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聚散今生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快到庙门处时,他发现祁三和另两人在门口一棵古树下坐着。他上前想寒暄几句,祁三却低声道:“万兄弟,我现在有事在忙,冯首领让我们在这盯着,不许兄弟们出寺,还要防着进来的香客。你先回房间休息吧。”
万青往回走时,心想既然如此,何不趁此机会拜拜佛?于是随着三三两两的香客,沿着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一路参拜过去,在每个佛殿都燃香三支,在佛前顶礼叩拜,默默祝愿父母兄弟商旅平安。一直到了后边的藏经楼,他才沿边路向僧舍走去。
途中除经堂和讲堂以外,还有一座祖师殿,万青进去后发现里面供奉着达摩像,知道这是一座禅宗寺庙,这时忽然想起还不知道禅寺的名字。
回到僧舍,发现怀能已将僧舍内收拾得干净整洁,不由得心生惭愧,不好意思倒头再睡。思来想去,决定练习一遍当初姚师傅传授的静坐运气法。于是他坐在蒲团上,盘起双腿,闭双目、定心神,平呼吸,让气息从丹田顺经脉缓缓游走,待遍游周身后再回归丹田。
万青自到弘农后便很少有机会练习,这一次难免有些生疏,断断续续了几次才完成。耳听着四周寂静无声,他又开始了第二遍练习。这遍顺利多了,待做完只觉从头顶到脚底都充满一股暖意,而心中更是一片清明。
万青从蒲团上站起,继续姚师傅教授的运动运气法。他轻轻地扭身转体、抬腿踮脚、伸臂抖腕,眼光随着意念,仿佛能看见气息从丹田出发、再一股股地运行到四肢百骸一般,直到感觉周身气息已足,再让气息从一股股回归丹田。
待做完,万青只觉四肢百骸舒畅无比,疼痛也大大减轻,只是精神耗费颇多,困意渐浓。他心道只好对不住怀能师父了,和衣躺到卧榻最边上,很快便进入梦乡。
不知睡了多久,万青慢慢睁开眼,却发现祁三正斜靠在墙边打盹。他本想静悄悄起身,但下地时还是把祁三惊醒了。
祁三开口道:“刚才怀能来过,道你伤势恢复得极好,不仅他药膏灵,你体质也好。”
万青道:“还得加上祁三哥照顾。”
祁三笑了,道:“你小子还擅长奉承话。也是,在官府不懂这些,可呆不下去。”
万青不知如何应对,只好换话题道:“祁三哥,这寺庙叫什么名字?我到现在都不知道。”
祁三道:“叫铁佛寺。你拜佛时,没发现如来佛、弥勒佛还有其它佛像都由生铁铸成吗?只有金刚、罗汉、天王仍然是泥塑。”万青一想果然如此。
祁三继续道:“别瞧铁佛寺的名字土,其实是由朝廷供奉的官庙。住持济恩和尚,看似貌不惊人,却是前任国师普寂③的弟子,住持之位也是由朝廷任命。”
万青吐吐舌头道:“这我真没想到。如此看来,怀能和尚也不是等闲之辈。”
祁三道:“眼力不错,他出身于华阴郡医学世家,自小熟读经书,几年前听过济恩住持传法,便一心立志出家,最终如愿拜济恩为师。依我看,这住持之位将来必定归他。”
万青点点头,此时外边有人喊道:“祁三兄弟,加餐了。”
祁三应了一声,对万青道:“首领弄了些饭菜回来。走,一起去。”
万青道:“我不去了,这是冯首领招待你们的,我去不合适。”
祁三道:“哎,我们再穷,也不至于因几个饭钱怠慢客人。将来请你帮忙的事多着呢。”
万青拗不过,只好跟着祁三。进了斋堂后,见群雄均在,中间有十几口食笼。
冯力站在食笼前,道:“委屈兄弟们了,寺庙里讲究过午不食。我知道你们受不了,也不习惯庙里的味道,所以从岭下购了些饭菜,不能亏待兄弟们的肚皮。”
众人齐声道谢,随着食笼的盖子被打开,整个斋堂弥漫着诱人的饭菜香味。
冯力又道:“有些话得讲在前头。咱们借斋堂吃喝,不得喧哗,一会必须收拾回原样。出去后也不要打扰各位师父修行,更不得坏了寺里规矩。”
有好几人抵下头,口中称是,包括午斋时坐在万青身旁的那位大汉。
待众人吃完,冯力指使众人收拾干净,问道:“一会儿住持讲经,有想去听的吗?”
有一人道:“回房间也只能干坐着打盹,去听听也好。”众人均觉有理,一起前往经堂。
经堂内,济恩正在为众僧讲经释法。冯力带群雄进来,他似未看见一般。
万青在外层,勉强能听懂三四分。而群雄大都不明所以,一副像在受罪的样子。
等众僧不再发问,济恩忽对冯力道:“冯施主,近来对佛法可有领悟?”
