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外治方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吃对生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生姜外治方
以生姜和其他药材配伍制成的外治方对于一些疾病来说疗效显著。对症选用生姜外治方,可以轻轻松松祛除病痛。
麻黄桂枝汤
原料
麻黄12克
桂枝12克
生姜8克
甘草8克
紫苏12克
制法
所有药材择净,放入药罐,加适量清水浸泡约10分钟,水煎取汁,放入浴盆。
用法
取药汁足浴约20分钟,每天两次,连续3天。
功效
祛风散寒,辛温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症见鼻塞、流涕、头痛、发热等。
桂枝
生姜
紫苏
药材百科
麻黄
麻黄具有发汗散寒、利水消肿、宣肺平喘、抗炎解热、兴奋中枢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风水肿、胸闷咳喘、头痛发热等症。
麻姜芪防汤
麻黄
黄芪
原料
麻黄8克
生姜8克
黄芪12克
防风12克
制法
所有药材择净,同放药罐,加适量清水浸泡约10分钟后煎汁。
用法
取药汁足浴约20分钟,每天两次,连续3天。
功效
解表散邪,扶助正气,适用于气虚感冒,症见发热、无汗、倦怠、咳嗽等。
药材百科
防风
防风具有祛风解表、解痉止痒、除湿止痛、发散风寒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风疹瘙痒、风湿痹痛、发热恶寒等症。此外,防风还有止血、止泻等功能。
麻黄姜辛汤
麻黄
生姜
原料
麻黄28克
生姜28克
细辛28克
制法
所有药材择净,同放药罐,加适量清水浸泡约10分钟后煎汁。
用法
取药汁足浴约25分钟,每天两次,连续5天。
功效
宣肺止咳,祛风散寒,适用于风寒咳嗽、头痛鼻塞、畏寒无汗等症。
药材百科
细辛
细辛具有祛风止痛、解表散寒、镇痛消热、温肺化饮、抗炎消菌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鼻塞流涕、风湿痹痛、痰饮咳喘等症。
麻黄汤
白芷
吴茱萸
原料
麻黄75克
生姜28克
白芷28克
葱28克
吴茱萸28克
紫苏子35克
地龙35克
制法
所有药材择净,同放药罐,加适量清水浸泡约10分钟后煎汁。
用法
取药汁足浴约半小时,每天一次,连续3天。
功效
散寒平喘,宣肺止咳,适用于风寒袭肺导致的支气管哮喘、咳嗽等。
药材百科
紫苏子
紫苏子具有降气消痰、润肠通便、止咳平喘、滋润心肺、补益五脏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痰壅气逆、肠燥便秘、咳嗽气喘、妊娠呕吐、肺气喘急等症。
桃红糊
桃仁
半夏
原料
桃仁10克
红花5克
半夏10克
生姜适量
制法
桃仁、红花、半夏择净、研末,生姜捣汁,加药末调为糊状。
用法
以药糊敷在足心涌泉穴处,包扎固定,每天换一次药,直至经来。
功效
疏经通络,化痰祛湿,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闭经。
药材百科
红花
红花具有活血化淤、散湿消肿、通经止痛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痛经、闭经、心痛胸痹、产后恶露不尽、跌打损伤、气血淤滞、疮疡肿痛等症。
二姜二茴汤
干姜
八角茴香
原料
高良姜8克
干姜8克
八角茴香8克
小茴香8克
制法
所有药材择净,同放药罐,加适量清水浸泡10分钟后煎汁。
用法
取药汁足浴25分钟,每天两次,连续5天。
功效
温中止痛,散寒祛湿,适用于寒邪侵袭导致的胃痛暴作等。
药材百科
小茴香
