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漫威有疾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商界男神书系(套装共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十一章 漫威有疾
尽管很难从漫威最重要的推动者口中听到悲观的话,对李和公司来说,20世纪70年代可谓困难重重。因为急于解决销量下滑的问题,漫威里的每个人——包括李和他的出版团队、想努力弄清每一笔内部支出的会计们,以及想控制漫画部门的经理们,都在互相叫板。
和全美范围内的大形势一样,漫画行业多年来也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在不断下滑的销量中挣扎求生。漫威每本漫画书的销量都在下降,因此,公司试图通过出版更多的图书来弥补损失。比如,接连10本漫画书的标题里都带了“漫威”的字样(从《西部强大的漫威》《漫威三重行动》,到《漫威特别版》)。
到1973年1月,李每年总管发行约69份刊物,其中包括28本关于超级英雄的书、16本推理/怪物小说、10本西部小说等。从表面上看,总销量是增加了,可事实上,过量发行的漫画掩盖了漫威内部的弱点及行业停滞的本质。席卷市场是马丁·古德曼早年的惯用伎俩。这样的做法虽然能让财务报表看得过去,但同样也给在纸上写写画画的创作团队增加了压力。
然而,面对话筒或是在记者面前时,李总是保持着乐观,吹嘘着公司所取得的成绩。读着“肥皂盒”里的专栏文章的人们是不会猜到漫威所面临的困难的,尤其是当它完成既定目标,一举击败DC漫画公司,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后。然而打败了对手的漫威必须要转型,因为它不再是斗志昂扬的失败者和万年老二了。对有些组织来说,积极向上的驱动力定义了它的文化。一旦漫威变成排名第一的漫画出版商,他们就又要寻找新的发展路径了。
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一派混乱中,漫威挣扎着寻求出路。李的角色一再变更,从作者、艺术总监、编辑主任,再到发行人。在办公室里,他从富有创造力的作者变成了生意人,充当起公司领导层和富有反抗与创新精神的画师,以及作家之间沟通的桥梁。
李竭尽全力想在不熟悉的公司系统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却从来没有真正地理解他的同事。他总是为画师和作者的状态而担忧,尽管这些人对现实中的汲汲营营嗤之以鼻。李必须要成为老板,他不仅得为美国及英国所有漫画的封面绘画和文案创建审批流程,同时还得平衡故事情节,兼顾创意团队的工作。对一个事事都得过问的人来说,随着运营量的增加,李肩上的担子也变得更重了。作为发行人,他必须把注意力同时放在生意和创意上。
不像他的朋友和“牛棚”里的门生(他们大多数是年轻的作者,或是读李的漫画书长大的画家),李了解错综复杂的金融形势,也认识到未来的不确定性。在一次采访中,他谈到自己的角色,说:“我主要担心的是发行的作品……我很喜欢做一个总揽全局的执行总编。”他和卡当斯的管理者们一起合作为新杂志和漫画争取授权,除了漫画部门的利润很小,公司里的每个部门都有显著的成果。
李和其他一些业内人士预感到,超级英雄的热潮终有一天会消退。如果漫威停滞不前,最理想的状态是李还能回到他的编辑桌前,为下一股流行风潮写书,再借着职业画师们的帮助,让公司重新运转起来。每念及此,他便惴惴不安,他怕再也没有兴趣回到以前的角色里,完成一个人的漫画运营了。这样的恐惧迫使他每时每刻都保持着冷酷无情的状态。李大权在握,他能决定编辑的战略方向,影响老板们的管理预期;他能发布新杂志,或在不同的大学校园里发表演讲以达成市场推广的目标。
漫威需要增强士气。超级英雄的人气虽然飙升,销量却下降了。统计数据对漫威十分不利。愈加年轻化的读者们喜欢购买《阿奇漫画》,1970年最畅销时每期能售出515000册;而《超凡蜘蛛侠》仅售出373000册。1971年年末,美国发行量稽核局审计的结果表示,付费刊物的每月发行量已经连续三年处于下降趋势。1968年,漫威售出了9600万册漫画书。1971年,尽管书的售卖种类增多了,总销量却降到了9180万册。在接下来的一年半时间里,这个数字大幅下降至每月580万册,1972年和1973年的年总销量均低于7000万册。对照来看,DC漫画公司也从1968年的每月630万册降至5年后的每月470万册。
20世纪70年代初期,为了扭转局势,李的漫画部门追赶着一个又一个潮流。漫威一头扎进了奇幻恐怖题材的市场,相继出版了《德古拉的坟墓》《科学怪人》《类人体》等。为了说服粉丝们接受“肥皂盒”专栏的新方向,李将新的《怪物也疯狂》系列描述为:“最惊狂、最遥远,疯狂得让你起鸡皮疙瘩的怪物杂志!”在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中,他用“圣经”般的口吻劝诫读者遵守漫威漫画的第一条戒律:“千万别错过!”
