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权力游戏:简明春秋战国史(套装共2册)

第二十一章 狂风骤起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权力游戏:简明春秋战国史(套装共2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楚王好细腰

  第二次弭兵是楚康王一生最大的成就。他当政十几年,虽然没有称霸天下的壮举,但阻止了楚国国力的下滑趋势,压制了吴国的扩张,还硬从晋国手上抢来半个霸主的名号。作为君王,他还是很值得称道的。

  可惜天不假年,正当康王稳住了北方的局势,转头要全力打击吴国的时候,正当盛年的他却意外离世。他的儿子公子员继位,史称楚郏(jiá)敖。

  楚郏敖年轻,根基浅,登基以后只好依赖他的几个叔叔帮忙巩固政权。

  康王总共有五兄弟,分别是:公子昭(也就是楚康王自己)、公子围、公子比(子干)、公子黑肱(子皙)、公子弃疾。

  跟吴国诸兄弟让位的情况相反,楚康王这四个弟弟都是心狠手辣的货色。他们在康王当政的时代趁机培养了自己的势力,康王过世以后,他们暗地里便都存有篡夺王位的心思。

  为什么会这样?还要从他们的父亲楚共王的时候说起。

  当初他们五兄弟都是庶出,地位都差不多。父亲楚共王对于传位给哪个儿子很伤脑筋。

  共王想了很久都决定不下来,最后想出一个办法。他让祭师捧着一块玉璧,走遍楚国的名山大川,向神灵祈祷;然后等祭师回到郢都后,命人把这块玉璧藏到祖庙里的地板下面。

  然后共王让五个儿子依次进去拜祭祖先,自己在一旁偷偷观察,看谁会跪到玉璧的位置上。

  老大公子昭跪拜的位置在玉璧旁边,老二公子围手肘压到了玉璧上面,老三和老四都离玉璧很远,老幺公子弃疾当时还很小,由奶妈抱着进去,两次都正好拜在玉璧的位置上。

  所以共王就认为老天想让公子弃疾继承王位。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共王过世的时候公子弃疾年纪太小,他只好先传位给公子昭。

  据说,从那以后,楚国朝野一直在流传玉璧的传说。公子围和公子弃疾也暗暗地觉得自己是有天命之人,应该登上王位。

  楚郏敖上台以后明显感到这几个叔叔很不好对付。他压制不住他们,不得不把二叔公子围任命为令尹,掌管军队,另外两个叔叔子干和子皙也任命为高官。

  不管他是主动的还是被迫的,军权一旦交出去就再也收不回来了,楚郏敖从此完全沦为被动状态。

  公子围根本不跟他多废话。第二年,公子围在出使郑国的路上,忽然听说国内的楚郏敖生病了,他毫不犹豫,马上赶回国内,声称要探望侄儿,径直闯入王宫。

  在宫里,公子围屏退左右,用发冠上的带子把楚郏敖当场勒死,又杀了楚郏敖的两个儿子,然后对外发布楚郏敖暴病身亡的消息。

  这时候公子员当国君才三年,被杀以后连谥号都没有。按照楚国的传统,没有谥号的君王都只能称为“敖”,他又葬在郏地,所以才有了“楚郏敖”这样一个怪异的称号。

  子干和子皙一看势头不好,赶紧逃到国外去躲避;留在国内的伯州犁也被杀死。楚国国内再也没有能跟公子围叫板的势力了。

  公元前五四一年,公子围自立为王,是为楚灵王。

  按理说靠弑君篡位上台的人,往往都是比较有才干的,但楚灵王却例外。

  他上台以后,凭借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很快把“暴君”的名声撒播到了整个国际社会,成功坐上了春秋三百年第一号暴君的宝座。

  还在他活着的时候,国际社会就流传着他的种种残暴的传说,最著名的是“楚王好细腰”的故事。

  传说楚灵王特别喜欢看到男人身材纤细的样子。

  朝廷里的官员们为了迎合他,人人节食,家家减肥。他们每天只吃一顿饭,上朝之前先屏住呼吸,把衣带勒紧,等穿好朝服以后才扶着墙慢慢地站起来。等到上朝的时候,一排排男人摆着小蛮腰鱼贯而入,真是蔚为壮观。

  当然没人愿意一直这样虐待自己,但是没办法啊,大王喜欢这样,大家都拼命地迎合他,你不跟风,就会被排挤。这样过了几年以后,朝廷里人人都是面黄肌瘦的样子。

  这件事最初可能只是灵王要官员们保持身材,不要大腹便便的一副贪官的模样。谁想到越传越走样,才有了上面那种夸张的描写。

  后来又渐渐传成了灵王喜欢细腰的美女,后宫佳丽们都争相减肥,个个体态轻盈,婀娜多姿。最后甚至被好事者编成歌谣:“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所以后人又把他的“章华宫”叫作“细腰宫”。

