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权力游戏:简明春秋战国史(套装共2册)

第六章 最坏的时代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权力游戏:简明春秋战国史(套装共2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宋国报仇

  公元前七〇一年,郑庄公病重,召唤大臣祭足,把公子忽托付给他,让他来辅佐。庄公病逝以后,公子忽登基,是为郑昭公。

  祭足有拥立之功,地位很高,但公子忽的地位并不稳固。

  庄公有四个儿子:公子忽、公子突、公子亹(wěi)、公子婴。这四兄弟威望差不多,地位也相差不大。祭足是公子忽这一派的。

  庄公在世的时候并没有协调好他们的关系,特别是没有把公子忽的地位抬起来,所以庄公一离世,四兄弟都争着当国君。

  其中又以公子突的威胁最大。他的母亲是宋国嫁过来的雍姞(jí),雍氏在宋国是世家大族,世代辅佐宋君。雍姞想给自己的儿子争王位,于是到宋国去求援,让他们想办法除掉郑昭公。

  这时宋国国君是宋庄公,也就是当年逃到郑国后来被华督迎回去的公子冯。可惜宋庄公并没有念着郑国对他的再造之恩,而是想方设法要挑起郑国的内部矛盾,雍氏家族的请求正好合了他的心意,于是便一口答应下来。

  但公子忽作为嫡长子继位,名正言顺。宋国不好下手,只能玩阴的。

  要废掉公子忽,祭足是关键。宋国想办法把祭足诱骗了过去,也有可能是趁着祭足出使宋国的机会把他扣押了。刀架在祭足脖子上,逼他签订协议,让他答应拥立公子突为郑君。

  祭足也是个墙头草,给谁打工不是打工?他马上投降,签了协议。

  这时候公子突也在宋国,有可能在公子忽继位以后他就逃到宋国了。他也跟宋国签订了协议——以后当上郑国国君要给宋国丰厚的回报。

  祭足带着跟宋国的密约回到郑国,逼郑昭公退位。昭公一听说祭足竟然站到公子突那一边,马上被吓坏了,一点都不敢抵抗就逃出新郑,到卫国避难去了——只当了四个月的国君。

  由此可见昭公多么孤立,他实在没有笼络人心的才能。

  公子突从宋国回去登基,是为郑厉公。

  郑厉公刚即位,宋国那边就派人过来索要贿赂。要说这个贿赂也是当初他自己答应的,人家拥立他当国君,收点报酬也是应该的。但厉公却不这么想,他已经反悔了,想赖账。

  宋庄公听说郑厉公要赖账,气得暴跳如雷,刚刚缓和的宋郑关系瞬间坠入冰窟,中原各国因此也分成两派——郑国派和宋国派,或者说公子突派和公子忽派。

  当年郑昭公(公子忽)曾经带兵帮助齐国打败北戎,虽然他拒了齐国的婚约,但在齐僖公眼里,他还是个不错的小伙子。现在他被明目张胆地赶下台,齐僖公当然不高兴,所以齐国跟宋国结盟想打郑国。

  卫国一直就是宋国的小弟,又收留了郑昭公,当然也站宋国一边。

  当初郑昭公在齐国跟各国军队会盟的时候,因为排列次序问题跟鲁国结了仇,所以鲁国是支持郑厉公的。

  纪国跟齐国是世仇,坚决跟齐国作对,所以果断站到郑厉公一边。

  郑厉公继位的第二年,郑、鲁、纪联军和宋、齐、燕、卫联军就打了起来。最后郑国这一边获胜,郑厉公勉强保住王位。

  春秋就是这样,任何小事都可能引发世界大战,看不顺眼就打——没有什么问题是打一架解决不了的。

  宋国是个特别难缠的国家,一旦粘上就甩不掉。第二年宋国又组织起国际联军去报仇。这次是宋、卫、陈、蔡四个传统盟友,加上齐国。这次宋国是胜利的一方,五国联军把郑国一顿暴揍,直接杀到新郑,火烧新郑城门。