应美国卫生教育福利部之邀,《惊奇蜘蛛侠》在第96卷中公开涉及毒品议题。此后漫画杂志协会调整了文化规范,漫威才得以进军恐怖主题。1972年,协会正式宣布恐怖主题获得解禁,尤其是狼人和吸血鬼题材。
卡当斯的管理层其实并不是很理解漫画部门的所作所为,所以他们花了很长时间去理解大幅波动的销售数字意味着什么,并研究如何才能阻止它继续下降。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漫画书的传阅率很高,这意味着每一本卖出去的漫画书,都会被3~5人阅读。也就是说,这3~5人完全没有必要再去买书。这种令人失望的现实迫使卡当斯的管理层们在编辑方面不断缩紧,包括李和他的接班人——俨然是“小斯坦·李”的罗伊·托马斯。他们二人都致力于内容的原创,并对其他系列作品进行编辑。
托马斯在接任李的编辑工作后,对漫威转入新方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1970年年底,他说服持怀疑态度的李支持发行《手握长剑的野蛮人柯南》。该系列一经推出,就迅速走红。
1972年年末,李在成为漫威漫画的发行人后,正式转变成了战略层面的策划者。“我需要决定出版哪本书,并且要规划出工作的重点,”他解释道,“我和编辑们一起奋战,管理我们手上的绝大多数事项。”尽管市场在一段时期内略显疲软,但随着托马斯成为总编辑,他们便开始为漫威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托马斯将漫画部门带入了一个新领域,减少了他们对传统的类人体、恶灵骑士、德古拉等超级英雄的依赖。整个20世纪70年代都显得比较混乱,新旧角色都在一个摇摇欲坠的市场的夹缝中求生。当李同时将发行的职责与对漫威进行市场推广的工作结合在一起时,他个人的名气一飞冲天,但漫画销量的下降却让卡当斯的领导们惴惴不安。
在古德曼管理公司的时期,销售规划和授权都属于事后添加的东西。可卡当斯接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公司领导层和漫画作者之间出现了分歧。一些对新体制持批判态度的人认为,卡当斯只想把漫威变成一台营销机器,如果超级英雄和漫画没有获得授权的潜力,就会被无视。1973—1974年,市场营销的成果是漫威与许多玩具公司和出版商达成了交易,包括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糕点巨头Hostess公司、玩具巨头美泰公司等。随着发行量的下降,商业交易反而变得越来越重要。没人能预料一个新的潮流会在1971年开启,而直到1987年,漫威漫画才重新恢复到每月740万册的销售量。
李在作为编辑时和动漫IP(知识产权)授权有一定的距离,每当看到新出的蜘蛛侠或绿巨人的周边产品时,他也会和别人一样困惑。成为发行人后,李变成了漫威和潜在广告商之间沟通的桥梁,要知道那些年轻的销售人员可都是读着他的漫画长大的。李的“名人效应”让他在贸易展等其他商务社交场合中成了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人。随着发行量的大幅下降,公司老板们开始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并且不断地给各部门施加压力。实际上,李的重要性增加了。在定价为20美分的漫画书面前,再微薄的广告收入和授权费都是很有意义的。
尽管市场有些疲软,李作为漫威的门面,对外总是一如既往地乐于展现自己旺盛的精力。当他在全美各地巡回演讲、传播漫画的福音时,大批粉丝蜂拥而至,只为一睹领袖的风采。1975年年中,李的名望达到了顶峰。《芝加哥论坛报》的一位记者授予他“现代神话的创造者”的称号,更高调的还有“流行文化的荷马”(1966年普林斯顿大学生们给李起的绰号)。
不再负责日常编辑工作后,李增加了自己的演讲时间,他平均每周都要去欧洲、加拿大和拉丁美洲出差。在1975年的头两个月里,李去了7所高校演讲,包括蒙特利尔市中心的乔治威廉姆斯爵士大学,以及伊利诺伊州奥古斯塔纳学院。在此过程中,他还接受了不计其数的电台、纸媒的采访,出席了一档加拿大的电视节目,还在纽约创意大会上担任特邀演讲者。随着“名人效应”越来越显著,李的行程基本上提前一年就被预定好了。