  章华宫是楚灵王时期倾尽全国之力建成的豪华宫殿,宫里的主体建筑是一座高达十丈的楼台,称为章华台。传说上台的时候要休息三次才能到达顶端,因此又叫“三休台”。

  这座奢华的建筑成了昏君追求享乐的象征,引发世人无尽的想象。无数文人墨客争相吟诵,为我们贡献了许多的经典篇章。

  所以楚灵王对于中国文化倒是有不小的“贡献”。

  除了在国内穷奢极欲搜刮民脂民膏以外,灵王的残暴更多是表现在对外政策上。

  他是个黑旋风李逵似的糙汉子,把梁山好汉的做派带到了国际上,一言不合就动武,抡起斧头就砍人。小国诸侯们全都被他这种狂暴作风吓得胆战心惊,生怕一不小心就惹翻了这个混世魔王。

  但他又有一种粗人特有的“道德观”,只要听到有不合理的事马上拍桌子瞪眼睛:“谁他妈在捣乱,给老子站出来!”他觉得自己是天下霸主,不管谁犯了事,他都需要站出来管一管,这一切在他眼里都是“替天行道”。

  他的“成名作”是千里捉拿庆封。

  当初庆封带着弑君之罪逃到吴国,被吴王收留。楚灵王听了以后就不开心了,心说:朗朗乾坤,竟然容得此等宵小猖狂,还有天理吗?还有王法吗?为了消灭这货,他专门发动诸侯联军去攻打吴国,把庆封活捉到楚国游街示众。

  灵王对人们说:“大家都不要学庆封,这家伙是乱臣贼子,我今天就杀他给你们看看。”

  庆封冷笑着说:“大家也不要学楚共王的儿子公子围,他杀了自己的侄儿,篡了位,还强迫大家支持他。”

  灵王恼羞成怒,下令马上处死庆封。这一幕却在楚国成为笑谈。

  接下来他瞄准的是陈蔡两国。

  陈哀公的太子叫师,还有个宠妾生的儿子叫留。哀公让自己的弟弟司徒招照顾公子留,可能是让他当了公子留的老师。

  司徒招既然站在了公子留这边,当然就希望以后公子留能继承君位,好让自己掌握大权。

  公元前五三四年,哀公生病,司徒招擅自做主,杀了太子师,把公子留扶为太子。哀公听了这事,几乎精神崩溃,想要除掉司徒招。司徒招索性就先下手,派兵包围哀公,逼他自缢身亡,把公子留扶上了君位,然后去向楚灵王报告情况。

  楚灵王一听:这还了得?看来我“替天行道”的机会又来了。他便当场便杀了那个陈国使者,然后派公子弃疾去攻打陈国。楚国很快获胜。灵王把公子留赶到了郑国去,然后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就灭掉陈国;把公子弃疾封为“陈公”,让公子弃疾管理原来陈国的领土和百姓。

  灭陈以后,楚灵王又想起蔡国的旧账还没算清楚,索性一起算。

  当时蔡国当政的是蔡灵侯,他也是弑父上位的。想当年,他的父亲蔡景侯是个禽兽不如的老淫棍,学以前卫宣公的做法,霸占自己的儿媳。还是太子的蔡灵侯实在不能忍,杀了自己的父亲,自立为君。

  公元前五三一年,楚灵王假装邀请蔡灵侯赴宴,把他诱骗到楚国的申地,并在宴席上埋伏带甲勇士。灵王用酒把蔡灵侯灌醉以后,勇士们一拥而上,把蔡灵侯以及手下随从们七十多人全部杀了。

  楚灵王随后派出公子弃疾围攻蔡国,在当年年底灭掉蔡国,吞并了他们的土地。然后灵王把公子弃疾封为“蔡公”,让他去管理蔡国人。

  所以公子弃疾同时成了“陈公”和“蔡公”,掌管两国的土地和人口。

  陈蔡两国都有弑父的罪行,讨伐他们本来是大快人心的事情;但楚灵王凭着自己的梁山好汉作风,硬把行侠仗义变成了仗势欺人。

  现在早已不是跑马圈地的时代,第二次弭兵都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和平共处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这种平白无故吞并别的国家的做法,在国际上引起了很恶劣的反响。何况陈蔡都是老资格的中原诸侯,是中原联盟的主要成员之一。两个老哥们活生生地被人灭了,诸侯们怎么能接受呢?

  从此以后,“暴君”的标签就被深深地印在了楚灵王身上,怎么洗也洗不脱了……

  暴君的结局

  楚灵王上台不到十年,已经把国内国外所有能得罪的人全部得罪了一遍。所有人都怨声载道,都在盼着他赶紧倒台。但他自己一点都没觉察到,还沉浸在“天下霸主”的自我幻想中,扬扬自得。

  好在他的竞争对手跟他一样烂泥扶不上墙。这些年晋国那边也是烂透了,晋平公跟楚灵王一样好色昏庸。他听说楚灵王建了章台宫,不甘示弱,马上建了一座虒祁宫跟他比拼——同样穷奢极侈,同样耗尽民脂民膏。

  这还不算什么,晋平公最大的错误是提拔韩起当正卿。韩起是个私心极重的人,他丝毫不关心国家利益,只是想尽办法壮大自己的家族。在他手下,韩氏迅速膨胀,公室的力量逐步被削弱,开始露出了六卿压倒国君的苗头。

