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花红柳绿 “鸡”祥如意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脱贫之变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37 花红柳绿 “鸡”祥如意
胡耀华
2020年5月10日下午,鲁山县熊背乡宿王店村红柱灰瓦的亭子前,柳绿花红,空气清新。有村民在亭子下谈天论地,旁边小道上,有三三两两村民漫步,看起来十分惬意。
“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变成了现实。”漫步在宿王店村村内大道上,88岁的张松录笑着说。
村穷地又偏 人居环境差
宿王店村位于熊背乡西南部,全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组7个自然村。相传西汉末年,刘秀被王莽追赶至此,恰遇夜晚,山路难行,刘秀决定就地休息。王莽不知刘秀在此,两人一东一西地住在了这个村里。世人遂将该村取名宿王店村。
农村与城市最明显的差别就是人居环境,宿王店村也一样,因位于山区,土地贫瘠,不少村民还缺吃少穿,环境就更不用说了,村里垃圾成堆,污水横流。
“别看宿王店村人口不多,贫困户不少,全村145户55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占97户338人。”宿王店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占江说。
修桥铺路 打通脱贫生产“瓶颈”
今年30岁的王占江是鲁山县财政局工作人员。2018年4月,他受单位委派,到宿王店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我是第三任书记了,早在2015年我们单位就开始在这里驻村了。”王占江说。他到该村时,村里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但部分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村里的路亟待整修,村内的小河需要建设护坝,部分村民生活还得不到保障……
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王占江就和驻村工作队队员杨全生等人一起筹措资金、找项目,然后整修道路、栽种花草、打造游园、建立公厕,把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打造成了“网红打卡地”。
宿王店村村子不大,村民居住分散,村内河道多且长,一逢下雨天河水暴涨,宿王店村一些村民只好搬出村子居住。2017年至2019年,驻村工作队努力争取资金,修建了漫水桥,又在村内另外架设了两座大桥,打通了该村西组至草店村胡子沟以及下坡组通往生产地的“瓶颈”。
“工作队为俺村真是没少出力,原来村里连个公共厕所也没有,他们来后村子环境越来越好。特别是去年以来,到俺村玩的人可多了,有时候还有人来专门拍摄婚纱照呢。”提起村里的变化,宿王店村党支部书记王现军说,村里还分别改造了银杏园一处、玉兰花园一处、村民停车场一处,村内村外花香四溢,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
脱贫攻坚力量大 村民心里乐开花
“真的不敢想象以前的日子,吃没吃、花没花。”60多岁的单身汉张元说。现在村里不仅给他安排了公益岗位,驻村工作人员还帮助他养了5箱蜜蜂,帮他卖蜜,每年他都有几千元的稳定收入。
与张元有同样感触的村民还有很多。
“原来想着,这穷日子啥时候才是个头儿呢,没想到很快就盼来了。”在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大芳家,张大芳一边收拾着室内家具一边说。
张大芳今年52岁,她和丈夫身体不好,加之孩子上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17年,张大芳感觉身体不适,因为怕花钱,不敢去医院。驻村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劝她就医并向她讲明贫困户可享受的报销政策。张大芳去了市区一家医院接受手术治疗,花了4万多元,报销后,自己仅付了不到1万元。
考虑到张大芳家的实际困难,王占江给她申请办理了邻里互助公益岗位,支持她饲养了近百只土鸡,村里有活儿时,安排她到工地干活,加之张大芳丈夫在外打工,她家经济收入逐渐增加,终于在2019年成功脱贫。
“孩子上学有补助,俺现在有固定工资,养鸡也有补助,现在政府的扶持政策真是又多又好。”张大芳说。她家今年还装修了房屋,孩子再有一年也该大学毕业了,前几天她又专门修建了猪圈,回头打算养几头猪,进一步增加家庭收入。
目前,宿王店村的贫困户已由当初的97户338人,减少到了现在的2户3人。
读者网评
修路架桥,让村民有了出路;栽花种树,让垃圾有了“归宿”;引导村民创业,设置公益岗位,为村民找到财路。条条大道奔小康,美了家园,鼓了腰包,村民自然高兴。熊背乡宿王店村的发展和变化,是村民思想道德的提升,更是驻村第一书记的责任和担当。
——网友“一米阳光” 脱贫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