人事问题并不是漫威面临的唯一障碍。无论是谁试图接替李的总编辑工作,都得顶住李巨大光环所带来的压力,同时还要对这个职位有着充分的理解。对很多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噩梦。更大的挑战是,因为销售触底,卡当斯管理团队开始越来越多地插手漫画的制作,并和以托马斯(于1974年离开漫威,辞职的理由是他宁愿画漫画,也不想在公司体制内升职并管理员工)为首的一众编辑产生了摩擦。此事最终以1978年吉姆·舒特被提升为总编辑而告终。
“后李时代”走马灯般交替上岗的总编辑让作者们目瞪口呆,也把自由职业者们吓得不轻。比如,1976年阿奇·古德温接手时,因为权力很大,很多人都把他视为业内顶级作者。不过,古德温仅仅坚持到1977年的下半年。吝啬且爱好裁员的卡当斯总裁吉姆·高尔顿让他丧失了工作的乐趣。
托马斯和古德温都对李之前在商业和战略上的表现感到不满,两人都在提升公司业绩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托马斯在离职前,见了一位小有名气的电影制作人——乔治·卢卡斯。他的电影《星球大战》即将面世。托马斯一听说这部电影,就向李申请想为它做一个漫画版本。李对此并不上心,并拒绝了他的请求。托马斯不依不饶,告诉他亚历克·吉尼斯是电影的主演。当李听到亚力克的大名后,就同意了。
托马斯在得到李的允许后,和卢卡斯做了一笔双赢的生意。制片人对与漫威达成的“甜心交易”很满意,因为他想利用漫画来为电影打前站。
当《星球大战》在全世界掀起狂热的风暴时,漫威尽可能地满足了这部令人惊叹的大片的所有需求。托马斯(虽然古德温是时任编辑)用6卷的连载做出了电影的漫画版,每一本的销量都超过100万册,这是自20世纪40年代起漫画业取得的最辉煌的战绩,其中当然也包括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席卷全美的“蝙蝠侠热”。《星球大战》变成月刊后,古德温愉快地接手了托马斯的工作。古德温抛下了自己的编辑位子,反正他做编辑的时间也不长。公司里其他一些内部人士,尤其是吉姆·舒特,认为《星球大战》从某种意义上挽救了漫威,使它不至于倒闭。
尽管李已经放弃了在漫威里的主要写作职责,他却从未停止过创作。他的脑中时时刻刻都在产生新想法,并把它们付诸纸端。他在上衣的口袋里随身携带一个小的螺旋记事本,用它来记录灵光一现的想法。他甚至在床头放了一台录音机,以备半夜里灵感光临。
作为发行人,李对漫画出版以外的事情有了更多的控制权,尤其是古德曼遗留下来的那些低俗杂志和少女杂志。或许是担心超级英雄的热潮终有一天会退去,李将很多精力花在了杂志的运营上。他总认为杂志工作者是漫画从业者的先驱,会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可和赞誉。
在杂志方面,《疯狂杂志》取得的成功和巨大影响力在一段时间里给李带来了压力。或许是因为他嫉妒该杂志的发行人威廉·盖恩斯能在“魏特汉事件”后使漫画摆脱困境,又或许是因为威廉交际面广泛,人脉中不乏美国漫画家艾伦·贾菲、漫画作家维利·伍德等知名人士。在这些人的鼎力相助下,《疯狂杂志》发出了自己独特的声音。李调动了制作漫威漫画的原班人马,如法炮制地用同样滑稽、幽默的口吻创造出《疯狂》,该杂志于1973年10月首次亮相。尽管这看起来是一个全新的项目,实际上它却可以被认为是20世纪50年代初古德曼试图尝试却最终流产了的迷你版《疯狂》杂志。
