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百年党史关键词

60.邓小平理论

百年党史关键词 刘志新 2258 2021-04-05 17:50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百年党史关键词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60.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带领全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它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以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对这一理论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系统概括,并称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确立了这个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将其定名为“邓小平理论”,并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载入党章,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邓小平理论以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称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确立了这个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十四大对这一理论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系统概括: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四项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正式将其定名为“邓小平理论”,并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载入党章,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链接:

  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经过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党的七大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总结建党二十四年经验作出的历史性决策。现在,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十三大、特别是十四大的基础上,中央建议十五大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我们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作出这个决策,表明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决心和信念,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

  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97年9月12日) 百年党史关键词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