小茴香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活血利气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脘腹疼痛、跌打肿痛、产后淤滞、食少吐泻、溃疡、疝气、遗尿、耳鸣耳聋等症。
香椒糊
川椒
生姜
原料
木香4克
川椒4克
生姜适量
制法
川椒、木香择净后研末,生姜捣汁,加药末调为糊状。
用法
取药糊敷在肚脐处,包扎固定,每天换一次药,连续3天。
功效
温中止痛,活血行气,适用于虫积或气滞血淤导致的腹痛。
药材百科
木香
木香具有行气止痛、调中导滞、消毒杀菌、温中止呕、止咳平喘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胸脘胀痛、食积不消、中气不行、恶心呕吐、咳嗽气喘等症。
参芪生姜糊
党参
黄芪
原料
党参8克
黄芪8克
生姜3片
米醋适量
制法
党参、黄芪择净,研末,加生姜捣烂,以米醋将药末调为糊状。
用法
取药糊敷在肚脐处,包扎固定,每天换一次药,连续3周。
功效
补中益气,和胃止痛,适用于食欲缺乏、胃下垂等症。
药材百科
黄芪
黄芪具有利尿保肝、延缓衰老、降压抗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肾虚浮肿、阴虚盗汗、体表不固、疮疡溃破、倦怠乏力、气虚衰弱等症。
二术二姜汤
白术
生姜
原料
苍术28克
白术28克
生姜28克
高良姜28克
制法
所有药材择净,同放药罐,加适量清水浸泡10分钟后煎汁。
用法
取药汁足浴25分钟,每天两次,连续5天。
功效
芳香化浊,散寒解表,适用于腹痛肠鸣、脾虚泄泻、脘闷食少等症。
药材百科
苍术
苍术性味苦温辛烈,具有燥湿、化浊、止痛、健脾、温中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浊沥带下、腰膝肿痛、脾湿下注、滑泄肠风等症。
参附姜萸汤
党参
高良姜
原料
党参13克
附子13克
干姜13克
高良姜13克
吴茱萸13克
制法
所有药材择净,同放药罐,加适量清水浸泡10分钟后煎汁。
用法
取药汁足浴半小时,两天一剂,连续4个月。
功效
健脾养胃,温肾益气,适用于倦怠乏力、腰腹冷痛等症。
药材百科
吴茱萸
吴茱萸性味苦辛,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健脾益胃、温中理气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脏寒吐泻、脘腹胀痛、咳逆寒热、心下结气、浮肿腹痛等症。
生姜杜仲方
生姜
杜仲
原料
生姜450克
杜仲60克
制法
生姜捣烂,杜仲研细,同装纱布袋。
用法
以药袋置腰部,其上放热水袋推熨,每天三次,每次1小时。
功效
补肾壮腰,温阳益气,适用于急、慢性肾炎导致的腰痛、小便不利等。
药材百科
杜仲
杜仲具有利尿清热、强筋健骨、补益肝肾等功效,可以清除体内垃圾,加强人体细胞代谢,延缓人体老化,消耗体内脂肪,平衡人体血压等。
红枣姜神汤
红枣
生姜
原料
红枣28克
生姜28克
茯神28克
制法
所有药材择净,同放药罐,加适量清水浸泡10分钟后煎汁。
用法
取药汁足浴25分钟,每天一次,连续一周。
功效
养心安神,补血益气,适用于神经衰弱,症见失眠多梦、心悸健忘、面色无华等。
药材百科
茯神
茯神性平,味甘淡,具有渗湿、宁心、健脾、利水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浮肿、痰饮、心悸、失眠、小便不利、眩晕、口干、心虚气短等症。
真武汤
茯苓
白术
原料
生姜8克
芍药8克
茯苓8克
附子5克
白术5克
制法
所有药材择净,同放药罐,加适量清水浸泡10分钟,小火煎两次,去渣取汁。
用法
取药汁足浴,每天两次,连续一周。
功效
化气行水,补肾壮阳,适用于心肌炎,症见面目浮肿、心悸气促等。
