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脱贫之变

36 风暖麦黄 “茸”光焕发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脱贫之变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36 风暖麦黄 “茸”光焕发

  王春生

  2020年5月11日上午,初夏阳光明媚,阵阵暖风轻轻掠过宝丰县周庄镇孙庄村成片的麦田,开始泛黄的麦浪翻滚着,呈现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今年的小麦长势好,肯定会丰收的。”带着喜悦的心情,孙庄村村民陈雪梅来到村北麦田旁的扶贫产业基地,在一个赤松茸大棚里忙活起来。

  不一会儿,陈雪梅端着采摘下来的一满筐赤松茸走出大棚,送到离大棚不远处的烘干机房里进行烘干。

  在大棚口处,看到来基地查看情况的孙庄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守富,陈雪梅很开心。

  孙庄村是省级重点贫困村,近几年来,在张守富等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的努力下,村里建起了扶贫产业基地,陈雪梅等贫困户凭借在家门口打工等扶贫措施,已陆续脱贫。

  产业扶贫 乐了村民

  “这些赤松茸长得还真不赖!”张守富从陈雪梅手中的筐里拿出几颗粗壮的赤松茸端详,脸上挂满了笑。

  “可别小看这些赤松茸,药用和食用价值都很高。”张守富说。赤松茸又叫大球盖菇,人体需要的18种氨基酸,赤松茸就占了17种,因香味浓郁,有“素中之荤”的美誉,是市场中菌类的新宠。

  今年55岁的张守富是国家统计局平顶山调查队干部,2016年9月被派驻到孙庄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一直以来,孙庄村村民收入主要是靠种玉米、麦子等传统农作物,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张守富来到孙庄村后,与驻村工作队队员、村干部一起研究,确定了靠产业扶贫帮村民脱贫致富的路子。

  经过多方考察,村里利用扶贫资金30余万元建成一个扶贫产业基地,10个食用菌、蔬菜大棚采用先进的农业种植方式,采取“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吸纳该村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

  农业增产增收,技术要先行。张守富说,为使贫困户掌握到更好的技术,村里加大了对贫困户的技术培训力度,每年都聘请农业专家对贫困户进行免费集中培训,并聘请高级农艺师做好食用菌、蔬菜生产技术指导,让贫困户掌握新技术,提高种植水平。

  孙庄村村委委员余建通具体负责扶贫产业基地的运营。他说,基地运营以来成效显著,每年能给村里上缴收入两万元,最主要的是带动了村里近20个贫困户就地就业增收。“尤其是最近两年开始种植的赤松茸,产量高、价格高,今年以来赤松茸已经收了3茬,一个大棚能收赤松茸2500公斤,收入达3万元。”

  “原来咋也没想到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今年50多岁的陈雪梅说。十几年前她丈夫去世,她也因病瘫痪,最近两年身体慢慢康复,刚好家门口建起扶贫产业基地,她在基地干点轻活,每月能拿到1000多元的工资,加上村里安排的打扫卫生的扶贫公益岗位,每月还有500元的收入。“俺家现在已经脱贫了。”她笑着说。

  一心为民 有口皆碑

  张守富家住市区,驻村扶贫的3年多时间里,他一直骑一辆电动车往返于相距40多公里的市区和孙庄村,对此,他说:“这不算啥,早已习惯了。”

  周一是看望村里贫困户的固定日子。5月11日临近中午,张守富骑车赶到贫困户胡狗家走访时,看到胡狗家大门紧锁。“应该还在村北沟边放羊哩。”他说。

  果不其然,在村子北边一条几米宽的沟里,胡狗夫妻俩正在放羊, 20多只大大小小的山羊吃草吃得正欢。

  “最近你俩身体咋样啊?”张守富停好电动车问。

  “可好!”胡狗回答道。

  “张书记来的那一年帮我买了两只羊。”今年70岁的胡狗说,他患有严重的哮喘,干不动重活,老伴儿也经常腰腿痛,张守富筹了1000多元帮他买了羊,到现在已有20多只,价值两万多元,加上村里安排的扶贫公益岗位每月多收入500元钱,目前他家已经脱贫了。

  最近几天,胡狗卖了5只羊,挣了4000多元。张守富提醒他,根据规定,贫困户每卖一只羊奖励100元,“你还可以再领500元奖金哩”。

  “看到村里贫困户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特别高兴。”张守富说。

  孙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余军说,张守富来到孙庄村后,全心全意为村里发展着想,为贫困户着想,使村里在绿化、人居环境、道路建设等方面变化很大,目前全村265户村民中的36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他人很务实,一心为民,可以说是有口皆碑。”余军主任说道。

  张守富说,下一步,村里将扩大赤松茸种植规模,通过电子商务销售等途径,做大做强扶贫产业。“用高效能的产业做支撑,让村民们走上致富之路,共建美丽乡村。”

  读者网评

  面对靠天收的省级重点贫困村,驻村扶贫干部张守富考察发现了产量高、价格高的菌类新宠赤松茸适合在当地种植,引进后聘请农业专家对贫困户进行免费集中培训,聘请高级农艺师做好食用菌、蔬菜生产技术指导,让贫困户掌握新技术,提高种植水平,并采取“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吸纳该村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这样的创新之举值得推广。

  ——网友“海之子” 脱贫之变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