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吃对生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生姜内服方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吃对生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四章

  生姜在手选方不愁

  生姜在我国最早记载于医学名著《名医别录》中。被誉为“医方之祖”的《伤寒论》一书,关于生姜的载方就有37个之多。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中医专著《金匮要略》中,关于生姜的载方更是高达83个。其他医学典籍中关于生姜的载方也屡见不鲜。这其中,不仅包括生姜内服方、外治方,还有中成药方。

  生姜内服方

  生姜在中医药学里具有解表散寒、抗炎解热、消毒杀菌、暖胃止呕等多种功效,以其为原料,配以不同的药材,经过一定的方法加工而成的生姜内服方,具有简便、经济、效捷等优点。

  葱白姜草汤

  原料

  生姜8克

  甘草8克

  葱白连根13克

  淡豆豉14克

  白萝卜95克

  盐适量

  食用油适量

  制法

  生姜、甘草、葱白洗净,切碎;白萝卜去皮,切片;将以上材料放锅中加入食用油、盐、淡豆豉煸炒,再加适量水烧开即可。

  服法

  放入盐调味,喝汤吃白萝卜。

  功效

  发散风寒,辛温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头痛等。

  生姜

  淡豆豉

  白萝卜

  药材百科

  甘草

  甘草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的功效,用于治疗心悸怔忡、脾胃气虚、倦怠乏力、咽喉肿痛、气喘咳嗽、痈疽疮疡、胃痛腹痛等症。

  生姜煎丸

  生姜汁

  蜂蜜

  原料

  生姜汁180毫升

  蜂蜜80毫升

  杏仁190克

  白糖90克

  猪油适量

  制法

  用猪油将杏仁煎黄,取出,捣烂,随后再加入生姜汁、白糖、蜂蜜同煎,冷却后制成丸粒。

  服法

  温开水送服,每天三次,每次5克。

  功效

  化痰止咳,养阴润肺;适用于咳嗽、气喘、喉中有物等症。

  药材百科

  杏仁

  杏仁有甘苦之分,甜杏仁性味甘平,可润肺止咳,主要用于虚劳咳嗽等症;苦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肠燥、便秘等症。

  肺伤汤

  人参

  肉桂

  原料

  生姜55克

  人参55克

  肉桂55克

  桑白皮450克

  饴糖450克

  紫菀25克

  阿胶25克

  干地黄10克

  制法

  所有药材择净、研细,备用,先将桑白皮水煎取汁,再加剩余药材,水煎取汁,纳入饴糖,煮沸即可。

  服法

  取汁服用,每次服用20毫升。

  功效

  宣肺止咳,补益肺气,适用于肺气不足引起的气短、久咳难眠及胁下时痛等。

  药材百科

  桑白皮

  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有降压、利尿、安神、镇痛、抗炎及抑制血小板凝集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高血压、浮肿、肺热咳喘等症。

  化痰丸

  生姜汁

  红枣

  原料

  矾石28克

  半夏115克

  生姜汁适量

  红枣适量

  制法

  矾石、半夏择净、研细,备用,以生姜汁煮红枣,取出红枣去皮,将红枣肉与药末捣丸即可。

  服法

  生姜汤送服,每天三次,每次8克。

  功效

  宣肺止咳,暖中祛寒,适用于痰逆无食欲、寒湿阻滞中焦等症。

  药材百科

  半夏

  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痰多咳喘、呕吐反胃、胸脘痞闷、风痰上扰、痈肿痰核以及梅核气等症。

  核杏生姜丸

  生姜

  杏仁

  原料

  核桃10克

  生姜10克

  杏仁10克

  蜂蜜适量

  制法

  生姜洗净,杏仁去皮、尖,核桃去壳,同捣为膏,加适量蜂蜜为丸,纳入容器保存即可。

  服法

  睡前以生姜汤送服,每天一次,每次8克。

  功效

  止咳平喘,补气温肾,适用于老年人咳喘不止、无法安睡等。

  药材百科

  核桃

  核桃仁富含蛋白质及不饱和脂肪酸等,有防止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的功效。此外,核桃还可用于治疗哮喘及慢性气管炎等症。

