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百年党史关键词

36.“求同存异”

百年党史关键词 刘志新 2949 2021-04-05 17:50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百年党史关键词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36.“求同存异”

  “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在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针对某些国家针对中国、制造矛盾的行径,为推动会议顺利进行、增强与会国的团结、表明中国的立场而提出的一项基本方针。求同存异,意思就是要寻求大家的共同利益,保留自己的不同意见。在会议上,周恩来用此句来表明亚非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基础是“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存在,并不妨碍亚非国家的团结,大家应该抛开分歧、搁置争议,为了共同利益而加强合作。“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了与会绝大多数国家代表的支持和拥护,缓和了大会紧张的气氛,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求同存异”从此也成为中国政府在外交方面一直倡导的方针。

  20世纪50年代,亚洲和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一大批新兴民族国家诞生。为了加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流,促进相互之间的亲善与合作,探讨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争取民族主权、结束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等共同关心的问题,缅甸、锡兰、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五国倡导召开亚非会议,并向包括中国在内的25个国家发出参会邀请。

  1955年4月18日,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正式召开,故这次会议也被称为万隆会议。中国派遣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参加会议。但是,中国的参会历程从一开始便充满艰辛和曲折。由于美国竭力阻止会议的召开,台湾特务机关竟然在中国代表团的飞机上设置炸弹,制造了飞机中途爆炸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但面对威胁,周恩来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如期赴会。

  在会议过程中,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有些国家之间仍存有一定的误解和隔阂,特别是某些同美国结盟参加朝鲜战争的国家对中国还有很大的对立情绪,因而在会议开始的几天内,极少数几个国家代表的发言违背会议的宗旨,反对和平共处;还有少数国家代表发言说,既要反对帝国主义,又要反对共产主义;有的甚至发言说“和平共处”这个词是共产党的语言,因此他反对采用;有的对中国政策表示怀疑,散布中国对邻国搞渗透和颠覆活动。上述代表的发言,尤其是针对中国不友好的发言,使会场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面对复杂、紧张的会议局势,中国代表团审时度势,本着“争取团结,避免争吵,寻找共同点,而不强调分歧点”的原则,决定将原先准备好的发言稿作为书面材料分发给与会各国代表,并另行作补充发言。4月19日下午,周恩来在大会上作了即席发言。他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相互排斥和对立”。他呼吁与会各国撇开分歧,为着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合作。

  周恩来的讲话立场鲜明地宣传了中国政府的政策和观点,消除了代表们的误解,减少了彼此间的隔阂,反驳了某些别有用心的攻击和污蔑。他以善与人同的和解精神,提出的“求同存异”这一与会者都可以接受的指导原则,化解了会议的紧张气氛,从而使会议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随后,中国代表团积极开展会外交往,推动亚非会议公报形成了和平共处、友好协作的十项原则,保证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链接:

  中国代表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为推动国际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为推动亚非合作、南南合作,为促进南北合作,发挥了重大历史性作用。此后,“求同存异”成为中国外交的一贯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多次阐述了“求同存异”“君子和而不同”的中国主张,强调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各国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要尊重各国主权和意愿,维持和保护人类文明的多样化,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尊重和支持。

  2015年4月22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召开的纪念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的亚非会议上,习近平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的主题演讲,对万隆会议和万隆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万隆会议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的一个里程碑。新形势下,万隆精神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我们要大力弘扬万隆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造福亚非人民及其他地区人民。

  他强调,亚非地区有100多个国家,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价值观念千差万别,共同构成异彩纷呈的文明画卷。我们要坚持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前进,让各个文明都绽放出自己的光彩。亚非合作不是封闭的、排他的,而是开放的、共赢的,我们欢迎其他地区国家积极参与并作出建设性贡献。

  他强调,中国是亚非团结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始终坚定支持亚非国家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事业,坚定促进亚非国家共同发展,并向亚非国家提供了真诚无私的援助。中国在维护国家主权、推进国家统一、实现国家发展的进程中,也得到了亚非国家的宝贵支持和帮助。中国人民对此永远不会忘记。

  最后,他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无论发展到哪一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这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础,过去、现在、将来都不会改变。他号召与会各国弘扬万隆精神,共同实现亚非振兴梦想,为亚非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百年党史关键词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