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李信的三国日记

第33章 资本

李信的三国日记 孤君道 4726 2021-04-05 18:48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信的三国日记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边郡豪强为生存、发展,吸取胡风,有半胡化趋势;游牧寄居在边郡的熟羌、南匈奴、乌桓又以归于汉化为目标。

  半胡化的汉豪强宗族,半汉化的诸胡部族,相互交织在一起,加上大汉的官吏,构成了凉州九郡的奇特风貌。

  到底是什么让汉豪强走向半胡化,又让诸胡日渐汉化?

  应该是钱,是资本的力量。

  一顿热闹的早饭吃完,韩细君、扈彤一起为李信换了细麻绷带后,李信独自一人登上鹿角山,从这里可以遥遥看到阳关镇的西半部。

  能爬山,说明伤势真的不重,许多人远远见了,自然有所觉悟。

  是资本的力量驱使着这一切,李信回忆那遥远、残缺的知识,以此分析眼前的阳关镇格局构成。

  为生存的更好,凉州豪强紧握刀枪防备熟羌邻居,也防备野蛮残暴的生羌;又有大汉官吏找茬,只顾蛮横发展的豪强家族都已被大汉官吏清洗干净。

  存活至今的豪强一手握着刀枪,一手握着大汉律例,钻营律例的漏洞,用刀枪保卫自身的安全。

  阳关镇距离赤亭县城路途约有一百二十里,强力的县寺官吏无法有效管理这里,所以阳关镇的镇民被豪强以经济手段控制,以合法的高利贷控制了经济。

  七百户阳关镇民,六百户被高利贷缠住,每年难有盈余,而张李韩三族的财富却与日俱增。

  这六百户镇民,如同农奴……不,比农奴高级,这些人是大汉公民,自己纳税、服役,许多人家自备铠甲、兵器、马匹、弓弩,一声号令就可集结成军。

  镇民欠了永世难还的债务,除非发一笔横财,又或者官府出资清理他们身上的债务,否则生生世世父父子子就会被放贷人控制。

  官府会出钱为他们还债?

  不可能,官府也不可能宣布高利贷无效的相关政令,三家放贷的利息已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而主政郡县的官员哪个不是豪强、世家出身?这些人又有几个家里、姻亲、朋友不放贷的?

  所以,在规定合法最高利息的情况下,官府不可能再下达相关的减息政令。

  高利贷由来已久,放贷人能逼的周天子躲到高台,弄出一个债台高筑的典故来。

  发展到现在,放贷行业已经成熟,紧贴着律令的边缘,将触角扎向自耕农,将他们牢牢固定在自耕农自己的土地上,督促他们积极劳动,吸食他们的血肉,又不让他们枯萎。

  兼并土地?

  这是那位张良张居正严格限制的,多少爵位拥有多少土地,这是定死的死律,死在这条刑律上的豪强、世家尸骨可以绕关中三圈。

  蓄养家奴?招养附庸?收养门客?

  可以养,但你得交税,还是重税。

  豪强不能兼并土地,也不能隐瞒蓄奴、附庸人口,那怎么发展?

  那就放高利贷,用经济来控制人口,人口既是财富。

  越来越多的信息表明,张家、韩家讨厌自己的原因不仅仅是自己要讨回债务,而在于对市场的争夺。

  母亲张氏不擅长放贷,委托给小舅张仲继放贷,把小舅养成了阳关镇的市正,家财过万。

  而自己接手家业的话,会自己放贷,不必经过小舅这一环节。

  小舅无子嗣,也不看中这些得失……可张承无法接受,他过继到小舅一脉,现在小舅的资产今后都是他的。

  若自己放贷,也会影响张家、韩家的放贷,争抢他们的市场。

  阳关能借贷的就那么六百户人左右,自己抢走一个,两家就有少一个,这是无法缓和的矛盾。

  偏偏不同于流通资金紧张的两家,自己似乎有很多的活钱,是母亲张氏这些年积攒的,活钱才是钱,养在牧场的牛羊马匹算哪门子钱?