  公元前五三〇年前后,晋楚两个百年对手已经从“争霸”进入了“比烂”的时代,争先恐后地比拼谁更昏庸残暴、谁会先撑不住。这真是天下百姓的悲哀。

  结果还是楚国先崩溃。

  暴君的精力总是无比旺盛的。刚刚消灭了蔡国以后,楚灵王又嫌太寂寞,又准备要搞事了。

  公元前五三〇年十一月,灵王发起大军进攻徐国。前方的军队包围了徐国的城池,他自己带兵驻扎到乾溪,作为后援。这样一驻扎就是几个月。

  当时已经是隆冬,大雪纷飞,军士们在雪地里冻得直哆嗦。灵王却丝毫不考虑他们的感受,没有任何要撤退的意思。

  他自己穿着华贵的羽衣,戴着皮帽,脚蹬豹皮靴,站在中军帐里观看外面的雪景,赞不绝口。士兵们看见这情形,都憋了一肚子的怨气。

  一直到第二年春天,军士们受冻挨饿一整个冬天,早已经忍耐到极限了,眼看兵变一触即发。

  后方朝廷里的人们立即发现这是不可错过的机会,其中有许多人早都对楚灵王心怀不满,正好趁机发难。

  当初楚康王的时候,令尹子南手下有个大臣叫观起。他俸禄不高,但家里豪富,马车都有数十辆,露富露得太明显。这种情况引起了康王的注意。康王开始“反腐”行动,让人调查子南他们一伙贪污腐败的情况,最后查到了一堆违法乱纪行为。康王大怒,当场把子南杀死在朝堂上,又把观起车裂以后拿尸体去示众。这是康王时期著名的大案之一。

  观起死后,他儿子观从流亡到了蔡国,在蔡国贵族朝吴手下当差。后来蔡国被灭,公子弃疾去管理蔡国遗民,他们也就成了公子弃疾手下的大臣。

  观从这些年一直在找机会替自己的家族报仇。他见到楚国即将发生变乱,就挑拨朝吴说:“先生请抓住机会,如果现在不恢复蔡国,以后就再也没机会了。”

  怎么才能恢复蔡国?只能挑动公子弃疾造反,把他扶上楚王的位子,再求他让蔡国复国。

  但公子弃疾自己的力量恐怕还不够,还得找他两个哥哥来帮忙。

  于是观从他们两人商量好,伪造公子弃疾的手书,送到晋国和郑国,召子干、子晳两人到蔡地来密谋举事。(这里的“蔡地”指的原来蔡国的土地,现在由公子弃疾统治。)

  子干、子晳都是灵王的弟弟。他们本来就在觊觎王位,所以两人一收到书信,没怎么怀疑,就来到了蔡国。

  朝吴和观从先到郊外迎接子干、子晳,向他们说明了书信是伪造的,求他们跟自己一起去劝说公子弃疾造反。两人软磨硬泡,使出各种招数才劝得子干他们同意了。

  这伙人一起进入城里去找公子弃疾。这时候公子弃疾还蒙在鼓里,正在家里吃饭,忽然看到他们一群人进来了,吓得大惊失色,说:“你们怎么回国了?”当场就要逃走。

  观从他们拉住公子弃疾,向他说明了造反的计划。事已至此,公子弃疾就算要不答应也脱不了干系。于是他只好同意。

  然后,由公子弃疾带领,子干、子晳、观从一起去号召蔡国人和陈国人起来造反。两国民众都积极响应,再加上楚国在地方上的驻军、薳(wěi)氏等的家族军队,很快集结起一支庞大的部队。他们直接杀到楚国,杀奔郢都。

  以上是史书上的记载。按照这段记载,说一切都是观从在煽风点火,公子弃疾他们三兄弟都是被骗来入伙的,显然不合理。

  按照后来的事实来看,这次政变的真正发起者应该是公子弃疾三兄弟。他们利用灵王长期离开权力中心的机会,以“复国”为诱饵,鼓动陈蔡两国民众跟自己一起去推翻灵王。

  由于当时楚军主力都在国外,郢都空虚,公子弃疾的队伍一路势如破竹,迅速攻破郢都。他们杀了灵王的几个儿子,直接断了灵王的后路。

  三兄弟商量好,由老三子干登基为楚王,子晳和公子弃疾辅佐他;然后传令到乾溪那边,招降灵王手下的军队,号称:“先回来的官复原职,后回来的割鼻。”

  灵王这几年已经把国内外所有人都得罪光了,这次行军又把大家折磨得够呛;现在一听说有了新的楚王,谁还想跟着他?所以大家都赶着开小差,纷纷跑回郢都去投靠新王,拉都拉不住。乾溪的军队瞬间溃散。

  灵王这时候才发觉自己竟然如此不受人欢迎,但已经晚了。他众叛亲离,到最后几万大军跑得只剩他一个人。他自己孤魂野鬼似的在楚国乡间流浪,连吃的都找不到,快要饿死了。

  楚国人人都恨灵王,连乡下百姓都不肯收留他。他游荡了很多天,终于遇到以前宫里的一个侍从,灵王求这人赏口饭吃。这人只是冷冷地说:“现在是新王的天下。新王下令,谁要敢收留您老,诛灭三族!”

