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为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接续奋斗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年理论与实践(上、下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为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接续奋斗
江苏省南京市人大常委会
1981年1月3日,南京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市人大常委会,奏响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南京奋进实践的时代序曲。40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以为民、务实、开拓的优良作风,迈出了弘扬民主、推进法治的坚定步伐。
40年来,我市立法工作与改革开放相伴相偕。改革开放和法治建设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引领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地方人大常委会被赋予立法权之初,就承担着细化、补充法律规定的重要使命。1984年8月8日,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南京市噪声管理条例等3部地方性法规的修改草案,首开南京市地方立法工作先河。几十年来,我们坚持为山水环境立法,为民生福祉立法,为城市文脉立法,为科技创新立法,为城市管理立法。立法法出台后,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健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工作机制,在推动良法善治上迈出新的步伐。截至2019年6月,我市累计制定了142部地方性法规,现行有效97部,内容涉及科技创新、民生保障、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这些具有南京特点的地方性法规,不仅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更为“法治南京”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积极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实践,制定了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中宣部的充分肯定。
40年来,我市人大监督工作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自1981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眼于支持促进“一府一委两院”工作,累计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800多项,组织执法检查90余次。市十届人大常委会共安排审议汇报近110项议题,其中与经济建设直接相关的就有61项,有力促进了本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积极探索工作评议、旁听庭审、专题询问、审议意见跟踪督办等监督方式。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曾连续开展四场专题询问;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先后对38位市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市法检“两院”副职开展履职评议;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执法检查的监督作用,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力度,专题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专题询问,询问过程通过电视、网络向社会直播,全面接受群众监督,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同时,加强对政府财政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规范审查监督程序,实现了预算审查内容全覆盖,提高了预算执行效率等等。这些举措有力推动和促进了党中央和省市委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维护了宪法法律的权威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0年来,人大决定任免与党委意图高度契合。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总体工作部署和各项重大决策依法讨论决定事关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累计作出350多项决议、决定,使党委决策部署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实现了党的领导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市人大常委会聚焦打赢“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陆续作出严格控制煤炭消耗总量、严格控制水污染物排放强度以及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6项环保类决议决定,为促进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牵头召开南京都市圈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协商联席会议,联合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七市共同作出关于支持和保障南京都市圈共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示范区的决定,为南京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推动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人大智慧和力量。市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政策,依法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近4000人次,保证了市委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地方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推动完成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实施宪法宣誓制度,增强新任职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忠于人民的意识。
40年来,代表作用发挥与人民福祉紧密相连。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工作,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不断激发代表履职热情,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充分发挥代表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作用。1981年以来,市人大代表在人代会和闭会期间共提出各类议案、建议21000多件,反映了人民群众在不同时代的诉求和心声。市人大常委会针对这些议案建议,不断完善代表议案建议的交办、承办、督办、评估等机制,推动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1986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逐步将代表视察由单纯的集体视察,拓展为集体专题视察、代表小组视察和个人持证视察等多种形式;2008年,在全市所有乡镇和街道设立“人大代表之家”,2013年以来,又在各社区、村组建立了430个市人大代表基层联系点,为代表联系群众提供了固定载体和绿色通道;2018年,首次设立代表专业组;2019年,首次在常委会会议期间召开列席代表座谈会。人大代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人民群众对人大代表的信任与日俱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人大工作中得到充分彰显。
40年来,人大自身建设与形势任务不断适应。1981年市人大常委会设立之初,工作人员不足20名,与市政府办公厅同在一栋小楼里办公;最大的会议室只能容纳20多人,每当召开常委会会议,只能到处租借会场。之后,随着民主法治建设加快,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机构逐步健全,工作人员大幅增加,工作条件显著改善,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全市区县、乡镇人大工作也不断发展完善,2015年党中央下发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后,全市11个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全部单设,区人大工作机构名称、数量全部规范、统一,区人大机关实际共增加编制92个;全市100个街镇全部配备了专职人大工委主任或镇人大主席,绝大多数镇街单独或挂牌设立人大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40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地方设立人大常委会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推动了人大工作的规范化、实效化,保障、促进了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建设。回顾过去,我们得到以下5点启示。
(一)党的领导是推动人大工作发展的根本前提
坚持党的领导,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的根本前提,也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履职必须遵循的根本政治原则。40年来,南京市委高度重视人大工作,定期研究人大工作,先后六次召开全市人大工作会议,及时出台关于加强人大工作的决定或意见,为人大依法履职、加强自身建设提供了保障。我们深刻认识到,人大常委会首先是党领导下的重要政治机关,必须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要求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步调,通过依法履职保证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高度统一,保证党的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聚力打造“两个机关”,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绝对忠诚。2019年下半年,我们还将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协助市委开好全市人大工作会议、出台相关制度文件,为做好新时代我市人大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二)守护人民利益是履行人大工作职责的初心所在
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深刻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坚守初心和使命的根本制度成果,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40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牢记“民生是最大的政治”,通过制定法规、开展监督、作出决定、审议报告、督办建议等方式,推动一大批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我们深刻认识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人大常委会深深根植于人民的生命线。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将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始终保持与代表、群众的密切联系,把守护人民利益作为开展人大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关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反映上来,把群众中有价值的意见集中起来,把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统一起来,不断提升为民履职的能力和水平。
(三)积极探索创新是提升人大工作质效的活力源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它的每一步探索实践都给人民的政治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和显著变化,并使自身不断焕发新的青春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0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沿着正确发展方向,以增强工作实效为目标,主动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推动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与时俱进的有效路径,为推动全市人大工作提质增效积累了宝贵经验、夯实了重要根基。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坚持党的领导、遵守宪法法律的前提下,只有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及时优化工作制度、工作方法、工作规范,才能把法定职责做实、做出成效。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将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创新,全面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责任,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四)加强宣传和理论研究是坚定人大制度自信的现实需要
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无可替代的巨大优越性。40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将展现人大制度的优越性作为人大宣传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出了一批高质量成果,为有效推动人大制度深入人心、人大工作家喻户晓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宣传好、阐释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深入人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能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保障。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将牢牢掌握人大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权、话语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通过正面宣传和积极引导,发出人大“好声音”,深化全市人民群众对人大制度优越性的认识。认真落实栗战书委员长在中国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年会暨换届选举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我市人大工作理论研究会智库作用,组织开展应用型理论研究,为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提供智力支撑。以建设南京人大历史陈列室为契机,系统展示南京人大70年光辉历程,使之成为教育和激励南京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的力量源泉。
(五)上下密切联动是强化人大工作保障的必然要求
7月2日,栗战书委员长在与省级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交流座谈时指出,全国人大密切同全国人大代表的联系、密切同地方人大的联系,增强人大工作整体实效,是对全国人大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40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积极支持配合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工作,加强对下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指导,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联系机制。特别是本届以来,栗战书委员长带队到南京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王晨副委员长来到南京人大机关调研地方立法工作,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多场重要会议在南京召开;省人大常委会对南京市人大给予了全方位指导;深入基层人大开展各类调研46次,上下联系更加紧密、更加全面。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密切上下级人大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才能共同做好增强人大工作整体实效这篇大文章。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将紧紧围绕“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发展、推动地方人大工作和建设”这3个方面,认真贯彻全国省级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工作交流会议精神,密切联系交流,配合上级人大,形成工作合力。
历经40年薪火相传和接力推进,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踏上了新的历史征程。我们将在上级人大常委会的有力指导下,在市委领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履行好宪法法律赋予的职权,高质量建设“两个机关”,不断开创我市人大工作新局面! 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年理论与实践(上、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