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事务的积极参与者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多极亚洲中的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对外事务的积极参与者
唐地方官员还向唐廷提供对外政策建议,而他们的观点常常决定着唐廷是否与一个域外国家或边境部落建立关系。782年,云南东谢蛮部落首领希望朝见德宗。但皇帝认为他无足轻重,不应受到如此隆重的接待。这位首领不甘心,与黔中观察使王礎取得联系,提议随牂牁使团一起入唐。王礎奏请朝廷批准这个请求。他称东谢蛮与牂牁同样人口众多、军力强大,二者都是令四邻望而生畏的部落,建议允许东谢蛮“三年一朝”。朝廷采纳了这个建议。
王礎的奏章表明,唐地方官员与中央官员一样,能够左右唐对外关系的走向。他们不只是发挥着辅助作用的唐廷信息的传递者和对外政策的执行者。在朝廷讨论对外问题时,由于地方官员熟悉情况而且掌握着最新情报,他们的意见通常很有分量。皇帝是否采纳他们的意见会给唐的对外关系带来直接影响。644年,安西都护郭孝恪请求讨伐焉耆,唐廷随即任命他为西州道行军总管指挥这次军事行动。与此相反,707年,安西都护郭元振建议允许两个敌对突厥部落中的一个内附。唐廷否决了他的提议,该突厥部落遂成边患。
唐地方官员的建议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唐的长期战略安全。鄯州(治所在今青海乐都)都督杨矩的例子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他在710年前后收受吐蕃大量贿赂,请求朝廷将九曲地区作为汤沐邑赐给金城公主。结果,吐蕃控制了九曲,并把它当作攻唐的跳板。
唐廷依据地方官员的建议做出的决定,常常会立即对唐与四邻的关系产生影响。859年,剑南西川节度使请求朝廷允许减少南诏访客的人数,因为迎送和接待他们的费用巨大,使他不堪重负。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这一政策变化立刻使唐和南诏的关系恶化。 897年,另一位剑南西川节度使建议朝廷对南诏新君的来信不予理会,他提出的理由是:“南诏小夷,不足辱诏书。臣在西南,彼必不敢犯塞。”他的建议实际上阻碍了南诏与唐修好的努力。 多极亚洲中的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