  灵王又请求枕在他腿上睡觉;没想到灵王睡着以后,那人把腿抽出来,用一块石头代替,然后偷偷跑掉了。灵王醒来以后,饿得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

  还好当地有一个叫申亥的人,他父亲以前是楚国的地方官员,犯了几次错,都被灵王赦免了。所以申亥想报恩,就找到灵王,把他带到自己家里住着,好酒好饭地养着,还让两个女儿给他侍寝。

  灵王又累又困,哭了一夜,最后死在了申亥家里。申亥杀掉两个女儿替他殉葬,然后安葬了灵王。

  楚灵王当政不过十二年,知名度却高得很:他以血淋淋的实践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没有任何头脑的粗人掌握了大权会有什么后果。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他也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笑料和传说,例如“细腰宫”“晏子使楚”“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等,也算是对中国文化做出了不少“贡献”呢。

  再说郢都那边,子干虽然已经自立为楚初王,但三兄弟都各怀鬼胎。

  子干和子晳都是流亡多年刚刚回国的,支持者很少;而公子弃疾这些年一直掌握大权,又有陈蔡两地的民众支持,势力比他们大得多。子干和子晳根本没法压住他。所以两人一直惴惴不安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当时郢都的人们并不了解乾溪那边的详细情况,人人都疑神疑鬼的,生怕哪天楚灵王又带着乾溪的军队杀回来了,城里一时间谣言蜂起。甚至在半夜都常常有人大叫:“灵王回来啦!”吓得全城百姓不得安宁。

  公子弃疾就利用人心不稳的机会,故意散布各种谣言,制造混乱,使得子干的位子一直稳定不下来。

  五月的一天晚上,公子弃疾让长江上的船夫们在江边奔走相告:“灵王已经打回来了,马上进入郢都。”然后派斗成然到宫里告诉子干和子晳:“灵王的军队马上杀入城里。公子弃疾已经叛变,即将跟他一起入城,两位只怕大难临头了。”

  子干和子晳吓得不知所措。观从劝他们跟公子弃疾火拼,他们却没那个胆量,只好自杀身亡。

  公子弃疾随后入城,登上王位,号为楚平王。这时,一连串震惊世人的军事政变才终于拉上了帷幕。

  平王把子干随便葬到訾地。子干成了又一个没有谥号的国君,史称楚訾敖。

  平王也很想赶紧找到灵王来平息大家的恐惧,但派出去的人到处搜寻都找不到灵王的下落,只在乡下捡到灵王丢掉的衣冠。最后只好在当地随便找了一具无名尸首,穿上灵王的衣冠,找了个地方高调举行葬礼,然后对老百姓宣称灵王已经下葬了。郢都城内的人心才渐渐安定下来。

  之后几年,楚国官方一直在偷偷寻找灵王的下落;直到三年以后,申亥出来自首,才真正找到了灵王的尸首,然后将灵王以王礼下葬。平王这才真正心安了。

  平王是靠着陈蔡两地的民众支持才成功发动叛乱的。他登基以后也信守诺言,恢复了陈蔡两国,把陈哀公和蔡灵侯的后人找来继承君位,又归还了郑国被侵占的土地。一时间他广受赞誉。

  对于国内的人,他也普施恩惠。他放松刑罚,修明政务;为了让民众休养生息,他连续几年不发动战争。灵王时期被搅乱的国政重新回到了正常轨道上,国内外的人心渐渐归附,平王的位子也就坐稳了。

  另一方面,关于他们五兄弟找玉璧的传说可能就是这时候放出来的。五兄弟只有公子弃疾拜到了正确的位置上,所以他才是天命所归;现在王位落到他手上完全是顺应天意。老百姓也就更加信赖他了。

  对于观从,平王也释放出善意。之前观从曾经劝子干他们杀掉平王,但平王没有记他的仇,反而把他召来重用,朝廷里的官职任凭他挑。聪明绝顶的观从挑了个巫师类的官职,从此远离了政治漩涡;而且有“神明”保佑,平王以后想反悔找他的麻烦都不行了。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平王迅速笼络了人心,看起来楚国再次拥有了一位贤明的君主。

  但平王的心肠实际上比他几个哥哥更坏,他只是比较聪明,会伪装而已。他的伪装短时间内可以骗到人,时间久了,难免就露出马脚,暴露出面具后面狰狞的面孔。

  荒淫的楚平王

  楚灵王是被国内政变推翻的。有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所以楚平王从一开始就特别注意防备那些手握大权的重臣。

  平王上台以后,首先诛杀斗成然。

  之前推翻子干的过程中,斗成然立了头功,从而被任命为令尹。他是斗氏的领袖,斗氏本来就是权势很大的家族,这下更加有了飞速上升的苗头。

  平王不给他们机会,上任的第二年就动手。

  平王借口斗成然跟养氏的人勾结,就杀了斗成然,给他定的罪名是“贪得无厌”;平王又诛灭了养氏全族。虽然斗成然的儿子被立为斗氏的族长,勉强把家族维持下去,但斗氏经过这次打击也就一蹶不振了。