  郑国军队坚守不出。联军在新郑郊外横冲直撞,最后把郑国太庙的椽子拆下来,拿回去给宋国老百姓修房子。这是赤裸裸地羞辱郑国,郑人却只能咽下这口气。

  这时候离郑庄公过世不过三年而已,郑国已经沦落到这种地步,不仅没了实力,更丢了勇气,庄公几十年建立起来的霸业就这样灰飞烟灭了。

  当初郑庄公收留公子冯,是想找机会干涉宋国内政,借“拥立之功”逐步掌控宋国,哪知道不仅没成功,他自己的儿子当政时反而被宋国干涉,真是苍天饶过谁。

  千古难题的答案

  郑厉公勉强保住了君位,但他也是个没头脑的君王,不想着赶紧壮大国力对付外敌,反而自己在内部闹腾起来。

  在郑国国内,祭足有拥立之功,所以权势比以前更大,已经没人能制衡他了。

  所谓功高不赏,在任何朝代都一样。祭足本来是昭公一党的,被胁迫以后才支持厉公,所以厉公对他一直防着几分。现在看他耀武扬威的样子,厉公心里不禁发怵,担心他将来再把昭公接回来代替自己。

  这个担心本来是对的,可是现在郑国内忧外患,厉公的位置还没坐稳,这时候算计功臣绝对不合适。

  可厉公没想到这些,他等不及了,现在就要设个计谋除掉祭足。这下却牵出人类历史上一个千古难题。

  祭足有个女婿叫雍纠,可能也是宋国的雍氏家族的人,也就是厉公外公家那边的。雍纠现在是郑国的大臣,厉公就跟他商量杀祭足的办法。

  两人商量好,雍纠邀请祭足去郊外聚餐,埋伏军队杀掉他。

  计议停当,雍纠回到家里安排刺杀的事。祭足的女儿雍姬看到丈夫忙里忙外的,很奇怪,就上去盘问——那时候嫁出去的女儿真的就不属于娘家了,所以夫家也不必太防着她。雍纠禁不起她一直追问,只好照实说了:“如此这般……这是国家大事,千万别泄漏消息,否则我就死定了!”

  雍姬想了一夜,第二天偷偷回娘家去,找到她妈,私底下问:“老公跟老爸哪个更亲?”她妈见她问得奇怪,知道有大事,就回答说:“当然是老爸更亲一些。人一辈子只有一个爹,老公却是人人都可以当的。”

  雍姬于是下定决心,她要站在父母这一边,就把雍纠的阴谋和盘托出。她妈听到这话,当场惊呆,赶紧去找祭足转告了这件事。

  祭足便先下手为强,趁雍纠还没准备好,带兵杀死了雍纠。这个结果是可以预料的,雍姬虽然伤心,但应该并不后悔吧。

  这个故事给后人提供了一个千古难题的标准答案——父母永远比爱人更重要!

  厉公见到雍纠被杀,知道计谋泄漏,祭足肯定容不下自己了,只好逃到了郑国边境一个叫栎(yuè)城的小城镇。他毕竟没有干危害国家的事,祭足也就不管他,让他自己在那边待着。

  祭足随后把昭公从卫国迎接回来。昭公重新登上王位,郑国又回到了昭公的时代。

  但郑国的动乱还远远没有结束。

  郑国的可悲地位

  厉公被赶下台,震动国际社会,诸侯们又不干了。这次是鲁国那一派闹起来,几个国家组建起国际联军,冲过来又把郑国揍了一顿。其中跳得最欢的居然是宋国,他们生怕厉公撑不住,直接派一支军队去栎城护住他,让昭公没法去打他。

  这就让人看不懂了,他宋庄公到底是站在哪一边呢?还是说谁弱就要帮谁,反正就是不让郑国安宁?