和漫威漫画一样,《疯狂》上也印有“斯坦·李”出品的字样。《德古拉之墓》的漫画作者、黑人吸血鬼猎人刀锋的创作者马福·沃夫曼出任杂志编辑,托马斯担任执行主任。《疯狂》使用黑白插画和照片,标题里大量使用双关语和讽刺的语气。和《疯狂杂志》一样,这本杂志也专注于流行文化议题,模仿并追随电影潮流。比如,它把詹姆斯·邦德的惊悚片《生死关头》改成了《生死战》,主角是特工07-11和一系列衣着暴露的女性。除了总管杂志,李还负责给照片添加俏皮的图说。比如,当时有一篇文章谈论了风靡全美的校园裸奔。在一张照片上,两位警官将一名裸男扛在肩膀上,页脚的图说尽显李式幽默:“等一会儿他们就会发现我其实是院长!”该杂志嘲讽一切,对种族关系、理查德·尼克松总统,甚至是漫威自己,都进行了抨击。它们嘲笑漫威总是反复出现以少年浩克遇到的挑战为核心的剧情。
幼时,李就喜欢看报纸上的连环漫画。所以一旦踏入漫画行业,他就开始源源不断地想出好点子。在过去的几年里,他创造了像《里昂太太俱乐部》和《维利·兰普金》这样温暖人心的连环画,只可惜它们都没能存续很久。1976年10月,李和自由职业画师弗兰克·斯普林格合作创造了《太空旅店》,这是一套为报业辛迪加创作的用来讽刺电视肥皂剧的滑稽连环漫画。该剧得名于女主角在一段诡异的三角恋中扮演的角色。她与一名已婚男子相恋,此人的妻子在蜜月时睡着了,然后再也没有醒来。
斯普林格在“二战”中服完兵役之后,去了一所艺术学校接受专业教育,然后开启了漫画生涯,并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与漫威结缘。很快,和其他获得李喜爱的自由职业者一样,他也得到了李的亲自指导,兢兢业业地打磨出许多不同的角色。最终,斯普林格接手了《蜘蛛侠》,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都一直负责该系列的绘画。20世纪60年代中期,斯普林格在和李一起共事时说,李的内心有股坚定的力量:“在那时,无论你是否做漫画,怎样做漫画,以后是否还会接着做下一本,斯坦·李永远都是那个你可以一直去咨询的人。”
《太空旅店》的故事里充满了李狂妄无礼的语言和冷面幽默的机智。漫画开始于一段恐怖的情节——主人公维拉的哥哥赫伯特自杀未遂。维拉因为得知哥哥在函授学校的成绩不及格而心烦意乱,于是转而向冲劲十足的注册会计师温思罗普寻求安慰。维拉说:“如果赫伯特被函授学校开除了,以后的日子会怎样呢……”温思罗普不动声色地说:“我们决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世界需要足科医生。”后来,当会计师面对这对赖账的兄妹时,他说:“她总是梦想着家里能出一位足科医生!”李和斯普林格以每天3组、周日8组画的形式呈现出一个滑稽的冒险故事,主角是足科医生、太空异形房地产经纪人和他患“睡眠疾病”14年之久的妻子。
更让李称心的是,1977年,他推出了为辛迪加创作的《蜘蛛侠》连环漫画。当时,漫威每年能卖出上百万册的《蜘蛛侠》漫画书,这让李和漫威在报纸编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漫威最初计划在全美范围内的100份报纸上刊登由李执笔、约翰·罗米塔绘画的《蜘蛛侠》连环漫画,是为了吸引更多年轻读者的关注。1978年年中,大约400份报纸都刊登了该系列漫画,让李赢得了新生代成年读者的青睐。
李不太容易适应每日连载漫画的制作要求。无论希望加入多少背景和次要情节,他每天能画的板块数量都十分有限。根据他的说法,第一个模块里不得重述,下一个模块得把故事往前推进,第3个模块必须要给读者留下悬念,一个作家怎么能习惯把一页接一页的情节全部压缩到3帧里呢。渐渐地,他还是适应了这种极简主义风格,并开始喜欢上了画连载漫画。这份工作给了他和读者互动的机会。这些热情的读者会写信对故事情节、人物动机,以及其他议题,进行详细的点评。李说:“至少我知道有人在很认真地读这些漫画。”读者们对连载漫画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李因为在其中加入了非常多的想法,以至于很难对其进行精简。