  随后轮到朝吴。

  平王登基以后,朝吴还留在蔡国,于是平王就派费无极去对他说:“您这把年纪了,还当个这么小的官,真够窝囊啊,怎么不另想办法呢?”又对朝吴的上级官员说:“大王最信任朝吴,所以才让他来镇守蔡国。你们几位的才能比不上他,地位却比他高,我看你们是坐不长久的。”

  这样连续挑拨几下,朝吴在蔡国朝廷里再也待不下去,只好逃到郑国去了。蔡国也从此失去了造反的能力。

  从这时起,平王就表现出了他疑心重、爱耍小聪明、爱玩权力争斗的一面,只要他认为对自己有威胁的人,就会毫不留情地下手除掉。

  这种做派,如果把握得好,对维持国家稳定是有益的,但要是做得过分了,则很容易失控,引发严重的政治迫害。

  在平王上台几年以后,这把火终于烧到了太子身上。

  事情还得从平王登基的第二年说起,当时太子建刚满十五岁,到了婚娶的年龄。

  按照史书上的说法,后来的一切祸患都是由一个叫费无极的奸臣引起的。

  太子建有两个老师,太傅是伍奢,少傅是费无极。没想到就为了这一点点权力都引发了无数的明争暗斗,最后费无极斗不过伍奢,伍奢赢得了太子的信任。

  失宠的费无极开始想办法挽救自己的地位,他索性直接抛开太子,去巴结楚平王本人。

  正好平王派费无极去秦国替太子建娶妻。秦女叫孟嬴,是秦哀公的妹妹,姿容绝艳。费无极一见到她就动起了歪脑筋。他把孟嬴接到楚国以后,偷偷告诉平王,孟嬴如何如何美貌。平王把孟嬴召来一看,见她果然压倒六宫粉黛,当即起了淫心。费无极趁机撺掇平王自己把孟嬴娶进宫。

  这是一记狠招,既能赢得平王的好感,又彻底离间了他们父子关系。

  平王欲火难耐,竟然真的采纳了他的意见,偷偷把孟嬴纳为自己的姬妾;然后用孟嬴的婢女冒充孟嬴去嫁给太子建。

  等到孟嬴和太子建发现真相以后,一切都晚了。两人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平王强加给他们的婚姻。

  平王是个疑心极重的人。他干出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以后,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防止太子建报复,所以他找个借口把太子建安排到偏远的城父去戍边,目的是把太子建调离权力中心。

  但即使这样平王还是不放心。他自己发动政变篡了亲哥哥的位,所以在他眼里越是亲近的人越不能信。

  费无极察觉到这一点,所以又挑拨平王说:“太子建这几年一直心怀不满,他在边疆地区,手握重兵,外结诸侯,万一日后作乱,谁能挟制?”

  平王很配合地马上“相信”了费无极;于是把伍奢从太子身边召回郢都,要他招供太子谋反的事。伍奢坚决否认。但平王根本不理会,下令把他打入大狱,听候发落。

  然后平王又召来城父的官员司马奋扬,密令他诛杀太子建。司马奋扬假装答应,却让人先赶到城父去向太子建报信;等司马奋扬到达的时候,太子建已经逃到宋国去了。

  司马奋扬让城父的人把自己捆了送到郢都。平王怒不可遏地质问他:“命令从我的嘴里出来,直接到你的耳朵里,你说是谁告诉太子的?”

  司马奋扬回答:“是我泄漏的风声。大王有两条命令,之前,命我去辅佐太子,大王亲口说‘事建如事君’;现在又命令我去杀太子。下臣不才,无法同时执行这两条命令,只好坚持前面一条。所以我只知保太子,不知如何害太子。”

  平王无言以对,只好把他放回了城父,认为回头杀掉伍奢就够了。

  但费无极还不肯干休,继续进谗言:“伍奢有两个儿子,伍尚和伍

  员(yún)。他们目前在棠邑当官,都很有才干。如果不除掉他们,日后必定为患。”

  平王问伍奢,伍奢说:“我了解他们两个。伍尚宅心仁厚,听说我有事一定会来;伍员性情刚戾,一定不会来的。”

  平王不信,命令伍尚和伍员立即来郢都:“来了就释放你们父亲。不来的话,哼哼……”

  伍尚两兄弟接到命令,都知道这次去郢都凶多吉少。伍员认为去了白送死没有意义,伍尚却说:“我回去,你出逃。听说父亲可以免罪我们都不去,这就是不孝;父亲被杀却不能报仇,这就是无谋。你比我有才华,我负责尽孝,你负责以后替我和父亲报仇。”说完便跟着使者去了郢都。