  这边昭公自己也不争气。郑家几兄弟都有相同的毛病:心急,沉不住气,而且不会笼络人心。昭公复位以后没多久,又跟另一个大臣闹矛盾了。

  这时候郑国又是内忧外患严重,跟前几年厉公刚登基的时候类似。

  但昭公也跟厉公一样,不管这些,该耍脾气就是要耍。

  跟昭公有仇的大臣叫高渠弥。昭公还是太子的时候,曾经阻止父亲提拔高渠弥,两人因此结下了仇。

  昭公即位以后,对高渠弥既不安抚又不防备,而是继续让他在原来的位置上做官,就这么糊里糊涂地过,由此种下了祸根。

  高渠弥一直担心昭公会陷害他,索性就自己先下手。他趁昭公跟他一起在郊外打猎的时候,射杀了昭公。

  然后高渠弥跟祭足自作主张,从国外迎接昭公的弟弟公子亹回国即位——这是郑庄公第三个当国君的儿子。

  一起弑君案就这样风平浪静地过去了,可见昭公真的是孤家寡人一个,不知道他有没有后悔过当年拒掉齐国的婚约呢?

  公子亹同样没有才能,他这个国君当得比两个哥哥更憋屈。

  登基的第二年,齐国召开诸侯盟会,地点在卫国,公子亹也受到邀请去参加。

  这时的齐国国君是齐襄公,他是个暴君。公子亹年轻的时候跟齐襄公发生过争斗,结下了仇——他们家几兄弟好像都有个厉害的仇家。祭足知道齐襄公是一种什么样的人,劝公子亹不要去。公子亹不听,坚持要去,说:“去了又不一定有危险。不去的话,齐国来打我们怎么办?”

  祭足这个老狐狸索性就装病不去。于是公子亹自己带着高渠弥,懵懵懂懂地就上路了。

  可见公子亹就是他哥哥的翻版,对仇人既不和解又不防备,而且更加夸张,还带个弑君的大臣在身边——这心也太大了吧?

  到了卫国,齐襄公果然发狠,要公子亹为以前的事情道歉。公子亹在人家的地盘上还不肯低头,坚决不道歉,把齐襄公惹火了。齐襄公指挥军士当场杀死公子亹,还不解气,又把高渠弥五马分尸。五马分尸也叫车裂,高渠弥很倒霉地成了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被车裂的人。

  郑国人听说了这件事,什么话都不敢说,只是默默地去陈国把公子婴接回来,让公子婴即位——这是郑庄公第四个当国君的儿子。

  公子亹被杀的事就这么过去了。他当了半年国君,甚至连谥号都没有,所以到死都是公子某,而不是郑某公。只能说这人是蠢死的,还顺便把高渠弥拉去陪葬,替他的哥哥报了仇。

  公子婴当政的时间比较长,有十二年之久,郑国的局势终于稳定下来。

  十二年后,万年不倒翁祭足病逝,郑国又开始不稳定了。

  郑厉公之前不是逃到栎城了吗?这些年他一直在那里等待复位的机会。可能因为有宋国的保护,公子婴也一直没敢去打他。

  祭足病逝的消息传来,厉公马上决定大展拳脚,他想办法把郑国的大臣傅瑕骗来,威逼利诱,让他帮自己回国登基。

  傅瑕回到新郑以后,果然杀了公子婴一家人,把厉公接回来。厉公重新登上王位。

  至此,郑家四兄弟有三个被杀,只有厉公活到最后,成了最终的赢家。

  从庄公死后到现在,前后二十一年,换了六任国君,郑国的局势才彻底稳定下来。但经过这一番折腾,郑国再也回不到以前的地位了。

  郑国处在诸侯国的包围当中,形势本来就极端凶险,只有庄公凭借高超的政治手腕,短暂地把郑国带上了巅峰。一旦后续的国君没有他那样的才能,郑国地理位置上的劣势马上就会显现出来。