  茯苓泽泻汤

  茯苓

  白术

  原料

  茯苓22克

  生姜10克

  泽泻10克

  白术8克

  桂枝5克

  制法

  所有药材择净,放入药罐中,加适量清水,浸泡片刻后水煎。

  服法

  取汁服用,每天一剂。

  功效

  止呕和胃,益气健脾,适用于呕吐反胃、口干渴饮等症。

  药材百科

  泽泻

  泽泻球茎药用,具有利水渗湿、泄热通林、降脂消肿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呕吐、浮肿鼓胀、湿热黄疸、大便不通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症。

  参姜饮

  炮姜

  炙甘草

  原料

  党参13克

  生姜3片

  炮姜4克

  炙甘草4克

  制法

  所有药材择净,放入药罐中,加适量清水,浸泡片刻后水煎。

  服法

  取汁服用,每天一剂。

  功效

  温中健脾,祛寒暖胃,适用于呕吐、脾胃虚寒及咳嗽气喘等症。

  药材百科

  党参

  党参具有养血和营、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生津止渴等功效,经常用于治疗脾肺气虚、食欲不佳、气血双亏、食少便溏、咳嗽虚喘等症。

  生姜泻心汤

  半夏

  黄连

  原料

  生姜10克

  半夏10克

  干姜2克

  黄连2克

  人参8克

  炙甘草8克

  黄芩8克

  红枣10枚

  制法

  所有药材择净,放入药罐中,加适量清水,浸泡片刻后水煎。

  服法

  取汁服用,每天一剂。

  功效

  消滞利水,消痞和胃,适用于消化不良、脘腹满胀、恶心反胃等症。

  药材百科

  黄芩

  黄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止血安胎、解毒泻火、抗菌消炎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目赤肿痛、肺热咳嗽、湿热黄疸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症。

  干姜人参汤

  干姜

  人参

  原料

  干姜9克

  人参13克

  制法

  干姜、人参择净,放入药罐中,加适量清水,浸泡片刻后水煎。

  服法

  取汁服用,每天一剂。

  功效

  温中暖焦,补益脾胃,适用于由脾胃虚寒导致的呕吐泄泻、脘腹冷痛等症。

  药材百科

  人参

  人参被称为“百草之王”,具有安神益智、补脾益肺、生津止渴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食少倦怠、虚咳喘促、惊悸健忘、反胃吐食等症。

  参附生姜汤

  人参

  生姜

  原料

  人参5克

  附子1克

  生姜5克

  鸡蛋清40克

  制法

  生姜、人参、附子择净,放入药罐,加适量清水,浸泡片刻后水煎取汁,加入鸡蛋清即可。

  服法

  空腹饮用,每天一剂。

  功效

  健脾益胃,温中祛寒,适用于脾胃虚寒、腹胀气满、胃脘隐痛等症。

  药材百科

  附子

  附子,又名乌头,具有散寒除湿、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心腹冷痛、阴寒浮肿、风寒湿痹、吐泻久痢等症。

  干姜甘草汤

  干姜

  炙甘草

  原料

  干姜8克

  炙甘草4克

  制法

  干姜、炙甘草择净,放入药罐中,加适量清水,浸泡片刻后水煎。

  服法

  取汁服用,每天一剂。

  功效

  缓急止痛,温中散寒,适用于由脾胃虚寒导致的时作时止的胃脘隐痛等症。

  药材百科

  炙甘草

  炙甘草是指用蜜烘制的甘草,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抗炎抗过敏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呕吐呃逆、咳嗽有痰、咽喉肿痛等症。

  人参竹沥姜汁饮

  人参

  生姜汁

  原料

  人参25克

  竹沥适量

  生姜汁适量

  制法

  人参择净,放入药罐,加入大约两碗清水,浸泡片刻后煎至一碗,加入适量生姜汁、竹沥即可。

  服法

  温服,每天两次。

  功效

  止呕降逆,健脾温中,适用于胃下垂、食欲不佳、时有呕吐等症。

  药材百科

  竹沥

  竹沥是指竹子经过加工后提取的汁液,味甘性寒,具有润燥豁痰、安神定惊、化痰止咳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痰热咳嗽、久渴心烦等症。