  外边还有人等着伍员。伍员拿着弓箭出去,弯弓搭箭,对准那些人说:“你们还在等我?”那群人吓得赶紧落荒而逃。

  伍员回到家里,简单收拾了一下,踏上了生死未卜的逃亡路。

  从此以后,楚国没了年少轻狂的官二代伍员,天下有了威名赫赫的战神伍子胥。

  伍子胥的逃亡路

  郢都这边,楚平王和费无极看到当真只有伍尚来了,失望之极。他们只好先把这父子两人杀掉,同时命人捉拿叛臣伍子胥。

  太子建在宋国,所以伍子胥也逃到宋国去追随他。

  但他们的运气不好,正好赶上宋国内乱。宋元公跟华氏互相扣押对方的人,国内闹得沸反盈天。太子建等人只好又逃到郑国去。

  郑定公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又派太子建去出使晋国。这时候太子建却做了一件非常离谱的事情。

  晋顷公接待太子建的时候,悄悄对他说:“既然你如此受郑国人信任,希望你回去跟晋国里应外合灭掉郑国,以后我把郑国封给你作为报答。”

  太子建居然答应了这个请求。他回到郑国以后开始谋划作乱,结果却被一个手下人告发了。暴怒的郑定公当即杀了太子建和跟他一起作乱的人们,只有伍子胥带着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逃了出来。

  不过这段记载明显很不合理,可信度不高。我们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太子建到郑国以后不久就被杀掉了。这有可能是因为郑定公受到了楚国的压力,也有可能存在别的原因。

  伍子胥失去了自己可以辅佐的主人,也失去了太子建的人脉关系,中原各国都对他关闭了大门。现在他已经彻底孤立,只能自己寻求出路了。

  他唯一能去的地方只剩下吴国。吴国是楚国的死对头,只有他们会接收楚国的叛臣。

  但是要去吴国必须经过楚国。伍子胥无可奈何,只得重新潜入楚国,然后向吴国的方向奔逃。

  他带着年幼的公子胜徒步逃跑。这一路极其凶险,楚平王已经布下天罗地网在抓他们,他们只能昼伏夜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荒僻的乡间道路上。

  这是历史上最著名的逃亡之一,民间传说和戏曲对此描写得活灵活现——

  传说路上最险的是过昭关。昭关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过了这道关卡就安全了。

  但楚国政府早就派人在昭关严密把守,画影图形,专门等着他们送上门来。怎么才能过得去呢?

  伍子胥投靠到扁鹊的弟子东皋公家里,等了好多天,怎么都想不到过昭关的办法。到第七天夜里,他几乎绝望了,翻来覆去,一夜之间满头青丝都变成了白发。第二天东皋公看到他的样子,却哈哈笑着说,你现在可以过昭关了。

  东皋公有个好友皇甫讷,长相跟伍子胥差不多;他把皇甫讷找来,商量好了一个办法。

  这天早上,皇甫讷穿上伍子胥的衣服,先去昭关;到了关前,他马上被守关的士兵抓住盘问。皇甫讷坚持说他们抓错人了,双方纠缠不清。头发胡子全白的伍子胥就趁这个机会混出了昭关。

  伍子胥带着公子胜继续向前。他们怕后边的追兵再赶上来,一路飞奔,不一会来到一条江边。江上风高浪阔,一眼望不到头。正在苦于无法渡江的时候,只见芦苇丛中缓缓驶出一条小船,船上是一名年老的艄公。

  伍子胥急忙呼救。只听老艄公高声唱道:“日月昭昭乎浸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伍子胥便去芦苇丛中等着。

  过了一会,艄公果然把船开过来了,又唱道:“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事浸急兮,当奈何?”伍子胥攀上渡船,艄公也没多问,就载他们过了河。

  到了对岸,终于暂时安全了,伍子胥松了一口气,解下自己的佩剑,转身递给老艄公说:“渔丈人,多谢您渡我过河。这柄七星剑是先王所赐,价值百金,权作酬劳。”

  老艄公却淡淡地说:“楚王下令,有捉拿到你的,赏赐钱粮五万石,封上大夫。我要是贪图钱财,何必渡你过河?”

  原来他早都认出了伍子胥,故意不说破而已。

  随后他又找来一份米饭给他们吃。伍子胥他们吃饱了饭,与老艄公约定:“富贵莫相忘。以后如果再见,我称你为‘渔丈人’,你称我为‘芦中人’。”然后告别,带着公子胜进入了吴国地界。

  由于路途劳顿过度,伍子胥很快就病倒了。他们身上没有盘缠,只能沿街乞讨。不久以后他们来到溧(lì)阳。

  有一天,他路过濑水边,见到一名女子在浣纱,旁边放着一个食盒,里面还有饭,便请求这个女子赏赐一餐。女子见他气度不凡,就同意了。

  伍子胥饱餐一顿,然后向女子告辞:“姑娘把这些餐盒收好,别让人发现了。如果有人问起,千万别说出我的行踪。”

  这女子说:“妾身三十未嫁,陪着老母亲,从未与男子接触。如今送饭于你,本来已属失节,你还不放心,你先走吧。”

  伍子胥刚走出两步,听到后面有声音,一回头,才发现那名女子已经抱着一块石头投水自尽了。

  他极度懊悔,当即咬破手指,在石头上题字曰:“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然后用土把这块石头盖上,记住了埋石的地方,再次踏上了征程。