  但庄公只满足于四面出击的快感,没有战略眼光。郑国没有趁庄公在位那几十年啃掉周围国家,打开向外扩张的通道,后来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不久以后,南方的楚国扩张到了郑国家门口,北方大国晋国也从曲沃的动乱中恢复过来,东方的齐国、西方的秦国也时不时来打打酱油,郑国的日子就更难过了。夹在几个大国中间,臣服于哪个大国都会被别的大国当敌人,今天被这个打,明天被那个打,郑国成了著名的受气包。

  而几个大国也发现,打郑国杀鸡给猴看,比直接跟别的大国硬碰硬更加划算,所以渐渐地乐此不疲,“吃饭喝酒打郑国”成为各大诸侯国主要的娱乐活动。当然同样衰的还有旁边的宋国。这一对欢喜冤家兼难兄难弟,为后来的国际社会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娱乐素材……

  让我们先回到眼前。其实郑国动乱的这几年,国际社会的焦点并不在郑国,而是在东边的齐国,还记得杀害公子亹的那个齐襄公吗?他卷入了几桩著名的性丑闻。

  齐国的美女家族

  齐国王室是一个美女如云的家族,他们家族的女人,不仅容貌美丽,而且才华过人,在国际社会都非常有名气。例如著名的庄姜,《诗经》这样描写她:

  手如柔荑(tí),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ú qí),齿如瓠(hù)犀,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美女的开山之作,是后世无数文人模仿的对象,在文学史上地位极高。

  除了以美貌闻名以外,庄姜更是一位伟大的女诗人,《诗经》里有几首诗就是她的作品。

  然而在春秋初年,这个家族却爆出几起震惊世人的性丑闻,其尺度之大,简直刷新人类道德的下限,给这个家族涂上了永远抹不去的污点。

  性丑闻的主角是齐僖公的两个女儿:宣姜和文姜。她们都是当时天下有名的大美女。

  卫国王室的淫乱史

  宣姜是齐僖公的长女,卫宣公给自己的儿子公子伋(jí)求亲,把宣姜娶到了卫国。但为什么人们却把她称为“宣姜”呢?因为她后来嫁给了卫宣公。

  前面讲到过石碏大义灭亲的事。石碏杀了州吁以后,从国外迎回公子晋。公子晋即位,是为卫宣公。

  宣公是个荒淫的君王,很早以前他就跟父亲的小妾夷姜私通,生下了公子伋、公子黔牟、公子顽,还把公子伋立为太子。

  太子伋长大后,宣公派人去齐国给他提亲,齐国决定把宣姜嫁给太子伋。使者回报说宣姜有绝世姿容,宣公就动了歪念头,叫人在淇河之上搭了一座高台,叫“新台”。宣姜一到卫国,就被送到新台,被宣公霸为己有。然后宣公另外找了一个女人给太子伋。

  所以宣公既娶了他父亲的女人,又娶了他儿子的女人。

  后来宣姜生下公子寿和公子朔。宣公宠爱宣姜,就抛弃了夷姜,夷姜自杀身亡。

  宣公抢了自己儿子的老婆,心虚,对太子伋就越来越看不顺眼,渐渐地想废掉他。另一边,宣姜和公子朔这对母子也在积极活动,诋毁太子。

  这一天,宣公终于出手。他找个借口派太子伋去出使齐国,让他们把白旄(一种军旗)插在船上出行。船到齐卫边界附近要上岸,改走陆路。宣公指使卫国的强盗,在卫国靠近齐国边界的地方等着,看到插白旄的船队就杀。

  但宣姜生的公子寿却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他知道了父母的阴谋,私自去告诉太子伋,让他赶紧逃走。

  太子伋同样有情义,他说:“世界上有不顺从父亲的国家吗?既然是父亲要杀我,我怎么能躲开?”坚持要按宣公的要求出行。

  公子寿只能说:“那好吧,你要走就走,我为你送行。”

