩张自己的统治,这就是所谓的“王者无外”。任何一位中国君主总是面临一个挑战,即如何根据国内形势变化有效地处理对外事务。
中国的思想家、政治家提出了应对这个挑战的两个步骤:首先,在与邻国保持友好关系的同时,集中精力处理内政;确保内部事务井然有序后,精心挑选敌手,各个击破。齐相管仲(?—前645)正是以这套方法处理对外关系。他首先推行了一系列国内改革,最终目的是使齐国成为霸主。与此同时,他建议齐国君主不要轻率地对其他诸侯国发动战争,归还从邻国夺取的土地以安抚它们,承认它们的领土,遣使给其国君献礼。管仲向齐王保证,该外交政策可以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国内改革的外部环境。待改革完成之后,齐国就能从其他国家君主中“择其淫乱者而先征之”。
三百多年后,孟子(前372—前289)为齐宣王(前319—前303在位)提供了妥善处理与邻国关系的办法——“惟仁者能以大事小”。他主张,大国应容忍小国的挑衅,只有一再受到挑衅时才予以还击;而小国的明君为了生存应该奉侍大国,因为顽强抵抗大国只会招致灭亡。孟子将自己的外交之道概括为:“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孟子在给齐宣王的建议中使用了“仁”这个概念。他认为道德准则与利用外交为本国谋利的愿望之间是有关联的。这个观点向同时代的政策制定者和哲学家提出了一个挑战,即如何在制定政策时既使本国获利,又符合道德原则。 多极亚洲中的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