《蜘蛛侠》每日连载漫画的流行使得论坛报业集团开始发动全面反击。它要求DC漫画公司也充分利用美国正义联盟,然后推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超级英雄》。《超人》的资深作者马丁·帕斯科是该系列漫画的原作者。曾是《巴克·罗杰斯》连载漫画最后几年(1959—1967)的作者兼画师——既效力于DC漫画公司,也同样创作了漫威《钢铁侠》和《浩克》的乔治·图斯卡和朱利叶斯·施瓦茨担任该系列的编辑。最初,这部漫画聚焦于所有正义联盟里的英雄,包括神奇女侠、蝙蝠侠和闪电侠,但它最后还是主要围绕超人展开。这款具有竞争力的四格漫画最后也在全美范围的报纸上被连载。
谈及他富有创造力的“爬格”过程,李解释道:“一开始,我想找出一个独特的、有人情味的角度,同时加入引人注目的次要情节和一些彼得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最好的方法是问自己‘假如……将会怎么样?’”李喜欢为他的故事设置复杂的情节和矛盾,然后借势推动故事的发展,最终得出结论。他一度承认“处理蜘蛛侠四格漫画的方法和一部肥皂剧没多少差别”。李始终面临着一个无法逃避的挑战,在吸引年轻读者看每日连载的同时,也得想方设法保持年长读者的兴趣。
卡当斯的管理层们对书的出版经验远超于漫画,所以他们自然将工作的方向往固有经验推进。李始终想要写一部小说,他在职业生涯的早期也涉足过个人出版领域。所以他想出了为漫威的所有系列写一本书,内容为简短的介绍和各种文章的合集,这迎合了他的虚荣心和日益紧迫的时间要求。
在和纽约受人尊重的西蒙与舒斯特出版社合作后,漫威出版了“漫威炉边书”系列。该系列由李撰写、编辑,其中囊括了许多超级英雄和反派人物的故事。从1974年到1979年年底,漫威共出版了11本“炉边书”,从《漫威漫画起源》(1974年9月)到《漫威最伟大的超级英雄战争》(1978年11月)。
读者们喜爱该系列的原因是这给他们提供了一种相对廉价又很方便的方式来探索漫威宇宙的起源(精装书价格为11.95美元,其中关于银影侠的一本售价为7.95美元)。至此,漫威才能够通过再版来重新推出旧刊。据销售数据显示:《漫威漫画起源》售出16万册,《漫威漫画之子》售出10万册,《成为恶人:漫威漫画反派》售出7万册;而1978年与画家约翰·巴斯马共同创作的《如何用漫威的方式画漫画》,仅精装版就售出了2万册。李每天晚上在完成蜘蛛侠和维拉·瓦兰特的报纸连载及其他分内工作以后,就着手创作新系列。
1977年,李编辑了“炉边”系列中的《女性超级英雄》,这是一本聚焦于漫画中的女性英雄和反派角色的书,包括黄蜂女、女王神剑和美杜莎。这本书强调在那个年代里,漫画书中的女性超级英雄们开始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李表示,漫威从来没有出台过任何一项针对读者性别进行创作的政策,漫威所遵循的原则不过是为任何一个喜欢幻想和冒险的人来写故事。然而在过去的那些年里,李尝试过为女性超级英雄们建立读者群,然后时刻关注之后的销售额。他从不将兴趣局限于发行量上,他真正关心的其实是如何才能吸引更多的女性读者。
专门为女性读者进行创作并非革命性的创举。李在《模特米莉》上取得过巨大的成功,其分支系列的受众群体也都是小女孩和年轻女性。当李和科比将女性角色带回漫威的超级英雄生产线时,前者将苏珊·斯通打造成一个拥有真正超能力的有趣角色。她不是等待被英雄拯救的弱女子,也不是配角、搭档。当然,女性超级英雄们也并非总是那么积极进取。比如,黄蜂女在复仇者联盟的初期阶段兴致勃勃地谈论托尔,到处和男明星调情,直到最终她和亨利·皮姆开始正式恋爱。
面对人们对女性超级英雄的批判,李的回应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漫画行业的主要驱动力是销售额。发行量决定了什么系列能够发行,尤其是漫威最主要的竞争者掌控了全部分销周期。书如果销量不好,就不能在有限的名册上占据有利地位。
“炉边书”系列是卡当斯“十年战略计划”中的一部分,它还推出了另一组旨在吸引少年读者的图书,比如《漫威最强超级英雄亲子本》(1976)和《把你逼疯的漫威迷宫》(1978)。其中包括了一系列彩色绘本、行程薄、漫威菜谱,以及方便图书经销商用来招揽生意的日历。漫威还设计了专门用来摆放图书和期刊的货架。1977年的陈列中采用了李设计的三面彩色卡片。“蜘蛛侠”和“浩克”系列书籍与漫威英雄真人版电视剧同步发行。