冯力恭敬地道:“弟子虽出寺已久,却从未敢忘记本分,每日诵经念佛,乐善好施。这几日在寺中聆听诸位师父诵经,深觉所做尚有不足,以后当更加勤勉。”
济恩摇头道:“老僧不是问这个,是问冯施主对佛法参悟。”
冯力脸色微红,道:“弟子自知未有慧根,才离少林寺而还俗。这些年得佛祖菩萨保佑,也算为佛门挣得些许名声,没有辜负寺里诸位师父期望。”
济恩道:“少林寺乃达摩祖师禅定、传道之所。在那之前,达摩祖师先至南朝,见梁武帝④曰:陛下虽造寺、度僧、写经无数,却无功德,皆是有漏之因,种人天善根而已;看似有,其实没有。冯施主,可知此话何意?”
冯力不知如何应对,面现窘迫。群雄面面相觑,想帮忙却无从入手。
万青见状,怕接下去冯力会更加难堪,于是壮起胆子道:“恕弟子冒昧,愿抒浅薄之见。”
所有人的眼光都瞧向了万青。济恩道:“施主但讲无妨。”
万青清了清嗓子,道:“梁武帝身为帝王,应该以天下苍生为念,消弭兵祸,安居百姓。如此才是最大的功德。可是南梁在他治下,朝政废弛,民不聊生。纵然他修再多寺院、抄再多经书,也难以抵消侯景之乱造成的恶孽。”
济恩沉思片刻,道:“施主之言,颇有些新意。可否再详述一二?”
万青道:“梁武帝笃信佛教,本是好事。只是他把慈悲之心,用于对奸恶网开一面,导致宗室权贵横行无忌;他数次舍身入寺,耗资数亿,最终遭殃的是百姓。因此侯景叛乱,贫民争相归附,而诸王按兵不动。武帝不仅身死国灭,连累苍生惨遭涂炭,如此当然是功不抵罪。”
济恩神色未变,道:“老僧冒昧相问,施主是从何处听到如此高论?”
万青回道:“住持休怪,这只是在下平时听人诵经时想到的一些粗陋之见。”
济恩微微一笑道:“如此讲来,施主也是精通佛法之士?”
万青忙道:“不是,不是。弟子出生于安西,从那里到长安,一路寺院林立,佛教盛行不亚于中土。来往行人商旅,常感世道艰难、前途未卜,故而信佛者众多。耳熏目染下,弟子略知皮毛。不过弟子认为,与其求佛祖、寄来世,不如靠自己、重今生。”
这话引得群雄中多人点头,甚至出声道:“可不是嘛。”
此时,群僧中有人道:“万施主虽然观点新颖,却答非所问,多有误解。”
众人的目光又齐齐转过去,原来是怀能。
济恩道:“怀能,那由你试解达摩所言何意?”
怀能双手合十,道:“当时梁武帝问何是真功德?达摩曰:如是功德,不于世求。意即武帝执着于功德,实为求虚妄之名,距离见识本性还相差很远。”
一直未出声的冯力忽道:“弟子明白了。诵经、布施本是平常之事,弟子却沾沾自喜,一样是为求虚妄之名,而非为见心见性。”
济恩这才颔首道:“冯施主能明白就好。”
见冯力已解围,又是怀能驳斥自己,万青忙道:“师父所言极是,的确是弟子误解了。”
济恩笑道:“万施主所言,也合情合理。”
然后他又对冯力道:“冯施主既已统领河北河东武林,确实不宜再用佛家戒律要求。不过,还请以冯施主梁武帝为戒,切勿纵容下属,危害百姓。须知因缘果报,莫要悔之晚矣。”
冯力恭恭敬敬地道:“弟子谨记教导,以后一定约束他们行为。”
济恩道:“施主心有大志,老僧不敢阻拦。现有一首《插秧诗》,施主可愿一听?”
冯力先是一愣,忙道:“弟子洗耳恭听。”
济恩点点头,吟道:“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万青跟着默念了数遍,此诗看似字意浅显,却又回味无穷。
只听冯力道:“住持之意,是要弟子以退为进么?”
济恩笑道:“施主为何只关注进退,而忘记‘心地清净’?”
冯力默然无语,济恩也不再多言,对众人道:“今日到此为止,都散了吧。”
万青与祁三回僧舍后不久,一人来传话道:“冯首领吩咐,明日早早起来,随师父们一起吃早斋后去风陵渡。今晚尽早休息,不许惹事。”
待那人走后,祁三道:“总算要回河东了,不用在这边担惊受怕。阿弥陀佛。”
他双手合十学着念经拜佛的动作,把万青也逗笑了。
=========================
③普寂,禅宗北派(渐教)领袖神秀最有名的弟子,出自嵩山。尊神秀为六祖,自认七祖(但并不为后世承认),当时极受朝廷尊崇,据说有门徒上万,遍布两京之间。
④梁武帝,南梁政权的建立者萧衍。在称帝初期,他勤于政务,虚心纳谏,一度使南梁国力强盛。随着年岁增高,开始怠于政务,沉溺佛事,修建了大量佛寺,自己也四次“舍身出家”,再被大臣们用巨资赎回。同时由于他宽纵宗室、权贵,造成上层社会穷奢极欲,底层百姓却困苦不堪。东魏降将侯景趁机反叛,南梁各路援军各存异志,救援不力,致使梁武帝被囚禁,最终饿死在皇宫。随后侯景连立几任傀儡,再自己称帝,又很快被陈霸先、王僧辨击败,被部下所杀。陈霸先在击败王僧辨及其他势力后,代梁而立,建立南陈政权。 聚散今生