  又走了几百里,终于来到吴国的首都梅里。伍子胥无处投靠,只能披发跣足,扮成乞丐,在闹市吹箫乞讨。

  吴国有个公子光,是吴王诸樊的儿子,吴王僚的堂兄。有一天公子光从街上过,看到伍子胥相貌奇伟,不同于普通人,命人一查探,才知道他是楚国逃来的大臣;当即召他进府,收到自己手下当差。

  士为知己者死

  当初诸樊他们四兄弟有约在先,诸樊先即位,然后把王位依次传给三个弟弟。到了夷昧过世以后,季札却无论如何都不肯继位,甚至逃到乡下去躲避,所以人们只好拥立夷昧的儿子僚登基。

  但按照兄终弟及的顺序,接下来不是应该把王位传给诸樊的儿子吗?怎么会给了夷昧的儿子?所以公子光觉得自己被坑了,一直有夺权的想法。他暗地里招贤纳士,默默地为将来做准备。

  另一方面,吴国这么多年来一直缺少将才,特别是缺少了解楚国的军事和政治制度的人才。伍子胥恰好就是他们最需要的那种人,公子光当然毫不犹豫地就把他收到了麾下。

  所以抛开民间传说里面那些夸张的情节,伍子胥到吴国以后应该是立即受到了重用,“闹市吹箫”之类的不过是后世文人的附会罢了。

  公子光招揽到伍子胥以后,又把他推荐给吴王僚。吴王僚也很赏识他,常常让他帮忙出谋划策。

  当时吴国跟楚国仍然不断地爆发战争,公子光作为大将,多次带兵去攻打楚国,战功卓著。

  公元前五一九年,公子光再次带兵讨伐楚国,大败楚军,把太子建的母亲接到了吴国。

  这时他们的意图已经很明显,就是要利用楚平王杀太子的“罪名”,以替太子讨公道的名义去打击楚国。这样伍子胥和公子胜当然就是非常珍贵的两张王牌。

  伍子胥心里很清楚这个情况。他也正好要利用吴国实现自己报仇的目的,所以他很积极地配合吴王僚的伐楚计划,简直太积极了一点。

  公元前五一八年,两国又因为一件小事大打出手。

  当时楚国边境的钟离和吴国的卑梁挨在一起,两个地方的人都养蚕。有一次,两边的女子为了争桑叶吵起来;随后双方的家人都来帮忙,互相攻杀;然后演变成两个村落的械斗。最后两边的官府也来争斗,楚国那边直接派人灭了吴国的城邑,惊动了吴楚两国政府。

  真是旧恨添新仇。吴王僚震怒,派公子光又一次攻打楚国。公子光很快打下了钟离、居巢两地,胜利班师。

  伍子胥却对吴王僚说:“这次班师太早了,其实我们还可以获得更大的胜利。请派公子光再去攻打楚国。”

  公子光听到以后很不高兴,对吴王僚说:“别信那个伍子胥,他哪里安的好心?他自己想利用我们报仇,天天撺掇我们去替他打仗。”吴王僚听了以后就渐渐地疏远了伍子胥。

  伍子胥却马上明白了公子光的心思:他想干掉吴王僚,怕自己在旁边碍手碍脚的。如果自己继续傍着吴王僚,公子光一着急,还会出更狠的手段。

  既然吴国的这趟水很深,自己惹不起,索性就采取两不得罪的做法。伍子胥便推荐了一个叫专诸的勇士给公子光,自己带着公子胜去吴国乡下种田去了。

  他在等待吴国宫廷斗争的结果,谁赢就投靠谁。

  专诸是堂邑乡间的一个猛士。据说伍子胥刚到吴国的时候,看到街上有人打架。那人高大威猛,声如洪钟,发起火来,有“万人之气”。这个大汉就是专诸。

  正当大家都以为一场大战即将上演的时候,人群外面却传来一个女子的呼叫声,专诸听到以后,顿时偃旗息鼓,乖乖地跟着她回家去了。伍子胥听旁边的人说,这是专诸的老婆,专门来叫他回去的。专诸这人虽然威猛,却“惧内”,服老婆管。

  伍子胥很奇怪,找到专诸问:“你这样的人怎么会怕老婆呢?”

  专诸回答:“能屈于一个女人之下者,必能伸于万人之上。”

  伍子胥对他的说法很赞赏,当即表示愿意与他结交。两人便成了很好的朋友。

  当然,这是伍子胥放长线钓大鱼的做法。他收买专诸这样的人,不是为了给自己用,而是为了献给公子光那样的统治者,专诸正是公子光他们需要的人。

  专诸被引荐给公子光以后,果然马上受到重用。公子光十分欣赏他,给了他丰厚的赏赐;专诸也表示愿效犬马之劳,以报答公子光的知遇之恩。

  这真是一个“士为知己者死”的美好故事。

  但这样的故事背后却是一种冷酷的现实——公子光和专诸之间本质上是一种交易,是在花钱“买命”!

