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啸天说诗.周啸天谈艺录

再论觅句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啸天说诗.周啸天谈艺录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再论觅句

  诗句第一要好记。如何好记?大抵自然的语言、接近口语,一读上口,就好记。以黄仲则诗为例,如“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等等,都是自然好记的。如果措语痛快,或沉痛,那就更好记了。痛快的例子莫如高适的“天下谁人不识君”,这种句子,过目难忘,随口便传。黄仲则《别老母》诗云:“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末句是沉痛的例子。我写《锦里逢故人》诗,完全是因为有了“万一来生不再逢”这句而写的,全诗是:“涸辙相呴以湿同,茫茫人海各西东。对君今夕须沉醉,万一来生不再逢!”

  非自然的语言、纯属文言,要理解了才好记,如“强作欢颜亲渐觉,偏多醉语仆堪憎”“忽然破涕还成笑,岂有生才似此休”“能知有母真良友,若解分财已古人”“五度客经秋九月,一灯人坐古重阳”“墨到乡书偏黯淡,灯于客思最分明”“千载后谁传好句,十年来总淡名心”,如斗大橄榄,耐人咀嚼,诗家健语,多属此种,得力于杜诗者也。

  诗语贵新,如用熟语,合用仍佳。唐人殷遥“莫将和氏泪,滴著老莱衣”(《送友人下第归省》),上句扣下第,下句扣归省。沈德潜评:“真到极处,去风雅不远。‘和氏泪’‘老莱衣’本属套语,合用之只见其妙,有真性情流于笔墨之先也。”友人星汉有“溪水犹如慈母线,春山缝作老莱衣”,佳处不减殷遥。

  如将有同一关键词却毫不相干的两句熟语全成一句,则会萌发新的意味,吾尝试之矣。如“天人千手妙回春”之合“千手观音”“妙手回人”于一句,“恩怨些些一笑泯”之合“些些恩怨直须咍”(黄仲则)、“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于一句,他如“人往高处走,高处不胜寒”“文章须放荡,拘忌伤真美”“驯虎捋须易,放虎归山难”等,平时练习积累,到时或信手拈来,即成妙谛。

  七言句较五言句表现力更丰富,铸单句可,铸复句更佳。单句即七字句,如“劝君更尽一杯酒”“天下谁人不识君”“但使龙城飞将在”等。至有铸十四字句者,即流水对,兹不表。七字句的好处是贴近口语,不足是一览无余。唐李商隐用句中排,一句中有两分句,构成唱叹,便是并列复句。宋杨万里铸句以活法,“语未了便转”,便是转折复句,如“时有微凉不是风”,一句中有两分句,一个四字句加一个三字句,就不那么一览无余,比较耐人寻味。

  清黄仲则七律,句法变化更多。如《与稚存话旧》之“纵使身荣谁共乐,已无亲养不言贫”,上句为假设复句,下句为因果复句。《思家》之“门前税急应捐产,江上书归定落花。有限亲朋谁眼底?无多骨肉况天涯”,上联是递进复句,下联是转折复句。“能知有母真良友,若解分财已古人。”(《鲍叔祠》)上下句都有两个分句,是条件复句。“强作欢颜亲渐觉,偏多醉语仆堪憎。”(《元夜独坐偶成》)上下都是转折复句,下句还用了倒装,两句作成对仗,更加耐人玩味。 啸天说诗.周啸天谈艺录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