作为发行人,李只能在完成“炉边”系列和日常工作后见缝插针地进行写作。审批产品、广告文案,以及画漫画,都是他必不可少的工作。除此之外,他每月还为卡当斯的《名人》杂志撰写“出版人观点”专栏,并继续在“肥皂盒”上发表文章。李还参与了外部制片公司真人版电影的制作过程,他担任“顾问编辑或顾问制片人”,主要工作是阅读所有剧本并发表意见。
其他写作项目也占用了李的额外时间。1979年,《斯坦·李的坏中之好》出版了。这本书是插图、精练的事实和李式无礼幽默的奇怪结合。《斯坦·李的坏中之好》收录了李之前在古德曼男性杂志中的作品。在书中,他将澳大利亚人威廉·戈尔德称为“最差劲的作者”,此人在18年里共写了15本书,但只将其中一篇文章卖给了堪培拉的一家报纸,挣到了不可思议的50美分。李最主要的贡献是他在最后开玩笑地说:“这可能还经过了漫长的谈判。”
从漫威总编辑的位子上退下来后,李还在大展拳脚。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他享有了不被束缚在编辑桌前的自由。和其他名人一样,李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名气赚钱。他解释道:“人们感觉做漫画工作可以赚成百上千万美元,但事实上,在许多年里,公司都在赔本……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赚得盆满钵满,绝大多数作者和画师依然在贫困线上挣扎。”在漫威的体系外,李还可以自由地承担更多的工作。他欣然抓住了机会。
20世纪60年代晚期兴起的动画作品,在20世纪70年代初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一直持续下去。1978年,一部叫作《神奇四侠》的动画片横空出世。李和托马斯都为之贡献了许多脚本。然而,该节目为李和科比的关系,以及科比在漫威的日子,“钉上了最后一枚棺材钉”。尽管李在1975年成功地把科比劝回了漫威,但这位画师和古德曼之间的关系依旧紧张。因为多次遭受蔑视(有些为真,有些仅是他的想象),科比对合作者李心怀怨恨。据科比的传记作者马克·伊万尼所说,“他厌倦了做生意”,如果能找到其他谋生方式的话,他就会退出。
也许对李和科比来说,两人的“蜜月期”结束了;又或许这位自视甚高的“漫画之王”无法忍受任何怠慢。科比在漫威的最后一程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拒绝续签合同使他无法获得过去作品的所有权,也没能解决他与古德曼之间的其他矛盾。相反,1978年,他成了新的动画作品“神奇四侠”系列的签约画师。一开始他是和汉纳–巴伯拉工作室合作,之后是和《最终幻想》的缔造者——迪帕蒂–福利兰动画公司合作。科比发现大学院校对他的作品非常尊重,来自上级的关心和丰厚的薪水让他获得了远离漫画出版商的资本。
科比和斯坦之间的不和人尽皆知,但两人曾经合作所取得的成功掩盖了部分敌意。即使最终关系破裂,他们也不想再去修补裂痕。他们不约而同地忽视了彼此之间的隔阂,在《最终幻想》动画系列中相处甚欢,以至于他们在1978年发行的漫画版《银影侠》中再度联袂合作。
科比在晚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将自己与漫威高管及其他人之间的矛盾归咎于李,他含沙射影地指出,1941年,李曾向公司告密,揭发他和西蒙两人为DC漫画公司做兼职。不难想象,花了30多年来平复创伤的科比有多么伤心。尽管他在家人和朋友面前是一位颇具爱心且善良的长者,事实上这位“国王”对自己在职业上所遭受的轻视刻骨铭心,他始终觉得自己的作品被低估了。
