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佳句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啸天说诗.周啸天谈艺录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论佳句
怎样才能写出佳句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稳惬到位。在意思好的前提下,做到信达。最好语语天成,如王维的“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等等。关键字要像一锤打下去的钉子,动摇不得。“中夏贮清阴”的“贮”字,在表达树林里有取之不尽的阴凉这个意思上,就动摇不得。“翼彼新苗”的“翼”字,名词作动词用,妙于形容,也动摇不得。炼字以不害意为前提。拙作绝句云:“流水高山自古弹,鼓琴不易听琴难。”一位博雅的朋友见了,建议改一字曰“鼓琴不易听尤难”。这个“尤”字虽然称得上炼字,但不符我的本意(对鼓琴与听琴不分轩轾),就不能改。
二是隽永深厚。炼字是一种方法。互文是另一种方法,如“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沈佺期),“今春意”不只属于少妇,“昨夜情”也不只属于良人,相当于“明亮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那样的意思。加倍是一种方法,如“月色一贫如洗,春联好事成双”(李子),上句将月色如洗、一贫如洗两个意思叠加,下句将春联成双、好事成双两个意思叠加,倍有意味。语未了便转是另一种方法,如“有弟皆分散”(杜甫),上二语未了,下三已转,就写出欣悲交集的人生况味。
三是未经人道。诗词最忌公共之言,反之,最喜独到语、未经人道语,哪怕有一句独到语也好。如“肃立碑前思痛哭,几人无愧对英灵?”(张榕)下句发人所未发,令人低回不已。有一种讨巧的办法是反用名句,如“秋老天低叶乱飞,黄花依旧比人肥”(聂绀弩),下句从李清照“人比黄花瘦”化出,有反讽的效果。还有一种是借韵脚显示立意的清新。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依韵得句“风物长宜放眼量”,令人感觉到“量”字并不单纯是作为韵脚而存在,而是一个响亮、清新、合适的字眼。若不考虑押韵,末三字作“放眼看”,反而味同嚼蜡。
四是传达语气。古文中必不可少的虚字,在诗词中可以省略。亦有不可省者,如“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疑问加否定构成的一个强势的肯定,语气极为饱满,“何”“无”二字就不可省。“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同上)等句中的“之难”“之日”,在文义上可省,在表达语气上绝不可省,所谓“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那个“即”字,活画出乍来边地的内地人的诧异神情,能省吗?不能省。
五是具有张力。在物理学中,张力是分子引力、反作用力、势能等决定的。而在诗句中,张力是由词语搭配决定的。北宋时,有位年轻人写了一首绝句,第三句是“日长奏罢长杨赋”,王安石替他颠倒两个字,变成“日长奏赋长杨罢”,而且教导他——“诗家语必此等乃健”。这个“健”字,是艺术张力的感性的描述。王安石不愧为语言大师,回头看原来的诗句,虽然很溜,却疲软。改后的这个句子,精神得多——“罢”字置于句尾更顺;“赋”字被放七言句很关键的第四字上,更显;“长杨”作为补语,则有陌生化效果,换言之,令人耳目一新。 啸天说诗.周啸天谈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