  甚至,自己可以把这笔活钱以更低的利息借给镇民,让镇民摆脱韩家、张家的剥削、控制!

  可以想象,自己若控制四百户左右的镇民,就足以压服韩家、张家,让他们不敢再闹情绪。

  比起高利贷来说,把欠债镇民收为家奴、附庸,似乎反而让镇民占了大便宜。这会让他们从此衣食无忧,还要代替他们缴纳人头税、折役钱,实在是让他们赚大了。

  人口,永远都是最珍贵、最直接的财富。

  似乎韩忠的财富也非表面上那些,真正的财富是他通过粮食赊买控制的周边熟羌,而他的女婿能继承这批吃苦耐劳的勇健人口。

  想明白这些,计较着利益得失,李信思索下一轮争斗的关键点。

  可笑的是原主李信到死都不会想明白,他活着本身就是一桩罪过。

  对,还没到争夺利益的时刻,现在要证明自己能活下去,能让追随自己的人活下去。只有证明自己有自保的力量,才有资格争夺阳关镇的镇民控制权。

  用高利贷控制了镇民,恩威并用,那乡寺里的三官三老也就那么回事。

  他这头分析看明白接下来的争斗关键点,河西街张家老院里,张孟达在咆哮:“我孙儿没了!我不管谁对谁错!总之他是个小辈,就不该跳起来闹事!这事不能轻易了结,一命偿一命!”

  “你我是他长辈,由你我拿主意即可,又不会短他一顿吃的喝的,他凭什么闹?”

  “若无你我这两个当舅舅的,他怎可能拿到中更军爵!”

  “受恩不报,在外面学到一些手段,巴结一些人物,就来搅合风雨扰的大家不得安宁!”

  “庞涓!他就是个庞涓!”

  喘着气,张孟达怒容凸目:“你别想做好人,也别想两头做人。韩二有女儿塞过去,你可没女儿!”

  张仲继始终平静面无波澜,口吻平淡:“是谁逼李雁去鱼儿沟的?雨后路滑,也不多派几个人,李雁没死已是命大,你还不知足?真让她死了,就不怕天水李氏插手?”

  “他们凭什么插手!隔得那么远,他们凭什么插手?”

  张孟达高呼质问,眼睛眦圆:“她是我张家儿妇,理应为张家基业奔走出力!”

  张仲继不为所动,语气轻快迅疾,略显苛严:“今天阿信没杀李成,你就该庆幸。真把李成杀了,李来中年得子就这一根独苗,他非把这事儿闹大,难不成你要杀他灭口?再杀李雁灭口?那李亮你杀不杀,能否杀掉?杀了李亮你怎么向高家交待?杀李家这么多人,天水李氏怎可能不过问?”

  “你我都已老了,不要再动不动想着杀人。”

  “你现在眼里只盯着阿信,就不怕高家、赵家去找他?”

  “你不留余地把李信往绝路上逼,信不信他引狼入室?”

  面对一阵质问,张孟达却是长叹,懊恼:“你怎么就想不明白?是李信翅膀硬了想造反,造你我的反,韩家那只是顺带的!”

  张仲继不语,反倒咧嘴一笑摇摇头,扭头他顾。

  “行,我是看明白了,你也恨不得我死!”

  张孟达哂笑后退几步,转身走出门,看一眼老院内墙角的一排李树,拇指大的深绿李子挂满枝头,枝条无不压弯。

  仿佛看到二十一年前那个沉默寡言的男人在墙角栽植李树的情景,好像现在那个男人正站在那里用冷漠,与弟弟张仲继一样的眼神看他。

  张孟达踉跄后退两步,右手下意识去摸剑柄,剑柄清凉他顿时惊醒,再看墙角只有六株李树。 李信的三国日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