  那时候社会最底层的百姓,他们一辈子辛苦劳碌,却依然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还有繁重的徭役、兵役、税赋和各级官府的层层盘剥,以及随时会到来的天灾人祸……这样的生活,说穿了,就是几十年的苦役,从生下来就服役,只有到死才能解脱。

  他们本质上就是“贱民”,或者说,国家豢养的奴隶。

  更可怕的是,他们是永远没有翻身机会的。这种贱民身份会遗传下去,他们的子子孙孙都会一直过着这种生不如死的痛苦生活。

  这时候,如果有一个衣冠楚楚的“上等人”来到他面前,说:“我让你的家族摆脱贱民身份,代价是你要替我去死!”他会怎么回答呢?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既然活着毫无乐趣,何不用自己的性命为妻儿老小、为自己的后代和整个家族换来一份锦绣前程?

  这就是“士为知己者死”的真实含义。

  其实哪来的“知己”?你一个没挨过一顿饿的王孙公子,你“知”我什么了?我需要你“知”吗?——无非就是利益交换而已。

  公子光他们这些统治者们,对于这种以钱换命的交易是非常欢迎的,他们把这种交易叫作“养士”。专诸这些人就是“士”,是统治者们竭力宣扬的一种英雄。统治者们需要这样的“英雄”,替他们做很多摆不上台面的事情。

  伍子胥很清楚这一点。他看到专诸那样勇猛,又那样爱自己的家庭,马上明白这是一个顶级的刺客——因为专诸为了自己的家庭可以牺牲一切。所以伍子胥才费尽心机结交他,然后把他推荐给公子光。

  公子光招纳到专诸以后,大喜过望。他要的人已经备齐了,现在开始策划行刺吴王僚的行动。

  他让专诸去学厨艺。专诸三个月学会了太湖烤鱼的做法,然后以厨师的身份被安插到公子光家的厨房里,等待机会。

  当时吴国跟楚国的战争还在继续。

  公元前五一六年,楚平王去世,他跟孟嬴生的儿子公子轸继位,是为楚昭王。这时候昭王才七岁,主少国疑,楚国进入了一段虚弱的时期。

  吴国马上趁这个机会进攻楚国。吴王僚派自己的两个弟弟公子掩余和公子烛庸带兵,包围了楚国的六邑、潜邑两地,同时派季札到晋国寻求协助。

  楚国随后反击,派军队抄了吴军的后路,把他们堵在楚国国内。

  这时候吴国的大军都在外面,国内空虚。留在国内的公子光马上看到了机会,当然,也不排除吴国军队被楚军拦截就是他运作的结果。

  有一天,公子光找借口请吴王僚去他家赴宴。吴王僚答应了,第二天就去了公子光家里。

  公子光已经在暗房埋伏好甲士。但吴王僚防范也很严,从他的王宫到公子光的府邸,道路两旁全部站满了士兵;甚至一直到公子光家的台阶上,再往里到宴席上,到处都有侍卫。吴王僚自己也穿着厚厚的铠甲,可谓全副武装。

  公子光表现得跟平常一样,有说有笑地陪吴王僚饮酒取乐。酒至半酣,公子光假装脚上的旧伤复发了,到后面去包扎,趁机进入地下室躲避。

  据说公子光曾得到著名铸剑师欧冶子的三把名剑,其中有一把鱼肠剑,剑身短小,可以藏在鱼腹中。

  他让专诸预先做好一道炙鱼,把鱼肠剑藏在这条鱼体内,然后端到堂上进献给吴王僚。

  专诸端着这条鱼,经过吴王僚的手下严密的搜身,确保身上没带武器;然后在卫兵监视下脱掉原来的衣服,换上指定的干净衣服;两旁有带甲护卫用刀剑逼住他,他一路膝行向前,终于来到了吴王僚面前。

  他把碟子高举过头,稳稳地放到桌上,随即手腕一翻,闪电般从鱼腹中抽出鱼肠剑,径直刺向吴王僚。剑势如虹,寒光耀目。

  两旁的卫兵立即发动,两柄利刃同时刺进专诸胸口。但专诸演练这一剑已经有数年之久了,这样就想挡住他?鱼肠剑去势丝毫不减,瞬间刺穿数层铠甲。只听见一声惨呼,吴王僚的胸口已经被穿透,一道血箭激射而出,吴王僚与专诸同时重重地倒在了地上。

  大堂上轰然雷动,吴王僚的士兵们全体冲上来,瞬间把专诸剁成肉泥。与此同时,四周的暗门也纷纷打开,公子光的甲士们蜂拥而入,跟吴王僚的手下们厮杀在一起。

  消息传出来,所有人都疯了。石阶上,丹墀下,花园里,一直到大街上,双方的军士们狂吼着疯狂厮打。一时间刀光闪耀,全城大乱。

  公子光为这一刻已经准备很久了,城里到处是他布下的暗哨。那些人一听说这边得手,立即全体出动,在梅里城中发起暴动,潮水般冲向各个府邸,把支持吴王僚的军马杀了个片甲不留,迅速控制了国家机构。

  公元前五一五年四月,公子光成功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吴王僚,登基成为新一任吴王,号为阖闾(hé lǘ)。吴国的全盛时期就此到来了! 权力游戏:简明春秋战国史(套装共2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