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岂能这样拍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真话——长星杂文选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微电影岂能这样拍
有关微电影拍摄的活动时下多了起来,大多数是各行业、各企事业单位群众文化建设部门、工会、党群部门、宣传部门在发起。
在一些地方,总工会、文化主管部门还搞起了职工微电影节。一般每年一次,据悉,参加的单位很多。
微电影集合了创意、作曲、编导、表演、拍摄、剪辑等艺术门类,对喜欢艺术文化活动的职工群众来说,可以说是才艺总动员、欢乐总动员。
拍摄微电影,对丰富企业职工文化活动,本是好事一桩,然而,很多事,我们会做着做着就走样,就会出现上海人所说的:弄弄喇叭腔,玩玩不上路。
最近,笔者就看到,一些行业的微电影拍摄出现了不正常现象。
不正常之一:很多行业拍微电影都要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评比。因为要在评比中拿奖项,不少企业就开始“大手笔、大制作”了,不但请专业的作家、编剧来写剧本,还请专业的广告公司来拍摄,甚至聘请电影界的大咖导演来执导。这样一来费用是动辄十几、几十万。有一家电力企业竟豪掷百万,拍了个十几分钟的微电影。
不正常之二:本来嘛,拍微电影最好由职工来做演员。所谓职工演,演职工,这样既可以让有表演才能的职工有个表演的平台,过过演戏的瘾,也可以使电影更有现场感,更生动。但现在一些单位却不惜重金请专业演员或电影院校的学生来演,就把职工撇在了门外,使本来是主角的职工失去了一个很好地开展文化活动的平台。
不正常之三:这也是最大的问题。因为要评比,要拿名次,各家单位就出动人员去组织评奖的部门搞关系,搞公关。
关系怎么搞?当然不是一张嘴皮两手空空能搞下的,多多少少得“意思意思”。小意思行吗?还真不行!因为你搞关系别人也搞,大家都在竞相搞关系,那就看谁出的价更高,甩出的钱更多。
如此评比还能公平公正吗?当然不能!到最后评奖就是撒胡椒粉,就是排排坐,吃果果,奖项大家有份。 “关系”深的,“意思”大的,就得大奖,而一些真正优秀的微电影作品反而不能被公正地选出来,并获奖。
不正常之四:企业本来是以生产为主的,但为了拍出超燃超炫的微电影,一些企业,主要是一些具有垄断性质、效益很好的大企业,这些企业的党群部门、文化建设部门不再围绕企业发展的要素开展工作,整天忙于组织人员拍摄。为了拍出精品,行业内的二级单位还在无形之中展开了较量,看谁请的广告公司更有水准,谁家请的演员更有档次。实在地说,他们不是在创造推动企业发展的文化,实实在在是在干扰了企业生产。以至于一些车间的干部职工嫌他们没完没了,太烦人,看到他们来就逃就躲,就以种种理由拒绝。
我们为什么拍微电影?什么样的微电影对企业来说更有意义?
回答这两个问题并不难!拍微电影无非是把企业内的亮点总结出来,以激励人们更好地爱岗敬业。对企业来说,能够真实地记录并能够感染职工、鼓舞职工的,具有真情实感的微电影就是好电影,至于是不是炫技炫目,其实不重要。
企业文化活动的主角是职工,离开了职工的参与,企业文化活动就会变味,就会失去推出这些活动的初心初衷。 真话——长星杂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