  公子寿举办宴席为太子伋送行,在宴席上把太子伋灌醉,偷走他的白旄,自己带人扮成太子伋的队伍,开着他的船出发了。

  边境上的强盗埋伏在河边,看到插白旄的船靠岸,一拥而上,把船上的人全杀了,公子寿也不幸殒命。

  太子伋醒后急忙乘舟追上去,却看到了遍地的尸体,于是抚着公子寿的尸首大哭说:“应该死的是我,我才是太子伋,你们把我也杀了吧!”强盗们又把太子伋也杀了,以他的人头回去复命。

  出了这种意外,宣公也无可奈何,只好立公子朔为太子。宣姜和公子朔终于成功夺得了太子之位。

  太子伋和公子寿是春秋时期典型的“义士”,代表了当时的人们最推崇的一种忠勇的精神,哪怕这种忠勇看起来很傻。他们死后,卫国人很难过,就写了《二子乘舟》来表达对他们的思念: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在遥远的天际,兄弟二人乘着小舟,渐行渐远,带走了卫人无尽的思念……

  可能是这次事件让宣公受了刺激,第二年他就病死了。公子朔继位,是为卫惠公。

  惠公凭借这种方式上位,大家都不服,特别是公子伋和公子寿手下的原班人马。不久以后,他们发动政变,赶走了惠公,立夷姜的另一个儿子黔牟为君。

  但惠公有齐国这个强大的后台,他的舅舅齐襄公本来就是残暴的人,哪能吃这个亏?黔牟登基八年之后,齐襄公号称“奉王命”,带领多国部队杀到卫国,把之前推翻惠公的那些人全杀了,帮助惠公夺回王位。黔牟只好逃到周王那里躲避追杀(有记载声称他是周王的女婿)。

  惠公重新即位以后,齐襄公为了平息卫人的愤怒,用他的混账脑袋想出一个馊主意:让宣姜——现在的卫国太后——嫁给公子伋和黔牟的弟弟公子顽,也就是卫昭伯。

  他的理由是这样的:当初本来是让宣姜嫁给公子伋的,结果被宣公那个老色鬼掳了去,现在公子伋已经不在了,让宣姜嫁给公子伋的弟弟也算是补偿当年的错误,这样可以安抚卫国的民心。

  卫国人真是哭笑不得,宣姜跟卫昭伯更是坚决反对。但齐襄公不听这些,强迫他们成婚,最终促成了这桩离谱的婚姻。

  所以宣公的女人又被自己的儿子给夺去了。

  后来宣姜替卫昭伯生了许多儿女,包括以后的卫国国君。

  所以卫国王室的耻辱从此再也抹不掉了。而宣姜自己,也永久落下了“乱伦”“淫荡”的恶名。

  其实真要算起来,说宣姜“淫乱”有点冤枉她了,毕竟她一直是被迫的,她自己也是这些乱伦事件的受害者。

  但她的妹妹文姜就完全不一样,这个女人远远不止“淫乱”那么简单,简直是“乱”出天际——她跟自己的亲哥哥乱伦,还谋杀亲夫,最后奸夫淫妇双宿双飞,让世人侧目……

  齐国的乱伦丑闻

  齐僖公的长子叫诸儿,也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齐襄公。齐僖公另外还有两个女儿:宣姜和文姜。

  当初公子忽两次拒婚,第一次拒的就是文姜。(第二次拒的可能是一个史书上没有记载的齐国公主。)