当然,科比脾气暴躁也情有可原,没人怀疑他卓越的职业道德。但这位画师还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他常与艺术合作者吵架,并且接连不断地起争执。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科比和李都收获了赞誉与批评。然而,对科比的长期声誉知之不多的一些业内人士也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DC漫画公司长期的作者兼编辑乔治·卡什丹解释道:“科比总是与朋友闹翻。”他说自己记得“曾经有一次,我们一起吃午饭,他谈到了与乔·西蒙的绝交”。原因是他和西蒙就美国队长的起源、谁该为这个角色赢得赞誉等问题产生了分歧。后来,科比又想把李从创作过程中完全剔除,淡化他的贡献,把所有的荣誉都归为漫威团队。
在好莱坞度过的时光似乎让科比重新焕发了青春。他可以和崇拜自己的才华或模仿自己的作品的年轻艺术家们一起工作,他能领到的薪水福利也与他行业巨鳄的地位相符。后来,科比和鲁比–斯皮尔斯制片公司合作,创作了动画片《野蛮人桑达尔》(1980—1981)。大家喜爱他的作品,尊称他为“制片人”,这让他非常开心。
在那个时代,漫威可以在真人秀节目中大肆使用李和科比的魔力。1975年,当李宣布《蜘蛛侠》是一部杰出的电影时,尽管没有一家通讯社把漫画或李当回事,但记者们称他为“一个站在蜘蛛侠和一群由漫威创造的怪人背后的男人”。之后,记者们称漫画中充斥了“奇怪的对话”。李一直致力于让漫画跨越不同的年龄界限,他告诉记者们:“漫画里蕴藏的幽默与智慧不仅适用于行动力强的大学生,也适用于渴望冒险的小孩子。”尽管公众和媒体反响热烈,但拍摄《蜘蛛侠》电影的计划却迟迟没有被提上议程。
1977年,《蜘蛛侠》被拍成了真人电视节目。李吓坏了,说:“它太幼稚了。蜘蛛侠既无个性也不幽默,它太单线条了。”对于每个希望用演员来还原漫威角色的人来说,技术上的落后是最大的挑战。李发现被改编后的节目平淡无奇,远没有漫画书精彩。
然而,真人版的《蜘蛛侠》似乎在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BS)的儿童电视节目《电力公司》播出的“蜘蛛侠超级故事”中发挥了作用。该节目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孩子们养成阅读的习惯(舞蹈演员丹尼·西格伦还为此穿上了标志性服装)。这部首播于1974—1975年的短剧成为对超级英雄爱不释手的孩子们必看的节目。剧本模仿李的叙述风格,但蜘蛛侠并非真的可以开口说话。他的话以漫画中对话气球的样子被呈现,这有助于帮助孩子们养成阅读的习惯。
《电力公司》里与蜘蛛侠有关的绝大多数故事都是愚蠢的闹剧。该剧的主要演员,比如摩根·弗里曼、路易斯·阿瓦洛斯等,在剧中扮演了奇怪的反派和配角,因为男主角一直保持沉默,这两人同时还肩负起讲述故事情节的重任。连续三年,蜘蛛侠每一季都会推出十几部短剧。其中最典型的要数蜘蛛侠大战生日强盗——一个说话押韵、仿佛在唱歌的反派角色(旁白称他为“欢乐与节日的敌人”)。他身着色彩斑斓的小丑服,系着腰带,头上戴着一顶从孩子们的生日派对上抢来的礼帽。在经历了砸蛋糕和弄脏蜘蛛侠战服的互殴后,蜘蛛侠终于击退了反派,把他收入蜘蛛网中,拯救了大家。为了配合李的玩笑,在结局的画面中,蜘蛛侠坐在一家自助洗衣店的椅子上用毯子盖着自己,等待衣服被洗干净。剧终时,剧里响起了刺耳的号角声,歌手哀号着唱道:“没人知道你是谁。”
1979年年底,《纽约时报》曝出了漫威内部的一些问题。作者N.R.克莱恩菲尔德利用匿名采访和圈内人的情报,将漫画部门描述为一家编辑、作家、画师与管理层对立的失控的机构。李的“欢乐漫威牛棚”,以及李与读者们呼朋引伴的日子,似乎已经成了遥远的过去。
记者们把大部分责任归咎于吉姆·舒特,并给他贴上了“权力渴望者”的标签。舒特的漫画生涯始于13岁。作为DC漫画公司的写手,漫威的工作人员对他爱恨交织。有人指责这位身高6英尺8英寸的作者兼编辑拥有比他本人还高大的自尊。漫威公司里的很多员工都嫉妒他,因为他在20多岁时就接管了公司。当时大家都认为,这个职位应该属于一个资历更高的内部人士。
公司其他不具名的高管也难辞其咎,他们“更感兴趣的是通过授权的交易方式赚钱,而不是超级英雄”。托马斯站在创意团队这一边,称漫威“冷酷”“不近人情”。漫画编辑部门与公司其他部门之间的互相不信任,许多人只想利用漫画人物的授权及其聚集的资源进行产品营销。虽然创意团队专注于技艺,企业的负责人们却希望获利。在漫威,灵感与资本之间由来已久的斗争仍在持续。