  西洋参陈皮饮

  生姜

  西洋参

  原料

  生姜3片

  西洋参9克

  陈皮9克

  制法

  生姜切细丝,陈皮切丝,西洋参切片,放入药罐中,加适量清水,小火熬约1个小时即可。

  服法

  取汁服用,每天一剂。

  功效

  开胃生津,强壮身体,适用于胃下垂、脾胃虚弱、食欲缺乏、体倦乏力等症。

  药材百科

  陈皮

  陈皮,又称橘皮,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开胃下气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反胃、咳嗽痰多、脾胃不调等症。

  天南星丸

  干姜

  半夏

  原料

  天南星50克

  干姜50克

  半夏50克

  白矾50克

  白附子50克

  寒水石50克

  制法

  所有药材择净,研末,面糊为丸即可。

  服法

  生姜汤送服,每天三次,每次8克。

  功效

  止咳定喘,润肺化痰,适用于咳嗽痰多、咽喉痒痛且久治不愈者。

  药材百科

  天南星

  天南星具有化痰散结、祛风定惊、破坚消痈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痰眩晕、手足麻痹、咳嗽痰多、跌打损伤、毒蛇咬伤及破伤风等症。

  二仁膏

  杏仁

  甘草

  原料

  生姜175克

  桃仁13克

  杏仁115克

  甘草8克

  盐适量

  制法

  所有药材择净、去皮、研细,捣成膏状即可。

  服法

  温开水送服,每天三次,每次5克。

  功效

  止咳化痰,温中散寒,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症见咳嗽、痰多、食少等。

  药材百科

  桃仁

  桃仁作为中草药,特指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种子,具有活血化淤、润肠通便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咳逆上气、淤血肿痛、肠燥便秘等症。

  蚌粉香附散

  香附

  生姜汁

  原料

  蚌粉15克

  香附15克

  制法

  蚌粉、香附择净、研细,备用。

  服法

  生姜汁送服,每天三次,每次8克。

  功效

  化痰止咳,疏经通络,适用于痰湿咳嗽、胸痹疼痛、疝气等症。

  药材百科

  香附

  香附具有消炎抗菌、理气调中、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胸脘痞闷、肝郁气滞、月经不调、嗳气吞酸、消化不良、乳房胀痛等症。

  茯苓饮

  茯苓

  生姜

  原料

  茯苓8克

  生姜10克

  白术8克

  人参8克

  陈皮6克

  枳实5克

  制法

  所有药材择净,放入药罐中,加适量清水,浸泡片刻后水煎。

  服法

  取汁服用,每天一剂。

  功效

  化痰平喘,和胃调中,适用于痰饮咳嗽、恶心呕吐等症。

  药材百科

  枳实

  枳实具有破气、散痞、化痰、消积、强胃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胸腹胀满、痰多咳嗽、食积停滞、大便秘结、子宫脱垂及胃下垂等症。

  理苓汤

  肉桂

  泽泻

  原料

  炮姜2克

  肉桂2克

  炙甘草2克

  猪苓5克

  茯苓5克

  白术5克

  泽泻8克

  人参8克

  制法

  所有药材择净、研细,放入药罐中,加适量清水煎汁即可。

  服法

  取汁服用,每天一剂。

  功效

  利水化气,温中补虚,适用于小便不利、浮肿喘咳、胃虚食积等症。

  药材百科

  猪苓

  猪苓具有利尿消肿、渗湿利水及增强免疫力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肾炎、肠胃寒湿、妊娠肿胀、小便不利、全身浮肿及黄疸等症。

  六安煎

  陈皮

  半夏

  原料

  生姜3片

  杏仁2克

  甘草2克

  茯苓5克

  陈皮5克

  白芥子1克

  半夏8克

  制法

  所有药材择净,放入药罐中,加适量清水,浸泡片刻后水煎。

  服法

  取汁服用,每天一剂。

  功效

  化痰止咳,清热利湿,适用于风寒感冒,症见咳嗽、痰滞、气逆等。

  药材百科

  茯苓

  茯苓具有宁心安神、补中健脾、利水渗湿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失眠健忘、食少便溏、浮肿胀满、小便不利等症。 吃对生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