  文姜跟她的姐姐一样,才貌双全,很早就名满天下,但比她的才貌更出名的,是她的特殊癖好。

  也不知是天性淫荡,还是被公子忽拒婚以后受了打击,文姜竟然跟自己的亲哥哥诸儿产生了感情,而且据说两人的感情还特别深,深到海誓山盟的程度。

  但当时外界并不知道这件事,所以文姜最后成功嫁出去了,嫁给了鲁桓公。

  这个鲁桓公前面曾经登过场——他指使公子翚谋杀了自己的哥哥鲁隐公,夺了王位。

  那时鲁国为了跟齐国搞好关系,世世代代都跟齐国联姻,所以鲁国君王娶齐国公主是自然而然的事。

  文姜当然不愿嫁给别人,但又没有能力拒绝,只能很不情愿地去了鲁国。

  这桩强配的婚姻表面上还是和谐的。几年以后,文姜生下了后来的鲁庄公。

  鲁庄公后来又娶了齐国公主,又演出一段淫乱大戏——这个后面再说,先说文姜夫妇的事。

  两人结婚没几年,鲁桓公陪着文姜回娘家省亲。不料到了齐国以后,文姜跟诸儿一见面,顿时干柴烈火,难舍难分,当着鲁桓公的面就眉来眼去,都不避嫌了,最后甚至睡到了一起。

  这时的诸儿已经成了齐襄公。鲁桓公虽然怕齐国,但也没法忍了,对文姜大发雷霆,吵着要回鲁国。

  文姜向齐襄公哭诉这件事。襄公是个残忍好杀的人,又欺负鲁国弱小,就动了杀机。他找来公子彭生,跟他密谋杀害鲁桓公的计划。

  有一天,齐襄公邀请鲁桓公参加宴席,在席上把他灌醉,然后让彭生把桓公抱上车,送他回家。彭生的动作很粗野。车到了鲁国的馆舍,鲁国的随从们上去扶桓公的时候,发现他已经死了,据说是被折断了肋骨。

  这下轰动了,齐襄公跟文姜的丑事也被曝光出来。虽然齐国坚持说是意外事故,但鲁国不干。鲁国人非常愤怒,又拿齐襄公没办法,只能强烈要求杀了彭生给桓公报仇。

  最后,齐襄公杀了彭生顶罪,鲁国人拥立桓公的儿子继位,就是鲁庄公,这件国际纠纷就这样被遮盖过去。这是公元前六九四年的事。

  齐国这边,文姜当然不敢回到鲁国,而且又为了方便跟齐襄公私通,她在齐鲁两国中间,据说是“不鲁不齐”的禚(zhuó)地长期住下来,一方面遥控鲁国国内政局,一方面又继续跟齐襄公通奸。

  鲁庄公出于“孝道”的考虑,只能在禚地建造宫殿给文姜居住。齐襄公也在禚地附近建造行宫,随时去跟文姜私通。奸夫淫妇就这样幸福地生活着。

  鲁国人心里特别愤恨,但无可奈何,还不能明说太后跟人通奸,只能在史书上反复讲述文姜跟齐襄公感情如何如何“好”,像“某年某月某日,夫人跟齐侯又见面了”这样的话,或者说“夫人又去齐国了”“夫人又去莒(jǔ)

  国了”,暗示文姜一直在满世界撩汉。真是家门不幸。

  而鲁庄公也是一个悲剧君王,顶着这样巨大的耻辱,还要装出笑脸侍奉杀父仇人齐襄公,甚至陪他打猎,鞍前马后地伺候。这就是弱国的悲哀。

  齐襄公的另一面

  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或者恶人。

  齐襄公留给后人最大的谈资就是兄妹乱伦的丑事。但抛开这件事来说,他其实是个比较有作为的君王,在他的治理之下,齐国进一步走向强大。

  齐襄公最重要的成就是报了齐国的“九世之仇”。

  这还得从西周中期说起。周夷王时期,纪国国君在夷王面前说齐哀公的坏话,也有可能是揭发了哀公的什么罪行。夷王大怒,把哀公扔到鼎里活活煮了。

  这件事对于齐人的伤害特别大,他们一直记着要报仇,齐纪两国从此成为世仇。另外,纪国是齐国的东边邻国,而且国土不小,从地缘上来说,纪国本身也是齐国的对手。

  从那以后,每一任齐君都把纪国作为主要敌人予以打击,在西周时期他们还有所顾忌,到东周以后就完全放开了,灭亡纪国的计划直接摆上了台面。

  但纪国也是块硬骨头,他们本来就是山东半岛的传统大国,又一直跟鲁国勾搭在一起,结成心照不宣的联盟,一起顶住齐国的压力。所以齐国始终没能吞下纪国。

  在齐僖公末年,纪、鲁、郑三国联军还曾经打败过齐、宋、卫、燕四国联军。纪国风头一时无两。

  齐襄公采取了各个击破的策略:一方面跟宋国一起围堵郑国,郑国在内忧外患之下发生了持续的内乱;另一方面,对鲁国又拉又打——虽说齐鲁两国世代联姻,但鲁国只要敢替纪国说话,齐国的军队立马就会开到齐鲁边境上。

