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百年党史关键词

94.经济发展新常态

百年党史关键词 刘志新 2936 2021-04-05 17:50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百年党史关键词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94.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而作出的重大判断。其主要特点是: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时首次提出“新常态”重要论断。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重要论断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大局,把握规律。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都造成了严重影响,中国也没能例外,虽然短期内稳住了增长,但从2011年开始,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开始下行,持续多年的两位数高速增长逐步调整为个位数的中高速增长。虽然只是略有减速,但是许多习惯了多年的高速增长的国内外人士纷纷热议:中国经济增长的减速是短期变化还是长期趋势?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态势究竟是怎样的?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科学地回答了人们的疑问。2013年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进行了总结,他指出中国经济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状况;要注重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各类问题,既防范增长速度滑出底线,又理性对待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在对经济发展形势作出科学预判的基础上,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时首次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重要论断,他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三个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提出,回答了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的发展问题,立即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2014年12月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从9个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他指出:从消费需求看,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从投资需求看,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从市场竞争特点看,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从资源环境约束看,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他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是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而得出的,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使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了明确的理论依据。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经济发展新常态”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重大思想的指导下,党中央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链接:

  在认识新常态上,要准确把握内涵,注意克服几种倾向。

  其一,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不要用好或坏来判断。有人问,新常态是一个好状态还是一个坏状态?这种问法是不科学的。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并没有好坏之分,我们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

  其二,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新常态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不要滥用新常态概念,搞出一大堆“新常态”,什么文化新常态、旅游新常态、城市管理新常态等,甚至把一些不好的现象都归入新常态。

  其三,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似乎推给新常态就有不去解决的理由了。新常态不是不干事,不是不要发展,不是不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是要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2016年1月18日) 百年党史关键词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