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百年党史关键词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57.“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国际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以中日建交和中美建交为标志,中国的外交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开展,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认识到为发展经济,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改变了战争不可避免的观点,认为国际形势走向和平是有可能的。基于上述情况,邓小平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判断。在这一判断的基础上,中国的外交实现了两大转变,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得到全方位发展,初步形成了有利于国内改革开放的外交环境。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由于实力对比的变化,冷战中美国开始收缩,而苏联却不断强化攻势并对中国形成巨大压力。美国为对抗苏联,开始寻求对中国的缓和;我国为了抵制苏联的压力,也有意同美国展开对话。中美关系开始迅速升温,经过“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后,终于在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这为随后的改革开放提供了一个有利、稳定的国际环境,也为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提供了契机。
当时间来到8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明显趋于缓和,不仅美苏关系有所改善,中苏关系也逐渐缓和。根据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发展经济的需要,1985年前后,邓小平就国际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开始对我国的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第一,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1985年5月11日,邓小平在会见约旦—巴勒斯坦联合代表团时明确指出,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虽然战争的威胁始终存在,但世界上维护和平的力量在发展,制约战争的因素在增长,我们争取一个比较长时间和平环境是有可能的。
第二,关于时代主题。1985年3月4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时明确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他指出:现在世界上“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是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根据“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这一重大判断,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外交政策的“两大转变”:第一个转变,是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认识。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世界战争的危险还是存在的,但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因此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第二个转变,是我们的对外政策。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这两个重要转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个转变,使我们能够真正把重点转到建设上来。第二个转变,则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点更加鲜明。
1986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中国的对外政策被正式概括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报告从十个方面全面阐述了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这标志着中国已基本完成外交政策的调整,与改革开放相配合的外交政策基本定型,中国外交逐渐显示出向多层次、全方位发展的新特点。
链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十条基本原则
第一,中国从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和促进共同经济繁荣,作为自己对外工作的根本目标;
第二,中国主张世界所有国家不论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
第三,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对一切国际问题都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第四,中国决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决不同它们任何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
第五,中国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努力在这个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恢复和发展正常关系,和睦相处,友好合作,而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
第六,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坚持把加强和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作为我国对外工作的一个基本立足点;
第七,中国反对军备竞赛;
第八,中国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中国的开放政策面向全世界;
第九,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开展积极的多边外交活动;
第十,中国重视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 百年党史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