  公元前六九四年,一年之内,齐襄公接连杀掉郑、鲁两国的国君,两国的政局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纪国从此只能独自面对齐国。

  所以齐襄公杀公子亹和鲁桓公,表面上看是出于个人恩怨,实际上也有可能是有很深的战略考虑在内。

  两国国君被杀之后,齐襄公迅速出手,占领了纪国的三座城邑。随后纪国分裂,纪侯的弟弟纪季投降齐国。

  这时候鲁庄公联络郑国国君公子婴,想要最后保全纪国。但郑国已经被打怕了,不敢得罪齐国,救援纪国的计划流产。齐国很快攻破纪国首都,纪侯逃走;纪季统领纪国剩下的国土,变成了齐国的附庸国。

  这是一套很高明的灭国方案,脉络清晰,稳扎稳打。齐国的“九世之仇”由此得报,地缘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此在东部再无对手。

  齐襄公的另一个成就是强势干预中原各国内政,包括对郑、卫两国内乱的干涉。他延续了齐僖公玩弄战略平衡的手段,在中原各国之间拉拢一派打击另一派,最终成功削弱了郑国,收服了鲁、卫。

  中原各国纷争中,齐国总是牵头者和最后的赢家,这种操作方式已经隐隐有霸主的影子。

  当然,齐襄公离真正的霸主还差得远,他的这些成就根本改变不了他荒淫残暴的形象。他的残暴不仅表现在国际关系中,对内他也是一个不仁不义的暴君。他的暴虐最终引来了杀身之祸……

  瓜代有期

  齐襄公手下有两个将领:连称和管至父。襄公派他们去东南边的葵丘驻军,防御鲁国,也可能顺便防御周王的军队。

  葵丘是个环境艰苦的偏远地区,戍守的军队过一段时间就会换一批。两人出发的时候,襄公曾随口跟他们约定:“及瓜而代。”就是说等明年瓜熟的时候就派人替换他们。

  一年以后,襄公却没有任何动静。他们让人请示襄公,问:是否要派人来替换我们了?齐襄公一口否认:没有的事!你们继续在那守着。做君王的如此翻脸不认账,连称和管至父都大动肝火,暗地里谋划造反。

  当年齐僖公有个侄儿叫公孙无知。公孙无知的父亲死得很早,所以僖公拿这个侄儿当亲儿子养,宠爱有加,日常用度、出行的排场都跟公子们差不多。

  这当然会惹到襄公,他本来就是个自私狭隘的人,哪里看得惯这个堂弟风风光光的样子,所以两人一直有矛盾。襄公上台以后,马上降低了这个堂弟的俸禄标准,废除了他的特权,两人的结怨就更深了。

  所以连称和管至父就暗中联络公孙无知,撺掇他去发动叛乱。

  连称有个堂妹在襄公的后宫当妃子,但是不得宠。于是他们又找到这个堂妹,要她帮忙刺探襄公身边的情况。公孙无知甚至跟她说:造反成功以后,我立你当王后。

  一切都准备停当,就等合适的时机了。

  公元前六八六年的一天,襄公到郊外打猎,不小心从车上掉下来,摔伤了脚,回到宫里养伤。公孙无知他们的机会来了!