药材百科
芍药
芍药性微寒,具有养血滋阴、护肝止痛、解痉通络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痛经、腹痛、肝脏虚弱、关节疼痛、眩晕、痛风、胃痉挛等症。
干姜熏鼻方
细辛
川椒
原料
干姜8克
胡椒8克
细辛8克
川椒8克
白酒20毫升
制法
所有药材择净,与白酒同放药罐中,加适量清水煮沸。
用法
以纸筒将药液蒸汽吸入鼻孔,每天两次,一次10分钟,连续一周。
功效
解表散寒,疏风止痛,适用于风寒侵袭导致的头晕、头痛等症。
药材百科
胡椒
胡椒具有温中下气、消痰解毒、调补五脏、温暖肠胃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寒痰食积、呕吐反胃、脘腹冷痛、虚胀冷积、泄泻冷痢等症。
生姜莱菔子糊
生姜
莱菔子
原料
生姜100克
莱菔子100克
制法
莱菔子以小火炒黄,研末,生姜捣烂,取汁,加莱菔子末调为糊状。
用法
取药糊敷肚脐处,包扎固定,不断以热水袋推熨,12个小时换一次,连续两天。
功效
消滞化积,调理脾胃,适用于中风导致的肠鸣、便秘、腹胀等症。
药材百科
莱菔子
莱菔子性平,味辛、甘,具有消食除胀、止咳化痰、解毒杀菌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食积气滞、咳嗽痰多、脘腹胀痛、喘促胸满等症。
明胶乳没姜汁膏
乳香
生姜
原料
黄明胶28克
乳香2克
没药2克
生姜适量
制法
所有药材择净,同放药罐,加适量清水浸泡10分钟后煎成膏状。
用法
取药膏摊纸上热贴患处,膏冷再换,每天三次。
功效
消肿活血,温阳定痛,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药材百科
没药
没药具有活血化淤、消肿生肌、健胃止痛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胸腹淤痛、跌打损伤、痛经、闭经、痈肿疮疡、目赤肿痛、寒性咳嗽、湿性痰多、支气管扩张等症。
参芪生姜汤
党参
黄芪
原料
党参8克
黄芪8克
生姜25克
棉花根25克
五味子8克
制法
所有药材择净,同放入药罐中,加适量清水煎汁。
用法
取药汁浸洗双足10分钟,每晚一次,连续一周。
功效
温补肾阳,健脾益肺,适用于小儿病后、睡中遗尿等症。
药材百科
五味子
五味子具有滋肾敛肺、收汗生津、明目涩精、除热止渴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肺虚咳喘、自汗盗汗、梦遗滑精、口干作渴、久泻久痢、劳伤羸瘦、浮肿腹胀等症。
麻黄蛇姜散
麻黄根
蛇床子
原料
麻黄根50克
蛇床子50克
干姜50克
制法
所有药材择净,研细,备用。
用法
沐浴后取适量药粉擦拭,每天一次。
功效
敛阴止汗,益气补肺,适用于小儿盗汗、自汗等汗出异常。
药材百科
蛇床子
蛇床子具有温肾壮阳、祛风杀虫、燥湿健脾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男子阳痿、阴囊湿痒,女子宫寒不孕、寒湿带下、阴痒肿痛以及风湿痹痛、湿疮疥癣等症。
附桂麻姜汤
生姜
白术
原料
附子9克
肉桂9克
麻黄9克
生姜28克
白术9克
制法
所有药材择净,同放药罐,加适量清水浸泡10分钟后煎汁。
用法
取药汁足浴20分钟,每天两次,连续3天。
功效
补肾益气,宣肺利水,适用于阳虚感冒,症见发热、恶寒、四肢不温等。
药材百科
肉桂
肉桂具有暖脾胃、补元阳、通血脉、除积冷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肢冷脉微、命门火衰、腹痛泄泻、亡阳虚脱、腰膝冷痛、经闭癥瘕、上热下寒、虚阳浮越等症。 吃对生姜,不用医生开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