李与公众、其他画师和作家之间积累的良好关系,都使得他不必身处风口浪尖。克莱恩菲尔德在文章中将李称为“富有创造力的天才”,他因虚构出“能够直面现实生活中的挑战”的英雄而成名。但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作家指出,漫威总部的前任老板里有一些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责备李“竟然想成为沃尔特·迪士尼那样的人”,他们认为漫画“上不了台面”。
尽管李始终备受推崇,但他无法抵御20世纪70年代末电视和其他小众媒介对漫画行业生存空间的挤压。活跃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和中期的“婴儿潮”一代曾是这一行业的中坚力量,但随着年纪的增长,他们对漫画的迷恋也在减退。此外,许多资深粉丝觉得漫画内容已经大不如前了。
作为回应,漫画业的两大巨头——DC漫画公司和漫威漫画公司都削减了月刊数目(漫威从40多种减少到32种)。两家公司通过授权交易获得的收入都超过了它们的漫画收入。李告诉《时代杂志》的人,他认为新的内部授权部门可能感觉非常良好,因为有些画师和作家把他们的注意力转向了授权部分。“过去,画师的唯一天职就是画漫画,”他解释道,“可现在,有的人不得不在包装盒上画画。”对纯粹的漫画主义者来说,噩梦般的场景已经成真——拥有一个带着漫威蜘蛛侠的午餐盒或浴巾比获得一本超级英雄漫画书更重要。
DC漫画公司和漫威漫画公司在过去的十年中都面临着发行量下降的问题,所以两家公司都采取了用数量来弥补损失的措施。结果是,虽然总销量增加了,但整个行业的地位却变得更加不稳定。在裁员之前,市场上的这两家领军企业都出版了数十本新书,虽然这都是为了盈利而做的徒劳尝试。1979年,漫威的年利润只有区区150万美元,商品销售额却超过了2300万美元。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公司如果能够有所突破或建立自己的授权业务,在好莱坞的生意将会潜力无穷。漫画书推动授权交易的传统观念被颠覆了。很明显,漫威漫画公司和DC漫画公司这两大巨头皆以授权为首选,因为这可以带来利润。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20世纪70年代末是李的一个低谷期。换句话说,这也许是触底反弹的前兆。对他而言,那个时代里掺杂了沮丧和希望两种情感元素。作为漫威的发行人,他的年薪高达15万美元,同时,他还能从高校演讲,以及从参与的电视节目中,获得稳定的额外收入。漫画大会上蜂拥而至的粉丝,以及大学校园里发出雷鸣般欢呼的大学生们,将李团团围住,只为了想要无限地接近这位陪伴他们走过青春年华的超级英雄。
然而,即使有这么多通往不同方向的途径,一想到自己无法摆脱漫画,李就很恼火。他真心想在好莱坞取得成功。尽管“超级英雄热”已经持续了十年之久,李也很喜欢这些与别人共同创造出的角色。但他预料,超级英雄们早晚有一天会被遗忘。论及自己的职业生涯,他始终觉得遗憾。他告诉记者说:“我本想拍电影,当导演或编剧,拥有一份像诺姆·李尔或弗雷迪·西尔弗曼那样的工作。我想在一个更大的舞台上从事自己现在正在做的事。”尽管李凭借自己的实力成了名人,他在全球粉丝的眼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但他始终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多。
当李为他的超级英雄们寻找其他出路的时候,付出的全部努力让他获得了伟大的“美国梦工厂”——好莱坞的青睐。放眼展望前程,他的目光从西部转向了加利福尼亚州的黄金海岸。 商界男神书系(套装共5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