  关于这次襄公受伤,史书上绘声绘色地描写了一出灵异故事——

  据说襄公一群人在树林里遇到一头野猪,这头野猪长得有点诡异,襄公的随从们看到它都齐声惊叫起来:“彭生!它是公子彭生!”当年襄公指使公子彭生杀了鲁桓公,然后又杀了彭生当替罪羊,大家都知道那是一起冤案,都说彭生成了冤鬼。

  襄公一听到大家这样叫,心里就发毛了,一箭向野猪射过去。那野猪中箭以后竟然两脚站立起来,发出类似于人的哭声。所有人都被吓得魂飞魄散,夺路而逃。襄公慌乱中从车上跌下来,鞋子都掉了,脚也摔伤了。

  这个故事说明大家都认为襄公真的做了太多亏心事,恶有恶报,报应总会来的。

  回到宫里以后,襄公派一个叫费的下人回去找鞋子,结果怎么都找不到。于是他大发雷霆,把这个下人打了三百鞭子,打得皮开肉绽——如此残暴,不死没天理了。这个下人一瘸一拐地走出宫去——可能是又去找鞋子吧,正巧在门口遇到了带兵赶来的公孙无知和连称、管至父一干人。

  公孙无知他们把这个下人抓住,问他宫里的情况。下人大叫说:“我也恨那个昏君!”又把背上的伤给他们看,讲了自己无端被打的事,然后骗他们说:“宫里现在戒备森严,你们不要随便进去,惊动他们就麻烦了。我先进去替你们打探情况。”公孙无知他们都相信了他的话,放他回去了。

  下人进去以后马上通知军士准备战斗,又让人假扮襄公躺在床上,自己背着襄公躲起来。

  外边的叛军们等了一会,发觉情况不对,随即发起进攻,冲进王宫,跟宫里的侍卫打起来。最后叛军这方获胜,保护襄公的人被杀得一个不剩。

  叛军冲进襄公寝宫,一刀砍死了床上的“襄公”,一群人大呼小叫地庆祝胜利。

  但公孙无知比别人多个心眼,他看到床上的“襄公”样子不太像,就叫大家再找找。正好一转头看到门下露出一只脚,伸手从门后揪出一人,正是襄公——这才真正杀掉襄公。

  齐国终于也弑君了!

  公孙无知登基,自立为君。

  但他不是真正的公子,名不正言不顺,无法服众,所以几个月后就被一个叫雍廪的大臣刺杀了。

  齐襄公为自己的言而无信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顺便创造了“及瓜而代”“瓜代有期”这样的典故,告诉后人随口许诺而不兑现会有多严重的后果。

  至此,春秋历史开始不到一百年,所有中等以上的诸侯国都出了弑君案件(齐襄公被弑前几年,秦国的秦出子也被弑)。天下纷扰,动乱不止。这个时代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人民的期待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这是一个最糟糕的时代。上至周天子,下至平民百姓,每个人都活在朝不保夕的恐惧中,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意外随时可能出现,今天和平安宁的生活,明天就可能变成刀光剑影。

  国君频繁被杀害,从齐、楚、秦、晋这样的大国,到郑、卫、鲁、宋这样中等的国家,都不能幸免。每次国君被杀,都是一场动乱的开始,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又一场的大屠杀,权贵阶层被灭门的不计其数。而那些有名或者无名的小国,甚至没人去记录他们的弑君案,因为那根本不算什么大事。

  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止,几十年从不间断。老百姓被驱使着上战场去做无谓的砍杀,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而战争的原因,可能仅仅是一些可笑的理由。

  更别提战乱带来的饥荒、瘟疫等灾害,其中埋藏了多少民众的血泪。

  所有人都已经受够了,都希望终结这样的局面。社会制度无法改变就认了,但能不能至少有一个人出来维持秩序,让社会恢复正常的运转?

  这个人应该是一个正直、强大、仁慈、聪慧,有责任心、有恒心、有毅力,能被天下人广泛接受的贤者。他应该公正严明、一丝不苟,能以大无畏的勇气站出来主持公道、赏善罚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的痛苦。

  幸运的是,这样一个人很及时地到来了! 权力游戏:简明春秋战国史(套装共2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